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团茶的大量出现见于宋代,皇室大量引进龙团凤饼。龙凤团茶饼有“始于丁渭,成于蔡君漠”之说。宋真宗咸平年间,丁渭任福建转运使,监造贡茶饼使创龙凤团茶,后由蔡君漠接任丁渭之职,在龙凤团茶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创制出小龙团茶。专供皇室享用的龙团凤饼,不仅运输方便,还是精美的工艺品。
欧阳修在《归来录》中说,“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君漠为福建路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龙凤团最好,小团更好。团茶价格昂贵,一片团茶价低者几千,高者则达三、四万钱,民间是鲜有的,王公大臣们也将团茶视若珍宝,有时候,即使位高权重者,依旧不能得到团茶的赏赐。《龙茶序后录》有“虽相辅之臣,未尝辙赐”的记载,《宋史》也有明德太后称龙凤团茶“岂人臣可得”之说,那么谁得到过团茶的赏赐呢?做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作者——王禹偁,他做右拾遗时被赏赐团茶,并作诗《恩赐龙凤茶》“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做近臣”。
李清照的《鹧鸪天》里有一句“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团茶可以解宿醉,瑞脑香令人清醒,若是团茶和瑞脑掺和在一起,便更让人精神振奋。然而古时人们做团茶,偏偏喜欢把瑞脑埋在团茶里。香料是团茶不可或缺的元素。宋以前的茶饼掺香,一般用龙涎香和麝香,所以,经过掺香的茶又被称为“龙脑茶”或“脑子茶”,宋代的贡茶要压制成饼状,也就成了“团茶”。在茶中加人香料,不仅能使香茗更香,还期望能够起到消除疾病、延年益寿的功效。
所有的团茶都加香料吗?人们发现,以香人茶会掩盖茶原本的清新滋味,甚至茶叶和香料中得提神成分会使人精神烦躁,难以人眠。苏东坡在读了唐人用姜煮茶后,说唐人有“脂麻气”,“脂麻气”就是太浑厚、不够素净。苏轼喜欢什么茶?有一种不加香料的团茶,叫“密云龙”。清人陆廷灿《续茶经》卷下之三·七《茶之事》说:“孙悦峰《坡仙食饮录》:密云龙茶极为甘馨。宋廖正,一字明略,晚登苏门,子瞻大奇之。时黄、秦、晃、张号苏门四学士,子瞻待之厚,每至必令侍妾朝云取密云龙烹以饮之。一日,又命取密云龙,家人谓是四学士,窥之乃明略也。”北宋黄庭坚在《和答梅子明王扬休点密云龙》中写道:“小壁云龙不人香,元丰笼焙承诏作”。壁云龙就是密云龙茶,是在神宗元龙年间皇帝下令制作的新品种,成色更在之前的龙凤小团之上,蔡绦在《铁围山丛谈》谈到“密云龙”茶:“密云龙者,其云纹细密,更精绝于小龙团也”。南宋理学家魏了翁就因殿前讲课而被赏赐密云龙,还写下了《讲筵一侍立·御前亲赐密云龙》
赵佶在《大观茶论》更推崇天然去雕饰的滋味,他说“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虽然有了不加香料的认识,但加麝香的团茶一直是进贡宫廷的佳品。甚至元代也还在沿用宋代的龙团茶制法,贡茶一直是传统的团饼茶,龙凤团、密云龙的名称仍在。元代皇帝也经常赐给大臣贡茶,龙团茶仍要经过碾末,然后烹点。大臣虞集写过这样的诗句:“摩挲旧赐碾龙团,紫磨无声玉井寒。”品饮贡茶的这种情趣与宋代别无二致。
明朝开国初,贡茶主要由武夷地区的建宁府贡进,仍依宋元制研造大龙团、小龙团,以加工繁琐的龙团为精品。洪武二十四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下发了一道诏令:“岁贡上供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正式宣布皇室不再需要团饼茶了,这道诏令成了炒青散茶取代蒸青团茶的转折点。
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中说:“国初四方贡茶,以建宁、阳羡茶品为上。时犹仍宋制,所进者俱碾而揉之,为大小龙团。至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日探春、先春、次春、紫笋。置茶户五百,免其摇役。按,茶加香物,捣为细饼,已失真味,宋时又有宫中绣茶之制,尤为水厄中第一厄。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遂开千古茗饮之宗。乃不知我太祖实首辟此法,真所谓圣人先得我心也。陆鸿渐有灵,必俯首服,蔡君漠在地下,亦咋舌退矣。”
早在明太祖发布诏令之前许久,明代的普通人已经不再饮用失去真味的团饼茶。朱元璋早年是个僧人,他做皇帝前所接触的茶都是散茶,民间除了运往边地的饼茶以外,产茶地区已经散茶当道了。当了皇帝以后,朱元璋喝到传说中的龙凤团茶,到登基的第二十四年,他已经领略了既无真味又重劳民力的团茶滋味好多年,他决定放弃团茶,让贡茶也回归到散茶的主流中去。
