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铸造孩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甚至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许多研究显示,儿童心理不健康问题的发生,其多数是与家庭环境不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家庭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作为家长不能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小学生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儿童青少年的第一位老师,对他们心理健康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最初就是家庭,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这样写到:“我想把我们开始教育和培养的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几个雕塑家带着自己的刀子同时来到它身边,要把它塑造成一座雕像,使它具有灵性,体现出人的理想。这些雕塑家是谁呢?其中,第一是家庭,而家庭中最细致和最有才干的是母亲;第二是教师个人,他有精神财富,智慧,知识,能力,爱好和生活经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多种价值观念多變的复杂社会背景中,“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教育学修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家庭中哪些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呢?
一、家庭关系状况——主要指感情气氛
家庭感情气氛是指在一个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一般态度和感受。这种气氛是由家庭成员共同酿成的,但主要是受夫妻关系决定的。因为就现代家庭结构而言,小学生一般都是来自核心家庭的儿童。在核心家庭中,尽管还有亲子关系等,但这些关系都是由夫妻关系决定的。如果夫妻关系十分和谐,夫妻双方就都乐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教育孩子,亲子关系也就相当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这样的家庭气氛一般都是十分温暖融洽的。生活在这种家庭气氛中的小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安全感和幸福 感。由此就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使之向理想的社会化方向发展。反之,家庭生活中矛盾重重,充斥着“火药味”,不仅会导致家长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同时影响着子女的健康。
二、父母的文化修养。
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首先,父母的职业基本上就是由其文化修养决定的,而不同的职业又决定着其不同的经济收入,并进而决定着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其次,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着父母对儿童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儿童的期望水平等。古人云:“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 为商。”马克思也曾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三、父母对子女的溺爱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唯恐孩子受气吃亏而包揽一切,忽视了子女探索周围环境的正当要求,使孩子出现依赖、顺从、退缩等不良行为。有的对子女过分迁就,很少对孩子提出规范的要求,使孩子产生“小皇帝”心理,欲望过大,不懂得按照行为准则,以道德规范去约束自己,形成任性、蛮横的不良品质。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应积极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以正确的人生引导,以便儿童身心均得以健康发展。因此,家庭需要与学校积极配合,家长不应当只担负传统意义上的养育职责,更要担负起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教育的责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注重倾听,全面了解孩子
许多父母平时工作很忙,他们认为倾听孩子的心声,是浪费时间,是没有必要的。其实,现在的孩子,缺少的就是这种倾听。知心姐姐在她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通过母子间的交谈,父母得到的是生命的信息,而孩子得到的是人的自信。这种平等,是心理上的平等,它让一个孩子从小体味到人的尊严。父母的倾听会使未成年的孩子从小学会以平等与尊重的心态与人建立联系,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也可以减少孩子的烦恼,更可以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孩子认识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困扰孩子情绪的问题,让孩子过得轻松、快乐。
二、家长的言行要得体
每一天,家长的情绪、言行都影响着孩子。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家长这样对孩子说,“你聋了?听见没有?”“当初我就不该生你!”“闭嘴!你这个小混蛋!”“如果你再打他,我就杀了你。”“天呐,你快把我累死了!”许多家长把孩子当成“出气筒”,靠骂孩子来发泄淤积在心中的不满和焦虑,殊不知你的这些言行给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理带来了什么。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家长自己生活没有规律,却责怪孩子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不求上进,却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重点学校;对孩子不够尊重,却要求孩子尊重别人;家长对孩子很少赞扬,却要求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在家长的这些不良情绪、不得体语言、不恰当行为的影响下,孩子心中充满了恐惧、悲观、憎恨与不自信,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影响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影响到他们的心境。
三、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
现在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的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到后来他的孩子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情绪始终处于紧张之中,就怕自己做不好,更有甚者,还会产生对别人成绩的嫉妒。其实,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存在着差异,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哪怕天下所有的人最后看不起我们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称颂他、赞美他,为他们感到自豪,这才是每个孩子的成才之本。”这是一位聋童父亲在为改变女儿命运的坎坷途中发现的一个奥秘。
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当我们的孩子出现问题时,首先应该检讨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家庭,愿天下父母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和睦的家庭!
