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中大街小巷的架空线,一直如美丽城市风景的柳絮一样,令人难以忍受。其高压危险,低压零乱,杆缠檐绕,上垂下落,似“蜘蛛网”一般影响市容,成为城市安全隐患,在一些老街区、小巷道,有的电线杆甚至成了凉衣的支架,令人不安。为解决此难题,近年来,北京市西城区市政市容委紧紧抓住奥运契机,大力实施架空线入地工程,在改造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圆满完成北京奥运和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环境服务保障的同时,努力还广大市民一片宽敞安全的城市道路与广阔靓丽的视觉蓝天。
治理“架空线”还城市空间
架空线,顾名思义是由各类固定支架支撑,在空中布设的线、缆的总称。其中包括架空电力线、架空通信光缆和通信电缆等。随着城市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空间景观的标准与要求被提升到了相当的高度。架空线在城市上空经过,甚至部分线路走向与城市道路不平行,对沿线的视觉影响显得尤为突出。而且,一些属于不同部门的、种类繁多的线缆往往合杆架设,在各个路段形成杂乱不堪的“空中视觉污染”,并存在着严重的行人行车等安全隐患。所以,必须下大力气予以治理,将架空线入地。
北京申奥运成功为架空线入地带来契机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这为首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提速带来了机遇,也为北京城市架空线入地改造带来契机。
北京西城区紧跟时代步伐,从2003开始先后投资18亿元,结合辖区西二环、旧鼓楼大街、新街口南大街等重点市政道路拓宽、改造和金融街、什刹海、西单北大街等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以及“煤改电”改造等工程,完成了220条道路、总长度124.4公里的架空线入地工程,有效改善辖区重点大街和重点地区的环境面貌水平。
北京什刹海旅游区的变化,就是其中一个生动的实例。几年之前,在什刹海周边经常能看到一根4、5米高的电线杆上私搭乱挂好几十条线缆的情况,远看就像鱼网一样。而且胡同里竖立的电杆,大多是几十年甚至有上百年历史的木质电杆,露在地面的部分有些只有3、4米。线比屋顶高不了多少,还经常有居民在线缆上晾晒衣服,让人看了捏把汗。从2006年开始,西城区市政市容委在什刹海地区实施了后海环湖净空行动;紧接着2007年至2009年,又借助“煤改电”工程,将“净空行动”推广到什刹海的每一条胡同。四年后,该地区胡同上空黑色“蜘蛛网”不见了,仅电杆就拔除了3000余根。
天上敞亮了,胡同的古朴感觉回来了。同时,架空线入地还解决了部分街巷用电负荷不够,没有路灯的问题;线杆拔除后还路于民,交通出行更加方便,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努力做好“四个服务”示范区
2010年4月7日,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到西城区金融街视察调研工作。市委书记刘淇提出:西城区要把握好首都推动“三个北京”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区域资源集中的优势,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进程中起到示范作用;努力成为做好“四个服务”的示范区、高端服务业发展的示范区、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行动计划的示范区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区;特别是要在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上下功夫,要把干线入地问题解决好,改造好胡同里的架空线。
西城区委、区政府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刘淇书记的指示要求,积极加强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研究,探索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管理的组织模式,并针对线缆入地问题,提出了西城范围的架空线入地工作规划,力争通过三至五年时间将辖区所有次干线以上道路和具备条件的街坊路的架空线入地,为北京市架空线入地工作试点贡献经验。
主要工作目标是对辖区所有次干路以上的道路和大部分具备入地条件的支路及街坊路实施架空线入地,使全区次干路以上道路线缆入地率达到100%,入地道路总长度将在目前占全区道路总长度37.1%的基础上提升到90%以上。
按照工作计划,西城区2010年实施架空线入地道路主要涉及“两片”、“九条路”。“两片”分别是钓鱼台国宾馆辐射区和新街口“煤改电”地区;“九条路”分别是朝阜路、前三门大街的西城段和大六部口街、虎坊路、白纸坊西街、菜园街、广安门南街、右内大街、太平街。目前,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所有架空线入地工程正在积极推进实施中。
加强统筹协调切实解决架空线入地难题
架空线入地因其历史形成原因,存在四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将城市街道上的架空线分阶段整体性地规划入地,是北京总结奥运环境建设成功经验,提升城市靓丽品质的一个重要举措,更是一个环境建设工程上的新生事物。过去,城市的线缆入地一般都是在重点大街和重点地区,并随新建道路或道路拓宽改造一同实施。而现在这样的大规模线缆入地改造是前所未有。市里、区里都没有现成的政策支持,致使各运营商缺少配合和开展工作的依据,特别是企业的资金安排压力大,各种减免资金也难到位。
