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城记》中的“物”的象征性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M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双城记》是一部历史小说,但处理的却是现实问题。小说运用大量的象征手法,生动而残酷地表现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情景。由此体现出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法国大革命所采取的客观立场。本文从小说中的“物”入手,分析其象征意义。
  关键词:法国大革命;血;卡尔马诺尔;断头台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104-01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的杰出小说家,在英国古典作家中,其成就仅次于莎士比亚[1]。其小说内容敏感而深刻,又由于自身的背景、经验,因此小说充满了对英国资本主义的批判、人的赞扬与肯定以及对伦理道德的提倡与弘扬。狄更斯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在《双城记》中体现无疑。小说通过大量的象征性描写与暗示,表达了作者对法国大革命的看法与其自身的道德观。不仅表现出了在法国大革命历史背景下的人民的悲欢离合,也同时表现出了暴力革命的残酷与无情,作者的同情心与担忧之情见于笔端。本文通过小说中的“物”以及其象征性来分析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
  一、“血”的革命
  《双城记》一般被认为是狄更斯的代表作。它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反映了封建贵族对农民的残酷迫害和人民无情惩治压迫者的故事。“血”的象征意义是本小说中的精华之一,以此奠定了小说的基调也暗示了其悲剧的结局。
  小说第五章对流淌在圣安东尼区的肮脏的街道上的酒的描写是残酷的。酒流遍了整条街,像血淌过了战场。文中的描写是触目惊心的,酒染红了地面,染红了喝酒的人的手、脸、脚,以及他们的衣服与鞋子。可更让人恐惧的是人的“贪婪”与“欲望”—“那些舔过破桶碎片的人们的嘴上已沾满了血腥;受过沾染的一个高个子的玩笑者,他的头大半伸出长袋似的睡帽之外,用手指蘸起酒浸过的污泥在墙上乱画了一个大字—血。总有一天这酒也会流满街石,留下红垢处处。[2]”
  在“血”的时代下,人们是丧失理智的,胸中只有愤怒与推翻一切的欲望。狄更斯通过描述“物”,表现出了人们对革命的疯狂,以至于几尽失控。呼应了开篇对这个时代的见解:“这是最幸运的时代,也是最倒霉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昧的时代;这个时期光明与黑暗共存;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琳琅满目,但也一无所有;我们正直达天堂,我们正直通地狱——总之,那时同现在是何等相似,某些名噪一时的权威褒贬不一,固执己见,各自在相反的立场上,用最时髦的语言夸大其词,形成鲜明对照。”
  二、“卡尔马诺尔”——胜利的狂舞
  另一处让人窒息的场景是人们舞蹈的场面。不是欢娱,不是庆典,在作者笔下,舞是疯狂,是杂乱,更是麻木。 “他们边跳边唱着流行的歌曲,其节奏异常猛烈,好像在咬牙切齿似的。男人和女人跳,女人和女人跳,男人和男人跳,都是随意凑合,凌乱不堪。开始,他们仅仅是粗俗的小红帽和破乱羊绒衣的一阵风暴,但是,当他们挤满了那地方,跳到路茜身边的时候,他们便出现鬼蜮狰狞,群妖狂舞。……[2]”
  从头至尾,暗示着人民正在走向偏激,大革命正在走向偏狂。无庸质疑,狄更斯是不赞同法国人以武力推翻国王以及屠杀“所有人民的敌人”的,太过残忍,为了屠杀而屠杀,人民的做法偏出了原先的美好愿望。
   “卡尔马诺尔”的狂舞,象征了革命的进程与人民的疯狂。狄更斯从侧面描述了暴力革命的疯狂程度。书中德法格先生和其太太及一批雅克党是大革命中最坚决的革命者。但是这些革命者及其行为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种阴暗恐怖、野蛮兽性、嗜血成性的失去理智的疯狂恶魔一般。也烘托出了时代背景下,人民的盲从与对改革的冀望,体现出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反映了作者对革命暴力的害怕和恐怖。
  三、“断头台”——新型革命的象征
  在大革命期间的1793到1794年的一年时间里,有17000人上了断头台,包括那个敲响路易十六丧钟的“革命者”罗伯斯庇尔在内!断头台同三色旗、马赛曲一起,成了法国大革命的象征。
  小说中的断头台——“没有停滞,没有怜悯,没有和平,没有宽松,没有时间的划分[2]”。它一刻不停的砍掉了“人民的公敌”的脑袋。断头台已不是惩罚的象征,象征着革命“恶毒”的一面。“它是一般人说笑的话题,它是医治头痛的良药,它确实能阻止头发变白,它使面貌显得优雅,它是国家的剃须刀:吻过格洛提的人从小窗子里向外看,打一个喷嚏就掉进皮袋里。它是人类复苏的象征。它取代了十字架。它的模型被戴在胸前,而十字架却被弃之;在十字架被否定的地方而它被崇尚和信仰。[2]”
  对每天都会反复上演的杀头大戏,人民对此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断头台成了表演的舞台,成了革命最有力、最血腥的工具。人民对断头台的崇拜甚至超越了对神的敬仰。狄更斯让读者看到了真实的大革命,看到了残酷的大革命,看到了在这样环境下人的渺小与无助。狄更斯对断头台的描写是惊人的,使读者闻到了散不去的血腥味,从而对那个时代的人产生深切的同情之心。
  《双城记》在艺术上的成就,不仅仅在于对人的细致刻画,同时通过了丰富的对“物”的象征描写手法,为读者呈现出了恢弘的历史场景。深刻的寓意、理智的分析、独到的构思使读者久久不能忘怀。
  
  参考文献:
  [1]郑克鲁.外国文学简明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狄更斯.李献民译.双城记[M].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要:说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怎样使说课深刻生动呢?本文从选材料,提炼材料,定位思维模式形成说课稿,采用辅助材料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说课;深刻;生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202-01    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的问题。说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是青年教师刻苦钻研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重知识、重能力、重创新、重处世为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即做到即教书又育人的任务。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书;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206-01    在当今社会需要大量的有知识、有能力、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在职业教育领域教书育人工作就更加凸显其重要性,我作为一名专业教师