关键词:小学生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儿童青少年的第一位老师,对他们心理健康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最初就是家庭,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这样写到:“我想把我们开始教育和培养的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几个雕塑家带着自己的刀子同时来到它身边,要把它塑造成一座雕像,使它具有灵性,体现出人的理想。这些雕塑家是谁呢?其中,第一是家庭,而家庭中最细致和最有才干的是母亲;第二是教师个人,他有精神财富,智慧,知识,能力,爱好和生活经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多种价值观念多變的复杂社会背景中,“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教育学修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家庭中哪些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呢?
一、家庭关系状况——主要指感情气氛
家庭感情气氛是指在一个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一般态度和感受。这种气氛是由家庭成员共同酿成的,但主要是受夫妻关系决定的。因为就现代家庭结构而言,小学生一般都是来自核心家庭的儿童。在核心家庭中,尽管还有亲子关系等,但这些关系都是由夫妻关系决定的。如果夫妻关系十分和谐,夫妻双方就都乐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教育孩子,亲子关系也就相当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这样的家庭气氛一般都是十分温暖融洽的。生活在这种家庭气氛中的小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安全感和幸福 感。由此就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使之向理想的社会化方向发展。反之,家庭生活中矛盾重重,充斥着“火药味”,不仅会导致家长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同时影响着子女的健康。
二、父母的文化修养。
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首先,父母的职业基本上就是由其文化修养决定的,而不同的职业又决定着其不同的经济收入,并进而决定着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其次,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着父母对儿童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儿童的期望水平等。古人云:“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 为商。”马克思也曾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三、父母对子女的溺爱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唯恐孩子受气吃亏而包揽一切,忽视了子女探索周围环境的正当要求,使孩子出现依赖、顺从、退缩等不良行为。有的对子女过分迁就,很少对孩子提出规范的要求,使孩子产生“小皇帝”心理,欲望过大,不懂得按照行为准则,以道德规范去约束自己,形成任性、蛮横的不良品质。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应积极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以正确的人生引导,以便儿童身心均得以健康发展。因此,家庭需要与学校积极配合,家长不应当只担负传统意义上的养育职责,更要担负起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教育的责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注重倾听,全面了解孩子
许多父母平时工作很忙,他们认为倾听孩子的心声,是浪费时间,是没有必要的。其实,现在的孩子,缺少的就是这种倾听。知心姐姐在她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通过母子间的交谈,父母得到的是生命的信息,而孩子得到的是人的自信。这种平等,是心理上的平等,它让一个孩子从小体味到人的尊严。父母的倾听会使未成年的孩子从小学会以平等与尊重的心态与人建立联系,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也可以减少孩子的烦恼,更可以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孩子认识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困扰孩子情绪的问题,让孩子过得轻松、快乐。
二、家长的言行要得体
每一天,家长的情绪、言行都影响着孩子。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家长这样对孩子说,“你聋了?听见没有?”“当初我就不该生你!”“闭嘴!你这个小混蛋!”“如果你再打他,我就杀了你。”“天呐,你快把我累死了!”许多家长把孩子当成“出气筒”,靠骂孩子来发泄淤积在心中的不满和焦虑,殊不知你的这些言行给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理带来了什么。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家长自己生活没有规律,却责怪孩子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不求上进,却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重点学校;对孩子不够尊重,却要求孩子尊重别人;家长对孩子很少赞扬,却要求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在家长的这些不良情绪、不得体语言、不恰当行为的影响下,孩子心中充满了恐惧、悲观、憎恨与不自信,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影响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影响到他们的心境。
三、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
现在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的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到后来他的孩子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情绪始终处于紧张之中,就怕自己做不好,更有甚者,还会产生对别人成绩的嫉妒。其实,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存在着差异,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哪怕天下所有的人最后看不起我们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称颂他、赞美他,为他们感到自豪,这才是每个孩子的成才之本。”这是一位聋童父亲在为改变女儿命运的坎坷途中发现的一个奥秘。
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当我们的孩子出现问题时,首先应该检讨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家庭,愿天下父母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和睦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