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提问是语文老师最常采用的方式之一。现如今,我们日益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越来越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若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情,在课堂上采用有效提问。那么,学生在课堂上也会呈现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的景象,真正做到将课堂交给学生,这同时充分彰显了一位教师较高的教学水平。但如果提问不当,或是“满堂问”,提问无目的性,随心所欲,甚至脱离了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效率也是大打折扣的。下面,就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浅谈几点:
一、有效提问需要由易到难
一个班级里的学生背景不同,素质不同,能力不同,基本分为三类: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但在当前教育是把这些学生都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教师在做到有效提问前应该先了解本班学生的一个基本情况,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问题。另外,老师关注的应该是班级的绝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差生,所以设置的问题应该先由简单的,激发中下层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再逐渐增加难度,层层递进,最后设置一到两个难度较高的问题给优等生,否则,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提过于简单的问题,也会导致优等生失去了听课的兴趣,若提难度过高的问题,同样导致中下层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草原》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在一开始的谈话导入,我会设计一些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先观看有关草原的图片,再来提问对草原的印象,用一兩个词语来形容草原,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他们能想到的词语有“大”、“美丽”、“全都是绿色的”等等,再让个别基础较好,词汇积累较多的同学来回答,让他们知道原来还可以用“一碧千里”、“辽阔”等词语来形容草原。最后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诗句的理解,这样难度较高的问题,应交给优生来回答。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做到先由简单的问题引入,逐渐深入,层层递进,要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尽最大的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还是高效的课堂。
二、有效提问需要注意问题的数量
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那么在规定时间的课堂教学中究竟要提多少个问题才合适呢?目前,课堂上出现这么一种现象“满堂问”,教师一味地抓住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不断地向学生发出提问。然而,这样的提问方式并没有带来理想的教学效果,相反,提问的问题数量过多,会打击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还会误导学生对一节课中对重难点知识的把握,他们会在心中产生一个疑惑:这节课我们解决的主要问题到底是什么?另外,还有一些缺乏思考价值的小问题根本起不到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反而会滋长他们对问题不加思考,胡乱回答的不良习惯。如在《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中,最主要的是围绕中心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提出两个问题:1、德国有哪些奇丽的景色?2、这个奇特的民族与众不同的养花方式是什么?然后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进行品读,深入剖析。最后得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耐人寻味的境界。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设置的问题应该不在于问题的数量多少,并不是多多益善,而是在于问题的“精”——围绕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
三、有效提问要注意提问方式的多样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采用单一的提问方式,学生认为这样的课堂是毫无新鲜感和活力的,对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以及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是相对较难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或者相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这也正是考究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语言魅力,提问方式有多种,如可以采用单一式提问、同桌合作提问、小组合作式提问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引入部分及初读课文部分可以先采用单一的提问方式,到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时可进行小组合作式的提问方式。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有一种新鲜的感觉,不再与过去课堂中“师问生答”单一的枯燥模式,他们自主探究、自主提问,也可以选择性地回答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从回答问题中去享受获取新知的快乐,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营造了一个高效学习的课堂。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我认为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提问是否有效、得当,并认真去反思,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形成具有自己的特色,并适用于学生的有效提问艺术。只要我们用心去准备,刻苦钻研,相信一定会形成学生喜欢,课堂氛围融洽的高效课堂。
一、有效提问需要由易到难
一个班级里的学生背景不同,素质不同,能力不同,基本分为三类: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但在当前教育是把这些学生都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教师在做到有效提问前应该先了解本班学生的一个基本情况,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问题。另外,老师关注的应该是班级的绝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差生,所以设置的问题应该先由简单的,激发中下层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再逐渐增加难度,层层递进,最后设置一到两个难度较高的问题给优等生,否则,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提过于简单的问题,也会导致优等生失去了听课的兴趣,若提难度过高的问题,同样导致中下层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草原》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在一开始的谈话导入,我会设计一些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先观看有关草原的图片,再来提问对草原的印象,用一兩个词语来形容草原,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他们能想到的词语有“大”、“美丽”、“全都是绿色的”等等,再让个别基础较好,词汇积累较多的同学来回答,让他们知道原来还可以用“一碧千里”、“辽阔”等词语来形容草原。最后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诗句的理解,这样难度较高的问题,应交给优生来回答。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做到先由简单的问题引入,逐渐深入,层层递进,要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尽最大的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还是高效的课堂。
二、有效提问需要注意问题的数量
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那么在规定时间的课堂教学中究竟要提多少个问题才合适呢?目前,课堂上出现这么一种现象“满堂问”,教师一味地抓住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不断地向学生发出提问。然而,这样的提问方式并没有带来理想的教学效果,相反,提问的问题数量过多,会打击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还会误导学生对一节课中对重难点知识的把握,他们会在心中产生一个疑惑:这节课我们解决的主要问题到底是什么?另外,还有一些缺乏思考价值的小问题根本起不到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反而会滋长他们对问题不加思考,胡乱回答的不良习惯。如在《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中,最主要的是围绕中心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提出两个问题:1、德国有哪些奇丽的景色?2、这个奇特的民族与众不同的养花方式是什么?然后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进行品读,深入剖析。最后得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耐人寻味的境界。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设置的问题应该不在于问题的数量多少,并不是多多益善,而是在于问题的“精”——围绕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
三、有效提问要注意提问方式的多样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采用单一的提问方式,学生认为这样的课堂是毫无新鲜感和活力的,对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以及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是相对较难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或者相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这也正是考究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语言魅力,提问方式有多种,如可以采用单一式提问、同桌合作提问、小组合作式提问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引入部分及初读课文部分可以先采用单一的提问方式,到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时可进行小组合作式的提问方式。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有一种新鲜的感觉,不再与过去课堂中“师问生答”单一的枯燥模式,他们自主探究、自主提问,也可以选择性地回答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从回答问题中去享受获取新知的快乐,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营造了一个高效学习的课堂。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我认为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提问是否有效、得当,并认真去反思,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形成具有自己的特色,并适用于学生的有效提问艺术。只要我们用心去准备,刻苦钻研,相信一定会形成学生喜欢,课堂氛围融洽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