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天体运动”考题的破题技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822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天体运动”是高考常考的内容,但学生做题效果并不理想,个别甚至无从下手破题,为了深刻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本质,并且灵活应用定律解决天体运动的问题。高考复习上,应深化学生的认知,遵循学生的认知,连贯性、条理性的帮助学生抓住主要特点。
  关键词:天体运动;破题;开普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向心力;圆周运动;重力
  一、 正确认知“开普勒三大定律”
  开普勒三大定律,应引导学生体会到——正视天体本来的运动是椭圆轨迹的,但是这椭圆比较接近正圆;而且由于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中学阶段为了简化天体的实际复杂运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天体运动,对天体运动的轨迹可近似看成圆形,太阳放置于圆心位置。模型简化后,原本某行星有差别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大小不变,即匀速圆周运动。那么,开普勒第三定律就可以表述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运动半径的立方与自身公转周期的平方成正比”,不同行星绕同一个中心天体(太阳),则该比值相等。
  【例题1】 (2018安徽一模)已知地球和火星绕太阳公转轨道半径分别为
  R1和R2(公转轨迹近似为圆),若把行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与其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扫过的面积速率,则地球和火星绕太阳公转过程中扫过的面积速率之比是( )
  A. R1R2
  B. R1R2
  C. R2R1
  D. R2R1
  解析:由题干“公转轨迹近似为圆”,可知地球和火星的运动可以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又因为“地球和火星绕太阳公转”,可知地球和火星是绕同一个中心天体太阳做运动,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R31T21=R32T22知,运动的周期之比T1T2=R31R32,在一个周期内扫过的面积之比为S1S2=πR21πR22=R21R22,因为扫过的面积速率为ST,因此扫过的面积速率之比为R1R2,故B项正确,A、C、D均错误。
  二、 正确理解“万有引力定律”
  (一) 万有引力定律的大小与两物体球心距的平方成反比
  课本或教辅经常写成F=Gm1m2r2,为了让学生正确而深刻理解这个定律,应在课上适度调整下公式F=Gm1m2L2,L为两个质量物体的球心距(或球心与质点距离、两质点间距离)。
  【例题2】 (多选)(2018全国Ⅰ)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s时,它们相距约400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
  A. 质量之积
  B. 质量之和
  C. 速率之和
  D. 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答案:BC
  思维引导:设两颗中子星的质量分别为m1、m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R1、R2。由题干可知双中子星存在引力,所以要写正确的万有引力Gm1m2L2才有办法继续做下去,如果写成Gm1m2R21或Gm1m2R22,则题目肯定做错。
  注意:当中心天体不动时,两物体间的距离与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轨道半径r数值上相等。
  (二) 明确“天体运动”的破题核心
  1.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当能从题目中判定出运动天体或卫星不与中心天体接触、且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就可以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解题。
  在上面【例题2】中,由题干中找到“每秒转动”可知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1m2L2=
  m12πT2R1、Gm1m2L2=m22πT2R2,联立各式解得m1=4π2R2L2GT2,
  m2=4π2R1L2GT2,可得m1 m2=4π2L3GT2,但由于R1、R2未知,无法求出质量之积,故A项错误,B项正确。C、D选项略。
  2. 万有引力提供重力
  ①当能从题目中判定中心天体不自转或者自转很慢时,就可以用“万有引力提供重力”解题;②当能明确了中心天体的半径R,重力加速度g时,也可以用“万有引力提供重力”解题。
  【例题3】 有一星球的密度跟地球密度相同,但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的4倍,则该星球的质量将是地球质量的(忽略其自转影响)( )
  A. 14
  B. 4倍
  C. 16倍
  D. 64倍
  本道题字数少,但是信息多。学生不知如何入手。正确思维应是分别设地球与该星球相应的物理量如M1、ρ、g1、R1以及M2、ρ、g2、R2等物理量,从题干中的“忽略其自转影响”可知万有引力提供重力GMmR2=mg,则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GMR2,又知ρ=MV=3M4πR3,所以
  M=9g316π2ρ2G3。
  答案:D
  3. 万有引力同时提供向心力与重力
  当能从题目中判定中心天体自转不可忽略,且物体在中心天体表面的非南北两极点时,物体的重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同时该物体随中心天体的自转而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万有引力同时提供向心力与重力。
  【例题4】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0,在赤道的大小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地球的密度为( )
  A. 3π(g0-g)GT2g0
  B. 3πg0GT2(g0-g)
  C. 3πGT2
  D. 3πg0GT2g
  解析:物体在地球的两极时,万有引力等于重力,GMmR2=mg0,物体在赤道上时,在赤道上由于物体随地球一起自转,万有引力提供重力与向心力,GMmR2=m2πT2R mg,以上两式联立解得地球的密度ρ=3πg0GT2(g0-g)。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
  天体运动的知识内容都较为抽象、涉及的知识面较为广泛、习题类型多样,学生因没有牢固的知识基础、正确的分析方法,在做天体运动习题时,茫然、惧怕、抵触;然而,只要帮助学生找到题目具体的切入点,掌握了经典题型的破题技巧,难题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余永军.“万有引力”复习中的“双星”“三星”问题[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18).
  [2]董腾.从恐惧到從容:学习“万有引力”一章的感想[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6):18.
  [3]朱国莉.关于天体运动问题解题的反思[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10).
  作者简介:林颖亮,庄庆华,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杏南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的物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实验是该学科的基础,实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探索创新,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电学实验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点,也是近几年高考物理的热点之一。在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策略  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学实验一直是高中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电学
两眼同时注视一个物体时,感知为单一物像的过程,称为双眼视觉,又称双眼单视。是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把来自两眼的有差异的视觉信号进行分析整理,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知觉
摘 要:本文立足于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深化学生的物理学习理解”“锻炼学生的物理运用能力”三个方面入手,针对生活化理念恰当使用带给初中物理教学的诸多突出优势与价值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旨在以生活化理念为载体推动初中物理高效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理念;激发兴趣;深化理解;锻炼能力  所谓生活化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仅是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一
摘 要:学困生在各个教学阶段,不同的学科中都有出现。本文以广大农村地区为例,探讨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形成因素,在深刻剖析学困生产生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学困生高效转化的对策。希望对改善农村地区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农村;化学;学困生;转化  一、 前言  化学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也是初次系统接触化学知识学习,再加上部分化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化学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革.将STEM教学理念引入到初中化学教学当中,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学生的化学视野得到拓展.本文通过
摘 要:核心素养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指应引导学生形成可以适应未来发展的必备的品格与能力,包括个人修养、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国家情怀等多个方面。作为一种最为基础、最为常用的科学,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为培养出更多可以与社会核心素养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人才,初中物理教师有必要不断深入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可塑之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学实践  初中是学生们接触物理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时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教育教学也在不断地进步,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初中化学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中也在不断地关注科学素养的建立和培养,STEM教育是近年来出现在国内教育领域当中的新型教育理念,其所提倡的是以真实情境为基础,通过工程设计学习知识,并在实际的实践当中不断融合、完善,直至学生将知识进行掌握和应用。化学学科是基于认识物质、理解物质、创造物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