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年级小学生上课不爱发言的心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以及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发言;心理健康;教学模式;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高年级小学生上课不爱发言的心理原因分析
(一)羞涩与胆怯的心理
高年级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扩展,特别是女同学,表现尤为突出。让他们在课堂上发言且要准确无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时的高年级学生正处在心理发育的过渡期,对于自己的言谈举止都多少会羞涩于心。人们总以为这种心理特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地消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羞涩心理会导致心理恐惧症,通常害怕当众说话或与人交往,因为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处于尴尬的境况,他们尽力回避上课发言。
(二)信心不足与自卑心理
造成高年级小学生自卑的心理现象有其特定的因素,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同学因素等等。部分高年级小学生由于在校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在学校总是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与引导,于是就自暴自弃、心灰意冷,长期形成了“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同学并不是其本人具有某些缺陷与短处,而是自惭形秽,自认为低人一等,不被自己喜欢,进而发展成别人也不喜欢自己,由此陷入不可自拔的痛苦境地。具有以上两种自卑心理的小学生,他们缺乏自信心,毫无竞争意识,表现在课堂发言上,就会出现不敢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甘做忠实的听众,从而也享受不到成功的快乐,使其更加自卑。
(三)感性不足与从众心理
从众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小学生的从众现象比较普遍,表现在课堂发言中,看到别人怎么做他也怎么做,习惯顺着别人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这样一味从众,个人不愿开动脑筋,不利于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生中出现从众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小学生年龄小,独立性差,自我意识不强,善于模仿别人;②由于小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独立判断能力还比较弱;③一部分学生一致性的意见将直接影响其他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平时学习成绩优秀、思维活跃的学生,他的个体思维往往能对其他同学产生影响,从而出现从众现象;④与容易的问题相比,对于复杂的问题,小学生更容易出现从众心理。
(四)娇惯与依赖心理
现在的高年级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有些小学生在家里享受着“五星级”服务,从而造就了他们缺乏自主性,不够独立,遇到问题时不能独立面对,凡事都希望他人给予帮助,处事犹豫不决。在学习上,喜欢让同学和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有时会提出各种各样难以理解的问题与要求。每当教师在课堂上让他们发言时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茫然不知所措。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会形成依赖型性格障碍,当其走上社会时,就会感到很吃力,事事被动,内心充满了不稳定的因素,从而出现恐惧、焦虑、逃避等现象,造成心理上的障碍。
二、消除高年级小学生上课发言时的心理障碍及对策
(一)创建师生互动平台,激励课堂发言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教师做到了这一点,学生们才能有安全感与信任感,才会对教师吐露自己内心的想法。当学生把老师看作是他们中的一员时,就能充分地建立起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互动平台,营造一种平等、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同学在课堂上发言的积极性,克服了课堂发言时的心理障碍。其次,教师是表率。切记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否定或批评都会给小学生幼小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是影响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注重自身的素养,以敬业、博学、自律、宽厚、自信的良好人格形象感染学生。
(二)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评价方式
优化课程结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少心理压力。首先是充实心理辅导课和活动课的内容。以学校为基础,以学生个人为单位,广泛开展“说悄悄话”活动,建立互信机制,通过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共同分忧,适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使小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其次,家校联手展开心理辅导,让家长对心理辅导有所了解,使心理辅导取得更好的效果,对于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具有积极作用。
在优化课程结构中,还要结合实践教学进行改革评价方式。改革评价方式的基础是尊重学生。教学评价中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任何压力。评价不能千篇一律,要因人而异。如:对那些平常学习比较好的同学,就应该激励他们不断创新;对学习冲动型的同学,则要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再指出某些缺点,提出希望。
(三)因人而异,排除心理障碍
排除心理障碍,必须找到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例如由于自我分析不当、期望值过高而形成的自卑,可采取自我暗示法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如果因为性格内向而不爱说话、不善于讲话而引起的胆怯与自卑,则可采用强化训练的方法。如果出现自卑心理,可用以下方法做心理调节。1.直接暗示。就是自己在心中为自己鼓励,增强信心。2.交叉比较。承认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又同时承认自己的优点。3.宣泄情绪,开放自我。要设法激发表现欲望,届时教师要注意训练师多加以表扬和鼓励。4.克服从众、依赖心理,培养独立与主动。
综上所述,调动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积极发言,克服高年级小学生上课发言时的心理障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每天在家或在学校坚持不懈地加以锻炼,在学校开展人际交流活动,上课积极锻炼发言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课堂上“沉闷”的现象,学校要多增设科学的活动内容,增加自我发言的机会,最终使学生从“要我说”的被动心理转变成“我要说”的主动心理。
