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国民(1963-),男,大专学历,主治医师。
沈菁(1965-),女,大专学历,主治医师。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症的发生原因与预防对策。
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进行降糖治疗。
结果:低血糖症发生率为10.0%,低血糖症持续时间平均(3.25±0.45)d,多为无症状、易激惹、四肢抖动等症状。年龄、病程与空腹血糖为导致低血糖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
结论: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症的发生比较常见,但是多无症状,年龄、病程与空腹血糖为主要危险因素,要加强预防与管理。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症危险因素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275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196-02
众所周知,糖尿病(DM)是一种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当前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同时糖尿病为不可完全治愈的疾病,糖尿病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尚未阐明[1]。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伴发各种器官的并发症,导致残废或者死亡[2]。当前我国对糖尿病患者普遍采用强化治疗的方法,尽管强化治疗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风险,延长了患者的预期寿命,但是也使低血糖症发生率增加[3]。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低血糖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开支。笔者具体探讨了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症的发生原因与预防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内分泌科收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其中男156例,女144例,平均年龄(61.70±10.68)岁,平均病程(7.13±0.41)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治疗、磺脲类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等。
1.2调查资料:调查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空腹血糖、并发疾病、低血糖症情况、糖尿病治疗方法、临床表现、低血糖处理方法、预后、发病时间等。
1.3低血糖诊断标准:目前在临床上普遍认为空腹血糖<3.9mmol/L被诊断为低血糖,本组资料低血糖的诊断标准就以这一范围为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低血糖症发病情况:经过观察,本组患者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症30例,发生率为10.0%,低血糖症持续时间为1~6d,平均(3.25±0.45)d。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多为无症状、易激惹、四肢抖动等。详见表1。
2.2低血糖症发生原因分析:将调查的变量再引入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与空腹血糖为导致低血糖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见表2。
2.3低血糖症处理情况:所有低血糖症患者口服、静脉滴注、鼻饲10%葡萄糖液等治疗,血糖多在12~24h内恢复正常。
3讨论
低血糖症是糖尿病降糖治疗过程中常见而严重的不良反应,也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危急重症。低血糖不仅可导致意识障碍,还可诱发严重心血管事件,也与重症糖尿病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4]。本组患者治疗中低血糖症发生率为10.0%,低血糖症持续时间平均(3.25±0.45)d,多为无症状、易激惹、四肢抖动等症状。
在危险因素中,一般来说,病程长,高胰岛素抗体血症是严重低血糖症的强预示信号。在患病时间超过10年的患者中由于长期治疗,对于血糖控制情况有所忽视,患者易出现遗漏服药、私自加大用药量或自行加用其他药物等情况。随着病程延长会出现肾上腺素反应缺陷使无症状性低血糖发生率增加。也有研究表明,年龄是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重要危险因素,年龄改变拮抗调节激素和低血糖症状反应。在成年人中,出现低血糖症状的血糖水平高于认知功能下降的血糖水平[5]。老年患者低血糖反应持续时间长、恢复慢。同时在血糖控制中,如果坚持把血糖控制在6.0mmol/L左右,会使多数患者出现低血糖,而低血糖造成的危害比高血糖还要大,所以强化治疗应掌握一定的适应证,因人而异,做到个体化[6]。笔者将调查的变量再引入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与空腹血糖为导致低血糖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
总之,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症的发生比较常见,但是多无症状,年龄、病程与空腹血糖为主要危险因素,要加强预防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延平,刘伟.低血糖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8):1350
[2]姜涛,马文.老年低血糖症22例[J].疑难病杂志,2012,1(4):244
[3]梁慧,傅一明.糖尿病治疗中的低血糖现象探讨[J].临床医学,2010,20(6):21
[4]周亚军,赵玉武.低血糖性脑损害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9,16(6):453
[5]文涓.低血糖症175例相关因素与院前急救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83
