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方法浅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lc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开课即一堂课的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而艺术的开课,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课的导入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开课激趣激疑。激活学生的“动情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采用问题型、娱乐型、直观型、实验型和说课型等开课方式导人新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振作学生精神,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这样,在师生互动配合下,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经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富有艺术的开课的确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就把这几种开课方式作一简要介绍。
  
   一、问题型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置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关键,因为人的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环境的某种刺激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正是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外部条件。在生物学教学中。问题型开课虽是一种传统的开课方式,但却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开课方式。问题就是尚待解决,需让人去弄明白的一种情境。“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开课时,恰当的提出问题,把学生带人一种“愤、悱”状态,让其“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在师生互动的共同努力之下,学生定能自主地“开其心,达其辞”。
  如:“花的结构和花序”一节内容,教师提出递进式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习兴趣。提问:“绿色开花植物有那些器官?其中生殖器官是那些?花、果实、种子是怎样发育而来的?”学生回答花是由花芽或混合芽发育而来的之后,教师接着问:“那么果实和种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艳丽的鲜花谁不爱;收获的果实和种子谁不喜。教师讲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与花的结构密切相关,学生必然心切切,急待步入花的海洋去了解花的结构,探索开花后能结出果实和种子的奥秘。这样,学生去解剖、观察桃花,理解花的结构和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学习效果甚佳。
  
  二、实验型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开课既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动手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以蚯蚓为代表学习环节动物知识前,教师布置学生每人挖掘几条蚯蚓,上课时学生观察蚯蚓的形态和运动方式,继而进入课题:又如: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时的结果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老师可告诉学生这是因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学生必然产生“二氧化碳是从哪儿来的呢?”的疑问,开课学习“体内气体的交换和运输”,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的新知识。
  
