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的研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t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环境的建设一直是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主要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农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要及时整治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以促进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让农民切实体会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发展成果。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村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4-0098-01
  农村环境建设是立足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而提出的战略性任务,是加强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措施。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很多重要的生态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都分布在农村,农村的建设发展是社会生产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不加强农村和社会建设的统一协调发展,很难促进整个社会的稳步发展。因此,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维护我国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一)农村的日常生活垃圾污染严重
  由于农村发展较为落后、相对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健全,没有健全完善的相关垃圾回收处理场所,这就导致大部分的农村生活垃圾还处于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现状。再加上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人口受思想、教育及经济落后现状的影响,对生活垃圾的处理缺乏合理的规划,导致“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厕所乱建、柴草乱垛、畜禽乱跑”的现象随处可见,严重的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城市污染逐渐向农村转移
  当前农村建设中的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途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伴随着农村的快速发展,许多农村周边地区建起了大型的工厂,而这些工厂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污染,这些生产垃圾不断地向农村排放,加之农村的污染处理设施还不健全,又缺乏对工厂污染排放量的严格控制,致使农村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的破坏,导致农村付出的代价比城市严重。其次,对城市生产、生活的垃圾处理上不够严格。例如,许多城市把生活垃圾集中向农村转移,将生产生活中的大量垃圾运送到人迹较少的偏远山村,在进行简单的掩埋之后就置之不理,这些都给农村环境带来潜在的隐患。
  (三)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
  随着近十几年来我国农业用地被不断的开发,我国可用的耕种土地资源已越来越少,这就引起了土地被高强度透支的使用,从而导致在农业生产中农民为追求土地的高产而过量的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发生。一方面就是要我国农业还存在应急防治为重,化学防治为主这一不良习惯,这样一来就导致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现象的急速加剧,严重地破坏了土壤结构。然而,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必然会引起生活用水富营养化,这不仅影响周围区域的空气、水源的质量,严重时还会导致疾病的传播,尤其是当有疫情发生时,将会给人和牲畜带来严重的灾难,从而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
  二、保护农村环境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一)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当前,由于我国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因此,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是保护农村环境问题的首要任务。在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上也要采取多途径、多方式、直观生动,针对农村生产生活,喜闻乐见的教育方法。例如,通过新闻媒体普及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使用知识,动植物的合理养殖。其次,实行“模范效应”,树立环保的先进典型,加强标榜的示范带头作用,以村为集体,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二)建立完善的农村环境立法工作
  针对公民的环境权,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还没有直接明确的规定,只是在有的宪法中间接地做了相关的规定。由于农村人口的法律知识薄弱,因此,建立健全环境权对于促进农民积极的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能够做到有法可依,自主的拿起法律的武器去对抗那些破坏环境的不法现象,使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从而能够快速有效的解决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问题,更好的避免为了保护城市而牺牲农村的生态环境、农村的农业生产等现象的发生。例如,在解决城市日常生活垃圾问题的处理上,环境立法中就应该对其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必须使用环保节能的高科技技术对垃圾进行焚烧销毁,做到垃圾的有效处理或者是压缩再利用。总之,就是利用法律来保障垃圾的安全处理。
  (三)合理规划农村环保工作
  要对农村进行合理规划环保工作,就要有效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于不同地区的生产现状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来规划不同的生态环境保护计划。例如,针对我国西部地区一些经济基础薄弱、比较偏远的山区,在实际的环境保护规划中主要侧重解决垃圾的集中处理、污水的合理排放,不断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有效做好村容整洁工作。对于经济发展较快的乡村,一方面要重点预防治理城乡企业及会造成污染的工厂的垃圾排放工作,有效监督预防企业污染破坏农村环境。另一方面,在农业生产上要加强对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遏制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胡用、乱用化肥农药的不良习惯,降低成本,增强农药化肥的使用效果,减缓农药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保证绿色的生产、安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吴克昌.政治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张丽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勤工助学是一项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解决贫困生生活困难的有效途径。对于大学生来说,勤工助学可把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也可以培养自身心理素质、交际能力,但存在自身认识不足、岗位与所学专业不相适应等问题。因此,如何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锻炼学生自立成才,值得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勤工助学 育人 大学生 自立成才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
[摘要]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颜色的认知是语言发展的经验来源。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对颜色词的认知理解不同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偏差,甚至形成文化交流中的矛盾。因此颜色词作为文化中一类不可忽视的语言现象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红楼梦》俄译版本为例,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谈“红”色的翻译。  [关键词]认知 红樓梦 “红” 翻译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
[摘要]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陶瓷设计领域也应当发展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符号的设计思路。本文通过对地域文化符号在陶瓷产品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我国北方地区发展中的新兴陶瓷产业基地——鄂尔多斯为例,研究和概括当地地域文化符号,并对当地文化符号在陶瓷产品设计的研发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陶瓷 文化符号 鄂尔多斯 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
[摘要]2012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节目掀起了新一轮的音乐视听盛宴,节目收视率屡创新高,本文将浅析《中国好声音》相比于早期同类节目的一些创新和突破,希望能对我国本土的音乐选秀类节目在今后的创作中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 音乐选秀 导师制度 梦想 电影化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082-02  2004年湖南卫视
[摘要]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标,中级口语教学重点是词汇教学,将词汇建立在学生的心理认知机制上,将词汇放置在真实的情境中并进行反复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词汇量和成段表达能力。  [关键词]中级口语 交际能力 心理词汇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221-02  我国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不分课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摘要]本文在构建基础条件、读者、馆员三位一体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选取两所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图书馆,对所构建体系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实证结果,找出两所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改进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服务质量 评价体系 实证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2-0104-02  在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是各级学校培养学生的核心思想,体育教学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各级学校都对体育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教学方法、手段、理论都进行了激烈的研讨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质 素质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8-0197-0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吉林工商学院
[摘要]作为新闻的“眼睛”,新闻的核心部分——导语的作用不容小觑。一条失败的导语,有可能会扼杀一个好新闻。新闻导语的写作应仔细斟酌,精心构思,使其具有可读性,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关键词]新闻 导语 可读性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4-0093-01  导语是新闻的“眼睛”。导语写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消息传播的成败。因此,具有
[摘要]本文立足于“最美群像”的繁荣,以“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为切入点,从关注普通人、凸显报道的人文关怀、利用全媒体创新典型人物报道形式等方面解析了典型人物报道如何更好地传递正能量。  [关键词]最美群像 典型人物报道 全媒体 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095-02  2012年,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寻找最美
[摘要]宋代书画艺术达到了一个历史上的高峰,“敦尚文雅”的高丽与宋朝形成了良好的书画贸易基础。通过宋与高丽之间书画贸易概况的梳理以及笔墨纸扇等附属贸易品方面进行探讨,对发掘书画艺术对两国文化交流具有特别意义,且丰富了中华文明和周边民族的艺术结构。  [关键词]宋 高丽 书画 笔墨纸扇 贸易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1-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