[6]庞雅玲,杨丽华,李小凤.低血糖昏迷298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408
沈菁(1965-),女,大专学历,主治医师。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症的发生原因与预防对策。
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进行降糖治疗。
结果:低血糖症发生率为10.0%,低血糖症持续时间平均(3.25±0.45)d,多为无症状、易激惹、四肢抖动等症状。年龄、病程与空腹血糖为导致低血糖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
结论: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症的发生比较常见,但是多无症状,年龄、病程与空腹血糖为主要危险因素,要加强预防与管理。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症危险因素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275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196-02
众所周知,糖尿病(DM)是一种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当前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同时糖尿病为不可完全治愈的疾病,糖尿病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尚未阐明[1]。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伴发各种器官的并发症,导致残废或者死亡[2]。当前我国对糖尿病患者普遍采用强化治疗的方法,尽管强化治疗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风险,延长了患者的预期寿命,但是也使低血糖症发生率增加[3]。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低血糖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开支。笔者具体探讨了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症的发生原因与预防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内分泌科收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其中男156例,女144例,平均年龄(61.70±10.68)岁,平均病程(7.13±0.41)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治疗、磺脲类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等。
1.2调查资料:调查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空腹血糖、并发疾病、低血糖症情况、糖尿病治疗方法、临床表现、低血糖处理方法、预后、发病时间等。
1.3低血糖诊断标准:目前在临床上普遍认为空腹血糖<3.9mmol/L被诊断为低血糖,本组资料低血糖的诊断标准就以这一范围为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低血糖症发病情况:经过观察,本组患者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症30例,发生率为10.0%,低血糖症持续时间为1~6d,平均(3.25±0.45)d。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多为无症状、易激惹、四肢抖动等。详见表1。
2.2低血糖症发生原因分析:将调查的变量再引入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与空腹血糖为导致低血糖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见表2。
2.3低血糖症处理情况:所有低血糖症患者口服、静脉滴注、鼻饲10%葡萄糖液等治疗,血糖多在12~24h内恢复正常。
3讨论
低血糖症是糖尿病降糖治疗过程中常见而严重的不良反应,也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危急重症。低血糖不仅可导致意识障碍,还可诱发严重心血管事件,也与重症糖尿病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4]。本组患者治疗中低血糖症发生率为10.0%,低血糖症持续时间平均(3.25±0.45)d,多为无症状、易激惹、四肢抖动等症状。
在危险因素中,一般来说,病程长,高胰岛素抗体血症是严重低血糖症的强预示信号。在患病时间超过10年的患者中由于长期治疗,对于血糖控制情况有所忽视,患者易出现遗漏服药、私自加大用药量或自行加用其他药物等情况。随着病程延长会出现肾上腺素反应缺陷使无症状性低血糖发生率增加。也有研究表明,年龄是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重要危险因素,年龄改变拮抗调节激素和低血糖症状反应。在成年人中,出现低血糖症状的血糖水平高于认知功能下降的血糖水平[5]。老年患者低血糖反应持续时间长、恢复慢。同时在血糖控制中,如果坚持把血糖控制在6.0mmol/L左右,会使多数患者出现低血糖,而低血糖造成的危害比高血糖还要大,所以强化治疗应掌握一定的适应证,因人而异,做到个体化[6]。笔者将调查的变量再引入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与空腹血糖为导致低血糖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
总之,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症的发生比较常见,但是多无症状,年龄、病程与空腹血糖为主要危险因素,要加强预防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延平,刘伟.低血糖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8):1350
[2]姜涛,马文.老年低血糖症22例[J].疑难病杂志,2012,1(4):244
[3]梁慧,傅一明.糖尿病治疗中的低血糖现象探讨[J].临床医学,2010,20(6):21
[4]周亚军,赵玉武.低血糖性脑损害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9,16(6):453
[5]文涓.低血糖症175例相关因素与院前急救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83
[6]庞雅玲,杨丽华,李小凤.低血糖昏迷298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