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w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部分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知识结构、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情感方面均有所欠缺。社会人力资源配置机制不尽完善、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学生自身主动意识薄弱是导致问题的基本成因。社会尽力完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学校积极推进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合理设计课程、努力提升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切实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6-0011-03
  职业素养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概念。[1]现有文献关于职业素养内涵有多种界定方法,在综合众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职业素养可从职业认知、职业能力和职业情感三方面进行构建。笔者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旨在通过对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调查,梳理出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的8大类职业选取用人单位,调查了江苏省南通、苏州、南京等地区共计185家用人单位,共发放问卷185份,回收问卷182份,有效问卷180份,回收率为98.4%,有效率为98.9%。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在分析整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笔者从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情感三方面设计问卷,问卷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问题:您认为高职院校学生顺利就业除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哪些方面知识?您认为高职院校学生顺利就业除专业能力之外还需要哪些方面能力?您认为高职院校学生顺利就业需要哪些方面的职业情感和态度?
  2.专家咨询。笔者就职业素养内涵界定、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途径与方法等问题咨询了从事职业生涯辅导或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3位专家。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总体状况基本满意,且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较往年有所提升,这是令人可喜的一面。但是,分析调查也显示,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职业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反馈意见表明,用人单位希望学生除掌握岗位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英语、计算机等基本知识之外,与本职业相关的生涯规划、法律、人文、礼仪等方面的知识也应有所知晓。本次调查显示,37家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缺乏生涯规划的知识,所占比例为20.6%;31家用人单位认为部分学生在人文、礼仪知识方面有所欠缺,所占比例为17.2%;19家用人单位提出刚入职学生需要关注与本职业相关的法律方面的知识,用以维护用人单位员工与自身双方的利益,所占比例为10.6%。值得一提的是,20.6%的用人单位在调查中都肯定了生涯规划知识对于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学生忽视这方面的知识。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过于简单,有的甚至还照搬别人的经验和做法,没有进行独立的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和道路的模糊不清势必会影响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进程和发展质量,不利于其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和核心职业竞争力的增强。
  (二)职业核心能力有待提高
  职业核心能力(又称关键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一种基本能力,它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应用。[2]从目前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来看,除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岗位通用的职业能力,包括沟通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抗压耐挫能力、应变协调能力等。据用人单位反应,高职毕业生在上述能力方面需进一步强化。近40%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加强。
  (三)职业情感有所欠缺
  调查显示,高达38%的用人单位反映新招聘的毕业生在工作中缺乏诚信,部分学生在合约期内频繁跳槽,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吃苦意识等职业道德感更是缺失。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当前社会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选拔任用人才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这种还未真正完善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无疑会对在校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一部分学生或许会把主要的心思和精力放在求人找关系上,而忽视了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自身综合职业素养之事。
  此外,在国家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近年来媒体大量报道了企业高薪招不到高级技术工人的事例,使得人们头脑中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只要有技术就行,有技术就能拿高薪。这种信息的传递容易造成高职院校对未来技术工人综合职业素养培育的忽视。
  (二)学校原因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可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优势在于实践操作的能力较强,但是他们的综合职业素养有所欠缺。这可看出当前部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专项能力的培养、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轻学生职业情感培养的现象。少部分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简单等同于职业技能的训练,这种教育模式以教会学生某种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开拓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三)学生自身原因
  在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养成中,往往由于知识、技能等显性素质易于考核和体现,且受实用主义和社会风气等影响,学生往往注重显性职业素养的投入,忽视了关键性的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本次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在校期间疲于应付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的考核,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缺乏主动探索和深入思考的精神。
  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对策建议
  (一)社会应建立合理完善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   为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社会需建立一个合理完善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以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用人单位选人用人制度的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最终形成完善的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
  (二)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1.积极推进职业生涯辅导工作。注重学生全程职业生涯辅导。在学生入学初,学校要通过专题讲座及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较早地认识所学专业的性质、未来工作的内容及特点,在校期间应掌握的学习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项目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及职业世界的内容与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职业,积极探索今后自我可能的发展方向,使学生有充分的就业思想准备和健康合理的职业动机。同时注重择业技巧和角色的转换指导,辅导学生撰写自荐材料,认真参加面试,以实现成功择业。
  2.合理设计课程体系。首先,要通过有关德育课程的设置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理念,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初步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和理性的从业观念。其次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突出职业活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作用,这是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决定的。[3]在专业教学的实践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引入企业的工作流程,通过教师有目的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准职业环境中扮演角色,一方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职业活动认同企业的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获得对于职业世界的感知,从而培养他们真正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目的是使其成为合格的职业人。高职院校教师和管理人员是职业素养教育具体规划的实施者,学校应通过专门培养、理论进修、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鼓励他们参加职业指导师等培训班的学习,努力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鼓励他们深入一线工作,以获得直接的行业信息和职业实践经验,以便将学生引领到专业的精深处;鼓励他们在教学、实践、研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形成专业化团队,从而切实提高服务与育人的质量。
  (三)高职学生要进行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和提升
  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要明确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等隐性职业素养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目前,随着科学技术更新周期的缩短、产业行业结构调整速度的加快,以职业变换和岗位流动为主要特征的易变性职业生涯初现端倪,社会对从业人员核心职业素养的养成日趋关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重点关注学生的人格品质及道德素养。因此,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抓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亦要强化职业意识,注重高尚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的锤炼。
  其次,要将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渗透在实践活动中。校园文化活动是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阵地,高职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和文体活动,充分展示才华,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高职学生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了解社会、认识职业的实践中增强综合能力,锤炼品质;顶岗实习或实训是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高职学生要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了解岗位对职业素养的要求,在巩固专业技能的同时体会组织文化,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许亚琼.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J].职业技术教育,2009(19).