二是各种手续报批繁杂。架空线入地工程涉及电力、电信等许多部门,且有的现状架空线权属不清,确认困难。同时,工程审批涉及规划、建设、交通、路政、园林、环卫等众多部门,各个部门都有相关的各种手续办理程序与时限要求,诸多手续办理制约着整个工程展开的进度。
三是电力设备设施安放选址困难。架空线入地工程,特别是高低压电力线缆入地,涉及的一个重点问题就是要选址建设变电箱与开闭器设备安放位置,且此设施体量较大(每台约占地7平方米),一旦设立则该位置属电力部门永久占用地,同时不能在自行车道、人行步道和绿地上设立,而城市街道一般较窄,很多都不具备占用人行步道与绿地设立变电站和开闭器的条件,只能选址拆迁后设立,难度极大,成本昂贵,工期延长。
四是架空线入地设计与工程施工较为复杂。由于城市道路,特别是街巷胡同地下各种管线众多,纵横交错,情况复杂,致使架空线入地的设计与施工方案较为复杂,难以定夺。有的要数次现场勘察,反复计算,方能通过审核。加之施工中时有预想不到的情况,有的工程难度巨大,困难重重。
针对存在问题,西城区委、区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和线缆权属单位认真调研,广纳才智,并充分汲取北京奥运和国庆60周年环境建设成功经验,积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先后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努力推进架空线入地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是多次召开协调会议,研究部署架空线入地工作。西城区主管架空线入地工作的副区长先后数次主持召开了区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架空线入地工作研讨会;邀请城区供电公司的主要领导召开了西城区电力架空线入地工作专题座谈会;亲自主持召开了所有运营商参加的关于西城区架空线入地试点工作动员会。
二是先后组织协调各运营商参加的架空线入地工程配合会,布置架空线入地工作任务。召开了通信管道建设专题会、路灯与电车架空线入地专题会、视频监控专题会、电力与通信管道建设方案与设计配合会和区属的园林、市政的配合研讨会。
三是进行了现场调查摸底,对需要进行架空线入地区域内的所有道路进行了摸底调查,确定了入地道路明细。对所需入地道路的现状架空线进行了摸底;对所需入地的次干路以下等级道路(区财政投资的道路)进行了地下管线的勘察设计及管线综合。
此时,北京市政府下发了《北京市架空线入地工作方案》和《2010年架空线入地实施计划》,对全市架空线入地工作做出了整体部署,明确了入地任务、实施原则和各项保障措施。这为西城区架空线入地工作推动与工程进度提速提供了条件。西城区架空线入地工作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开启了新航程
可以预见,经过三年艰苦奋战,西城区过去密密匝匝,如同“蜘蛛网”般交织在城市上空的架空线将会“遁身入地”,西城未来的城市容貌将更为美观,城市运行将更加安全。
(责任编辑:黄荔)
治理“架空线”还城市空间
架空线,顾名思义是由各类固定支架支撑,在空中布设的线、缆的总称。其中包括架空电力线、架空通信光缆和通信电缆等。随着城市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空间景观的标准与要求被提升到了相当的高度。架空线在城市上空经过,甚至部分线路走向与城市道路不平行,对沿线的视觉影响显得尤为突出。而且,一些属于不同部门的、种类繁多的线缆往往合杆架设,在各个路段形成杂乱不堪的“空中视觉污染”,并存在着严重的行人行车等安全隐患。所以,必须下大力气予以治理,将架空线入地。
北京申奥运成功为架空线入地带来契机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这为首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提速带来了机遇,也为北京城市架空线入地改造带来契机。
北京西城区紧跟时代步伐,从2003开始先后投资18亿元,结合辖区西二环、旧鼓楼大街、新街口南大街等重点市政道路拓宽、改造和金融街、什刹海、西单北大街等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以及“煤改电”改造等工程,完成了220条道路、总长度124.4公里的架空线入地工程,有效改善辖区重点大街和重点地区的环境面貌水平。
北京什刹海旅游区的变化,就是其中一个生动的实例。几年之前,在什刹海周边经常能看到一根4、5米高的电线杆上私搭乱挂好几十条线缆的情况,远看就像鱼网一样。而且胡同里竖立的电杆,大多是几十年甚至有上百年历史的木质电杆,露在地面的部分有些只有3、4米。线比屋顶高不了多少,还经常有居民在线缆上晾晒衣服,让人看了捏把汗。从2006年开始,西城区市政市容委在什刹海地区实施了后海环湖净空行动;紧接着2007年至2009年,又借助“煤改电”工程,将“净空行动”推广到什刹海的每一条胡同。四年后,该地区胡同上空黑色“蜘蛛网”不见了,仅电杆就拔除了3000余根。
天上敞亮了,胡同的古朴感觉回来了。同时,架空线入地还解决了部分街巷用电负荷不够,没有路灯的问题;线杆拔除后还路于民,交通出行更加方便,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努力做好“四个服务”示范区
