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最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是,许多教师采用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办法,这当然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但是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做知识获得过程中的被动者,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针对初中学生的情况,初中地理课程设置情况以及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这肯定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疑问意识”,让学生学会深思善问尤为必要。 一、学生发问是难题
调查结果显示:在课上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3%,初中生占5.7%,高中生占2.9%。受各种条件限制,很多学生不敢提问题,不敢表达的自己的观点,这势必会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只能是一句空话。怎么办?作为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应时能够驾驭课堂,因课而变,为学生的“问”营造氛围。
1.营造宽松的环境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宽松、安全的环境和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因此,教师要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
2.给予提问的时空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学到哪里,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特点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寻找,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难点让学生突破。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大范围讨论,因为学生七嘴八舌提出和回答问题时,课堂秩序容易混乱,影响班集体形象,殊不知正是在这些 “嘈杂”声中,老师才会感到有一股被激发出来的学习热情在涌动,学生方面也可以毫不顾及表达的观点和想法,完全地自我表现和交流,这才是真正的互动。
3.尊重学生的劳动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在七年级经纬网的学习中,我要求学生用乒乓球自制经纬网,有的同学用土豆代替,引起很多学生发笑,这其实非常好,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学习地图时,布置的任务是,老師提供了学校标志性的建筑,要求学生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结果,当然是很少的同学画得完全正确,那些出错的同学不是方向不对,就是比例尺不对,这说明学生实践经验不行,动手能力差,但只要学生动手做了,哪怕有问题,也要给予肯定,人都是在不断犯错误中成长的,何况是学生呢,作为教师,我们要坚信,对于学生而言,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因为学生的每一次实践都是进步。
二、学生会问是关键
要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学生最想干什么,最想怎么做,教师要由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传授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不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课堂教学更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他们积极思考、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八年级地理《台湾》一节,可以这样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紧紧围绕“宝岛”一“宝”字,网络游戏中有偷菜、挖宝,我们也可以来找宝,尽管台湾岛面积不大,通过学生找出以后发现各种自然资源丰富,各种物产丰富,经济比较发达,这就是“宝”,如此一来,课程讲授自然顺畅,学生兴趣浓厚,甚至于可以说,老师不用讲课了。
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的主要阵地。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地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它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计问题情境,有很多疑问会无形中装进学生的脑子里。比如,汶川地震发生时,倍受震撼的学生,不断询问地震能不能像天气那样预报,老师可以以设计问题情境的方式回答学生,地震不可以预报,而天气也只有百分之七十的准确率。从而使学生在疑惑、惊奇中增加学习的欲望,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都极为有利。
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质疑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①为什么秦岭—淮河一线为什么可以作为南北方的分界线,这个问题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最好例证;②未来构想的疑问,能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开采完了怎么办,这是强化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危急意识;③我国人口不断增多,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粮食问题怎么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等。通过引导学生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发现创新的能力。教学中,要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带有共性的看法或结论质疑,得出自己的结论。
实践证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会“答”,更要积极主动起来,学会“问”。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因为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也谈不上发展了。
调查结果显示:在课上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3%,初中生占5.7%,高中生占2.9%。受各种条件限制,很多学生不敢提问题,不敢表达的自己的观点,这势必会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只能是一句空话。怎么办?作为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应时能够驾驭课堂,因课而变,为学生的“问”营造氛围。
1.营造宽松的环境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宽松、安全的环境和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因此,教师要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
2.给予提问的时空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学到哪里,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特点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寻找,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难点让学生突破。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大范围讨论,因为学生七嘴八舌提出和回答问题时,课堂秩序容易混乱,影响班集体形象,殊不知正是在这些 “嘈杂”声中,老师才会感到有一股被激发出来的学习热情在涌动,学生方面也可以毫不顾及表达的观点和想法,完全地自我表现和交流,这才是真正的互动。
3.尊重学生的劳动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在七年级经纬网的学习中,我要求学生用乒乓球自制经纬网,有的同学用土豆代替,引起很多学生发笑,这其实非常好,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学习地图时,布置的任务是,老師提供了学校标志性的建筑,要求学生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结果,当然是很少的同学画得完全正确,那些出错的同学不是方向不对,就是比例尺不对,这说明学生实践经验不行,动手能力差,但只要学生动手做了,哪怕有问题,也要给予肯定,人都是在不断犯错误中成长的,何况是学生呢,作为教师,我们要坚信,对于学生而言,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因为学生的每一次实践都是进步。
二、学生会问是关键
要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学生最想干什么,最想怎么做,教师要由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传授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不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课堂教学更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他们积极思考、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八年级地理《台湾》一节,可以这样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紧紧围绕“宝岛”一“宝”字,网络游戏中有偷菜、挖宝,我们也可以来找宝,尽管台湾岛面积不大,通过学生找出以后发现各种自然资源丰富,各种物产丰富,经济比较发达,这就是“宝”,如此一来,课程讲授自然顺畅,学生兴趣浓厚,甚至于可以说,老师不用讲课了。
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的主要阵地。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地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它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计问题情境,有很多疑问会无形中装进学生的脑子里。比如,汶川地震发生时,倍受震撼的学生,不断询问地震能不能像天气那样预报,老师可以以设计问题情境的方式回答学生,地震不可以预报,而天气也只有百分之七十的准确率。从而使学生在疑惑、惊奇中增加学习的欲望,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都极为有利。
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质疑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①为什么秦岭—淮河一线为什么可以作为南北方的分界线,这个问题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最好例证;②未来构想的疑问,能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开采完了怎么办,这是强化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危急意识;③我国人口不断增多,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粮食问题怎么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等。通过引导学生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发现创新的能力。教学中,要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带有共性的看法或结论质疑,得出自己的结论。
实践证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会“答”,更要积极主动起来,学会“问”。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因为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也谈不上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