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冼雪玲,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初中文科名教师培养对象,广州市番禺区教研员工作室成员,曾获广州市优秀教师、番禺区优秀教师、番禺区“研学后教”教学改革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被认定为北片“名教师”。主持、参与省、市、区级课题近10项,到北京、杭州、珠海、乳源、茂名、揭阳及番禺区承担研讨课、专题讲座或发言10余次,教学录像获国家级奖励,参加广州市青年教师技能大赛,多篇论文发表。形成“研学创新育素养,共生内化齐相长”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主阵地与学生同成长!
一、榜样力量,激励前行
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我教了一辈子的课,一辈子没有上过一堂十全十美的课;站上讲台,就是我的生命在歌唱。”于漪老师对教育的情怀,对生命的尊重,对课堂教学永无止境的追求,对每一个学生倾注的真爱深深地打动了冼雪玲老师,是她心中的最美教师,也是她成长道路上的榜样。于漪老师让冼雪玲老师知道教师要把爱播撒到学生心中,才能触及到学生的内心;让她知道教师不能只做知识的二传手,而要肩负其育人的责任;让她知道课堂不是老师的展演场,而是师生共同生长的能量场。冼雪玲老师努力追求让师生融合、绽放的课堂,用她的激情把学生引入英语学习的王国,给学生带来思考,为学生提供舞台,让他们迸发生命的精彩。
二、研学课,堂绽放精彩
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构建知识体系。冼雪玲老师认为英语课堂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能让师生的生命得以最绚丽的绽放。一方面,通过团队的力量以及课题的引领,她的活动设计不仅关注其趣味性,还关注到其梯度性、延展性以及对目标达成的作用。词汇接龙、故事接龙、拼词、猜谜、猜人和物、绕口令等都常出现在她的课堂。课外学唱英文歌,让学生在学唱英文歌的时候体验英语的魅力,也让学生从英文歌曲中探寻欧美西方文化的特色,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结合初中课本关于西方国家节日庆祝习俗等内容,开展英语手抄报比赛。举行各类型的英语竞赛,如,书法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设计英语课本剧,举办英语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在一个个近似真实的情景里,扮演各种角色,用英语进行交际。给学生一个舞台,还教学一片精彩。
如今的冼雪玲老师,更多地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英语课堂如何从教走向学,在每一天的课堂里落实核心素养?如何使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如何帮助学生走向深度的学习,点燃思维之光?课堂设计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合作研学,探究阅读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剖析语言现象背后的语法规律,帮助学生体验用所学语言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原动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问题为出发点,通过课前问、课中问、课后问,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了解、思考、梳理、概括所学内容。教师问、学生问、组间互问,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并且内化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的“研学”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慢慢扭转了学生被动等待、接受答案的局面,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从而使教师和学生的生命都得到生长,到达“共生”的目的。
三、学有所悟,行动提升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2009年4月-6月,冼雪玲老师有幸作为广州市20名优秀英语教师之一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进修,在英国,她真正感受到了当地的文化,真正感受到真正用英语与当地人沟通时由困难到得心应手,真正感受到英语的工具性,使她从一个语言运用者的角度来认识英语,更加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英语教学应该给他们带来什么。
2012年7月,冼雪玲老师又荣幸地参加了中文化教育协会组织的the English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在加拿大专家的引领示范下,她看到了英语教学的更多方式和方法。外籍教师给她的最大冲击是:一个观点的获得必须要通过学员的小组合作探究、体验总结,最后再由各个小组进行展示。在呈现某一种教学法时也不会直白地告诉你这是什么,而是通过设计活动让你去参与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得来的体验就感到非常的真实,而且是真正地懂了。这不就是在践行杜威“在做中学”的观点吗?