  [2]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全国推广中心.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培训项目介绍[EB/OL].(2010-07-14)[2012-10-23].http://www.cvcc.net.cn.
  [3]马联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0).
  (责任编辑:张志刚)
其他文献
摘要: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类专业进行了长期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建设多功能工作室,打造人才培养平台;构建分析递进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开展全程项目化教学;面向过程和产品开展学习评价,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该模式取得了可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信息技术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引领学生思维不断数学化是解决问题教学的重中之重。引领学生思维数学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来达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原型——简化问题表述——建立数学模型”三个步骤,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模式化”,主动建构起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彰显数学思维的理性美。  一、聚焦:解
我校于2012年11月30日举行了以“以学定教,用有效教学促进深度学习”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来自省内兄弟学校的300多名老师来校参加活动。笔者想结合这次课堂研讨活动,谈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彰显学校文化。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建校于1918年,校名取自《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仁”是辅仁文化的精髓。近百年的文化积淀,“明道进德”的校训、“仁爱谨严”的校风成为辅仁人的文化标识。我们的课
摘要:当下学校,关注文化建设空前,而学校食堂里的“快餐”、“浪费”、“失乐”等现象却习以为常,这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高度警觉,重新审视学校食堂文化,人本化地匡正其价值与向度,课程化地架构其文化意义,通过政策“物化”、机制“人化”、方式“濡化”等策略,构成“食堂”与“课堂”的意义对接,让学生在“生本观照、人本情知、文化传递”中,从“吃好、好吃、好好吃”走向“好自由、好生活、好人生”。  关键词:食堂文化
摘要:加快区域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坚持政府推动、统筹协调、特色发展的原则,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与地方需求对接培养机制,构建以税收政策为调节手段的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体的发展职教经费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区域现代职业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柳方平(本次评课seminar主持人,徐州市侯集中学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刚才我们听了王全德老师的课,大家对这节课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地谈一谈,最好不要面面俱到。  孙峰臣(徐州市高中语文教研员):我先说两句。我觉得王老师的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调动学生的方法和策略。  我们知道上评优课和公开课时开课老师对文本的准备都非常充分,也各有特色甚至是高招、绝招,但课堂实施时则常有不尽如人
摘要:南通市崇川区校际间“一体化”教研,是对全区的教研力量实现多维度的整合,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多个层面的,各有侧重的教研共同体,尝试着在不同的范围,不同的学科发挥其引领与提升作用。统筹设计,个性扬长,是“一体化”教研的目标期待;课题牵头,课堂探究,是“一体化”教研的基本途径;素养打底,学科监控,是“一体化”教研的策略保障;片区协作,校际联盟,是“一体化”教研的自觉动作;金花引领,名师组团,是“一体
与历年的语文教学大纲及实验稿课程标准相比,“2011年版课标”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对语文课程性质的重新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修改,将语文课程的首要目标锁定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由此看来,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学会“驾驭”语言文字这门工具。  那么,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立
摘要:高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统编教材缺乏,校本教材开发能力不足。开发油气储运专业校本实效性教材,须研究专业的岗位能力和知识体系,提高教材内容本身的实效性;研究专业教师“三师”型的职业能力标准,提高教师队伍开发能力的实效性;研究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提高教材管理机构管理实效性。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确保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校本教材建设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校本教材;开发;实效性;研
赵蒙成 刘 琳  社会认知理论视域中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与策略  冒 兵 论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适切性  叶 平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盛伟华 课堂观察:从构建操作模式到改进教学行为  曹爱东 小学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路径与模式  张 健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思考  谢 平 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设计的探讨  朱益民 精品课堂——价值、路径、要素  唐海燕 为促进幼儿思考而进行的教学  张灵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