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是人维持生存的基本手段,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是必须且必要的。我们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育规律,创造更多的劳动机会,让幼儿学习自我服务,为家人服务,为集体服务,为社会服务。通过劳动教育,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责任感能得到提高,并且劳动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幼儿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从而热爱劳动。爱劳动将使幼儿受益终身,能促进幼儿手脑并用,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责任意识。笔者将通过讲述主题活动《劳动的人》的课程故事,来例谈对幼儿劳动意识的培养。
一、遵循发展规律,把握教育机会
《学记》中说道: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这叫“诲人及时”。教育幼儿不是任何时候的、任何场所都会有效的,如果老师不注意时机的选择,容易造成适得其反、事与愿违的结局。为此,只有正确把握或等待最佳时机,当幼儿的内心产生需要时,我们的教育,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刚进入《劳动的人》活动主题,保育员阿姨生病请假了,这不正是教育孩子们进行自我服务的好时机吗?
那天早上,眼看着其他班都吃好点心上操场玩了,几个孩子坐不住了,纷纷要求自己来。于是,从早上吃点心开始,孩子们自己排队拿牛奶,小组长分发饼干。吃完以后,小组长负责收拾垃圾、擦桌子和洗点心盘。午饭前,小班长把毛巾架搬进教室,用完后要把毛巾架搬回走廊去晒。小组长负责擦桌子和分碗筷,饭后,每个孩子都得自己用筷子刮干净桌面骨屑,捡起掉在地上的饭粒,用抹布擦干净桌子。然后小组长再把整张桌子擦一遍。地上的垃圾也是用小组长轮值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来打扫。
当然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適应。有的不会刮桌上的厨余,有的不会扫地,有的嫌抹布脏不愿干……可是当别人都坐在干净的桌子边玩积木看书,而自己桌上还有菜汤和饭粒时,他们真正有了危机意识: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接下来的第二天、第三天……孩子们每天练习,每天坚持,很快就做得像模像样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因各种各样的理由,家长、老师、阿姨包办代替了很多事。不是孩子不会劳动,真的是缺少锻炼的机会。阿姨不在,是危机,更是机会,孩子得到了开始的可能。
二、创造劳动环境,激发动手欲望
幼儿劳动具有较强的游戏性,坚持性差。组织幼儿参加劳动,可以使幼儿有机会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劳动的愉悦,体会劳动的艰辛,从而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孩子提高劳动兴趣,我们应该为他们创设多种劳动环境,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材料、工具和设备,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操作、尝试、探索。
随着主题的开展,我们已不满足于自我服务式的劳动,怎样让劳动范围再扩大点呢?正好户外活动轮到我们班去农场。开学还不久,农场里杂草丛生,已经没有农场的样子了。我们就请孩子们玩游戏做农场主,立志用在这里活动的一周时间,把农场收拾出样子来。
先除草,男孩子简单粗暴用手拔,女孩子用铲子、用锄头,整整拔掉了两大袋子杂草;连廊边的林江儿菜,根深茎粗,孩子们学会了用锄头翻土,把菜根连根挖起;围墙边的青菜都已长老结籽,长长的秸秆已发黄,就这么拔掉吗?孩子们说:“既然其他的地都收拾好了,我们正好可以下种子!”于是又衍生了收集种子的劳动。他们从教室里拿来塑料小碗,一人认准一棵秸秆,小心地捏开干脆的荚壳,把黑亮滚圆的青菜籽收进了小碗里。
之后的几天,孩子们翻地、撒种、浇水,到最后一天活动时,农场已经被收拾得井井有条。孩子们都说:真希望下一周活动的班级能继续我们的工作,把农场管理好!
三、发挥家庭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劳动教育的规定是:“要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在幼儿园里长期进行劳动教育,更需要家庭的配合。《劳动的人》主题如何向家庭延展和渗透呢?
恰逢劳动节来临,我布置了“家务劳动5天打卡”活动,要求放假前的一周,每个孩子每天都要在家干家务。从班级QQ群前两天的照片显示,孩子的家务劳动仅限于自我服务类,如:收拾自己的玩具、打扫自己的书桌、叠自己的被子。洗自己的小短裤已经算很大的工程了。
我每天都在QQ群里跟家长们交流孩子们在家的劳动情况,还对孩子们的劳动情况进行随机点评和奖励。孩子们一天比一天起劲,家长也全力配合,劳动内容越来越宽泛,逐渐转向了为家人服务。如:有的孩子饭后收拾饭桌,学习洗碗;有的孩子负责叠一大家子的衣服,学习使用洗衣机;有的孩子帮忙摆碗端菜,学习打鸡蛋、削土豆、包饺子;有的在跟家人购物的时候帮忙拎重物;等等。
后来我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使是这么小的孩子,做家务也存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倾向。我再次引导:买菜做饭是妈妈一个人的活吗?爸爸需不需要干?孩子们一致认为:爸爸妈妈都一样要上班,凭什么妈妈下班还得做饭,而爸爸躺着看手机就行了?所有的家务都应该大家一起做,因为你也是这家庭的一分子,小朋友也一样!由此,越来越多的孩子投入到家务劳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男生入厨的场景越来越常见和频繁了。
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只有两方面同心协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教育合力的作用真的不容小觑。我们的“5日打卡活动”结束了,我们的课程也结束了,但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不会结束,为集体服务不会结束,为家庭服务也不会结束,如果将来有机会能延伸到引导孩子为社会服务,那就更美好了!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幼儿园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幼儿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从而热爱劳动。爱劳动将使幼儿受益终身,能促进幼儿手脑并用,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责任意识。笔者将通过讲述主题活动《劳动的人》的课程故事,来例谈对幼儿劳动意识的培养。
一、遵循发展规律,把握教育机会
《学记》中说道: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这叫“诲人及时”。教育幼儿不是任何时候的、任何场所都会有效的,如果老师不注意时机的选择,容易造成适得其反、事与愿违的结局。为此,只有正确把握或等待最佳时机,当幼儿的内心产生需要时,我们的教育,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刚进入《劳动的人》活动主题,保育员阿姨生病请假了,这不正是教育孩子们进行自我服务的好时机吗?
