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症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国民(1963-),男,大专学历,主治医师。
  沈菁(1965-),女,大专学历,主治医师。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症的发生原因与预防对策。
  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进行降糖治疗。
  结果:低血糖症发生率为10.0%,低血糖症持续时间平均(3.25±0.45)d,多为无症状、易激惹、四肢抖动等症状。年龄、病程与空腹血糖为导致低血糖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
  结论: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症的发生比较常见,但是多无症状,年龄、病程与空腹血糖为主要危险因素,要加强预防与管理。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症危险因素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275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196-02
  众所周知,糖尿病(DM)是一种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当前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同时糖尿病为不可完全治愈的疾病,糖尿病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尚未阐明[1]。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伴发各种器官的并发症,导致残废或者死亡[2]。当前我国对糖尿病患者普遍采用强化治疗的方法,尽管强化治疗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风险,延长了患者的预期寿命,但是也使低血糖症发生率增加[3]。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低血糖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开支。笔者具体探讨了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症的发生原因与预防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内分泌科收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其中男156例,女144例,平均年龄(61.70±10.68)岁,平均病程(7.13±0.41)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治疗、磺脲类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等。
  1.2调查资料:调查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空腹血糖、并发疾病、低血糖症情况、糖尿病治疗方法、临床表现、低血糖处理方法、预后、发病时间等。
  1.3低血糖诊断标准:目前在临床上普遍认为空腹血糖<3.9mmol/L被诊断为低血糖,本组资料低血糖的诊断标准就以这一范围为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低血糖症发病情况:经过观察,本组患者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症30例,发生率为10.0%,低血糖症持续时间为1~6d,平均(3.25±0.45)d。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多为无症状、易激惹、四肢抖动等。详见表1。
  2.2低血糖症发生原因分析:将调查的变量再引入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与空腹血糖为导致低血糖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见表2。
  2.3低血糖症处理情况:所有低血糖症患者口服、静脉滴注、鼻饲10%葡萄糖液等治疗,血糖多在12~24h内恢复正常。
  3讨论
  低血糖症是糖尿病降糖治疗过程中常见而严重的不良反应,也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危急重症。低血糖不仅可导致意识障碍,还可诱发严重心血管事件,也与重症糖尿病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4]。本组患者治疗中低血糖症发生率为10.0%,低血糖症持续时间平均(3.25±0.45)d,多为无症状、易激惹、四肢抖动等症状。
  在危险因素中,一般来说,病程长,高胰岛素抗体血症是严重低血糖症的强预示信号。在患病时间超过10年的患者中由于长期治疗,对于血糖控制情况有所忽视,患者易出现遗漏服药、私自加大用药量或自行加用其他药物等情况。随着病程延长会出现肾上腺素反应缺陷使无症状性低血糖发生率增加。也有研究表明,年龄是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重要危险因素,年龄改变拮抗调节激素和低血糖症状反应。在成年人中,出现低血糖症状的血糖水平高于认知功能下降的血糖水平[5]。老年患者低血糖反应持续时间长、恢复慢。同时在血糖控制中,如果坚持把血糖控制在6.0mmol/L左右,会使多数患者出现低血糖,而低血糖造成的危害比高血糖还要大,所以强化治疗应掌握一定的适应证,因人而异,做到个体化[6]。笔者将调查的变量再引入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与空腹血糖为导致低血糖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
  总之,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症的发生比较常见,但是多无症状,年龄、病程与空腹血糖为主要危险因素,要加强预防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延平,刘伟.低血糖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8):1350
  [2]姜涛,马文.老年低血糖症22例[J].疑难病杂志,2012,1(4):244
  [3]梁慧,傅一明.糖尿病治疗中的低血糖现象探讨[J].临床医学,2010,20(6):21
  [4]周亚军,赵玉武.低血糖性脑损害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9,16(6):453
  [5]文涓.低血糖症175例相关因素与院前急救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83
  [6]庞雅玲,杨丽华,李小凤.低血糖昏迷298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40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规范治疗方法与效果。  方法:53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根据是否采取UAE(子宫动脉栓塞术)分为研究组(28例)与对照组(25例),研究组行UAE,对照组采取非UAE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β-HCG值降到正常的时间等指标上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期刊
摘要:喜炎平具有抗病毒、抗菌、解热消炎、镇咳和增强机体免疫等多种功效,本研究为了探讨喜炎平在轮状病毒腹泻伴心肌受损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择1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78例。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为64.63%,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喜炎平静脉注射(生产单位:江西青峰制药有限公
期刊
摘要:我科自2005年收治不同形态的鼻中隔偏曲患者374例,依据不同的偏曲形态,在鼻内窥镜下行不同术式的相应的个性化鼻中隔矫正手术,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鼻中隔偏曲不同形态不同的鼻中隔矫正术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266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191-01  鼻中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8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甲状腺功能衰退30例(纳入观察组),甲状腺功能正常58例(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的TG、HDL-C、LDL-C、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GLU、
期刊
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中联合应用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的产后出血控制的疗效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从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60位采取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的将所有产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有30位患者,对照组产妇使用缩宫素控制产后出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米索前列醇控制产后出血。对比两组产妇产后的出血量以及出血概率。  结果:在发生产后出血概率方面,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术治疗多种类型肾结石的影响效果。  方法:对34例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分析34例中发现共有30例一次取石成功,成功率为88.5%,4例一期取石结束后仍有少量结石残留,但进行二次微创治疗或再次进行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后完全治愈。手术时间平均1.8小时,术后有3名患者出现发热情况,体温高于38.3℃,采用抗生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10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短期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BG、2h P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腹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130例,对患者采用经腹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本次研究中对130例患者行经腹子宫全切术,术后仅4例患者发生程度不一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一年结果显示,本次研究中全部病例均未发生子宫肌瘤复发情况,术后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对比临床上针对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采用0.375%与0.3%布比卡因之后的临床并发症、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麻醉平面情况。  方法:以120例2011.1.1~2013.1.1到我院接受剖宫产并行腰—硬联合麻醉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选用的麻醉剂布比卡因浓度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A组与B组,人数分别为60例和60例,两组所选用的浓度分别为0.375%和0.3%,剂量均为9mg,所
期刊
陈旭永(1982-),男,学历:本科,职称:住院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  摘要:目的:旨对奥曲肽与奥美拉唑配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将我单位2012年1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04例不同类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52例(单纯奥美拉唑治疗);奥曲肽联合组:52例(奥曲肽配伍奥美拉唑治疗)。  结果:奥曲肽联合组临床显效率、总有率效均明确高于奥美拉唑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