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是理解的别名,要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老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老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然而,作为一名老师,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后进生。所谓后进生,我认为指两种学生,一种是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另一种则是思想上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的特点是:大多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总觉得同学们瞧不上,老师们不重视。他们仿佛是久经干旱的小苗,渴望着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关爱。然而,我们往往把过多的关注和赞誉给了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把过多的不满和批评丢给了后进生。我们的这种做法,使得后进生本来灰暗的心里又蒙上一层阴影,使得后进生本来想向前迈的脚步又收回去。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因此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用爱心滋润后进生枯干的心灵。
一、用爱心滋润后进生枯干的心灵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病源,从源头挖起,病才可能除根。发现这类学生,班主任应象朋友般对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爱护。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接触后,要细致深入地触摸及其内心深处,感知学生的灵魂。
班里有个女同学,各科成绩都差,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从对她几次谈话中了解到,她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她,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上有困难也不敢问老师、同学。针对她的思想,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常上有意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让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她补习基础知识,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她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爱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班里又听到了她和同学玩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作为班主任,我们就更应该有爱生的情感,在深爱个体学生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后进生,多给他们一点爱的阳光雨露,滋润他们茁壮成长,使他们的身心趋于健全。
二、用爱心奏出后进生转化的美妙乐声
陶行知说过“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果说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是班级中表面上的后进生,那么思想上处于落后的学生则是一个班级潜伏着的后进生,这种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帮助。
后进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作为施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事实证明,后进生并不是一无长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相反,在一定意义上,“淘气、调皮的孩子聪明”。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
作为班主任,为了把这个班带好我不放弃任何一个教育他们的机会。比如课堂提问,有的老师往往对成绩好的学生宠爱有加,公开课、平时提问把闪光的镜头都给了“尖子生”,而对于后进生要么置之不理,要么苛求责备,这种做法加剧了两极分化,使后进生更加恐惧回答问题,丧失信心,也让大部分学生觉得提问与己无关而无动于衷,懒得思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进取心。这也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偏重于“锦上添花”,而忽视了“雪中送炭”为了不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课堂提问特别注意这一点,尽量一碗水端平,一堂课下来不同程度的学生代表性的都会被提问,对于平时课堂上不喜欢举手发言的同学一旦发现他们举手,我就抓住机会让他们发言,并予以必要的鼓励和表扬。慢慢的他就爱发言回答问题了,上课的注意力也集中了,成绩也有所提高。以前听说“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我还不相信,现在我信了,我们的学生需要鼓励,需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尤其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中学生,他们更是如此,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语都可能饱含着老师对学生无限的关爱。
对待后进生,我们应多一份爱心,少一份冷漠;多一份耐心,少一份嫌弃。我始终相信:爱是教育后进生的重要源泉,爱心是成功的基础。
三、用爱心奏出后进生转化的华丽篇章
后进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后进生心灵的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深厚的爱、真正的爱,从而使他们培养做“四有”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责任心,形成渴望进步的内驱力。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后进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然,对后进生的逐步要求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而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我班的一个学生可以说是一个语文学科后进生,我刚开始教她时,发现这个小男孩特别有灵气,在各方面的反应都挺快,可就是在语文课上发蔫儿,第一次考试语文考了54分,而其它科都考得不错。当时面对他的成绩,我其实有心理准备,但是他别的科都不错,让我有了一种让他把语文也学好的冲动。我按事先打好的腹稿,以不挫伤他的自尊心为前提,跟他聊了起来,聊着聊着我觉得时机到了,就趁势说:“你看你各科都挺好就是语文考不好,我觉得作为你的语文老师我很失职,你这么有灵气,我却把你的成绩教成这样,老师真是很惭愧。”说完后,我注意到他的表情很吃惊,小声嘟囔了一句:“我也能学好的。”,我及时抓住这句话不放,说:“既然能学好,那么咱俩共同努力,把语文成绩提一下,如何?”她又小声地说:“试试吧。”通过努力他的语文基础日渐增强,我没有对他提过高的要求,而是从最简单的题目,易懂的问题入手,经常鼓励他,稍有进步,就当众表扬,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不再害怕语文课,再逐步提高学习要求。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次考试成绩到了80多分,以后成绩逐步提高,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努力,她的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通过这件小事使我认识到,教师有了关心后进生的情感,就不会忽视他们的存在,更不会冷落他们,就会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进步循序渐进。
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上帝允许后进生的存在”;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家庭、社会提供给他们充足的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所以,老师们,不要再吝啬我们的爱了,把它都热情的洒给渴望成长的学生们吧!让爱,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
