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诗贤对话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p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依据
  现代诗歌在否定古体诗的过程中奠定了新诗发展的基础,摆脱了各种形式的束缚,实现了诗歌向自身的靠拢,成为文学的典型形式。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教”的历史源远流长。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而现代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获得这种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欣赏不同特点和风格的现代诗歌,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欣赏诗歌的音乐美,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的形象和意象,还原诗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创造性地解读诗歌,增补空白,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的解读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理论、对话教学观念已渐为大家所认同,“对话式”阅读教学方式正逐步深入到语文教育教学中。但在具体的阅读行为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从而提高现代诗歌的教学效果呢?
  
  实施过程
  有人问古希腊犬儒学派创始人安提司泰尼:“你从哲学中获得了什么?”安提司泰尼回答:“同自己对话的能力。”同自己对话,既是一种能力和智慧,又是一种德行,一种高贵的人格境界。写诗就是诗人同自己对话的一种方式。在同自己对话的过程中,诗人把自己在生命冲突中经验到的种种图像精确地显现出来,从而让读者看到了生存的陷阱、灵魂的锯齿、信念的血痕,以及万物的疼痛。诗人的这种声音只向自己倾诉,故而其声音必然是可靠真实的,摒除了所有的虚伪、怯懦、狂妄和矫情。
  那么,我们教学诗歌,从诗歌中获得什么呢?是同诗贤对话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的获得,使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了往高尚和纯粹境界提升的可能。
  对话是心灵的沟通,思维的交流。恩格斯说:“思维是世界最美的花朵。”那么最能体现其美丽的就是语言,语言是世界的精灵,是思维的外壳。我们用心灵去解读诗歌凝练、生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从而和诗人及其作品进行对话,领悟整个世界;反过来,我们因对话而存在,世界也因对话而存在,这一次次新鲜的对话,都应是一种狂欢,让学生参与这种狂欢的盛典,是诗歌教学的精髓。
  教学诗歌,同诗贤对话,应把自由的权利还给学生。对话过程中,心灵是自由的,思维是自由的,缪斯女神的万种风情皆寓于自由之中。但自由不是懒散,不是盲目,不是无所事事,不是不知所措,习惯于等待答案的学生在学习上往往犯这些毛病。他们体会不到发现的惊喜,更没有主动学习的欲望。现代诗歌教学强调开放性或个性化的“对话”解读,就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发现美的快乐,更要体验发现过程的快乐。
  布鲁纳说:“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学生是认知学习的主体。同诗贤对话,依赖于学生的自身体验,而不是教师的特别授予来明道悟理,形成智慧。所以,教学诗歌的关键是引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走进文本,与诗歌广泛对话交流,从而学会创造性地理解诗歌,主动领悟诗人的情感世界。根据这种“对话”体验的需要,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应经由这样一个过程:察象、悟本、思理、布道。
  察象,“象”即形象,是构成“境”的重要因素,所谓“有意无象不成诗”,诗人的情思常常萦回在意象里。诗人总是选取同自己思想感情一致的景物,来构成一个特定的抒情背景,倾吐他的感怀。察象即引导学生和诗歌文本进行对话,观感诗歌中诗人所选择的客观物象,获得清晰的印象。比如,赏析余光中的《乡愁》,应引导学生紧扣诗人提取的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当把握构成寒秋图的细胞:静态的万山、层林、漫江及动态的百舸、鹰、鱼;读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应把握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物象,以获得对诗歌的初次而又清晰的印象,真正意义上品味出诗歌的诗意美,从而切切实实培养起他们的艺术鉴赏力。
  悟本,是指导学生透过物象,领悟本质,通过和诗人对话,获得对诗歌的理性认识。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著上“我”之色彩的物就构成了诗歌中的意象,它是精神内容的“意”和物质形式的“象”的结合体,是诗人用来传达感情、暗示思想的一种重要形式。一首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的诗歌,无一不是一组组的审美意象按照审美规律组构成的艺术整体。这些意象可能很多,初读甚至给人零乱、不知所云的朦胧,但是如果我们不断地仔细品读,用一种整体的观照形式去解读、复合这些纷乱的物象,我们就会发现这些物象各自的文化内蕴,以及它们组合而成的有层次、有规律的艺术构造,从而体会到诗人深邃的思想、炽热的情感、独特的匠心。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和“这”、“那”简单的词融合在一起,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紧紧联系在一起,品味那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使我们在心中产生对诗人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间奔波的强烈的共鸣,感受作者那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无尽的相思。“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句中色的基调是红是绿,大红大绿的渲染,尽写了青年毛泽东身处“寒”境而无冷意的内心,让我们看到了一颗到广阔的天地里“竞自由”、“主沉浮”的雄心。“破旧的老水车”“纺着疲惫的歌”,“熏黑的矿灯”“照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我们仿佛看到一个贫困落后的祖国远离历史前进的轨道,如同破水车的原地运转和在隧洞里蜗行那样艰难、迟缓,凝滞不前。