期刊
摘要:张洁和铁凝是新时期以来,在文学创作上成绩斐然的两位女性作家,两人的创作生命都兴起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但由于两人的年龄和经历的差异使两人的创作在之后的创作中同样关注于男性、女性;父亲、母亲形象的塑造,但是其思考方向和内涵确实异质的。本文试图阐释这种异质同构现象的发生发展,并探寻其深层缘由。  关键词:张洁;铁凝;创作流变  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
期刊
摘要:目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历史趋势的形成,各高校师资普遍紧张,大合班上课已是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合班教学的现状,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求对大学英语混合班教学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关键词:大学英语合班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197-01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大
期刊
摘要:抢篮板球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它是由抢占位置、起跳动作、抢球动作和抢球后的动作组成。通过对抢篮板球技术与特点的分析,以力求在实际过程中进一步分析和探究抢篮板球的具体训练办法。  关键词:篮板球;技术要领;技术特点;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111-02    所谓抢篮板球,就是比赛中双方队员争抢投篮未中的从篮板或篮圈反弹出来的
期刊
摘要:在中职学校中,《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面向电类专业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理论后实践,实践环节模式固定,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思维,利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突出实现环节中学生创新性设计,并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探索。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模式;创新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当前,传统意义上的应试英语教学已难以满足英语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随着近年来国外英语影视片的大量引进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传播,为开展大学英语影视欣赏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条件。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影视欣赏教学现状,提出了大学英语影视欣赏片挑选的原则,并具体探讨了如何应用影视欣赏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听力、口语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影视欣赏;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就元认知及自我监控能力的基本内涵,高职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自我监控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170-03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具有高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它突出人才培养对当前社会需求的针对性。社会需求的多样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
期刊
摘要:语感的形成与培养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语感指的是一个人对语言敏锐而正确的感受能力。语感来源于语言实践,而又指导语言实践;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本文从朗读、背诵方面来探讨培养学生形成英语语感方法,以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语感;朗读;诵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209-02    大学
期刊
摘要:“梁丽案”是继“许霆案”之后又一个在网络上炒的沸沸扬扬的案件。同样的定性具有争议,同样的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极大的关注,在道德和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法律与现实发生了巨大的碰撞。本文通过对案件的客观事实、法律效果、道德、社会媒体等几个方面剖析“梁丽案”对刑事案件判决的影响。  关键词:梁丽案;客观事实;道德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