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的留守族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既关系到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建设的整体进程,更涉及到社会的和谐发展。政府部门应采取措施,关注留守一族的生存生活状况,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及思想教育状况,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留守族”;思想教育;政府;社会各界
一、现状的分析
随着民工潮的涌动,越来越多的农村中青年纷纷远赴城市打工谋生,他们的老人、配偶、孩子却被长年留在农村,成为留守一族,他们被称为“993861部队”(“99”是指老人、“38”是指妇女、“61”是指儿童)。我们看到,这些所谓的“993861部队”滞留在家,老人无人照顾,儿童缺少父母亲情的滋润,妻子得不到丈夫的温情,他们的身体、心理承受沉重的压力。现在农村留守家庭问题已日趋严重,尤其是落后地区,越来越多的老人,孩子,妇女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出现了极大的困扰。老人孤单,妇女孤寂,孩子孤独。他们的心理也发生着巨大的质变。
然而,农村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农村儿童的发展情况,如果他们从小就素质低下,长大之后对于农村的建设也是不会有更大的贡献的。
二、留守儿童的现状
1.学习较差
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几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其次,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有90%以上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亲戚或熟人监护的仅占8%左右。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老体弱,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进行矫正教育则比其形成过程更艰难。
3.行为偏差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4.安全隐患
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骗、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
从上面的简单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很多,他们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三、几点建议
首先,从政府角度,要加大对于农村建设的力度。政府发挥在制度创新和政策牵引方面的优势,着眼为外出务工人员离乡就业解除后顾之忧,农村基层政府应大力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加快发展地方工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兴建各种企业,增加农民在家乡的就业机会。
其次,各级村社组织要积极为农民工的发展服好务,大力发展农村的公共资产和社会资本,推进公共服务、能力扶助和集体福利。
最后,在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在留守子女较多的农村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二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三是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
综上所述,关注留守一族问题是新农村建设和加快社会主义步伐的要求,也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所以,社会各界应积极携起手来解决农村留守人口现存的问题,这不仅有益于农民工安心于社会主义建设,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 重庆市万州江南中学)
关键词:“留守族”;思想教育;政府;社会各界
一、现状的分析
随着民工潮的涌动,越来越多的农村中青年纷纷远赴城市打工谋生,他们的老人、配偶、孩子却被长年留在农村,成为留守一族,他们被称为“993861部队”(“99”是指老人、“38”是指妇女、“61”是指儿童)。我们看到,这些所谓的“993861部队”滞留在家,老人无人照顾,儿童缺少父母亲情的滋润,妻子得不到丈夫的温情,他们的身体、心理承受沉重的压力。现在农村留守家庭问题已日趋严重,尤其是落后地区,越来越多的老人,孩子,妇女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出现了极大的困扰。老人孤单,妇女孤寂,孩子孤独。他们的心理也发生着巨大的质变。
然而,农村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农村儿童的发展情况,如果他们从小就素质低下,长大之后对于农村的建设也是不会有更大的贡献的。
二、留守儿童的现状
1.学习较差
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几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其次,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有90%以上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亲戚或熟人监护的仅占8%左右。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老体弱,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进行矫正教育则比其形成过程更艰难。
3.行为偏差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4.安全隐患
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骗、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
从上面的简单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很多,他们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三、几点建议
首先,从政府角度,要加大对于农村建设的力度。政府发挥在制度创新和政策牵引方面的优势,着眼为外出务工人员离乡就业解除后顾之忧,农村基层政府应大力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加快发展地方工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兴建各种企业,增加农民在家乡的就业机会。
其次,各级村社组织要积极为农民工的发展服好务,大力发展农村的公共资产和社会资本,推进公共服务、能力扶助和集体福利。
最后,在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在留守子女较多的农村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二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三是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
综上所述,关注留守一族问题是新农村建设和加快社会主义步伐的要求,也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所以,社会各界应积极携起手来解决农村留守人口现存的问题,这不仅有益于农民工安心于社会主义建设,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 重庆市万州江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