2010年4月7日,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到西城区金融街视察调研工作。市委书记刘淇提出:西城区要把握好首都推动“三个北京”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区域资源集中的优势,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进程中起到示范作用;努力成为做好“四个服务”的示范区、高端服务业发展的示范区、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行动计划的示范区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区;特别是要在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上下功夫,要把干线入地问题解决好,改造好胡同里的架空线。
西城区委、区政府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刘淇书记的指示要求,积极加强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研究,探索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管理的组织模式,并针对线缆入地问题,提出了西城范围的架空线入地工作规划,力争通过三至五年时间将辖区所有次干线以上道路和具备条件的街坊路的架空线入地,为北京市架空线入地工作试点贡献经验。
主要工作目标是对辖区所有次干路以上的道路和大部分具备入地条件的支路及街坊路实施架空线入地,使全区次干路以上道路线缆入地率达到100%,入地道路总长度将在目前占全区道路总长度37.1%的基础上提升到90%以上。
按照工作计划,西城区2010年实施架空线入地道路主要涉及“两片”、“九条路”。“两片”分别是钓鱼台国宾馆辐射区和新街口“煤改电”地区;“九条路”分别是朝阜路、前三门大街的西城段和大六部口街、虎坊路、白纸坊西街、菜园街、广安门南街、右内大街、太平街。目前,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所有架空线入地工程正在积极推进实施中。
加强统筹协调切实解决架空线入地难题
架空线入地因其历史形成原因,存在四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将城市街道上的架空线分阶段整体性地规划入地,是北京总结奥运环境建设成功经验,提升城市靓丽品质的一个重要举措,更是一个环境建设工程上的新生事物。过去,城市的线缆入地一般都是在重点大街和重点地区,并随新建道路或道路拓宽改造一同实施。而现在这样的大规模线缆入地改造是前所未有。市里、区里都没有现成的政策支持,致使各运营商缺少配合和开展工作的依据,特别是企业的资金安排压力大,各种减免资金也难到位。
二是各种手续报批繁杂。架空线入地工程涉及电力、电信等许多部门,且有的现状架空线权属不清,确认困难。同时,工程审批涉及规划、建设、交通、路政、园林、环卫等众多部门,各个部门都有相关的各种手续办理程序与时限要求,诸多手续办理制约着整个工程展开的进度。
三是电力设备设施安放选址困难。架空线入地工程,特别是高低压电力线缆入地,涉及的一个重点问题就是要选址建设变电箱与开闭器设备安放位置,且此设施体量较大(每台约占地7平方米),一旦设立则该位置属电力部门永久占用地,同时不能在自行车道、人行步道和绿地上设立,而城市街道一般较窄,很多都不具备占用人行步道与绿地设立变电站和开闭器的条件,只能选址拆迁后设立,难度极大,成本昂贵,工期延长。
四是架空线入地设计与工程施工较为复杂。由于城市道路,特别是街巷胡同地下各种管线众多,纵横交错,情况复杂,致使架空线入地的设计与施工方案较为复杂,难以定夺。有的要数次现场勘察,反复计算,方能通过审核。加之施工中时有预想不到的情况,有的工程难度巨大,困难重重。
针对存在问题,西城区委、区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和线缆权属单位认真调研,广纳才智,并充分汲取北京奥运和国庆60周年环境建设成功经验,积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先后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努力推进架空线入地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是多次召开协调会议,研究部署架空线入地工作。西城区主管架空线入地工作的副区长先后数次主持召开了区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架空线入地工作研讨会;邀请城区供电公司的主要领导召开了西城区电力架空线入地工作专题座谈会;亲自主持召开了所有运营商参加的关于西城区架空线入地试点工作动员会。
二是先后组织协调各运营商参加的架空线入地工程配合会,布置架空线入地工作任务。召开了通信管道建设专题会、路灯与电车架空线入地专题会、视频监控专题会、电力与通信管道建设方案与设计配合会和区属的园林、市政的配合研讨会。
三是进行了现场调查摸底,对需要进行架空线入地区域内的所有道路进行了摸底调查,确定了入地道路明细。对所需入地道路的现状架空线进行了摸底;对所需入地的次干路以下等级道路(区财政投资的道路)进行了地下管线的勘察设计及管线综合。
此时,北京市政府下发了《北京市架空线入地工作方案》和《2010年架空线入地实施计划》,对全市架空线入地工作做出了整体部署,明确了入地任务、实施原则和各项保障措施。这为西城区架空线入地工作推动与工程进度提速提供了条件。西城区架空线入地工作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开启了新航程
可以预见,经过三年艰苦奋战,西城区过去密密匝匝,如同“蜘蛛网”般交织在城市上空的架空线将会“遁身入地”,西城未来的城市容貌将更为美观,城市运行将更加安全。
(责任编辑:黄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