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乡土题材成为农村初中生写作的亮点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4665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学生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城市学生见多识广,能说会写,总觉得自己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景可写,无事可叙,无情可抒。其实,不是农村学生孤陋寡闻,见识短浅,而是他们还没有发现或利用好自己身边的资源而已。农村美丽奇妙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悦耳动听的鸟唱虫吟,极富特色的民风民俗等,哪一样不是他们写作的题材呢?作为语文教师,只要我们引导他们仔细观擦,认真积累,用心感悟,这些都可以成为他们写作的亮点。
  一、参与家乡劳动,使学生有话可说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孕育他们的就是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养育他们的就是朴素、淳朴的农民,锻炼他们的是多种多样的农活,而这样的农活就是他们特有的写作题材。例如,在学校放农忙假期间,我要求学生在家参加收割水稻或干其它农活,给他们创造一个实践的机会。收假后,我第一时间指导学生写作,首先是自我汇报,然后以《劳动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在自我汇报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平时不善言谈的同学说得有声有色,平时说话语无伦次的同学说得头头是道,平时不爱写作,害怕写作的同学也写得井井有条。有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经过半小时的跋涉,我跟妈妈来到田边,金黄的稻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翻起一道道稻浪,海洋一般,实在令人陶醉。我戴好草帽,拿起镰刀,卷起裤管,踏进稻田,陷进淤泥,弯腰曲背,左手抓稻,右手持刀,镰刀一拉,稻子倒伏,原来割稻如此简单,收获的快感不言而喻。可过了一会儿,我的双脚好像注了铅似的,沉重无比,无法向前,接着腰酸了,腿痛了,手麻了,眼花了,整个身子像一堆烂泥一样。这时我看见妈妈还是那样轻松,手脚协调,伸缩自如,那哧哧、哗哗的声音接连不断地在水稻间跳跃。这时,我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做“粒粒皆辛苦”了。此段习作,虽不算高大上,但确实具体感人,这是城市学生无法做到的。
  二、关注家乡生活,使学生有事可叙
  农村生活丰富多彩,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更是一本道不尽写不完的题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生活,让他们细心观察,善于聆听,切身体会。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发现身边有很多人与事可谈、可赞、可写。如一位学生写了一篇《妈妈教我背小孩》的作文,记叙的是自己在家跟妈妈学背小孩的事,重点写了背小孩的情景。文中作者对妈妈背小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描写。如文中写道:妈妈先把背带铺在床沿上,然后把背带的四条背绳分开,两条放在床上,两条垂下,接着让妹妹坐在背带上,最后她靠着床沿蹲下身子反手拿起床上的两条背绳往肩膀一拉,妹妹的身体便靠在妈妈的背上,妈妈的右手抓住上面两条,左手麻利地拿起垂在身体左侧的一条背绳从妹妹的左脚胯下提起来,与右肩膀的那一条打了一个活结,接着右手又从垂在身体右侧的背绳从妹妹的右脚胯下提起来与左肩膀的那一条打了一个活结,这时只见妈妈身体一挺,双手反过来往妹妹的屁股上一托,妹妹便稳稳当当地靠在妈妈的背上。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把妈妈背小孩的过程具体真实地写出来,实在难能可贵。这不是凭空想象,这是生活的真实,是农村孩子的切身体会,只要教师认真引导,如此题材的习作应该俯拾皆是。
  三、欣赏家乡风光,使学生有景可写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初中生,如画的大自然是他们成长的摇篮。这是他们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是他们描不完的画卷。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学生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用笔去描绘。这样,如此多样美好的自然风光便成为农村初中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拟了这样的作文题目,如《门前的菜园》《村前的小溪》《秋天的田野》《家乡的孔庙》等,指导学生观察令人神往的菜园,清彻见底的小溪,一望无际的田野,金碧辉煌的孔庙。然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如学生在《醉人的青莲湖》中写道:到了孔圣山的青莲湖,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湖中青波荡漾。绿叶如盖,湖中央有座无邪桥,从上面走过,一股股沁人心脾的花香便扑鼻而来。湖中的荷花婀娜多姿,芳香四溢,色彩斑斓。只要人们看到它们婷婷玉立于碧叶之上的身影,就会情不自禁地驻足欣赏一番。荷花白的像雪,粉的像霞,而白里透红的荷花,就像小姑娘镶着花边的彩裙。荷叶也很美,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又像一把把小绿伞。它们挨挨挤挤的,发出“沙沙”的声音,似乎在窃窃私语,实在让人流连忘返。由于学生经过细致的观察,写出的习作都较先前生动活泼,真正做到记真景,写真感,抒真情,表真意。
  四、了解家乡民俗,使学生有情可抒
  相对于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而言,农村自有农村的乐取,因为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传承,是农村生活的一大特色。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学生便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如农家喜庆之日,他们有自己的庆祝方式:节俭了一年的农民过年时杀鸡宰鸭、走乡访友,开怀畅饮,其乐无穷;孩子满月时,摆上十桌八桌宴请亲朋好友,热闹满门;扫墓时,烧香点烛,祭拜先祖,又是一番景致。还有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煮汤圆等更具农家特色。不同时节,不同习俗,不同含义,自有不同的贺法,如让学生们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激起他们热爱家乡之情,写作中更能表情达意。
