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女儿北京开店记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ry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豆豆,本名林立衡,生于1944年,是林彪和叶群夫妇惟一的女儿。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她曾担任过《空军报》的副总编,显赫一时,备受世人关注。2002年5月18日,一家名为“黄鹤大酒楼”的湖北餐馆在北京崇文门幸福大街开张了。这家酒店的“掌柜”不是别人,正是林豆豆!
  
  豆豆受聘当“掌柜”
  
  2002年2月的一天晚上,57岁的林豆豆忽然接到了黄冈市一位领导的电话,那位领导说市里某公司打算在北京办一家酒楼,想请她当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事。林豆豆一听十分吃惊,忙说自己从未做过生意,也不懂开酒楼的事,很客气地回绝了。
  2002年3月初的一天晚上,黄冈市那家公司的两位领导竟然亲自找上门来,为的还是这件事。林豆豆这才知道此事绝非玩笑。当两人把来意讲完后,林豆豆不禁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地拒绝了。
  3天后,那两位公司领导又来了。他们十分执着地对林豆豆说:
  “今年8月,北京要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今年申奥也肯定能成功。这里面商机很多,我们想抓住机会,把湖北的美味佳肴推向北京,推向世界。如果这个酒楼能够办成功,我们就会在北京开一系列的湖北菜馆,成立一个餐饮集团。”
  林豆豆觉得他们说得有些道理,又问他们为什么想到要请她来担此重任。他们笑着说:“你是名人,有名人效应,也有社会影响,开店的成功机会便大一些。而您又是黄冈人,对家乡的感情很深,酒店交给您,我们也放心。”
  林豆豆见他们说得很坦率,十分感动,不由得松了口,说:“那,我再考虑考虑。”3月20日,当黄冈市那家公司的两位领导第三次登门的时候,林豆豆十分爽快地接受了他们的邀请,出任即将开办的“黄鹤大酒楼”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一炮打响震京城
  
  2002年3月底,林豆豆正式走马上任了。林豆豆先找自己的左邻右舍征求意见,又利用散步、上街的机会,向行人征求意见。当林豆豆把调查结果和分析意见反馈给黄冈这家公司时,公司领导深深地被林豆豆的细致和认真感动了,于是,便果断地拍板决定走“中、低档”路线。
  4月上旬,林豆豆带人跑遍了东单、西单、海淀等地方,结果发现这些地方的铺面都贵得吓人,动辄四五百万,贵的甚至要上千万。就在林豆豆找得灰心丧气时,却突然听到一个消息:离她家不远的崇文门幸福大街上有一家广东人开的高档酒楼,因为经营不善正准备关门。林豆豆闻讯,急忙跑过去看个究竟。她发现这个地方位置虽有点偏,但营业面积却有2100平方米,还有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最令林豆豆惊喜的是,急于脱手的老板仅开出了150万元的低价。林豆豆当即拍板定下了这个“发展基地”。
  铺面搞定后,林豆豆又马不停蹄地奔赴老家黄冈市招聘服务员和厨师,并亲自主持面试。她对厨师的要求更严格,除了要烹调功夫好外,还得特别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招聘完毕后,林豆豆从北京和武汉两地请来了高级礼仪老师对他们进行了业务培训。2002年5月18日,林豆豆任“掌柜”的“黄鹤大酒楼”正式开张了。
  
