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青少年德育工作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讲求艺术:善抓德育契机;抓心理巧谈话;融合多元艺术;广开德育渠道。
关键词: 青少年 德育 艺术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今学校德育实效偏低,教条式、说教式的德育仍然随处可见。实践证明,德育工作要收到事半功倍、潜移默化的效果,在实施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工作方法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德育工作的艺术化。
一、善抓德育契机,德育事半功倍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对某种道德要求的认识带上积极的情绪,才能为其形成某种信念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捕捉并创造积极情绪产生的有利时机,通过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促使学生积极的内因在外因的影响下得到健康发展,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在德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常常在下列时期出现积极情绪。
1.新生入学或新学期初期。刚刚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开始崭新的生活之初,学生都会产生良好的愿望,萌生重新开始的向上心理。教师要特别注意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如校史教育、优良传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礼仪教育,等等。
2.入团入党前后或干部轮换期。入团入党前后,学生往往思想上进取,行动上积极,有较强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好时机。另外,学生管理上的干部轮换制也可以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是对学生进行平等、公平、竞争、参与意识培养的良好契机。
3.特殊节日时期。利用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相关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如植树节组织绿化美化校园;清明节组织祭扫烈士陵墓;“五四”青年节组织各种比赛;“十一”举行爱国歌曲比赛,等等。这些活动能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奖惩期或挫折期。恰当地应用“奖励激励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让受惩罚的学生在师爱的感召下,改正错误,不断进步。在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教师要真诚地指导和帮助,使他们树立自信乐观的态度,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5.社会实践期。“实践出真知”,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中,要用社会的积极信息来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二、抓心理巧谈话,德育入脑入心
在德育工作实践中,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寻求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方法,使德育工作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谈心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然而,谈心又是一门艺术,大有学问。在以教师为主体的谈话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保持良好的谈话心态。(1)将心比心,防止说教。教师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以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身份与之交流,以自己宽厚的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信服。(2)洞察个性,有的放矢。与内向型学生谈心时,应多启发引导,解疑答惑并诚恳地帮助他们;与外向型学生谈心时,可亦庄亦谐,与其共同探讨甚至辩论,使其心悦诚服。(3)尊重体谅,保护隐私。谈心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要做到真诚亲切、含蓄委婉、直话曲说,为学生保密,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
2.教师要预设和采取科学合理的谈话方式。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谈话的方式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1)步步为营,扬长避短式。教师在与后进生交谈时,可以先提出一些微不足道的要求,再逐步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应尽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先给予充分的肯定,再指出其缺点和不足。(2)迂回关爱,调和探讨式。对骄傲自负的学生,应采取迂回关爱式谈话;学生间发生矛盾时,师生可以共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开门见山,激励激将式。与性格豁达的学生谈话时,可以采用“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的方法;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激励他们改正自己的不足,奋发向上;而对于性格直率、好胜心强的学生来说,适当地运用“激将”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教师要善于把握谈话的场合和时机。教师可以在宿舍、走廊、图书室、操场、学校的花园、放学的路上、老师或学生的家里等不同的场合与学生促膝而谈,这样可以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他们愿意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与学生谈心,教师要善于捕捉谈话时机:过早,时机不成熟,“话不投机半句多”;过迟,时过境迁或事态已扩大,于事无补。
三、融合多元艺术,德育多维发展
艺术乃德育之基。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艺术教育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艺术教育是一种情感体验,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由此促进艺术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互动,让学生的品格在艺术美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得到升华。时代的发展呼唤现代教育必须冲破传统教条主义教育的樊篱,实现向现代主体性教育的转换。因此,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克服过去的单一运行模式,实现德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为德育提供多维度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创造性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实践中,我们要努力创设多元化的融合体系:1.设置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如成立专门的教研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必修和选修有机地结合。2.建立网上虚拟课堂。如在网络上让学生观看达芬奇、徐悲鸿的画作,谈论托尔斯泰、鲁迅的著作,欣赏贝多芬、莫扎特的音乐等。师生可以畅所欲言,使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去发现美、创造美,并在这种审美体验中完善自己的品格,形成良好的思想素养。
四、广开德育渠道,德育实践升华
1.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高德育的灵活趣味性。学校应该积极支持和引导学生,开展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提高道德情操。比如,学校可以引导学生排练具有教育意义的歌曲、舞蹈、小品、小戏;可以走出校门送戏到田间地头、工厂、机关及敬老院;可以搞一些主题性画展,如党的生日专题画展,国庆专辑等;还可以举办诗朗诵、歌会、戏迷会、法制报告会、趣味运动会、乡土德育艺术节等活动。
2.开展重点专题教育,提高德育的针对性。目前,大多数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荣辱已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理性思维发展不够,还具有可塑性、易变性、情感性、偏激性的特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热点和焦点问题开展专题教育,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比如,针对部分学生的网瘾问题,可以举办网络文明专题讲座,使他们不受网络负面因素的诱导和毒害;针对个别学生早恋,可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使他们树立理想、珍惜青春年华;针对学生中的恃强凌弱现象,可以利用班会、讲座、道德评议、报刊宣传、法制教育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
3.开展校园文化德育,提高德育的潜移默化性。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让受教育者心领神会、心悦诚服,往往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1)营造静态的校园文化。要加强生态校园的规划和建设,使校园布局合理、整洁美观,做到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2)拓展校园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特殊领域。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为学生发展个人爱好和培养创新素质提供了多种场所和机会;(3)打造绿色校园网络环境。要努力营造一种积极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络文化活动。
李镇西老师曾说过: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在新的时期,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德育技巧,增强德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刘克华.讲究德育艺术增强德育实效[J].成才之路,2010,(3).