  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也日渐变好,但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仍在农村延续,如邻里交往、婚俗寿礼,建房庆贺,清明扫墓、结婚拜堂,十五闹元宵,舞狮子,舞龙,游鱼,游神等等,这些精彩的场面是农村孩子喜闻乐见而城市孩子无法体验到的,如果学生将之作为作文题材,也不失为农村初中生写作中的一大亮点。
  总之,辽阔的农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名農村初中语文教师,只要我们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实践,定能帮助学生找到丰富的乡土题材,并能让学生写出富有特色的乡土气息的文章,且能成为他们写作的亮点,这样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将会跨上一个新台阶。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感知语言,体味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而感知、体味和理解语言最终都是为运用语言服务的。所以,如何为学生在感知、体味和理解之后插上一双运用语言的“翅膀”,助学生的“感悟”真正生成,助学生真正有所“获得”和“习得”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是课堂重要的教育資源,语文课特别是阅读课,情感的源头在文本之中,
期刊
新课程改革虽已开展十多年,初中历史科还是处于“副科”的尴尬地位。据我调查,部分学生不喜欢历史课,一是认为历史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二是历史难学,年代、人物、事件复杂繁琐,学习历史没用!那么学习历史有什么用? 2011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延续旧课标,继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在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中指出:“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
期刊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历经千锤百炼,仍放射着璀璨夺目的思想光辉。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学生在这记忆的最佳年龄诵读经典,可以滋养文化智慧,美化心灵和升华情感,还能陶冶情操,培育民族精神,其有着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全
期刊
暑假我接到学校通知,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里担任初二(4)班的班主任,我的心情非常复杂,要知道初二(4)人数虽不多,可是却名声在外,他们学习基础差,厌学,吵闹,违纪。目无师长,对抗校规校纪,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他们大多来自城乡结合部,家长是本地的村民,自身文化素质也不高,面对顽劣的子女束手无策。我想在这个班主任只会吃力不讨好,就像在贫瘠的土地上耕耘,付出再多可能收成都不会好,但是我也认识到工作总得有
期刊
一、案例背景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苏民学校设置了特色激励制度--太空银行。每位学生可以凭借自己在校的表现获得由任课教师开出的支票,当然每张支票上只有分值,学生凭借分值去太空银行换取相应分值的奖品。我所教的两个年级是小学低年级,孩子们对于支票还是很有热情的,班级小朋友都会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取我开出的支票。当然我开支票的范围就比较宽泛,比如专心听讲、善于思考、字迹工整、进步很快、态度端正、乐
期刊
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鼓励则是天空中漂浮的朵朵白云。作为老师,多给学生点鼓励吧!善意的赞美实际上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驱使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也就是说,孩子在乎别人的感受,如果能够给予孩子正面的感受,他就会一直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要吝啬我们的鼓励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取之不尽的源泉,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法宝!  从开始教这个班已经有2年多的时间了,班级
期刊
爱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种亲切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孩子们需要的就是这么多。  ———题记  那是2012年的九月,我们班调入一名新学生,当时学校李主任叮嘱我说:“高老师啊,这名新同学你要特别关照以下,他有点特殊,从不和别人说话,你要是能把他培养成一个有说有笑的孩子,也是为我们学校增光了!”。我没有特别明白李主任说话的意思,但我知道李主任对我的期望,我对他说:“放心吧主任,我会全力以
期刊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上,从以下几方面谈自己肤浅地做法。  一、预习习惯的培养  预习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与人交流。低年级作文是作文训练的起步阶段,基础打得是否扎实,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影响极大。我从三年级开始,就认真地做好写作指导,努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放下思想包袱,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每个人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活动动机,兴趣爱好引起的。根据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我在正式进行作文
期刊
在品德与社会活动化现代德育发展观中,社会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层次提升有很大影响,个体在社会中的各类活动可以促进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改变。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目的是实现学生思想品德和社会性思维的同步提升。该项课程通过设计、构建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从而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提升思想品德水平。所以,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我主要结合学生现阶段身心发展的特征,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