  三步棋树新形象
  
  开业初期的红火让林豆豆精神大振。谁知她的高兴劲儿还没超过10天,酒楼的生意便渐渐冷清了下来。眼看着酒楼一天天在亏损,林豆豆更是寝食难安。
  一天,她偶然发现一个服务员在回答顾客的问题时,态度竟非常不耐烦。她再环顾四周,发现几乎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脸上都是一副神气十足的表情。这个发现让她大吃一惊,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她跟服务员一交谈,才了解到这些员工都认为她是社会名人、大人物,所以在她手下打工,都有一些优越感。当林豆豆弄清了员工们的想法之后,便立即找到了酒楼生意冷清的症结。
  林豆豆心中豁然开朗,她立即召集全体员工开会,纠正了员工们的心理误区。紧接着,她推出了三步棋;第一步棋是改变服务员的形象,自己也以身作则。
  林豆豆走的第二步棋是狠抓饭菜质量和口味。有一天,一个客人点了盘鱼香肉丝,觉得太咸了。他当时没说什么,回到家后大概是觉得口渴得难受,便给酒楼打来了电话投诉,服务员马上将情况告诉了林豆豆。林豆豆在询问过厨师后,立即给那个客人打电话,向他表示歉意,并邀请他再来用餐,许诺将赠送他一份全新口味的鱼香肉丝。那个客人见林豆豆亲自给自己打来电话,十分感动,从此成了黄鹤大酒楼的“铁杆顾客”。
  林豆豆走的第三步棋是替顾客节约,要求服务员控制客人的点菜量,也不主动推荐高档菜。这样,客人们既保全了面子,又保住了钱袋,心中满意,自然愿意当回头客了。
  几步棋下来,“黄鹤大酒楼”就做活了,生意又恢复到开张时的火爆,2100平方米的营业厅,常常是座无虚席。接着,林豆豆又对水、电等加强了控制,也节省了不少开支。经过一系列的改革,终于使酒楼每天的劳动成本下降了10%左右,酒楼的利润也相应地提高了。至此,林豆豆已完全找到了一个“企业管理者”的感觉。
其他文献
在西子湖畔,一个建造已数十年的建筑群,一直被神秘之光所笼罩,这里面机关重重,同时风景秀丽,请看——  31年前,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建设于南、北高峰之间的几栋别墅,曾经作为军事禁区,于幽静中透出一丝神秘。这几栋从外面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别墅,如今撩起了它神秘的面纱,开始对游人开放。人们才知道这就是林彪的七零四行宫,别墅下面是林彪为篡党夺权而建设的大型地下军事指挥中心。近日,笔者在友人的陪同下,游览了这
期刊
贺炳炎,湖北松滋人,1929年参加红军,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一野第1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17岁的贺炳炎一人一次就遮住了47个俘虏,并顺利押回驻地,被人称为“贺小龙”。  1929年春,积雪初融,大地复苏。在湖北渔洋河一带的渔洋关、松木坪、江家湾等地,有一位身体瘦弱、衣衫褴褛、可怜巴巴的少年,跟随一位面黄肌瘦的兄长,走街串巷,为人打铁器,换一些食物
期刊
张国焘一直没有忘记1932年12月11日在陕西城固以北的小河口会议。如果说他在四方面军尚未于川北站稳脚跟之前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那么现在,川陕根据地已获得空前大发展,中央对他的信任也重新巩固,他就要动手剪除“异己”了。  他要除掉的是邝继勋、曾中生、余笃三等一大批人。  红军进驻通江后,一天,张国焘把邝继勋喊到了自己在城内天主教堂里的临时住所。  “继勋同志,红军初到川北,势单力弱,四面受敌,形势
期刊
“九·一三事件”后,在苦苦思索文化大革命以来历史的过程中,毛泽东终于下决心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表示。以批判林彪为形式,他多次有保留地承认并纠正了自己的一些错误,作出自我批评,指示纠正了文革前期制造的“二月逆流”、邓小平等冤假错案,并支持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    毛泽东纠正部分冤假错案    林彪叛国出逃的“九·一三事件”,给毛泽东以很大的刺激,使他半个月中衰老了很多,像是变了一个人。从1971年9月
期刊
肖劲光,湖南长沙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东野第1兵团司令员、四野第12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或许是历史的有意安排,湖寓人肖劲光指挥部队率先进入湖南,并担任了第一任湖南军区司令员。    肖劲光是湖南长沙人,或许是历史的有意安排,当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陆取得决定性胜利之时,他率领第四野战军12兵团率先挺进湖南,担任了第一任湖南军区司令员。  还在乎津战役进行期
期刊
当周恩来听到了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定性”评价时,他当即示意陈毅的亲属,把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传出去。显而易见,这是周恩来在为邓小平的早日复出广造舆论。1972年1月下旬,周恩来在一次接见会上提到刘伯承和邓小平的历史功绩时说:“这是毛主席对我们讲的。林彪一伙就是要把邓小平搞成敌我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不能混淆嘛!”  周恩来竭力创造条件促成邓小平的第二次复出,为邓小平在粉碎“四人帮”以后更辉煌的第三
期刊
1941年6月22日清晨,执行“巴巴罗萨”作战计划的纳粹德国百万大军,从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辽阔战线上,分三路打入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高潮,所有的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联合起来,共同向法西斯轴心国作战。希特勒军队入侵俄国当天,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就发表了广播演说:“任何对纳粹帝国作战的个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进行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援助……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
期刊
罗元发,福建龙岩人,1929年参加红军,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6纵司令员、一野第6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面对10倍于己的敌人疯狂进攻,罗元发指挥部队硬是顶了7天7夜,于是他有了“铁脑壳”之称。  提起1947年,对中国革命历史略知一二的人,都会知道发生在那年初的著名的延安保卫战。  延安,当时的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革命的心脏,也是革命的圣地。  延安保卫战,是毛泽东面对10
期刊
韩先楚,湖北黄安人,1929年参加革命,曾任东北民主联军4纵副司令员,3纵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40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有人问许世友:“在中国众多将领里,你最钦佩的是谁?”许世友答:“韩先楚!”    曾经有人问虎将许世友:“在中国众多将领里,您最钦佩的是谁?”  许世友回答:“韩先楚!”  又问:“为何钦佩他?”  许世友答:“他有胆有识!”  韩先楚的有胆有识的故事流传甚广
期刊
陈云同志的夫人于若木在接受采访时是这样总结陈云一生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作为他一生写照是恰当的。”  今年86岁高龄的于若木,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时神采奕奕,讲起话来也中气十足。回忆起67年前她与陈云在延安相知相爱的点点滴滴,于老仍觉得历历在目,犹如昨天。    流鼻血撮合美满姻缘    于老回忆说,大约在1937年底,陈云流鼻血旧病复发,中央组织部想从陕北公学女生队找一个人去护理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