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国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江奈生·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的理想社会,探讨两部作品“理想国”的文艺价值和政治理论价值,提出从辩证视角重审“理想国”在文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格列佛游记》;《乌托邦》;文艺价值;政治理论价值;辨证评价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254-02
  
   16世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巨匠托马斯·莫尔的作品《乌托邦》呈现出对美好社会的憧憬。18世纪的英国作家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以其丰富的想象吸引了广大读者,作者滑稽言语,入木三分的讽刺指向英国政体和宗教,内心充满斥责现实社会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大多学者从政治理论上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空想社会主义理想国,很少有学者从哲学角度探讨“理想国”在文学中的价值和意义。笔者尝试比较《乌托邦》和《格列佛游记》的理想社会,以哲学辩证观点评论“理想国”在文学中的启发意义。
  一、作品背景
  《格列佛游记》和《乌托邦》都是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完成的作品。斯威夫特此作品是在18世纪前半期完成,揭露了英国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并抨击了侵略战争和殖民主义。统治阶级对外实行殖民主义侵略扩张,对内暴政欺压民众,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通过主人公格列佛历险经历的描述,作者揭露和批判了英国政府的腐败。莫尔是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思想家。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人们追求思想解放从中世纪宗教控制中摆脱出来,西欧封建主义逐渐向资本主义过渡。下层民众不仅承受封建压迫,而且面临着资本原始积累带来的灾难。严酷的社会现实,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暴露出来。莫尔和斯威夫对无能国王和阿谀奉承臣子给予了猛烈抨击讽刺。但鞭笞统治者丑陋本质对“理想国”憧憬的手法截然不同,莫尔以旅客拉斐尔的见闻,揭露富人本质描述假想国乌托邦;而斯威夫特以船长格列夫游记经历来反射统治阶级的侵略压榨。
  二、所受人物的影响
  莫尔支持倡导天主教原始博爱和平等思想。他深受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和柏拉图的影响,因此后人将莫尔的作品《乌托邦》视为柏拉图《理想国》续篇。斯威夫特早年受到吞浦尔“崇古非今”影响,完成了《书的战争》,尽管这部作品代表封建贵族保守的要求,却是一部意义深远的讽刺作品。斯威夫特晚期杰作《格列佛游记》抨击了统治集团腐朽政治,揭露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剥削本质,尖锐深邃的讽刺贯穿这部作品的灵魂。
  三、作品的主要内容
  莫尔描写的理想国,没有私有制“一切全民所有。”《乌托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批判英国现实社会;第二部分,通过对假想乌托邦岛的描绘表达对美好理想国的憧憬。在那儿,每个乌托邦人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一门手艺,劳动者所从事的可以满足他们自然需要和便利要求。乌托邦的政治制度基本特征是民主。任何涉及到国家的要政须经过“议事会”讨论,以防个人专制统治。在文化制度方面提倡宗教宽容,信仰自由。乌托邦人采取的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人们在闲暇时间从事健康娱乐方式。在衣着上,人们奉行节俭、朴实、实用,蔑视华服盛装。此外,乌托邦人注重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而且注重学习外来文化。理想国有着新型男女关系,女性与男性平等地参与社会各项活动,整个乌托邦国就象一个大家庭,这里盛行平等,互助、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格列佛游记》描述了在四次航海中的奇异经历,小人国,巨人国,巫人岛和马国。小人国因鞋跟高低演化出两党之争,用比赛绳技的方法选拔官员,为获得国王赏赐几根彩色丝线,官员不惜做着可笑的表演。巨人国身材高大,却不像人类那样穷兵黩武;巫人岛的经历呈现过去帝王将相辉煌历史与残酷现实对照,相比之下,慧马国的马儿确具有理性和各种美德。小说第一卷描写英国政客的勾心斗角,邻邦之间不但想战胜而且要奴役对方。第二卷批抨英国的历史、制度和现状,在巨人国民看来英国过去是充满贪婪、残暴、伪善、阴险和野心的历史。第三卷抨击了拉格多科学院人荒唐的研究,讽刺了英国哲学家,历史家,评论家。制造出脱离实际,颠倒黑白的伪科学。同时反对英国对爱尔兰的殖民统治和压迫。小说第四卷,用格列佛用问题的答案撕下可耻官爵的面具,揭露他们以虚伪法律和卑鄙手段获得官爵的可耻行为。作者一种苦涩的忧世情怀通过对慧骃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的人性和道德的追求。斯威夫特通过格列佛4次遇险的描述,批判锋芒指向英国统治阶级腐朽,同时表达了对理想国的向往。
  四、艺术价值
  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否定了私有制,提倡共同劳动按需分配,在人文主义学者提倡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基础上,他以深邃目光和超前构想为人们描述了美好的社会景象。此作品采用人文主义时代常见的叙述方式,运用了游记体小说的表现形式,描述假想国乌托邦。
  《格列佛游记》 尽管是对宫廷和政治家的讽刺,但作品却超越了它的时代和地方的局限,尤其是前面的那两个部分,其讽刺力量被认为是文学的伟大宝库之一。斯威夫特以大量政论和讽刺诗等揭露统治阶级的本质,抨击地主豪绅和英国殖民主义政策,受到民众的支持和爱戴,高尔基称他为世界“伟大文学创造者之一”。
  五、政治理论价值和历史局限性
  斯威夫特以入木三分的讽刺批判腐朽统治,虚伪宗教以及残酷殖民主义。小说风趣滑稽,情节的幻想与现实的真实结合,朴实文笔是当时英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对议会政治和反动宗教的讽刺和抨击无处不在,尽显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色彩。《乌托邦》拉开了英国文艺复兴的序幕,为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条件。但在作者生活的时代,封建自然经济尚未完全解体,新兴资产阶级只停留在手工业的初期阶段,无产者还没有形成一个阶级。莫尔虽然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但时代与阶级的约束使他不可能以科学眼光来看待社会的发展方向。“乌托邦”的美好公有社会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基础上,而且保留了奴隶制度,排斥商品经济。所以作者想象出来的平均主义社会模式,这种理想社会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乌托邦事实上是空壳,穿着外衣的社会主义。除此之外,莫尔虽描述了乌托邦理想国,但没有指出如何以具体纲领和步骤消灭私有制,剥削阶级。尽管两部作品都以讽刺和夸张手法批判揭露了现实社会本质,使民众能感受到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但在发动革命力量和唤起受压迫阶级的觉悟上,两位作家却不能称之为革命者。
  六、辨证的观点看文学中的空想社会
