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与略读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fine_mis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方法中,精读与略读是相对的。精读,从字句的确认开始。词义有基本义,也有引申义,但在具体的文章中还有语境义。语境一般指上下文,但也可涉及相关的背景。词语是句子的组成部分,所以词义的确认离不开句子的理解。朱熹认为:“凡读书,须看上下文意是如何,不可泥著一字。”若泥著一字,而不贯通文意,往往难以索解。阅读的单位是句子,但句子不是孤立的,则应从语句的连贯中来确认含义,且含义丰富的句子不仅有字面的意思,还有深层之意。至于言不尽意,则又有言外之意。文章中语句的关联,又处于一定的层次之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这是一种程序上的由小而大,也可谓逐级扩大。清代的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将文章结构分为界限、段落与节次。段落居中,小于段的节次就是段内的层次,大于段落的则是界限,界限可包括若干个段落。这样由节次而段落而界限,便是由小到大,把握起来甚有条理。
  关于精读,叶圣陶有“三想”的说法。一“想”词与词的关系:“无论怎样读,起初该用理论的读法,把文句中一个一个词切断,读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二“想”段内句与句的关系:“读过一节停一节,回转去想一下,这一节说的是什么”。三“想”段与段的关系:“读过两节三节,又把两节三节连起来回想一下”。很显然,这里所说的三想,把握起来也是由小而大的。但精读除了把握意思,还要能够品味语言。文章中语句的组织蝉联而下,有其节奏之美。汪曾祺谈论语言,经常引用一段书法上的论述,即包世臣《艺舟双楫》所说:“吴兴书笔,专用平顺,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顶接而成。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吴兴书如士人入隘巷,鱼贯徐行,而争先竞后之色,人人见面,安能使上下左右空白有字哉!”而在《自报家门》中又这样说:“语言的美不在一个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包世臣论王羲之字,看来参差不齐,但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好的语言正当如此。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液汁流转,一枝摇,百枝摇。语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懂得书法中字的连贯,即可明白语言也有流畅之美。
  诸葛亮的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不同于徐庶等人的务求精熟。所谓观其大略,就是略读的方法。略读不像精读那样不离字句,而是大可略过一些字句。韩愈说过:“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文章写作无外乎记事记言,而提要钩玄,才便于领会。鲁迅在《读书的方法》中说到:“我以为并非万能的我们,也还不如仍是竭力捉住要点,而忘掉了枝叶之点的好。”文中的要点好比钱串子,能够串起那些枝叶一般的散钱。大致说来,有的文章条理较为分明,往往可分出若干个要点。抓住了这些要点,也就提纲挈领地把握了文意。至于有的文章头绪纷繁,则可突出一些主要的。主次之分本是相对的,撇开次要的条目,才能抓住主要的内容。
  略读的一个着眼点是抓线索。或时间或空间或物事,都可作为线索。比如鲁迅的小说《药》便以药即人血馒头为线索,关联起各方面的人事来。不过抓线索还是比较表面的,进一步的功夫则是理思路。关于思路,叶圣陶这样解释:“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踏踏实实搜下来,发现思想走这条路步步落实,没有跳过一两段路,没有在中途走到歪路上去,最后达到的终点正好是这条路的终点,这就是顺畅的话或是流畅的文章。”这里所说的思路,是兼顾了读与写的。在阅读中把握行文的思路,便于贯穿起文意来。至于思路的外在体现,就是分段落。略读,也可从分段落入手。如何分段,由夏■尊和刘薰宇合编的《文章作法》中是这样说的:“一篇文章虽有一个中心思想,但仔细分析起来,总是联合几个小的中心思想成功的。为了使文章的头绪清楚,应当把关于各个小的中心思想的文字作成一段;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小的中心思想应当作一段,而一段中也只应当有一个小的中心思想。文章的内容若十分复杂,一段里面还可分成几小段。”“分段不但使文字易读,且使文字有序不紊。分段有长有短,原视人而不同,但大体也有一定的标准,就是要每段自成一段落。”分段是为了分出条理,意思上则是相对独立的。这里的着眼点虽在于写,但也通于读,即读也需要掌握分段的依据或原则。
  阅读中精读与略读各有其用,精读的程序是由小而大,略读则是以大包小。但不管精读还是略读,都要能在整体上加以把握。换言之就是应有主旨的归纳,才算是求得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但中心思想之类,不是给予一个主题就能完成的。那种归纳仍旧是灌输或填充,却不会内化于自己的思考。凡主旨中心之类,都得自己试着加以归纳,一时间也许会觉得犯难,总担心遗漏了什么,因而不够完整。不过这本就是一个训练的过程,需要长久地坚持下来。
其他文献
屈原《离骚(节选)》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一句,有“美人”一词,课本①解释为是指楚怀王,本人认为此解不甚妥当。显然这比起人教版2004年前的版本解释为“美好的理想”与“心中的女子”要确切些,因为前者说明了“美人”还是指男子,后者“美好的理想”与“心中”具有“志向”的意味,而“志向”这一词在古代是用来形容男子的,因此可以设想后者的理解是由“男子”这一基本义项生发的意思,而“美人”指的是
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与邓小平的农业第二个飞跃都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农业的首要问题.但二者在发展的基础条件、推进方式、根本动力、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以及最终目标等方面存在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可分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一、进入问题情景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现问题。  长期以来的应试倾向已使学生形成一种保守心态,习惯于某一种固定模式的
有人说:如果将一篇精彩的文章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文中丰富多彩的词语就好比树上青翠欲滴的绿叶。有了词语的“绿叶”,这棵大树才展现出更蓬勃的生命力,同样,只有与树枝、树干、树根紧密相连,词语的“绿叶”才能更加光彩照人。因此,品味赏析记叙文中词语可以从挖掘内涵和寻找美点两个方面着手:挖掘内涵——准确把握“叶”与“枝、干、根”之间血脉相连的关系,即联系文章的主旨、人物、作者、上下文等,把握词语的
乡镇成人学校是面向农村成人和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开展教育培训的专门学校.是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建设、提高农村成人和回乡初、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阵地.是开展农村劳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潮的影响下,单纯的教师传授的教学模式已经开始改变,变成教师引领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知识。毋庸质疑,课改不仅改变了以前那种了无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教学方式,而且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课改实验中,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现象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满堂问”式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学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学生质
纵观中外历史,不难发现,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力量,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在教育。如今的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转变的是以传授、继承已有的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理念。从美国、中国、德国、日本等国学者的研究中,我们确知,创新思维人皆有之。虽然学生的知识没有老师渊博,理解能力没有老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