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在傅公祠住过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e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1917—1918年,为纪念清初启蒙思想家、爱国主义学者傅山先生,山西省府在太原市东缉虎营街路北(即今山西省政协大院)营建了一处园林式祠园———傅公祠。建园初期,这里曾供群众游览,后因祠园内之组碧楼改为山西绥靖公署接待各地军政要员和贵宾的高级招待所而被封闭。据考证,我国著名的爱国将领冯玉祥曾在此住过几天。
  原建的组碧楼坐北,与祠堂小院基本取齐,由左中右三部分组成。立面中部尖拱顶高耸,方棱柱对称穿空。二楼阳面台和一楼柱廊均弧形突出,连接左右两部分。二楼为哥特式尖拱顶门窗,一楼为陶立克柱式的柱廊。柱廊尖拱顶等部位均有花饰。左右两部分为坡顶,与中间最高的尖拱顶连成一气。全楼外部或尖拱或平拱,都突出中部,左右对称,饰以门套、窗套。楼上悬“组碧”木匾,乃集傅山书法而成。这是一栋颇具欧洲中世纪古典风格的砖混结构二层楼。
  现在省政协大院的主席办公楼,就是在1994年因组碧楼临危,经与省文物局商定,按原设计式样不变,在原基础上进行扩大重建的,楼层由二层增为三层,楼东拉长三间,房间面积扩大,外观保持了原貌。
  
  二
  
  组碧楼改为山西绥靖公署高级招待所后,曾经接待过不少政界要人、文化名人及军界人物。现在能查到资料的有周恩来、冯玉祥、九世班禅、张学良、何应钦。也有说陈公博、黄绍竑、谢持、邹鲁等都在此楼住过。笔者正在搜集这方面的资料。现仅就冯玉祥在此居住的有关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冯玉祥,原名基善,字焕章,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1882年11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青县兴集镇一个下级军官家庭。行伍出身,原属北洋派直系军阀。曾先后任北洋陆军管带、营长、团长,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陕西、河南督军及陆军检阅使等职,曾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并参与讨伐张勋。1924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通电主和,多次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并将所部改称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11月5日,冯玉祥及其国民军取消了清废帝溥仪的皇帝称号,并将其逐出皇宫。1925年,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同年2月,冯改国民军为西北军。次年,冯玉祥赴苏联考察,加入国民党。1926年9月,冯玉祥宣布脱离北洋军阀,参加国民革命,举行了五原(今属内蒙古自治区)誓师,任国民联军总司令,出兵陕、豫,投入了第二次北伐战争中。1927年,冯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河南省主席,分别与汪精卫、蒋介石召开郑州会议和徐州会议,参与反对共产党的活动。1928年起,冯玉祥举兵反对蒋介石,先后参加蒋、冯战争和蒋阎冯大战。
  就在1930年蒋、阎、冯中原大战前,阎锡山曾对冯玉祥进行过一个由软禁到联合的过程。
  早在1929年9月,阎锡山就将冯玉祥从晋祠骗到他的老家五台建安村软禁达五个多月,1930年2月28日,阎锡山又根据其需要,亲自把冯玉祥从建安村请回太原,以谋联合倒蒋。从2月28日至3月8日,冯玉祥即住在傅公祠的组碧楼内。现摘部分重要资料,以证其实。
  其一,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徐铸成在1930年曾先后三次到太原了解阎冯联合反蒋的曲折变化。他在《报海旧闻》(1981年版)中写到:“到太原时,听说冯玉祥已从五台县建安村移住到城内的傅公祠(纪念山西有名文学家傅青主的),我曾几次想去访问,都不得其门而入。……”
  另据《徐铸成回忆录》载:“1930年暮春,我又一次奉派赴太原,时太原局势又起新变化。张季鸾交游甚广,常从第二集团军驻津办事处主任林叔言处得知太原动向。……我抵并后,得知阎已将冯从建安村接到太原,下榻晋省为纪念大儒傅青主先生而建立的傅公祠。并从李书城先生处知阎每偕亲信登门访谈。后在无意中得悉冯已秘密离开太原,局势已开始由蒋阎勾结转为阎冯酝酿联合反蒋之大团结局面。”
