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注重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可以将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的闽南文化融入课程之中,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散发出浓厚的闽南乡土地域性气息,赋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鲜活的生命力,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深入感知闽南文化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在关联性,突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价值和功能,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观念和良好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闽南文化;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
一、 引言
闽南文化是闽南人共同创造的地域性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和广泛,包括有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等,体现出传统性、一体多元性、开放兼容性的特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将丰富的闽南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成为极其丰厚、生动的课程资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水平。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链接闽南文化,让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更具灵性。
二、 注重教材的拓宽再造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不能单纯以教材为课程资源,还要结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及教学要求,对教材进行大胆创新和开发,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贴近的生活化课程资源引入课堂,使学生感觉到扑面而来的熟悉气息,使教材文本资源变得更为鲜活灵动,充分激活文本,将文本教材与生活相链接,渗透到学生的心田,滋润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路更加发散,透彻而深入地体会和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内容。
以《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对教材进行改编,把学生熟悉的福建漳州风景名胜与本课相链接,在课堂中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福建圆楼、南靖土楼、漳州东南花都花博园景区、南诏镇古建筑群、龙文云洞岩的美景之中,深入地感知家乡之美,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讲述自己家乡的生活美景,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和探索生活之美,使学生在讲述、分享的过程中涌动一种感恩的心情,道德情操获得极大的升华,更为细致、深刻地体会生活,对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的人学会感恩。
三、 提升教师的开发意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平台,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融入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更为深入地体会和理解课程知识内容。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意识到自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其思维方式、心理状态、价值理念、专业素养、人格魅力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榜样和示范,教师要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端正自己的言行,产生对学生的强烈感染力和影响力。
以学习《可亲可爱的家乡人》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充分挖掘闽南文化的红色革命內容,将闽南红土地上的革命将领和志士带入课堂之中,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向家人请教等方式,了解和感知漳州东山书记谷文昌的相关事迹,并通过播放音频资料,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谷文昌书记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朴素情感和深厚情怀,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发奋图强的观念,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的信念。
四、 挖掘学生的个体资源
引入生活化课程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要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将学生引领到丰富生动的生活化场景之中,积极引入生活化课程资源,调动和激活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通过对生活化课程资源的细腻观察、深入体会,较好地体现生活化课程资源的教学价值。
以《可爱的动物》一课为例,可以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渗透,提取栖息生活在九龙江边的美丽白鹭作为延伸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细致的观察,了解白鹭的外形、生活习性,并通过网络搜索有关白鹭的民间美丽传说故事,了解白鹭被赋予的进取、努力、飞跃与和平的寓意,产生真实的生活、情感共鸣体验,形成保护动物与自然的强烈意识,生成共建美好家园的信念与情感。
五、 发挥家校的联动效应
要深度开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还要充分发挥家校联动的效应,要利用家长不同的职业、生活经历和体验,为课程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更好地与学生的心灵相通,获得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以《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爱我生活的地方”主题活动,家长可以参与到主题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还要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引入开放、互动的社区资源,可以在学习《家乡新变化》一课中,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进南靖土楼,感受南靖土楼的浓郁文化氛围,欣赏南靖土楼“神话般的山区建筑”和历史文化,亲自看一看、摸一摸,真实地融入动感的情境之中,增强对土楼的亲近感,感受土楼的变化,培养学生认识、参与适应社会的意识。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立足于文本教材,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充分开发和挖掘身边的闽南文化资源,突显课程资源的丰富多样性,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路,更为深入透彻地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迎.课程整合:让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再空洞[J].教育家,2017(30).
[2]黄雅芳.《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方法浅析[J].吉林教育,2017(01).
作者简介:
简莉敏,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
关键词:闽南文化;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
一、 引言
闽南文化是闽南人共同创造的地域性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和广泛,包括有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等,体现出传统性、一体多元性、开放兼容性的特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将丰富的闽南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成为极其丰厚、生动的课程资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水平。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链接闽南文化,让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更具灵性。
二、 注重教材的拓宽再造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不能单纯以教材为课程资源,还要结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及教学要求,对教材进行大胆创新和开发,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贴近的生活化课程资源引入课堂,使学生感觉到扑面而来的熟悉气息,使教材文本资源变得更为鲜活灵动,充分激活文本,将文本教材与生活相链接,渗透到学生的心田,滋润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路更加发散,透彻而深入地体会和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内容。
以《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对教材进行改编,把学生熟悉的福建漳州风景名胜与本课相链接,在课堂中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福建圆楼、南靖土楼、漳州东南花都花博园景区、南诏镇古建筑群、龙文云洞岩的美景之中,深入地感知家乡之美,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讲述自己家乡的生活美景,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和探索生活之美,使学生在讲述、分享的过程中涌动一种感恩的心情,道德情操获得极大的升华,更为细致、深刻地体会生活,对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的人学会感恩。
三、 提升教师的开发意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平台,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融入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更为深入地体会和理解课程知识内容。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意识到自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其思维方式、心理状态、价值理念、专业素养、人格魅力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榜样和示范,教师要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端正自己的言行,产生对学生的强烈感染力和影响力。
以学习《可亲可爱的家乡人》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充分挖掘闽南文化的红色革命內容,将闽南红土地上的革命将领和志士带入课堂之中,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向家人请教等方式,了解和感知漳州东山书记谷文昌的相关事迹,并通过播放音频资料,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谷文昌书记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朴素情感和深厚情怀,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发奋图强的观念,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的信念。
四、 挖掘学生的个体资源
引入生活化课程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要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将学生引领到丰富生动的生活化场景之中,积极引入生活化课程资源,调动和激活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通过对生活化课程资源的细腻观察、深入体会,较好地体现生活化课程资源的教学价值。
以《可爱的动物》一课为例,可以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渗透,提取栖息生活在九龙江边的美丽白鹭作为延伸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细致的观察,了解白鹭的外形、生活习性,并通过网络搜索有关白鹭的民间美丽传说故事,了解白鹭被赋予的进取、努力、飞跃与和平的寓意,产生真实的生活、情感共鸣体验,形成保护动物与自然的强烈意识,生成共建美好家园的信念与情感。
五、 发挥家校的联动效应
要深度开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还要充分发挥家校联动的效应,要利用家长不同的职业、生活经历和体验,为课程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更好地与学生的心灵相通,获得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以《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爱我生活的地方”主题活动,家长可以参与到主题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还要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引入开放、互动的社区资源,可以在学习《家乡新变化》一课中,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进南靖土楼,感受南靖土楼的浓郁文化氛围,欣赏南靖土楼“神话般的山区建筑”和历史文化,亲自看一看、摸一摸,真实地融入动感的情境之中,增强对土楼的亲近感,感受土楼的变化,培养学生认识、参与适应社会的意识。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立足于文本教材,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充分开发和挖掘身边的闽南文化资源,突显课程资源的丰富多样性,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路,更为深入透彻地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迎.课程整合:让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再空洞[J].教育家,2017(30).
[2]黄雅芳.《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方法浅析[J].吉林教育,2017(01).
作者简介:
简莉敏,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