而2012年8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广州市农村中学英语骨干教师高研班令她对英语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有了更清晰地认识。教育部张玲棣、任真等学者对英语教学的高屋建瓴,结合中国学生以及课堂的实际,指导我们在英语课堂如何开展真正的合作,如何进行研究性及创新性的学习。2012年,适逢番禺区开展“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改革,倡导“把时间还给学生,让问题成为中心,使过程走向成功”的教学理念,以“研学案”为抓手,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通过交流合作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冼雪玲老师也在合作学习、戏剧教学、研学問题的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将教材与教法、语言与技能、课堂与生活、校内与校外、教师与学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论文《“研学后教”教学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式探究与反思》,承担了省、市、区级研讨课10余节。在省、区开设了《在英语课堂中,如何开展小组小组合作学习》等专题发言或讲座8次,从理论和实际操作课例和老师们一起全方位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在语法课上,她整合了大量的语法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语言现象,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总结语言规律,然后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对语法知识进行操练、巩固与运用。教师从旁适时点拨,给予支持。在研学课堂中,以问题和任务为中心,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探究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完成任务的途径,她成功地成为一名“伴舞”者,让学生成为舞台的主角。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众和观众,他们的思维得以启发,他们的声音得以被听见,他们的才华得以被看见,这是她的追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原动力,成为学会、会学、乐学的主动学习者。 边研究边反思边感悟,边学习边行动边收获,主持番禺区“十二五课题”《七年级英语单元复习课“研学问题”设计的案例研究》,参与省级课题《初中英语话题复习教学行动研究》顺利结题。曾获“中国梦园丁美—广州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技能竞赛”区特等奖,市优秀奖。14年秋季全国初中牛津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录像课获三等奖。近年论文《例谈基于“问题化”学习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发表在《校园英语》2018年第45期,《初中英语课外活动中的任务设计探究》发表在《广东教学》第2916期,《在“问题化”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初中生思维品质的实践》发表在《中学课程辅导》(2019年第03期)。本人被评为“番禺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先进个人”、“番禺区先进教师”以及获得“北片教学成绩突出奖”。
2015年7月,冼雪玲老师过关斩将得以通过“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名教师培养对象”遴选,聆听了全国名师大家的讲座,受益于实践导师的指导,与优秀的同行一起到杭州、北京、香港、澳洲开拓视野;与北京优秀教师同课异构;到汕头、茂名、韶关送教下乡,共话英语课改。广东省教育厅提供的这个平台,对她的专业全面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四、辐射引领,共同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老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无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到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作为学校的教学副校长,冼雪玲老师将自己在广东省百千万培训中获得的理念和经验在校内分享,为全校教师做了“从问题到课题的研究路径”“如何开展项目学习”“如何撰写教学设计”等培训,并且要求每个备课组都选一个小题目作为校本培训开展研究。课题申报前,她组织课题负责人过来指导课题选题、课题题目的拟定、课题申报书的填写等,规范了课题申报行为,也大大提升了课题申报的成功率,在北片的2017学年奖教奖学中,学校教师的论文获奖、发表总量在北片名列前茅。她为教师引路子、压担子、搭台子,帮助年轻教师成长。冼雪玲老师积极承办省、区级的教研活动,带领老师一起备课、磨课,研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指导教师论文写作,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提炼教学特色;组建学校名师工作室,发挥“二八”效应,推动教师成长。
作为广州市番禺区教研员工作室成员,冼雪玲老师承担区级公开课以及专题发言,积极相应省厅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到揭阳、茂名、韶关乳源等地上示范课以及开设专题讲座,将所学与所得与更多的教师分享,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一、榜样力量,激励前行
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我教了一辈子的课,一辈子没有上过一堂十全十美的课;站上讲台,就是我的生命在歌唱。”于漪老师对教育的情怀,对生命的尊重,对课堂教学永无止境的追求,对每一个学生倾注的真爱深深地打动了冼雪玲老师,是她心中的最美教师,也是她成长道路上的榜样。于漪老师让冼雪玲老师知道教师要把爱播撒到学生心中,才能触及到学生的内心;让她知道教师不能只做知识的二传手,而要肩负其育人的责任;让她知道课堂不是老师的展演场,而是师生共同生长的能量场。冼雪玲老师努力追求让师生融合、绽放的课堂,用她的激情把学生引入英语学习的王国,给学生带来思考,为学生提供舞台,让他们迸发生命的精彩。
二、研学课,堂绽放精彩
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构建知识体系。冼雪玲老师认为英语课堂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能让师生的生命得以最绚丽的绽放。一方面,通过团队的力量以及课题的引领,她的活动设计不仅关注其趣味性,还关注到其梯度性、延展性以及对目标达成的作用。词汇接龙、故事接龙、拼词、猜谜、猜人和物、绕口令等都常出现在她的课堂。课外学唱英文歌,让学生在学唱英文歌的时候体验英语的魅力,也让学生从英文歌曲中探寻欧美西方文化的特色,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结合初中课本关于西方国家节日庆祝习俗等内容,开展英语手抄报比赛。举行各类型的英语竞赛,如,书法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设计英语课本剧,举办英语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在一个个近似真实的情景里,扮演各种角色,用英语进行交际。给学生一个舞台,还教学一片精彩。
如今的冼雪玲老师,更多地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英语课堂如何从教走向学,在每一天的课堂里落实核心素养?如何使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如何帮助学生走向深度的学习,点燃思维之光?课堂设计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合作研学,探究阅读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剖析语言现象背后的语法规律,帮助学生体验用所学语言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原动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问题为出发点,通过课前问、课中问、课后问,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了解、思考、梳理、概括所学内容。教师问、学生问、组间互问,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并且内化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的“研学”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慢慢扭转了学生被动等待、接受答案的局面,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从而使教师和学生的生命都得到生长,到达“共生”的目的。
三、学有所悟,行动提升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2009年4月-6月,冼雪玲老师有幸作为广州市20名优秀英语教师之一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进修,在英国,她真正感受到了当地的文化,真正感受到真正用英语与当地人沟通时由困难到得心应手,真正感受到英语的工具性,使她从一个语言运用者的角度来认识英语,更加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英语教学应该给他们带来什么。
2012年7月,冼雪玲老师又荣幸地参加了中文化教育协会组织的the English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在加拿大专家的引领示范下,她看到了英语教学的更多方式和方法。外籍教师给她的最大冲击是:一个观点的获得必须要通过学员的小组合作探究、体验总结,最后再由各个小组进行展示。在呈现某一种教学法时也不会直白地告诉你这是什么,而是通过设计活动让你去参与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得来的体验就感到非常的真实,而且是真正地懂了。这不就是在践行杜威“在做中学”的观点吗?
