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品质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381598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作为中学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
  
  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
  1.1 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要不断创新,首先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也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对于这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的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他们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的禁止和否定。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遇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的断语。那么,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萎缩,很难具有创新精神。
  1.2 使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活动是人们从事的主要活动。既然是创新,就预示着风险。而且,当创新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知识创新的难度只能是越来越高,失败的风险越来越大。一次创新的成功也许是千百次创新活动受挫的结果;一个人创新活动的成功,也许是成千上万的人创新失败的结果。面对创新路上的困难,人们只有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始终不一地坚持创新,才可能最终获得创新的硕果。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应该是历史学科的优势。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很多都是经过科学家的艰苦劳动和无数次的失败才创造出来的。另外,通过讲述无数革命先烈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经历无数次探索和失败后,中国革命才取得成功等史实都能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震撼,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逐步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2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围绕问题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的过程。现行的历史教材,总的来讲比较重视科学性、逻辑性,而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来弥补,通过开展“历史小论文”、“历史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一个学生在历史小论文中通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展开多方面的联想。首先“纵向联想”,指出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力量源泉来自“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炽热的爱国之心”。接着展开“逆向联想”,痛斥当今社会上极少数只顾个人利益,而忘了国家利益的社会渣滓。另外还展开“横向联想”,联想到今天的青年学生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不能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把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肩负起来。由一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这位同学就展开了如此丰富的联想,充分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发散性的特点。如果经常开展这类活动,会极大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 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包括学习过程方法掌握与选择的独特性,思考问题角度与质疑内容的独特性,解决问题方式的独特性,学习结果表达的独特性。
  3.1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对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的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我们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一个学生在《从隋亡唐兴看人才》一文中指出:隋炀帝心胸狭窄、不容贤才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加速器。而唐初之所以会出现“贞观之治”是与唐太宗爱护人才、善于用人密不可分的。该生从人才的角度分析隋灭唐兴,这在以往著述中,很少提及。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胆而可贵的。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求得解决,这样才能进步。
  3.2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其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
  再次,在教学上要发扬民主,为独立思考创造条件。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知识,给了学生标新立异的机会。但学生的标新立异难免伴随着幼稚和错误。对于这些,教师如果简单加以否定,不仅剥夺了学生探索新知的乐趣,也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疏于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一定要加以保护。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既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也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将审美情趣激发这一教学手段有机地融入聋校语文教学中,对于提高聋生学习兴趣,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聋校语文教学应紧紧结合聋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审美情趣激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挖掘审美因素,科学创设审美情境,正确引导聋生感受和体验审美情趣,不断培养和提高他们审美鉴赏能力。通过这一教学手段促进聋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思想情操。
期刊
素质教育就是指全面提高孩子的思想品德、科技文化知识,培养健康身体和心理以及全面的劳动技能的一种教育,它是以个体和群体的先天生理条件为基础,以改善先天素质提高后天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和升华。当代儿童心理学理论特别强调环境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让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去学习和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提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我们认为,通过环境对幼儿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如何教好这门课程,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教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是要奏好“三步曲”,教学活动要充分考虑到课前准备、课中强化和课后延伸的有机统一,不能弱化其中的某一环节,真正让教学资源使用最大化,教学方法运用合理化,教学目标完成最优化。下面就结合所教的四年级《家乡的变化》一课,谈谈自己的
期刊
【摘 要】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辅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主要针对自主性学习的特点,阐明了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提倡和实施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及相关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自主性学习 发展目标
期刊
作为语文教师,各位同仁也许深有同感,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是作文,作文简直成了令人头痛的“顽症”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让师生不为之“头痛”呢?    1 改变观念,留心观察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
期刊
化学习题教学,主要是指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它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概念、性质、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充分发挥化学习题的功效,开拓思维,培养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本人谈几点教学体会:    1 选好习题,组织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习题
期刊
在课堂上,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政治,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所谓的课堂“快乐”教学法。  翻一翻有关教学研讨的资料,你会发现“快乐”教学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最热门课题。近年来,也有丰硕的研究成果见诸报刊。现在我也就自己
期刊
1 温故启新式   即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对以前(尤其是前一、二节课)所学旧知的回顾、复习过渡到对即将学习新知的教学上来。由于思想政治课基本理论知识之间,特别是同一册教材内部的章、节、目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因此,安排这种温故启新的导语,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始终保持着与旧知的联系,而不感到突然、陌生,新旧知识之间连接得自然、顺畅。例如,在上《经济常识》中“劳动力成为商品”一节时,我们安排
期刊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体制逐步完善,课程改革应运而生。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育。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必须利用好每一堂课,尽量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有价值。但是,语文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费时多、效率低。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位一线语文教师的义务。本文试从
期刊
【摘 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明确地给予直觉思维应有的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角度、多层次、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直觉思维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直觉思维     新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将原大纲中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之一“逻辑思维能力”为“思维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