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起源于对自然的观察和研究,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因而物理学是地地道道的生活科学。所以,物理教学也应该构筑在生活的基础上,做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最终实现教育的核心思想──“生活教育”。教学中,如何深入理解新课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寻求简约而不简单的生活化授课模式,把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围绕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事情之科学展开思考与探究,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科技意识,进而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科技意识在物理教学中萌发呢?
首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重要渠道和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果加强科技意识教育能够从课堂教学环节做起,就能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促进学生科技意识的萌发。
一、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物理生活情境中愉快地学习与探究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切入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与规律,如采用讨论、辩论、小组合作活动、游戏、参观、调查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技术的兴趣,让他们感觉物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过程中要力争从“趣”“异”“疑”三个角度突破。所谓“趣”是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富有趣味,从而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异”是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与学生原有认识的事物表面现象产生差异。这样可以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驱动力。“疑”就是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思维中出现疑点。如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创设对比的问题情景,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兴趣。
二、让学生沐浴在物理历史的河流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介绍,可使学生更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三、加强教学的实践性
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学生观。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和参与机会。
(二)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积极辅以组织和开展物理课外活动。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在趣味外活动中树立科技意识。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他们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实验。通过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为学生奠定阅读科普读物的习惯和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3.在课外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对于科技小制作,可以根据学校的实情,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平行光源、针孔照相机、潜望镜、量筒和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在举办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根据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5.组织社会调查活动物理知识的延伸。在实践活动中,可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总之,加强学生科技意思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是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只要我们坚持去做,科技意识就会萌发在学生坚实丰沃的心灵土壤,说不定,未来的大物理学家就会于此迈开最初的步伐,开始最初的飞翔!
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科技意识在物理教学中萌发呢?
首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重要渠道和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果加强科技意识教育能够从课堂教学环节做起,就能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促进学生科技意识的萌发。
一、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物理生活情境中愉快地学习与探究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切入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与规律,如采用讨论、辩论、小组合作活动、游戏、参观、调查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技术的兴趣,让他们感觉物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过程中要力争从“趣”“异”“疑”三个角度突破。所谓“趣”是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富有趣味,从而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异”是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与学生原有认识的事物表面现象产生差异。这样可以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驱动力。“疑”就是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思维中出现疑点。如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创设对比的问题情景,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兴趣。
二、让学生沐浴在物理历史的河流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介绍,可使学生更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三、加强教学的实践性
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学生观。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和参与机会。
(二)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积极辅以组织和开展物理课外活动。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在趣味外活动中树立科技意识。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他们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实验。通过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为学生奠定阅读科普读物的习惯和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3.在课外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对于科技小制作,可以根据学校的实情,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平行光源、针孔照相机、潜望镜、量筒和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在举办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根据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5.组织社会调查活动物理知识的延伸。在实践活动中,可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总之,加强学生科技意思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是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只要我们坚持去做,科技意识就会萌发在学生坚实丰沃的心灵土壤,说不定,未来的大物理学家就会于此迈开最初的步伐,开始最初的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