而2012年8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广州市农村中学英语骨干教师高研班令她对英语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有了更清晰地认识。教育部张玲棣、任真等学者对英语教学的高屋建瓴,结合中国学生以及课堂的实际,指导我们在英语课堂如何开展真正的合作,如何进行研究性及创新性的学习。2012年,适逢番禺区开展“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改革,倡导“把时间还给学生,让问题成为中心,使过程走向成功”的教学理念,以“研学案”为抓手,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通过交流合作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冼雪玲老师也在合作学习、戏剧教学、研学問题的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将教材与教法、语言与技能、课堂与生活、校内与校外、教师与学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论文《“研学后教”教学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式探究与反思》,承担了省、市、区级研讨课10余节。在省、区开设了《在英语课堂中,如何开展小组小组合作学习》等专题发言或讲座8次,从理论和实际操作课例和老师们一起全方位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在语法课上,她整合了大量的语法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语言现象,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总结语言规律,然后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对语法知识进行操练、巩固与运用。教师从旁适时点拨,给予支持。在研学课堂中,以问题和任务为中心,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探究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完成任务的途径,她成功地成为一名“伴舞”者,让学生成为舞台的主角。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众和观众,他们的思维得以启发,他们的声音得以被听见,他们的才华得以被看见,这是她的追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原动力,成为学会、会学、乐学的主动学习者。 边研究边反思边感悟,边学习边行动边收获,主持番禺区“十二五课题”《七年级英语单元复习课“研学问题”设计的案例研究》,参与省级课题《初中英语话题复习教学行动研究》顺利结题。曾获“中国梦园丁美—广州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技能竞赛”区特等奖,市优秀奖。14年秋季全国初中牛津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录像课获三等奖。近年论文《例谈基于“问题化”学习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发表在《校园英语》2018年第45期,《初中英语课外活动中的任务设计探究》发表在《广东教学》第2916期,《在“问题化”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初中生思维品质的实践》发表在《中学课程辅导》(2019年第03期)。本人被评为“番禺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先进个人”、“番禺区先进教师”以及获得“北片教学成绩突出奖”。
2015年7月,冼雪玲老师过关斩将得以通过“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名教师培养对象”遴选,聆听了全国名师大家的讲座,受益于实践导师的指导,与优秀的同行一起到杭州、北京、香港、澳洲开拓视野;与北京优秀教师同课异构;到汕头、茂名、韶关送教下乡,共话英语课改。广东省教育厅提供的这个平台,对她的专业全面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四、辐射引领,共同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老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无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到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作为学校的教学副校长,冼雪玲老师将自己在广东省百千万培训中获得的理念和经验在校内分享,为全校教师做了“从问题到课题的研究路径”“如何开展项目学习”“如何撰写教学设计”等培训,并且要求每个备课组都选一个小题目作为校本培训开展研究。课题申报前,她组织课题负责人过来指导课题选题、课题题目的拟定、课题申报书的填写等,规范了课题申报行为,也大大提升了课题申报的成功率,在北片的2017学年奖教奖学中,学校教师的论文获奖、发表总量在北片名列前茅。她为教师引路子、压担子、搭台子,帮助年轻教师成长。冼雪玲老师积极承办省、区级的教研活动,带领老师一起备课、磨课,研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指导教师论文写作,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提炼教学特色;组建学校名师工作室,发挥“二八”效应,推动教师成长。
作为广州市番禺区教研员工作室成员,冼雪玲老师承担区级公开课以及专题发言,积极相应省厅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到揭阳、茂名、韶关乳源等地上示范课以及开设专题讲座,将所学与所得与更多的教师分享,发挥辐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