  其二,《纵横》杂志1997年第四期载有林治波《冯玉祥遭阎锡山软禁的前前后后》一文,在“阎冯言归于好”一节记载甚详:“1930年2月28日,阎锡山亲往建安村见冯,亲热地对冯说,‘委屈大哥在这里住了几个月,是一时的误会,真对不住大哥。’冯反蒋心切,不便与阎以仇相见,也就打着圆场说,‘实在是误会,不要紧的,不要紧的,蒋介石才是我们的敌人。’”……“同日,阎锡山亲自陪冯玉祥返回太原,山西军政要员贾景德、辜仁发、商震、徐永昌、周玳,西北军总代表庞炳勋,以及反蒋派各方代表,都出城迎迓。下午1时,阎锡山在冯玉祥夫妇下榻的傅公祠盛宴款待冯玉祥一行。宴毕,阎、冯遂与反蒋派各方代表举行会议,一致推戴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副之。”……“次晨,薛笃弼到傅公祠见冯。听罢薛的汇报,冯说,‘我除反蒋外没有第二条路,我只为国,决不因私害公。可请贾秘书转告百川(阎字)千万放心,我是真诚拥他的。’薛据以转告。过了几天,阎锡山终以冯玉祥妻女及薛笃弼留在太原为条件,允冯回陕。”
  其三,《山西文史资料》第37辑载山西大学老教授郝树侯文《冯玉祥在五台建安村》中,记述了当时交际处员连维藩之所谈:“……2月26日,阎亲自到建安拜会冯玉祥,两人密谈两三个钟头,共进午餐,约定28日早8时阎迎冯同到太原。到28日晨快到8点的时候,不见阎来,冯以急躁的心情问吉膺之(行营参事,当时驻建安招待冯)说,阎总司令怎么不来?你打电话问问!吉打电话,知道已经起身,快到了。这天,冯到太原,住傅公祠。”
  其四,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阎锡山软禁冯玉祥纪实》第217页记载,2月28日,“下午三点,车队抵达太原北门外车站,受到徐永昌、商震、刘骧、刘定五、薛笃弼、孔庚、李兴中及民众团体代表欢迎。冯玉祥与阎锡山下车,同他们一一握手致谢,然后登车进城,直驶傅公祠下榻。”
  同书第243页又载:“3月8日(农历二月初九日),冯玉祥秘密离开太原。为了避人耳目(包括所有警卫人员和工作人员),这天早晨,阎锡山让贾景德和薛笃弼代表阎锡山和冯玉祥,设宴招待住在傅公祠的各方代表。宴会后,共商倒蒋事宜。又让周玳把傅公祠的警卫和服务人员集合到偏僻地方进行训话。等一切安排好以后,让宪兵司令李润法带领宪兵,乘坐大卡车前后护卫,冯玉祥仅带陈希文、王羲柽、孟宪章、尹心田、杨天周等七八人,乘坐预先准备好的汽车,由太(原)风(陵渡)公路急驶而去,晚上抵达介休。……”
  其五,据《冯玉祥日记》记载:“1929年6月21日早4点,(冯玉祥一行)由华阴县启程,12点抵达运城,在运城休息三天后,于24日晨启程北上,6月25日到达太原晋祠。6月25日至9月30日在江瀚花园。9月30日至10月5日,住在五台县阎锡山的西汇别墅。10月5日至1930年2月28日,住在五台县建安村后茶窑徐一清公馆。2月28日至3月8日,住在太原傅公祠。3月9日晚上12点回到潼关。”
  又据《中原大战大事记》3月8日记载:“阎锡山、冯玉祥在太原长谈话别。冯在晋呆了8个半月,本日离并回秦。阎锡山将其妻、女留作人质,以坚其‘盟信’。”
  上述多处资料证实,冯玉祥确在傅公祠组碧楼住过。至于有些人名、地名、时间或具体情节稍有出入,有多有少,有前有后,有轻有重,当有其因,这里无需赘述。
其他文献
1952年夏季的一天上午,原天蟾舞台老板、江湖人称“江北大亨”顾竹轩的长子顾及庚,领着放暑假在家的儿子顾立尧在淮海路上走着,突然被人叫住。顾及庚一看,唤他的人正是一代大亨黄金荣。顾及庚就问:“黄伯伯,是你叫我?”黄金荣点了点头。顾及庚又问:“有什么事?”黄金荣就向外挥了挥手,说:“去叫你父亲来一趟,我有要紧的事同他谈。”  时年85岁的黄金荣已成了风中之残烛,但说话时中气仍然很足。  于是,便有了
期刊
很久以来,我非常推崇这句名言,一直当作座右铭,促使自己时刻去努力求索。  我更推崇说出这句名言的伟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关于爱因斯坦的传记书里,我读懂了主人公的人生准则和他对人类世界的巨大贡献。从此,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形象便铭刻在我的心中。尽管那时我是一位初中的学生。  1879年3月14日,在德国乌尔姆小镇上一个比较富裕的犹太人家里,接待了降生到人世间的大脑壳的爱
期刊