然而,作为一名老师,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后进生。所谓后进生,我认为指两种学生,一种是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另一种则是思想上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的特点是:大多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总觉得同学们瞧不上,老师们不重视。他们仿佛是久经干旱的小苗,渴望着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关爱。然而,我们往往把过多的关注和赞誉给了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把过多的不满和批评丢给了后进生。我们的这种做法,使得后进生本来灰暗的心里又蒙上一层阴影,使得后进生本来想向前迈的脚步又收回去。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因此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用爱心滋润后进生枯干的心灵。
一、用爱心滋润后进生枯干的心灵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病源,从源头挖起,病才可能除根。发现这类学生,班主任应象朋友般对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爱护。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接触后,要细致深入地触摸及其内心深处,感知学生的灵魂。
班里有个女同学,各科成绩都差,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从对她几次谈话中了解到,她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她,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上有困难也不敢问老师、同学。针对她的思想,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常上有意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让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她补习基础知识,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她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爱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班里又听到了她和同学玩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作为班主任,我们就更应该有爱生的情感,在深爱个体学生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后进生,多给他们一点爱的阳光雨露,滋润他们茁壮成长,使他们的身心趋于健全。
二、用爱心奏出后进生转化的美妙乐声
陶行知说过“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果说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是班级中表面上的后进生,那么思想上处于落后的学生则是一个班级潜伏着的后进生,这种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帮助。
后进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作为施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事实证明,后进生并不是一无长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相反,在一定意义上,“淘气、调皮的孩子聪明”。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
作为班主任,为了把这个班带好我不放弃任何一个教育他们的机会。比如课堂提问,有的老师往往对成绩好的学生宠爱有加,公开课、平时提问把闪光的镜头都给了“尖子生”,而对于后进生要么置之不理,要么苛求责备,这种做法加剧了两极分化,使后进生更加恐惧回答问题,丧失信心,也让大部分学生觉得提问与己无关而无动于衷,懒得思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进取心。这也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偏重于“锦上添花”,而忽视了“雪中送炭”为了不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课堂提问特别注意这一点,尽量一碗水端平,一堂课下来不同程度的学生代表性的都会被提问,对于平时课堂上不喜欢举手发言的同学一旦发现他们举手,我就抓住机会让他们发言,并予以必要的鼓励和表扬。慢慢的他就爱发言回答问题了,上课的注意力也集中了,成绩也有所提高。以前听说“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我还不相信,现在我信了,我们的学生需要鼓励,需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尤其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中学生,他们更是如此,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语都可能饱含着老师对学生无限的关爱。
对待后进生,我们应多一份爱心,少一份冷漠;多一份耐心,少一份嫌弃。我始终相信:爱是教育后进生的重要源泉,爱心是成功的基础。
三、用爱心奏出后进生转化的华丽篇章
后进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后进生心灵的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深厚的爱、真正的爱,从而使他们培养做“四有”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责任心,形成渴望进步的内驱力。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后进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然,对后进生的逐步要求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而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我班的一个学生可以说是一个语文学科后进生,我刚开始教她时,发现这个小男孩特别有灵气,在各方面的反应都挺快,可就是在语文课上发蔫儿,第一次考试语文考了54分,而其它科都考得不错。当时面对他的成绩,我其实有心理准备,但是他别的科都不错,让我有了一种让他把语文也学好的冲动。我按事先打好的腹稿,以不挫伤他的自尊心为前提,跟他聊了起来,聊着聊着我觉得时机到了,就趁势说:“你看你各科都挺好就是语文考不好,我觉得作为你的语文老师我很失职,你这么有灵气,我却把你的成绩教成这样,老师真是很惭愧。”说完后,我注意到他的表情很吃惊,小声嘟囔了一句:“我也能学好的。”,我及时抓住这句话不放,说:“既然能学好,那么咱俩共同努力,把语文成绩提一下,如何?”她又小声地说:“试试吧。”通过努力他的语文基础日渐增强,我没有对他提过高的要求,而是从最简单的题目,易懂的问题入手,经常鼓励他,稍有进步,就当众表扬,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不再害怕语文课,再逐步提高学习要求。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次考试成绩到了80多分,以后成绩逐步提高,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努力,她的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通过这件小事使我认识到,教师有了关心后进生的情感,就不会忽视他们的存在,更不会冷落他们,就会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进步循序渐进。
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上帝允许后进生的存在”;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家庭、社会提供给他们充足的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所以,老师们,不要再吝啬我们的爱了,把它都热情的洒给渴望成长的学生们吧!让爱,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