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符号在陶瓷产品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yx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陶瓷设计领域也应当发展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符号的设计思路。本文通过对地域文化符号在陶瓷产品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我国北方地区发展中的新兴陶瓷产业基地——鄂尔多斯为例,研究和概括当地地域文化符号,并对当地文化符号在陶瓷产品设计的研发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陶瓷 文化符号 鄂尔多斯 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4-0086-01
  文化符号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在陶瓷设计领域,地域文化符号是研发当地特色陶瓷产品的重要创作源泉,将其应用于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当地陶瓷产业的发展。
  在法国、日本、韩国等国的陶瓷产品中,可以看到其国家独特的文化符号。而且我国瓷区的很多产品也融入其地域文化,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陶瓷产业随着近年来大储量的高岭土的发现而起步,现已初具规模。在研发具有地域特色的陶瓷产品方面,地域文化符号在设计中的应用还不够充分,具有地域民族特色和独特创意的产品并不多。如果以地域文化符号融入设计为出发点,研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陶瓷产品对鄂尔多斯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试图改变鄂尔多斯陶瓷产品的设计现状呢?笔者认为产品特色与赋予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是决定有无消费市场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找到正确的设计思路与方法,从民族地域文化入手,增添文化价值,试寻求可行性方案。
  一、陶瓷产品设计注意事项
  首先,设计对象分析。针对设计目标,分析产品的功能属性、精神属性,明确用途、适用场合、应用人群、最终设计效果;有明确的定位,进行针对性设计。
  其次,注重实用性。产品的实用价值决定市场价值是基础性要求。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造型装饰是在满足其实用性的前提下进行的。
  最后,以人性化设计为原则,符合人的生理及审美要求。
  二、地域文化符号应用到陶瓷产品中的设计方法
  (一)直接引用
  直接引用是将物体形态、结构、色彩、装饰等引用到设计中,较为直观的传达某种信息。研发草原文化的陶瓷产品,选择经过千百年文化积淀所形成的文化元素,通过陶瓷材料直接引用其形态、结构、色彩等。例如:民族特色餐饮器皿的设计,将以蒙元时期的宫廷“诈玛宴”为主题,将此时期的蒙古族传统器皿造型用陶瓷材料来表现,作为内蒙古高档宴会的特定餐具。日常餐饮器具也均可直接引用传统器皿造型,使内蒙古地区的日用瓷造型风格上带有鲜明的草原游牧风格。
  (二)选择性的提取和再生成
  将地域文化符号中最直观的体现其民族、地方特色的符号进行提取、强化、再生成,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做到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结合。例如在日用陶瓷及艺术陶瓷设计中,将鄂尔多斯头饰为代表的鄂尔多斯服饰文化作为主题,将服饰元素中代表性元素经提炼、简化和抽象后的新形态,应用到设计中,制作出现代又独具民族特色的陶瓷产品。
  (三)形体转换和重新组建
  对文化符号形态进行分解变形转换,将自然形态经抽象化处理转化为新形态。通过将两个原本不相关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来表达主体思想。在做到多个形态组合协调自然的前提下重组,保持其精华所在,又将多种形态的元素组合在一起。例如将鄂尔多斯舞蹈经过提炼、概括以简洁、现代的形态展现,在设计中可结合某种实用功能。
  (四)材料的运用装饰
  在一切艺术形态的设计中,装饰是有效地提升产品审美价值的有效途径。装饰可以运用同种材料,通过具体图案元素进行装饰;也可多种材料综合运用,通过材质的对比,图案形态和色彩语言的对比,形成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例如草原游牧民族生活中,较多地使用皮具、木质器皿及金银器,这些器皿造型既可以单纯地采用陶瓷材料加以表现,也可运用皮、木、金属等材料与陶瓷材料相结合进行研发设计。以“诈玛宴”为母题所设计的高档餐饮用瓷可运用此类材质合理应用组合,使陶瓷餐具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出来,提升产品艺术价值,打造高端陶瓷产业形象。
  可以说,鄂尔多斯地域文化符号是当地研发特色陶瓷产品的主要创作源泉,充分地挖掘地域文化符号并使其更好地应用到陶瓷产品的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鄂尔多斯地域文化符号是记录和传承鄂尔多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当地发展陶瓷产业的重要依托。将地域文化符号准确地应用到陶瓷产品设计中,使陶瓷成为记录和传承鄂尔多斯地域文化的载体。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色的陶瓷文化品牌,是发展和壮大鄂尔多斯特色陶瓷产业,提高鄂尔多斯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旺楚格.关于鄂尔多斯市发展民族特色文化的探索[J].鄂尔多斯文化,2012(5).