  《格列佛游记》和《乌托邦国》的理想国展现了淋漓尽致地描述,展现给民众民主平等自由的观念,但没有具体的方法论去实现这个理想国,因此凸显作品的“不成熟”。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者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把哲学方法论和科学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对理想国度进行了科学抽象概括和总结,最终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以辩证观点重审《格列佛游记》和《乌托邦国》中理想国的描述,即使两位作者没有提出科学方法论指导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和壮大,但文中犀利言语,入木三分的写照促使工人阶级觉悟,帮助人们初步认识社会主义,同时使民众充满了对理想国的美好憧憬。
  参考文献:
  [1]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05.
  [2]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3]江奈生·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M].张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267.
  [4]托马斯·莫尔.乌托邦[M].戴镏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1,23-24.
  [5]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M].罗达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6]张中载.西方古典文论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任何经济和发展都离不开人这个重要因素。所不同的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不尽相同,尤其是对青年素质的要求。一个民族对人类做出贡献,列于世界先进民族的行列,同样离不开人的因素,但最关键的是这个民族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全面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所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政治课;中职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
摘要:近20年以来,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教育投入也逐年增加。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由于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家长的重视,其发展的速度远远超出了国家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目前我区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家庭的教育需求,私立学前教育机构作为公立学前教育机构的补充,也迅速发展起来。通过本课题对内蒙古自治区十盟市苏木(乡镇)私立幼儿园管理改革的现状及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试图在此
摘要:文学作品鉴赏的本质意义在于审美,在教学中着眼于开发文本的美育因素,实现中学语文教育的美育教化功能,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实现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本文旨在从抗争者的角度对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美学意义进行审视,从而带给读者更深刻的认识与启迪。  关键词:抗争者;悲剧命运;美学审视;认识启迪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科素养的过程。这个过程最重要的依托和媒介就是教师的语言。因此,教师的语言便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它是铺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主桥梁”。本文拟从历史课堂的语言艺术来谈教学。  关键词:教师;历史教学;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39
摘要: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本文作者通过反思、总结自上班以来的教育生活,得出“享受完美教育生活”的内涵,并总结分析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理念和德育案例,进而确定自己的德育发展方向。  关键词:完美的教育生活的理念;教育的幸福;班主任工作的方向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51-02   2005年,我从
8月25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在京召开“修身守正立心铸魂——音乐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会议针对“饭圈”文化、 “顶流”现象等问题和近期文艺界及娱乐圈集中出现的违法失德现象开展座谈交流,进一步团结引导广大音乐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艺界核心价值观,辨是非、守底线、遵法纪,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坚持修身守正,追求德艺双馨,用明德引领风尚,承担培根铸魂的神圣职责,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
十余年来,“音乐教育哲学”在中国音乐教育界开始受到较多关注,这是学科发展超越实践层面,向理论纵深展开的必然。其理论成果有对国外著述的评价,有国内学者的论著,包括部分青年作者的学位论文和专题探究的文章。这些成果从整体上填补了我国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空白领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原本较薄弱的音乐教育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这些成果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是围绕教育部2001年制订的《义务教育音乐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显现了落后、限制学生发展的弊端,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少教多学”无疑是一股清新而实用的春风。首先,新课改的推选为少教多学铺平了道路,这一理念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方式的推行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本文从以上方面作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少教多学;合作探究;专业发展;教学相长  中图分
摘要:本文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提出利用多媒体优化高中英语教学的构想。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需要考虑四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本文借助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说明如何优化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英语;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摘要: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首先要学会夸奖孩子,没有夸奖就没有教育。蹒跚学步的小孩,是在大人的一次次夸奖声中完成了第一歨到第二步的独立行走的。  关键词:育人至极;夸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4-02  在一次周末学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