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举措,又是实现民族振兴,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2路。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探索和积累教学经验,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科学布置作业,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自己对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 素质教育
一切创新活动都始于发现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积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增加他们的问题意识。质疑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开发智力,提高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
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优化课堂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必须不断地改革课堂教学,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用不同的讲授方法配合协作。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独立思考,特别是鼓励与众不同的见解。对教师教学方法应是多样化的选择,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而阅读教学,主要是以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为主要目的。因此,教学中的阅读,应是个性化、情感化的阅读。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并从感悟中逐步形成自主阅读能力,达到个性化、创新化的领悟和感受。
二、鼓励学生多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新课程创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在课堂中提出问题是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质疑的过程,实际是发散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教师通过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转变在语文学习中的被动地位,让他们变得主动和积极,并且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产生疑问,比如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突破提问的心理障碍,还可以指导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比如,在讲解《桂林山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介绍桂林奇异山水的视频内容,而后指导学生富有感情的思考课文内容,让学生提出关于桂林山水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桂林有这么秀美的风光?桂林自古以来都是这么漂亮吗:在这个过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加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内容。这样以来,不仅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拓展语文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青睐于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常用的教学方法,而对其他方法则置之不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技巧,尽可能地将各个维度的语文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将有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语文不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更是众多学科中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切记不可只限学生用语文的思维去思考语文问题,这样的局限性教学会让学生的思维僵化,会破坏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基于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适时地将各学科的知识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例如,在学习《彩虹》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这首诗中的事物,这种将语文与美术巧妙结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帮助学生记忆这首诗,另一方面能大大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维,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课外延伸,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语文教育资源,如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结合我校提出的“创新拓校,打造创新型校园”战略,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的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通过聆听专业知识讲座、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为其进行创造性活动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竞赛、创意绘画、创意方案设计、模型制作、动漫制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和创造潜能,调动其参与创新、参与创造的主观能动性。为每个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种种手段都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不同方式,是理論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语文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发现和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合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学习
小学生有着各种各样的想象力,老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好这一点,最好引导学习,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老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做一些场景的布置,在上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到布置的场景上去,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上课的过程中,或许有些学生的想象力与课堂无关,在这个时候,要求老师不要强行的制止,也不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嘲笑,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进行朗读,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为所朗读的角色,这样学生才可以充分的了解到角色的心理,对所学的课文更加深刻的进行理解。
总之,没有创新,人类就不会进步,社会也不会进步。在现实的生活中和实践过程中证实了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科技领域的时代需要人才的利用,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没有创新能力的发挥是不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勇于进取,不能为应试而考,要为创新而教,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从而为祖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忠德.浅析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1(24).
[2]陈文丽.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3(6).
[3]胡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开放性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M]青年时代,2008.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 素质教育
一切创新活动都始于发现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积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增加他们的问题意识。质疑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开发智力,提高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
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优化课堂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必须不断地改革课堂教学,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用不同的讲授方法配合协作。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独立思考,特别是鼓励与众不同的见解。对教师教学方法应是多样化的选择,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而阅读教学,主要是以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为主要目的。因此,教学中的阅读,应是个性化、情感化的阅读。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并从感悟中逐步形成自主阅读能力,达到个性化、创新化的领悟和感受。
二、鼓励学生多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新课程创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在课堂中提出问题是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质疑的过程,实际是发散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教师通过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转变在语文学习中的被动地位,让他们变得主动和积极,并且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产生疑问,比如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突破提问的心理障碍,还可以指导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比如,在讲解《桂林山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介绍桂林奇异山水的视频内容,而后指导学生富有感情的思考课文内容,让学生提出关于桂林山水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桂林有这么秀美的风光?桂林自古以来都是这么漂亮吗:在这个过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加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内容。这样以来,不仅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拓展语文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青睐于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常用的教学方法,而对其他方法则置之不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技巧,尽可能地将各个维度的语文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将有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语文不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更是众多学科中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切记不可只限学生用语文的思维去思考语文问题,这样的局限性教学会让学生的思维僵化,会破坏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基于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适时地将各学科的知识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例如,在学习《彩虹》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这首诗中的事物,这种将语文与美术巧妙结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帮助学生记忆这首诗,另一方面能大大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维,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课外延伸,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语文教育资源,如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结合我校提出的“创新拓校,打造创新型校园”战略,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的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通过聆听专业知识讲座、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为其进行创造性活动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竞赛、创意绘画、创意方案设计、模型制作、动漫制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和创造潜能,调动其参与创新、参与创造的主观能动性。为每个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种种手段都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不同方式,是理論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语文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发现和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合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学习
小学生有着各种各样的想象力,老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好这一点,最好引导学习,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老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做一些场景的布置,在上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到布置的场景上去,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上课的过程中,或许有些学生的想象力与课堂无关,在这个时候,要求老师不要强行的制止,也不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嘲笑,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进行朗读,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为所朗读的角色,这样学生才可以充分的了解到角色的心理,对所学的课文更加深刻的进行理解。
总之,没有创新,人类就不会进步,社会也不会进步。在现实的生活中和实践过程中证实了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科技领域的时代需要人才的利用,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没有创新能力的发挥是不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勇于进取,不能为应试而考,要为创新而教,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从而为祖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忠德.浅析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1(24).
[2]陈文丽.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3(6).
[3]胡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开放性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M]青年时代,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