那天早上,眼看着其他班都吃好点心上操场玩了,几个孩子坐不住了,纷纷要求自己来。于是,从早上吃点心开始,孩子们自己排队拿牛奶,小组长分发饼干。吃完以后,小组长负责收拾垃圾、擦桌子和洗点心盘。午饭前,小班长把毛巾架搬进教室,用完后要把毛巾架搬回走廊去晒。小组长负责擦桌子和分碗筷,饭后,每个孩子都得自己用筷子刮干净桌面骨屑,捡起掉在地上的饭粒,用抹布擦干净桌子。然后小组长再把整张桌子擦一遍。地上的垃圾也是用小组长轮值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来打扫。
当然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適应。有的不会刮桌上的厨余,有的不会扫地,有的嫌抹布脏不愿干……可是当别人都坐在干净的桌子边玩积木看书,而自己桌上还有菜汤和饭粒时,他们真正有了危机意识: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接下来的第二天、第三天……孩子们每天练习,每天坚持,很快就做得像模像样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因各种各样的理由,家长、老师、阿姨包办代替了很多事。不是孩子不会劳动,真的是缺少锻炼的机会。阿姨不在,是危机,更是机会,孩子得到了开始的可能。
二、创造劳动环境,激发动手欲望
幼儿劳动具有较强的游戏性,坚持性差。组织幼儿参加劳动,可以使幼儿有机会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劳动的愉悦,体会劳动的艰辛,从而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孩子提高劳动兴趣,我们应该为他们创设多种劳动环境,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材料、工具和设备,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操作、尝试、探索。
随着主题的开展,我们已不满足于自我服务式的劳动,怎样让劳动范围再扩大点呢?正好户外活动轮到我们班去农场。开学还不久,农场里杂草丛生,已经没有农场的样子了。我们就请孩子们玩游戏做农场主,立志用在这里活动的一周时间,把农场收拾出样子来。
先除草,男孩子简单粗暴用手拔,女孩子用铲子、用锄头,整整拔掉了两大袋子杂草;连廊边的林江儿菜,根深茎粗,孩子们学会了用锄头翻土,把菜根连根挖起;围墙边的青菜都已长老结籽,长长的秸秆已发黄,就这么拔掉吗?孩子们说:“既然其他的地都收拾好了,我们正好可以下种子!”于是又衍生了收集种子的劳动。他们从教室里拿来塑料小碗,一人认准一棵秸秆,小心地捏开干脆的荚壳,把黑亮滚圆的青菜籽收进了小碗里。
之后的几天,孩子们翻地、撒种、浇水,到最后一天活动时,农场已经被收拾得井井有条。孩子们都说:真希望下一周活动的班级能继续我们的工作,把农场管理好!
三、发挥家庭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劳动教育的规定是:“要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在幼儿园里长期进行劳动教育,更需要家庭的配合。《劳动的人》主题如何向家庭延展和渗透呢?
恰逢劳动节来临,我布置了“家务劳动5天打卡”活动,要求放假前的一周,每个孩子每天都要在家干家务。从班级QQ群前两天的照片显示,孩子的家务劳动仅限于自我服务类,如:收拾自己的玩具、打扫自己的书桌、叠自己的被子。洗自己的小短裤已经算很大的工程了。
我每天都在QQ群里跟家长们交流孩子们在家的劳动情况,还对孩子们的劳动情况进行随机点评和奖励。孩子们一天比一天起劲,家长也全力配合,劳动内容越来越宽泛,逐渐转向了为家人服务。如:有的孩子饭后收拾饭桌,学习洗碗;有的孩子负责叠一大家子的衣服,学习使用洗衣机;有的孩子帮忙摆碗端菜,学习打鸡蛋、削土豆、包饺子;有的在跟家人购物的时候帮忙拎重物;等等。
后来我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使是这么小的孩子,做家务也存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倾向。我再次引导:买菜做饭是妈妈一个人的活吗?爸爸需不需要干?孩子们一致认为:爸爸妈妈都一样要上班,凭什么妈妈下班还得做饭,而爸爸躺着看手机就行了?所有的家务都应该大家一起做,因为你也是这家庭的一分子,小朋友也一样!由此,越来越多的孩子投入到家务劳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男生入厨的场景越来越常见和频繁了。
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只有两方面同心协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教育合力的作用真的不容小觑。我们的“5日打卡活动”结束了,我们的课程也结束了,但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不会结束,为集体服务不会结束,为家庭服务也不会结束,如果将来有机会能延伸到引导孩子为社会服务,那就更美好了!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