(编辑:陈岑)
【关键词】发言;心理健康;教学模式;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高年级小学生上课不爱发言的心理原因分析
(一)羞涩与胆怯的心理
高年级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扩展,特别是女同学,表现尤为突出。让他们在课堂上发言且要准确无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时的高年级学生正处在心理发育的过渡期,对于自己的言谈举止都多少会羞涩于心。人们总以为这种心理特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地消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羞涩心理会导致心理恐惧症,通常害怕当众说话或与人交往,因为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处于尴尬的境况,他们尽力回避上课发言。
(二)信心不足与自卑心理
造成高年级小学生自卑的心理现象有其特定的因素,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同学因素等等。部分高年级小学生由于在校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在学校总是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与引导,于是就自暴自弃、心灰意冷,长期形成了“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同学并不是其本人具有某些缺陷与短处,而是自惭形秽,自认为低人一等,不被自己喜欢,进而发展成别人也不喜欢自己,由此陷入不可自拔的痛苦境地。具有以上两种自卑心理的小学生,他们缺乏自信心,毫无竞争意识,表现在课堂发言上,就会出现不敢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甘做忠实的听众,从而也享受不到成功的快乐,使其更加自卑。
(三)感性不足与从众心理
从众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小学生的从众现象比较普遍,表现在课堂发言中,看到别人怎么做他也怎么做,习惯顺着别人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这样一味从众,个人不愿开动脑筋,不利于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生中出现从众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小学生年龄小,独立性差,自我意识不强,善于模仿别人;②由于小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独立判断能力还比较弱;③一部分学生一致性的意见将直接影响其他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平时学习成绩优秀、思维活跃的学生,他的个体思维往往能对其他同学产生影响,从而出现从众现象;④与容易的问题相比,对于复杂的问题,小学生更容易出现从众心理。
(四)娇惯与依赖心理
现在的高年级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有些小学生在家里享受着“五星级”服务,从而造就了他们缺乏自主性,不够独立,遇到问题时不能独立面对,凡事都希望他人给予帮助,处事犹豫不决。在学习上,喜欢让同学和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有时会提出各种各样难以理解的问题与要求。每当教师在课堂上让他们发言时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茫然不知所措。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会形成依赖型性格障碍,当其走上社会时,就会感到很吃力,事事被动,内心充满了不稳定的因素,从而出现恐惧、焦虑、逃避等现象,造成心理上的障碍。
二、消除高年级小学生上课发言时的心理障碍及对策
(一)创建师生互动平台,激励课堂发言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教师做到了这一点,学生们才能有安全感与信任感,才会对教师吐露自己内心的想法。当学生把老师看作是他们中的一员时,就能充分地建立起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互动平台,营造一种平等、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同学在课堂上发言的积极性,克服了课堂发言时的心理障碍。其次,教师是表率。切记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否定或批评都会给小学生幼小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是影响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注重自身的素养,以敬业、博学、自律、宽厚、自信的良好人格形象感染学生。
(二)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评价方式
优化课程结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少心理压力。首先是充实心理辅导课和活动课的内容。以学校为基础,以学生个人为单位,广泛开展“说悄悄话”活动,建立互信机制,通过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共同分忧,适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使小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其次,家校联手展开心理辅导,让家长对心理辅导有所了解,使心理辅导取得更好的效果,对于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具有积极作用。
在优化课程结构中,还要结合实践教学进行改革评价方式。改革评价方式的基础是尊重学生。教学评价中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任何压力。评价不能千篇一律,要因人而异。如:对那些平常学习比较好的同学,就应该激励他们不断创新;对学习冲动型的同学,则要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再指出某些缺点,提出希望。
(三)因人而异,排除心理障碍
排除心理障碍,必须找到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例如由于自我分析不当、期望值过高而形成的自卑,可采取自我暗示法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如果因为性格内向而不爱说话、不善于讲话而引起的胆怯与自卑,则可采用强化训练的方法。如果出现自卑心理,可用以下方法做心理调节。1.直接暗示。就是自己在心中为自己鼓励,增强信心。2.交叉比较。承认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又同时承认自己的优点。3.宣泄情绪,开放自我。要设法激发表现欲望,届时教师要注意训练师多加以表扬和鼓励。4.克服从众、依赖心理,培养独立与主动。
综上所述,调动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积极发言,克服高年级小学生上课发言时的心理障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每天在家或在学校坚持不懈地加以锻炼,在学校开展人际交流活动,上课积极锻炼发言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课堂上“沉闷”的现象,学校要多增设科学的活动内容,增加自我发言的机会,最终使学生从“要我说”的被动心理转变成“我要说”的主动心理。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