  [2]张黎.从民族性到民族化——设计中传统民族文化符号运用的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设版),2008(2).
  责任编辑:张丽
其他文献
[摘要]东正教信仰是索氏所设想的个体对抗道德专制倾轧的坚强后盾,这充分体现在其“两部分”小说中,唯一的全知全能的叙事主体继续承担着社会批判与道德传教的责任,这样就出现两个疑问:对抗激情如何与基督教的爱和宽恕精神相融?索氏真正追求的是人性的自由吗?本文将对此做出回答。  [关键词]极权意识形态 基督教精神 个体生命伦理 道德专制  [中图分类号]I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
[摘要]文章主要阐述《雷雨》中三位女性人物形象雷雨的性格,悲剧的宿命。分两点来说,一是剧中三位女性人物形象虽然年龄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对待人生命运所采取的反抗方式不同,但她们都在努力与人生命运进行着反抗,体現出她们具有雷雨因素的性格;二是从反抗的结局来讲,三位女性人物形象终究在人生命运中走向悲剧的宿命。  [关键词]性格 悲剧 宿命 剧情 自身  [中图分类号]I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初中语文的趣味化阅读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培养语文素养、发散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学会掌握趣味阅读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个性的指导,对课堂、对学生、对教师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趣味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出发,对此做出分析。  [关键词]语文课堂 阅读指导 趣味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2-0143-0
[摘要]本文在查阅并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中国武术未能入奥的相关因素,旨为中国武术的传播与发展借鉴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为武术的未来发展提出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中国武术 奥运会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142-02  武术作为亚洲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
[摘要]尊重和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普遍认可的一条基本的道德准则。本文探讨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来培养起中职学生尊重和孝敬父母的美好道德品质,同时结合个人的班主任工作经验,重点分享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传统美德 尊重和孝敬父母 道德品质培养 主题班会  [中图分类号]G
[摘要]《Spring and All》是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早期创作的同名诗集里的第一首诗。此诗充满了强烈的本土特色,真实地展现了乡野早春的本来面目,完美地体现了威廉斯独特的个人风格。本文尝试从文体学的角度出发,以该诗的三个中译本为研究对象,分别就语音层、词汇层、前景化方面对它们进行了浅要赏析,旨在把文体学引入诗歌的翻译中,以提高译者的文体意识,从而使译者能更好地把握原诗的文体及美学价值
[摘要]东北老工业区现今经济发展较落后,2015年7月习总书记为振兴东北提出的四点要求为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东北地区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其资源型城市是否能找到新的出路。我们以石油资源型城市为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石油资源型城市 转型 产业构造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1-0047-02  东北地区主要的产油城市有大庆、吉
[摘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在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岗前培训制度 存在的问题 创新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221-01  为强化高校青年教师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基础,提升其教学技能,从而尽快适应教学和科研工作,国家教委于199
[摘要]大学生勤工助学是一项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解决贫困生生活困难的有效途径。对于大学生来说,勤工助学可把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也可以培养自身心理素质、交际能力,但存在自身认识不足、岗位与所学专业不相适应等问题。因此,如何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锻炼学生自立成才,值得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勤工助学 育人 大学生 自立成才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
[摘要]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颜色的认知是语言发展的经验来源。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对颜色词的认知理解不同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偏差,甚至形成文化交流中的矛盾。因此颜色词作为文化中一类不可忽视的语言现象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红楼梦》俄译版本为例,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谈“红”色的翻译。  [关键词]认知 红樓梦 “红” 翻译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