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挈领,设计有效“主问题”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gzfgz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问题指的是在教学中起到主导和支撑作用的问题。向学生提出主问题有助于学生进行整体性阅读,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初中语文阅读课上,教师要合理安排主问题,用有质量的问题来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感知。
  一、抓住矛盾点,激活思维
  在很多文本中都会出现一些矛盾点,教师不妨围绕这些矛盾点来设置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从现实水平深入到潜在水平,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为活跃。
  在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孔乙己地位低下,但是又不断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且好吃懒做,而且还自欺欺人,在被人嘲笑之后又孤芳自赏,到死还执迷不悟。但是他的身上同时也存在着善良的一面,例如他从不拖欠酒账。可以说,孔乙己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大家可以尝试从孔乙己的性格入手,说说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矛盾的性格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他变成了这样的人呢?”这个主问题抓住了文章中的矛盾点,让学生可以先从文本入手,找一找文章有哪些部分展现了孔乙己身上的劣根性,尝试分析他的那些可笑的行为的根源究竟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逐渐深入地了解了孔乙己这个受到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能够更好地把握住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抓住关键句,事半功倍
  在文本中往往会有一些关键的语句,这些语句往往是解读文章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从这些语句入手,挖掘出这些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章来说,找对文章的关键句对于学好这篇文章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围绕关键句设置主问题,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背影》是一篇情深意切的文章,文中几次提到的父亲的“背影”自然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设置主问题:“找一下文章中有哪些描写父亲背影的关键句子,说一说作者每一次看见父亲背影时候的不同感受,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呢?”这个主问题围绕着文章的关键句子展开,如果能够掌握了这个问题,必然会对理解文意有不小的帮助。学生可以从文章中找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等句子,并且对这些关键句进行分析,掌握作者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写出了父亲浓浓的爱子之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父亲的背影呢?和直接写父亲的面容相比,作者写背影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合理地围绕关键句来设置主问题,这有助于长文短教,能够让教师的教学思路变得更加清楚明晰,让学生由浅入深,更好地分析人物,理解情节,体悟文章中蕴藏的情感。
  三、抓住精彩段,升华素养
  抓住文章的精彩段落来设置主问题,这也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好方法。教师在设置主问题的时候,可以将文章的精彩段落作为切入点,用主问题来引导学生把握住文章的精髓。
  《范进中举》中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小说通过描写范进戏剧性的一生对封建科举制度和社会的世态炎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具有很强烈的讽刺意味。学生对于文章的深意未必能够有所了解这时候教师可以提问:“文章中最精彩的莫过于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了,阅读一下这个精彩的片段,并概括地说说范进中举后的疯态具体是怎样的?中举了明明是一件好事,他为什么会发疯呢?范进因何而显露疯态?”这个问题紧紧地围绕着文章中的精彩片段,不仅让学生分析了小说是如何进行人物描写的,而且还让学生深入挖掘作者这么写的意图。学生在深入品味之后便会发现,作者写范进中举后发疯是要从他的疯态中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在回答主问题的时候学生抓住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也对如何欣赏《儒林外史》这样的经典著作有了了解,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升华。
  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并不是说问题多多益善。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问题有的时候比选择十个“碎问”更具有效果,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
  作者简介: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巧借多种冲突是提升互动品质的重要途径。这里的冲突是指发生在同一教学时空中两个或两个以上言语主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互相对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言语主体因为冲突,引发激烈的言语交锋,使参与表达的意识更强烈,思维更迅捷,从而提升互动的深度、广度和效度。  一、巧借认知冲突,提升互动深度  人的认知结构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当新旧认知产生冲突时,曾经的平衡就会随之被打破,继而产生强烈的认知驱动
上课铃晌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rn老
《林黛玉进贾府》出自我国四大名著之《红楼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以往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先从小说的文本入手,对小说中人物、故事情节、发展、高潮等要素展开分析,由于一些学生没有接触过《红楼梦》,繁杂的故事情节以及众多的人物关系很容易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因此,教师应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章节的理解能力,以此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1.调查导入  调查导入是指,在《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前,教师
期刊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引刘向、扬雄之言,赞扬《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所谓“其文直,其事核”,即文笔端正客观,叙事确凿有据;所谓“不虚美
期刊
教学评价语言应该是学习的激励、爱心的关怀、智慧的牵引。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作为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评价功能呢?  一、简明准确  评价语应简明、准确,让学生听得真切,听得明白。评价语应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语言要简洁明了,不冗长,不含糊,对于着意要强调的某个方面,更要讲得清清楚楚。  比如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这样评价:“你读得很正确,若是声音能再响亮些,让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运动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参加第十三届残奥会的中国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的运动自信心和成就动机进行了调
《祝福》作为鲁迅短篇小说的代表之作,不但极具民俗色彩,还具有美学特征。主人公祥林嫂是一个典型悲剧形象。小说叙述的是上个世纪中国最黑暗的时代,鲁迅家乡的一位雇工祥林嫂坎坷的一生。一个年轻勤快的壮劳力被鲁镇人糟蹋,沦为疯疯癫癫的老女人。鲁迅高超的描写生动地展示出那个年代表现出的这个民族文化的糟粕,人性的扭曲。本文针对《祝福》中祥林嫂在“贫困”境遇下的悲剧,进行分析和闡述,来体味《祝福》这部优秀短篇小说
期刊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技能,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理解课文的内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学生受到文本的熏陶,从而领略到文本中的美感、语感和情感。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对重音,读顺语调,还要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结构美、节奏美、情感美,使学生对文中的字词句有整体的感知,从而感受言语之间所蕴含的内容。  一、读准文本
当代大学生存在思想意识多样化、个性特征鲜明化、心理承受脆弱化等特征,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在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和确保学校安全稳定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为了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保障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各个高校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但政策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和流失性仍然十分严重。职业幸福感是辅导员工作的内生动力,高校在制定针对辅导员的政策时,应该
期刊
在我校“语文学科校本化学期课程统整”实践中,关注到学生语言的生长、思维的提升、精神的涵养和生命的丰润,“主题单元教学“阅读拍档”应运而生:采用“主题·整合”的思维方式,配合所使用的教材的主题单元,选择与单元主题相关联的诵读与阅读内容。如何具体找寻阅读拍档?备课前,我们可以先翻翻相同年级的教材,看看有没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找一找主题相近、人物品质有共同之处的文章;也可以读读该作者的其他能引起学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