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指对人的价值、尊严、命运、信念的维护和关切。历史是人们对传统人文精神资源反思、梳理、总结的学科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当将人文精神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人文精神
历史学科是重要的人文学科,也是一门有着较强时代性、思想性的学科,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应将人文精神培养融入中学历史教学之中,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人文精神与历史教育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指对人的价值、尊严、命运、信念的维护和关切,对生存意义的关怀,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对生命的珍视。从狭义上讲,人文精神是指人们依靠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等人文学科,结合社会生活、内心感悟、道德反省等,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格理想、超越精神等。人文学科是关于人文精神的知识体系,它集中展现了人类的生命价值、存在意义和精神生活。
历史乃人文之本,它是人们对传统人文精神资源反思、梳理、总结的学科体系,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中学历史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把握历史规律,还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人与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新课标就提出,应精心选择历史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能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因而,应当以人文精神为指导,用现代人文精神解读历史事件,把握历史脉络,理解历史传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1]
二、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表现
第一,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价值目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以从历史人物的事迹入手,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学习秦始皇时,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统一度量衡、设立郡县制等事件,了解这些事件的重要历史意义。学习宋明理学时,让学生了解朱熹、王阳明等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改进与创新。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科学精神,使学生能够把握历史规律,能够坚持真理。比如,学习战国七雄时,可以让学生思考秦国为什么能够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学习楚汉战争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为什么会失败?通过这种分析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情感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传统道德等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价值目标。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传统道德教育贯穿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和道德理想。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用屈原、司马迁、岳飞、文天祥等名垂青史的人物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三,公民教育。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意味着人不仅是单独的个体存在,更是社会有机体的组成部分。纵观人类历史,凡是有所成就的思想家、艺术家、文学家、政治家等无不将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用自己的力量推动历史发展。因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独立意识、公德意识,使学生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合格公民。
三、历史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措施
第一,贯彻历史教学的新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对开展教学活动、推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学习历史新课标,领会历史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推动历史教学改革。同时,教师应树立“以人文本,全面发展;以史为鉴,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将人文精神培养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
第二,挖掘历史教材的人文内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认真钻研历史教材,充分挖掘人文资源,寻找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契合点。比如,在学习屈原时,可以向学生讲述屈原爱国无门、投身汨罗江的事迹以及端午节的来历;学习司马迁和《史记》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经历,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斗不息的人生精神;学习孔子的“仁爱”思想时,可以讲解“仁爱”精神的基本内涵,让学生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精神。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清朝后期的社会背景以及鸦片对国人的危害,使学生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有更深刻认识。[2]
第三,探索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学历史新课标要求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究和讨论中获取新知识、形成新思想。因而,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容和谐、民主平等、合作互动的课堂气氛,以调动学生的历史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历史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运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艺术感染力;要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体验”、“生成”历史。比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可以让学生讨论“落后是否就要挨打?”、“为什么落后就要挨打?”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典型事例分析问题的根源,培养学生的历史感。
第四,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主导者,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重要影响。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如果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湛的教学方法,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历史教师应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哲学等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应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3]
人文精神是历史教学重要的价值目标,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应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将人文精神培养融入历史教学之中,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李金鹏.中学历史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J].安顺学院学报,2007,(3).
[2]宋爱泉.试析人文精神观照下的中学历史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5).
[3]殷军.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素质教育的实施[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3).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人文精神
历史学科是重要的人文学科,也是一门有着较强时代性、思想性的学科,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应将人文精神培养融入中学历史教学之中,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人文精神与历史教育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指对人的价值、尊严、命运、信念的维护和关切,对生存意义的关怀,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对生命的珍视。从狭义上讲,人文精神是指人们依靠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等人文学科,结合社会生活、内心感悟、道德反省等,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格理想、超越精神等。人文学科是关于人文精神的知识体系,它集中展现了人类的生命价值、存在意义和精神生活。
历史乃人文之本,它是人们对传统人文精神资源反思、梳理、总结的学科体系,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中学历史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把握历史规律,还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人与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新课标就提出,应精心选择历史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能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因而,应当以人文精神为指导,用现代人文精神解读历史事件,把握历史脉络,理解历史传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1]
二、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表现
第一,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价值目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以从历史人物的事迹入手,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学习秦始皇时,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统一度量衡、设立郡县制等事件,了解这些事件的重要历史意义。学习宋明理学时,让学生了解朱熹、王阳明等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改进与创新。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科学精神,使学生能够把握历史规律,能够坚持真理。比如,学习战国七雄时,可以让学生思考秦国为什么能够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学习楚汉战争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为什么会失败?通过这种分析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情感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传统道德等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价值目标。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传统道德教育贯穿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和道德理想。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用屈原、司马迁、岳飞、文天祥等名垂青史的人物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三,公民教育。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意味着人不仅是单独的个体存在,更是社会有机体的组成部分。纵观人类历史,凡是有所成就的思想家、艺术家、文学家、政治家等无不将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用自己的力量推动历史发展。因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独立意识、公德意识,使学生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合格公民。
三、历史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措施
第一,贯彻历史教学的新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对开展教学活动、推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学习历史新课标,领会历史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推动历史教学改革。同时,教师应树立“以人文本,全面发展;以史为鉴,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将人文精神培养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
第二,挖掘历史教材的人文内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认真钻研历史教材,充分挖掘人文资源,寻找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契合点。比如,在学习屈原时,可以向学生讲述屈原爱国无门、投身汨罗江的事迹以及端午节的来历;学习司马迁和《史记》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经历,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斗不息的人生精神;学习孔子的“仁爱”思想时,可以讲解“仁爱”精神的基本内涵,让学生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精神。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清朝后期的社会背景以及鸦片对国人的危害,使学生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有更深刻认识。[2]
第三,探索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学历史新课标要求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究和讨论中获取新知识、形成新思想。因而,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容和谐、民主平等、合作互动的课堂气氛,以调动学生的历史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历史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运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艺术感染力;要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体验”、“生成”历史。比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可以让学生讨论“落后是否就要挨打?”、“为什么落后就要挨打?”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典型事例分析问题的根源,培养学生的历史感。
第四,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主导者,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重要影响。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如果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湛的教学方法,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历史教师应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哲学等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应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3]
人文精神是历史教学重要的价值目标,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应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将人文精神培养融入历史教学之中,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李金鹏.中学历史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J].安顺学院学报,2007,(3).
[2]宋爱泉.试析人文精神观照下的中学历史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5).
[3]殷军.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素质教育的实施[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