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吟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本是反映屈原不同朝中轩臣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后人却根据“餐菊”吃起菊花来。  最早是饮用菊花浸过的水。《后汉书》载:河南郦县北部有一小溪,溪畔两岸野菊如堤,秋风吹来菊花纷纷落入水中,岸边30多户人家常饮水而家家长寿。晋工医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仙药》中也写道:南阳郦县中有甘谷,谷两岸长满野菊,菊花坠入谷池中,年复一年,甘谷水为
期刊
1950年3月10日,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我和杨可嘉同志一起作为绛县人民的代表,北上太原参加了山西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至今已有55年了,但那难忘的历史时刻,在我的记忆中仍然新如昨日。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我和杨可嘉同志在绛县人民政府有关人员的陪送下,首先到运城专署集中。在那里,我们见到了岳维藩专员,他亲切地对我们说:“我们运城代表团这次参加大会的是32人,其中绝大多数没有去
期刊
大汉奸汪精卫到底是如何死  的,各类书刊上的说法不一。归纳  起来大约有三种说法,其一是日本  人害死的,其二是蒋介石派人毒死  的,其三是病死的。那么真实的情  况到底如何呢?这还得从头讲起。   一    在中国的文化里,像汪精卫这  样背叛祖国的人是最让国人生厌  的,人们总害怕同他发生某种联  系。抗日战争胜利后,国人中许多  原来姓“
期刊
郑伯奇,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剧作家、闻名遐迩的学者,是鲁迅与郭沫若的好朋友。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写出了具有强烈的爱国反帝思想的短篇小说《最初之课》,发表在《创造季刊》创刊号上,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1926年郑伯奇回国后,来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任中山大学教授、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大革命失败后,他到上海参加了创造社的工作,曾试图把鲁迅、郭沫若这两位伟大作家联合起来合办一个文艺刊物,向黑暗势力反攻
期刊
商汤灭了夏朝最末的一个暴君桀之后,在宰相伊尹的辅佐下,建立了商朝,并很快成为黄河流域一个强盛的国家,其范围涉及到今天的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山西,以及长江两岸的湖北、湖南等部分地区,使西方的羌、氏等族摄于商的威力不敢再来侵犯。但是到了商朝中期,也就是18代国君阳甲的时候,奴隶主之间勾心斗角,国势日衰。传至19代国王盘庚,已经连治理洪水泛滥的能力都没有了,国都因洪水泛滥而被迫5次迁移。为了缓和社会
期刊
(一)  城野宏,在日军占领太原期间,曾任伪山西省公署顾问辅佐官,名义上是汪精卫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应聘者,实质上是日本山西派遣军司令部的政治要员和侵华日军总部安插在汪伪政府内的代理人。抗战胜利后,为继续控制山西,确保并利用山西的丰富资源为日本军国主义卷土重来服务,他提出了日俘“残留”山西的理论,诱胁日俘和日侨万余人“残留”山西。这一谬论正好与阎锡山利用日俘维持其统治的想法不谋而合,故深得阎锡山重用,
期刊
临县在晋西北的黄河边上。受朋友之邀,我前往杜家塔村为朋友的儿子结婚摄像、照像,有幸见到了这里有趣的婚俗,特记载下来以飨读者。    化妆    在举行婚礼的这天早上,人们吃过饭准备迎亲。在娶亲的人要走之前,我那摄像机的镜头却被吸引在我的朋友和他的老伴身上。只见亲戚们将用红纸沾的尺把高的帽子,戴在了这60岁开外的老头头上,帽子正中写着“炒面师傅之神位”,胸前用红绳挂了个碗口大的红柳盆,脸上涂了不起些
期刊
传说他是生活在我国上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  因为把火广泛地用于生活和生产,有火之德,人们便  尊他为“火师”、炎帝;   传说他得五谷、制耒耜、教人稼穑,发明了耕播农  业,有神之功,因而人们又称他为“农皇”、“神农”;   传说他“尝味百草,宣医疗疾,救夭伤人命”,开创  了医药之先河,因而又被奉为“先医”;   传说在他及其部落的积极努力下,人类完成了由  游牧渔猎到农耕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