[2]曾庆璋.试论思想道德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J].当代教育论坛,2008,(10).
关键词: 青少年 德育 艺术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今学校德育实效偏低,教条式、说教式的德育仍然随处可见。实践证明,德育工作要收到事半功倍、潜移默化的效果,在实施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工作方法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德育工作的艺术化。
一、善抓德育契机,德育事半功倍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对某种道德要求的认识带上积极的情绪,才能为其形成某种信念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捕捉并创造积极情绪产生的有利时机,通过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促使学生积极的内因在外因的影响下得到健康发展,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在德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常常在下列时期出现积极情绪。
1.新生入学或新学期初期。刚刚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开始崭新的生活之初,学生都会产生良好的愿望,萌生重新开始的向上心理。教师要特别注意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如校史教育、优良传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礼仪教育,等等。
2.入团入党前后或干部轮换期。入团入党前后,学生往往思想上进取,行动上积极,有较强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好时机。另外,学生管理上的干部轮换制也可以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是对学生进行平等、公平、竞争、参与意识培养的良好契机。
3.特殊节日时期。利用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相关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如植树节组织绿化美化校园;清明节组织祭扫烈士陵墓;“五四”青年节组织各种比赛;“十一”举行爱国歌曲比赛,等等。这些活动能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奖惩期或挫折期。恰当地应用“奖励激励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让受惩罚的学生在师爱的感召下,改正错误,不断进步。在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教师要真诚地指导和帮助,使他们树立自信乐观的态度,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5.社会实践期。“实践出真知”,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中,要用社会的积极信息来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二、抓心理巧谈话,德育入脑入心
在德育工作实践中,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寻求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方法,使德育工作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谈心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然而,谈心又是一门艺术,大有学问。在以教师为主体的谈话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保持良好的谈话心态。(1)将心比心,防止说教。教师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以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身份与之交流,以自己宽厚的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信服。(2)洞察个性,有的放矢。与内向型学生谈心时,应多启发引导,解疑答惑并诚恳地帮助他们;与外向型学生谈心时,可亦庄亦谐,与其共同探讨甚至辩论,使其心悦诚服。(3)尊重体谅,保护隐私。谈心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要做到真诚亲切、含蓄委婉、直话曲说,为学生保密,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
2.教师要预设和采取科学合理的谈话方式。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谈话的方式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1)步步为营,扬长避短式。教师在与后进生交谈时,可以先提出一些微不足道的要求,再逐步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应尽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先给予充分的肯定,再指出其缺点和不足。(2)迂回关爱,调和探讨式。对骄傲自负的学生,应采取迂回关爱式谈话;学生间发生矛盾时,师生可以共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开门见山,激励激将式。与性格豁达的学生谈话时,可以采用“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的方法;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激励他们改正自己的不足,奋发向上;而对于性格直率、好胜心强的学生来说,适当地运用“激将”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教师要善于把握谈话的场合和时机。教师可以在宿舍、走廊、图书室、操场、学校的花园、放学的路上、老师或学生的家里等不同的场合与学生促膝而谈,这样可以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他们愿意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与学生谈心,教师要善于捕捉谈话时机:过早,时机不成熟,“话不投机半句多”;过迟,时过境迁或事态已扩大,于事无补。
三、融合多元艺术,德育多维发展
艺术乃德育之基。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艺术教育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艺术教育是一种情感体验,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由此促进艺术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互动,让学生的品格在艺术美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得到升华。时代的发展呼唤现代教育必须冲破传统教条主义教育的樊篱,实现向现代主体性教育的转换。因此,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克服过去的单一运行模式,实现德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为德育提供多维度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创造性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实践中,我们要努力创设多元化的融合体系:1.设置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如成立专门的教研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必修和选修有机地结合。2.建立网上虚拟课堂。如在网络上让学生观看达芬奇、徐悲鸿的画作,谈论托尔斯泰、鲁迅的著作,欣赏贝多芬、莫扎特的音乐等。师生可以畅所欲言,使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去发现美、创造美,并在这种审美体验中完善自己的品格,形成良好的思想素养。
四、广开德育渠道,德育实践升华
1.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高德育的灵活趣味性。学校应该积极支持和引导学生,开展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提高道德情操。比如,学校可以引导学生排练具有教育意义的歌曲、舞蹈、小品、小戏;可以走出校门送戏到田间地头、工厂、机关及敬老院;可以搞一些主题性画展,如党的生日专题画展,国庆专辑等;还可以举办诗朗诵、歌会、戏迷会、法制报告会、趣味运动会、乡土德育艺术节等活动。
2.开展重点专题教育,提高德育的针对性。目前,大多数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荣辱已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理性思维发展不够,还具有可塑性、易变性、情感性、偏激性的特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热点和焦点问题开展专题教育,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比如,针对部分学生的网瘾问题,可以举办网络文明专题讲座,使他们不受网络负面因素的诱导和毒害;针对个别学生早恋,可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使他们树立理想、珍惜青春年华;针对学生中的恃强凌弱现象,可以利用班会、讲座、道德评议、报刊宣传、法制教育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
3.开展校园文化德育,提高德育的潜移默化性。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让受教育者心领神会、心悦诚服,往往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1)营造静态的校园文化。要加强生态校园的规划和建设,使校园布局合理、整洁美观,做到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2)拓展校园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特殊领域。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为学生发展个人爱好和培养创新素质提供了多种场所和机会;(3)打造绿色校园网络环境。要努力营造一种积极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络文化活动。
李镇西老师曾说过: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在新的时期,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德育技巧,增强德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刘克华.讲究德育艺术增强德育实效[J].成才之路,2010,(3).
[2]曾庆璋.试论思想道德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J].当代教育论坛,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