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人文思想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sunshine20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谈起,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验生活的乐趣”、“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了解人类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使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美术教学 人文精神 培养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终极目标,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中,使整个教育人性化、人格化、个性化。它强调学生自己去思考、感受和发现,自己体会人生哲理和文化价值;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格,重视学习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及发展潜能;鼓励学生自己求知、自己探索,自己去澄清、判断价值,从探索和澄清中获得知识和成就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关怀。在人本主义教育内涵中,不仅强调自我意识的完善,并且倡导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培养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有效交流、和谐共处。
  现代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人文精神是由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
  二、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
  如果说自然科学更关心物,人文科学则更关心人。所谓人文性涉及人的生存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知、情、意、人格都是其中的内涵。人文性更多地是由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所体现出来的。
  美术作为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因此,引导学生关注美术知识、技能与人的情感、价值观、人类的变化、个性、生存状态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美术课程所阐述的“基本理念”更是从人文教育出发,从不同侧面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
  我们可以认为,新课程带给美术教学最根本的变化将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美术学习方式的变化,从而使美术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丰富多彩、活泼多样;使美术学习密切联系个人成长环境,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美术学习吸收人类历史文化营养,紧密联系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变化……
  三、美术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1.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体验生活的乐趣。
  美术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习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可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如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等,并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绘画要素,进行对比、和谐、节奏、韵律、均衡、黑白、排列、堆积、组合等构成因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相联系,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或将自己对生活和美的理解写进美的成长记录袋里。
  2.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美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一定的情感和思想。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与符号,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美术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能使学生的不良情感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同时,美术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人类不同历史阶段所创造的杰出的美术作品中,饱含着人类对真、善、美等最高价值的不懈追求。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将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不断提高,情感不断得以陶冶,从而增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与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3.了解人类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符号性载体之一,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美术与文化的联系,可以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学会尊重多元文化。我们所接触到的很多美术作品都有象征意义,这是由文化所规定的。人类社会的神话、史诗、传说、典故、宗教、寓言都是规定象征的重要原因。这些象征关系的规定性来源于希腊神话,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些规定性,就不可能真正解读作品,甚至还可能对作品做出错误的解读。美术教学可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多元文化。
其他文献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新型教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来重新组织我们的课堂教育,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乐学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自我组织过程,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即来自教师的自我组织和学生的自我组织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自学生自身,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
期刊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从汉字的形体上说,汉字是一种方块字,是通过点、横、撇、捺、折等各种不同的笔画构成的。因此,它不像拼音文字能够见形知音或据音写形, 而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忆、理解。再加上它笔画多,结构比较复杂, 而且同一个字往往又有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意义,因此,很多人在书写和阅读时很容易出现不规范的现象。目前,各行业各部门
期刊
新课标的理念就是将学生由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高考命题突出以能立意,加强了对知识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故常常在知识的交汇处命题,对于三角恒等变换中涉及的题型较多,学习时应理清基本题型,特别是具有典型性的题型,掌握这些基本题型解题的通性和通法,关于三角恒等变换的综合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  解决这类问题常有两种思路:一是角的变换(即将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课堂上,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创作,他们也感到很困难或无从下笔,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往往怕作文,把作文当作苦差事。那么,如何在习作指导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观察情境,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
期刊
摘 要:运动是生命存在的主要方式,人世间的一切美育均出自人类不断的运动当中。众所周知,活动课是幼儿园正常的教学活动的组成因素。活动课程的设计对于幼师来说既是一场挑战,也是一次考验,这是幼教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设计好幼儿活动课,既能反映幼师过硬的教学功底,也能反映出其多年的综合素养,更能体现幼师的教学特色。得法的活动课,不但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形成幼儿的综合技能。
期刊
何谓素质?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及文化的整体质量水平,包括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化学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构成因素之一,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包括学生的化学科学知识水平、能力、思想水平和品质。在初中化学义务教育中,教师应注意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九年
期刊
摘 要:进行作文基本功训练,是三年级命题作文的奠基。在抓好字词教学的同时,抓住造句、联句、看图说话、写话、复述仿写课文、学写短文等都是作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环节。操作过程分三步:第一步,从造词填空开始,引导学生把句和词联系起来体会此举在句中的作用,选词填空,看图填空;第二步,加强口头和书面造句的练习;第三步,搞好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过渡,由一句话发展到写一段话,交待一件事,先补充句子,再联句,理顺语
期刊
探究是生物教学的基础,而探究实验教学则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主要形式,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包括科学的思维方法都是极为有益的。  一、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探究性实验教学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之一,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音乐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得以体现,广大音乐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着。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都成了单纯的走过场,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在实践课改新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如何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  关键词:课程理念 音乐课堂 有效学习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
期刊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这无疑为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一项新的教学任务。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探索研究,其中,主要在于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品质的训练呢?  数学教学中,往往会出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