明太祖的诏令一发布,完全颠覆了团饼茶高于散茶的观念,以往被称为草茶的散茶终于勝出。明太祖由此获得了一项业绩,奠定了中国茶叶的发展方向,影响至今。茶进人明代以后,各地名茶纷纷进人社会生活,各色品种各擅风味,争新斗胜,宋代一茶独大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编辑/徐展
欧阳修在《归来录》中说,“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君漠为福建路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龙凤团最好,小团更好。团茶价格昂贵,一片团茶价低者几千,高者则达三、四万钱,民间是鲜有的,王公大臣们也将团茶视若珍宝,有时候,即使位高权重者,依旧不能得到团茶的赏赐。《龙茶序后录》有“虽相辅之臣,未尝辙赐”的记载,《宋史》也有明德太后称龙凤团茶“岂人臣可得”之说,那么谁得到过团茶的赏赐呢?做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作者——王禹偁,他做右拾遗时被赏赐团茶,并作诗《恩赐龙凤茶》“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做近臣”。
李清照的《鹧鸪天》里有一句“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团茶可以解宿醉,瑞脑香令人清醒,若是团茶和瑞脑掺和在一起,便更让人精神振奋。然而古时人们做团茶,偏偏喜欢把瑞脑埋在团茶里。香料是团茶不可或缺的元素。宋以前的茶饼掺香,一般用龙涎香和麝香,所以,经过掺香的茶又被称为“龙脑茶”或“脑子茶”,宋代的贡茶要压制成饼状,也就成了“团茶”。在茶中加人香料,不仅能使香茗更香,还期望能够起到消除疾病、延年益寿的功效。
所有的团茶都加香料吗?人们发现,以香人茶会掩盖茶原本的清新滋味,甚至茶叶和香料中得提神成分会使人精神烦躁,难以人眠。苏东坡在读了唐人用姜煮茶后,说唐人有“脂麻气”,“脂麻气”就是太浑厚、不够素净。苏轼喜欢什么茶?有一种不加香料的团茶,叫“密云龙”。清人陆廷灿《续茶经》卷下之三·七《茶之事》说:“孙悦峰《坡仙食饮录》:密云龙茶极为甘馨。宋廖正,一字明略,晚登苏门,子瞻大奇之。时黄、秦、晃、张号苏门四学士,子瞻待之厚,每至必令侍妾朝云取密云龙烹以饮之。一日,又命取密云龙,家人谓是四学士,窥之乃明略也。”北宋黄庭坚在《和答梅子明王扬休点密云龙》中写道:“小壁云龙不人香,元丰笼焙承诏作”。壁云龙就是密云龙茶,是在神宗元龙年间皇帝下令制作的新品种,成色更在之前的龙凤小团之上,蔡绦在《铁围山丛谈》谈到“密云龙”茶:“密云龙者,其云纹细密,更精绝于小龙团也”。南宋理学家魏了翁就因殿前讲课而被赏赐密云龙,还写下了《讲筵一侍立·御前亲赐密云龙》
赵佶在《大观茶论》更推崇天然去雕饰的滋味,他说“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虽然有了不加香料的认识,但加麝香的团茶一直是进贡宫廷的佳品。甚至元代也还在沿用宋代的龙团茶制法,贡茶一直是传统的团饼茶,龙凤团、密云龙的名称仍在。元代皇帝也经常赐给大臣贡茶,龙团茶仍要经过碾末,然后烹点。大臣虞集写过这样的诗句:“摩挲旧赐碾龙团,紫磨无声玉井寒。”品饮贡茶的这种情趣与宋代别无二致。
明朝开国初,贡茶主要由武夷地区的建宁府贡进,仍依宋元制研造大龙团、小龙团,以加工繁琐的龙团为精品。洪武二十四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下发了一道诏令:“岁贡上供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正式宣布皇室不再需要团饼茶了,这道诏令成了炒青散茶取代蒸青团茶的转折点。
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中说:“国初四方贡茶,以建宁、阳羡茶品为上。时犹仍宋制,所进者俱碾而揉之,为大小龙团。至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日探春、先春、次春、紫笋。置茶户五百,免其摇役。按,茶加香物,捣为细饼,已失真味,宋时又有宫中绣茶之制,尤为水厄中第一厄。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遂开千古茗饮之宗。乃不知我太祖实首辟此法,真所谓圣人先得我心也。陆鸿渐有灵,必俯首服,蔡君漠在地下,亦咋舌退矣。”
早在明太祖发布诏令之前许久,明代的普通人已经不再饮用失去真味的团饼茶。朱元璋早年是个僧人,他做皇帝前所接触的茶都是散茶,民间除了运往边地的饼茶以外,产茶地区已经散茶当道了。当了皇帝以后,朱元璋喝到传说中的龙凤团茶,到登基的第二十四年,他已经领略了既无真味又重劳民力的团茶滋味好多年,他决定放弃团茶,让贡茶也回归到散茶的主流中去。
明太祖的诏令一发布,完全颠覆了团饼茶高于散茶的观念,以往被称为草茶的散茶终于勝出。明太祖由此获得了一项业绩,奠定了中国茶叶的发展方向,影响至今。茶进人明代以后,各地名茶纷纷进人社会生活,各色品种各擅风味,争新斗胜,宋代一茶独大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编辑/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