  三、娱乐型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开课,如:猜谜语、演小品、讲故事、唱儿歌等,既能把学生课间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集中到课堂上,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达到会学。
  1.讲故事。关于动物的小故事很多,通过让学生讲他们熟悉的动物故事引开课题,不失为一种新颖而富有创意的开课方式。如:“小猫钓鱼”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则故事,请一位同学讲述,他最后讲到:“小猫集中精力,全心钓鱼。终于钓起了一条大鲫鱼!”老师用课前准备好的鲫鱼(放在装水的水槽里)就能立即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习性,直观、生动而又形象。又如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能把同学们带人了去探究两栖动物知识的激情之中。这些小故事能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且寓教于乐,还能培养学生做事专心致志。遇到问题不耻下问,对锁定的目标去努力地不懈追求等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教育教学效果奇佳。
  2.猜谜语。关于生物的谜语很多,以一则谜语来开课,能立即点明学习的对象,进入主题,学习的针对性强,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一则动物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学生立即猜出是蜘蛛。随即出示挂图“蜘蛛捕食”,并设问:“同学们可能都讨厌蜘蛛网,但你知道蜘蛛是怎样结网的吗?蜘蛛结网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主题鲜明地引入对“圆蛛”(蛛形纲)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和老师一道去了解圆蛛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及其对人类所作的巨大贡献。
  3.唱儿歌。儿歌是中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文学形式,学生唱着儿歌在回忆童年的乐趣之时,自然引入新的学习对象。如:“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眺真可爱。”这首儿歌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小白兔的生活习性和可爱的形态,这样开课,其乐融融,缩短了学生和学习对象之间的距离,学生由喜欢兔子到对兔子的一切产生好奇。达到学生愿学、乐学之效。
  4.演小品。小品是一种寓意深刻的文学形式,把它恰当地运用到生物学课堂上能起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如在上“种子的结构”时,从复习形形色色的植物过渡到被子植物,可以用演小品的形式来实现。头戴不同植物头饰(代表不同植物类群)的五位学生按其所扮演植物类群的进化顺序隆重登场,各述说本“家族”(类群)的特征,并争论哪个“家族”的种类最多?哪个“家族”对自然界和人类的贡献大?目前地球上哪个“家族”最为繁盛?面对同学收集的种子,争论它们各是哪个“家族”的成员?请同学评判。引出被子植物;再由饰演被子植物的学生介绍(自豪地):“我被子植物多达20多万种,是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所以,你们人类如果要更好地利用我们被子植物为自己服务,首先就须多了解我们的生活,这里有许多‘为什么’等着你们来探究哦!”然后教师提问:“被子植物一般是如何繁殖后代的呢?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一个新的植物体?”这与种子的结构有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说课型授课之前,用投影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向学生阐述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并向学生说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方法,即向学生交待怎样去看书、怎样去观察思考。然后,教师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手段,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即可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知识的迁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五、直观型教学中利用直观的教具、学具,直观展示学习的材料,既烘托了学习的气氛。创设了学习的情境,又使知识的可接受性强。这是生物学课堂教学常用的开课方式。几条蚯蚓、一朵桃花、一个蝗虫的形态结构模型、几张挂图、一段“青蛙捕虫”的录像、一件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都能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新陈代谢”内容是综合性较强的知识,对旧知识的复习很重要,课前我在黑板上贴出“皮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器官系统的挂图,打出“新陈代谢图解”的投影片,营造一种以新陈代谢为中心。结合其它各系统知识一起的学习情境。学生一走进教室,立即进入了一种我们将要对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算算总账”的准备状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挂图并回忆学过的相关知识,利用教材上“看一看,想一想”中的问题,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的学习内容。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教学的理念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模块中的《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一课为例,通过展示一位普通地理教师教学公开课的过程,分享其对有效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课例 有效教学 教学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有效教学的理念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教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多源化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教师追踪的焦点。  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理
一、对各事件概念理解不透彻,滥用公式  例1 抛掷一均匀的正方体玩具(各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事件A表示“朝上一面的数是奇数”,事件B表示“朝上一面的数不超过3”,求P(A B).  错解:∵P(A)=,P(B)=,∴P(A B)=P(A) P(B)=+=1  剖析:出现1或3时,事件A、B同时发生,故事件A、B并不互斥.  正解:将A B分成出现“1、2、3”与“5”这两个事件
一、概述  课名是《高亢的西北腔》,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内容。  本课所学的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均具有浓郁的西北音乐风格特点:纯朴、热情,对生活充满希望,体现出西北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及人的性格。但不同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及文化背景,又使它们呈现出风格迥异的音乐特点:《上去高山望平川》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结构为单乐段形式,由上下两
当今社会追求高效率,与之相适应,社会教育对学校的要求也更进一步提高,提倡对学生减负增效。随之加大的是对于新课改下课堂教学高效性的研究。怎样在有效时间内让学生学到并快速吸收、消化课堂知识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互动,精心备课,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合理的作业布置。
古筝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弹拨乐器,它音域宽广、发音洪亮,弹奏起来千变万化,既可表现苍松古柏之韵,又可奏出娴雅的美妙之音,魅力无穷,令人陶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开始了解并逐渐地喜欢上了古筝,学习这一古老乐器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近年,高师音乐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不少师范院校开设了古筝课,这为全面提升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然而在古筝教学过程中,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
摘要:算法初步是高中新课标增加的内容,与高中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也非常密切。本文就算法在数列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算法、数列、应用    在人教A版必修5第二章数列中,课本上有4处用到了算法知识,第一处为课本35页,“信息技术应用”----估计的值一文中利用不足近似值估计的大小,给出了程序框图,要求学生自己再设计一个程序框图,并互相交流。第二处为课本5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有效地完善教学,包括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构筑现代教学的新模式。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多年来我国美术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产生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美术 构造性 课堂教学    我国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在全国中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语文学科的德育并不是教师空洞的口头说教,而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
一、教材依据  冀教版第四册第八单元lesson58教学设计  二、设计思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