  思理,即引导学生通过与诗人诗歌的对话,将诗人的感性世界沉淀为理性认识,让其深入思考诗歌所包含的生活之理、为人之理、自然之理。舒婷的《致橡树》“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融在云里”让我们品味出爱情的纯真、直白、热烈和坚决。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诗句“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我们体会到了一个“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赤子拳拳的报国之志。韩东的《山民》的两个意象,“山”是阻碍,是闭塞,“海”是心中的理想。父辈的哀叹“山,还是山”阻碍了他们去反思自己的生存环境,山成了他们永远也无法逾越的魔障。生活中,“如果有机会我也能”成了众多人安于现状的借口;学习上,一声“我不行”成了众多学子不思进取的理由。“海是有的”,“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正是“他”勇于怀疑、勇于反思的结果,“他”的遗憾不仅仅是抱怨,而是更具哲理:人一生到这人世上,就不是只属于自己的人,该担负起不该忘却的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
  布道,即是将对话中感悟到的理,融入学生主体的思想里,生成个体智慧。对“老水牛”、“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般的祖国的悲哀是一份对祖国的无比挚爱,唯有这种挚爱才有“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的献身精神;“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轻轻的”、“轻轻的”生怕打扰了母校的宁谧,正是诗人徐志摩对母校的眷眷心、拳拳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这是海子内心洋溢着的博爱、泛爱之情。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世间的一切,无论贫困落后,无论距离远近,无论熟悉陌生,诗人们将心中的爱倾注于笔端,传达于诗章,我们通过对话将感受到的情愫与自身固有的情感共振,从而激发思想的火花,让诗人的智慧成为我们的智慧,诗人的美德成为我们的美德,以此指导生活,完美人生。
  总之,经由察象、悟本,我们能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诗人同呼吸共命运,会心之妙全在于此。经由思理、布道,使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了往诗贤所处的高尚和纯粹境内外界提升的可能。与诗贤对话,我们将诗意地栖息。
其他文献
有人说:如果将一篇精彩的文章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文中丰富多彩的词语就好比树上青翠欲滴的绿叶。有了词语的“绿叶”,这棵大树才展现出更蓬勃的生命力,同样,只有与树枝、树干、树根紧密相连,词语的“绿叶”才能更加光彩照人。因此,品味赏析记叙文中词语可以从挖掘内涵和寻找美点两个方面着手:挖掘内涵——准确把握“叶”与“枝、干、根”之间血脉相连的关系,即联系文章的主旨、人物、作者、上下文等,把握词语的
乡镇成人学校是面向农村成人和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开展教育培训的专门学校.是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建设、提高农村成人和回乡初、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阵地.是开展农村劳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潮的影响下,单纯的教师传授的教学模式已经开始改变,变成教师引领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知识。毋庸质疑,课改不仅改变了以前那种了无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教学方式,而且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课改实验中,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现象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满堂问”式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学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学生质
纵观中外历史,不难发现,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力量,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在教育。如今的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转变的是以传授、继承已有的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理念。从美国、中国、德国、日本等国学者的研究中,我们确知,创新思维人皆有之。虽然学生的知识没有老师渊博,理解能力没有老师强
阅读方法中,精读与略读是相对的。精读,从字句的确认开始。词义有基本义,也有引申义,但在具体的文章中还有语境义。语境一般指上下文,但也可涉及相关的背景。词语是句子的组成部分,所以词义的确认离不开句子的理解。朱熹认为:“凡读书,须看上下文意是如何,不可泥著一字。”若泥著一字,而不贯通文意,往往难以索解。阅读的单位是句子,但句子不是孤立的,则应从语句的连贯中来确认含义,且含义丰富的句子不仅有字面的意思,
随着以Internet为核心的网络的发展,覆盖天下、网络全球的信息网络环境已初步形成,图书馆正面临着一个日益普及的数字化信息化环境.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正被数字化和网络化,越
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下面,就我个人的实践谈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营造氛围,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    课堂上,教师要保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教师还要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通过引发、组织、示范、释疑、激励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