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片荷塘,那一地月光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klmi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名篇,多年来一直被收录于中学语文教材。作为经典的写景抒情散文,它用各种笔法细细描摹了荷塘和月光,流露出淡淡的忧伤。这忧伤从何而来,按照常见说法,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中国,朱自清由“大革命中的小卒”钻进了古典文学的象牙塔,寻找安宁而不可得,内心充满了苦闷。这是“黑暗时代”在知识分子心灵上的投影。
  细读此文,我认为,文章后半部分关于江南采莲季节,少男少女艳歌嬉游的描写,其实是准确解读作者当时心境的一把钥匙。
  此文写于1927年,朱自清时年29岁,任教于清华大学,《背影》中提到的家中变故已经发生,恋爱的梦幻和革命的激情开始消退,生活呈现出粗粝真实的一面。
  文章一开头就说:“这几天,心中颇不宁静。”他被一种情绪围绕已经有几天了。当月亮升起,一切归于平静,“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时,他披上大衣带上门出去。一个“带”字,写出了动作的轻缓,并不想惊动其他人,只想独自暂时地从现实中抽身而出。所以,他选择的是一条“幽僻”的,甚至是“阴森森”的路,“有些怕人”,“树蓊蓊郁郁的”。此时他觉得“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要超出了平时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在这一片宁静的天地中,他褪去所有桎梏,坦诚地面对最真实的自己。
  当时,最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许我们可以从他对荷塘的倾情描写中窥知一二。
  文章的四五六段集中描写荷塘和月光,并用比喻、通感等大量修辭,浓墨重彩地细细描摹。先看作者的比喻:“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说白色的荷花“像明珠”“像星星”不新奇,但说像“刚出浴的美人”就让人有些意外甚至费解了。微风吹过荷塘,清香像“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是被人称道的通感手法,妙处不必细说,值得玩味的是“高楼”的意象:古典诗词中的“高楼”常有女子的妩媚多情,比如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又如温庭筠的《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暗夜水边的歌声,缀以“高楼”的定语,明显多了几分香艳绮丽温柔迷醉之感。从这段很有名的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表现荷塘之美时爱用女性意象,并且不是传统的贤妻良母,而是妩媚多情甚至带有风尘味的女子形象。
  被蛙声和蝉声惊扰了宁静之后,他很失落:“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他没有什么样的热闹呢?后文可以窥见他隐秘的内心:“忽然想起采莲的事了。”他所想起的采莲的画面,画风不同于水生嫂带领村里的一帮媳妇们英姿飒爽地穿梭在荷花淀与敌人战斗,也不是劳动妇女们扎着头巾汗如雨下地吆喝着号子热火朝天忙生产的场景,而是在风流的六朝美丽的季节,英俊的少年和美貌的少女眉目传情,唱歌嬉游,情愫暗生。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随性自由的恋爱方式、清澈纯净的似水柔情让他艳羡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字里行间弥散出多少失落!
  他说:“这到底令我惦记着江南了。”朱自清是扬州人,勉强可是看成他想念家乡。但是,从上下文看,更合理的解释是,他对任情任性自由浪漫的生活方式的向往。“江南”,对文人来说,意味着才子佳人、琴瑟和鸣、画桥烟柳、笙箫吟唱,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旖旎,也有“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风流。
  所以,我认为《荷塘月色》写出了一个传统文人对抗琐碎庸常,渴望自由超脱的一次精神之旅。同样是人生失意,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仕途不顺的士大夫寄情山水归隐泉林,而满腹才情的文人,则常期待有解语花相伴,“红袖添香夜读书”,让漫漫寒夜平添几分温馨。
  在西风东渐的“五四”时期,文明进步的婚姻观逐渐被社会接纳,但传统文化的影响(包括青楼文化),仍然残存在旧文人的血脉中。朱自清站在新旧时代的交替口,呈现出挣扎、困惑和迷惘。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也生动地记录了他内心的矛盾:“前年听说歌妓被取缔了,不知怎的,颇涉想了几次——却想不出为什么。”“我的思力能拆穿道德的洋镜,而我的情感却终于被它压服着,我于是有所顾忌了……”“我不安的心在静里欲显活跃了”,可以看出他理性与感性的冲突在内心造成的挣扎与矛盾。
  朱自清是个“刹那主义者”,这篇课文就真实地再现了他刹那的情愫。然而,这一切的神游在走向家门的那一刻戛然而止:“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推开门,家常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在这样一次无人知晓的短暂神游中,他尽情地遐想了江南采莲的浪漫情事,而后又心甘情愿地回到现实生活的轨道中,按部就班地去生活。这样的结尾,不仅首尾呼应,更能读出一个人无处可逃的悲哀。现实挟裹着强大的力量将你困在其中,片刻的欢愉瞬间不见,只留下温暖而又惆怅的旧影。
  《荷塘月色》映照出了人人都向往自由王国,却不得不生活在现实王国的无奈。正如卢梭所说:“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却无往不在枷锁中。”理想浪漫温情,而现实却沉重粗粝,自由与伦理的冲突在朱自清的笔下就化成了清淡的月色、缥缈的荷香,让人读出了无可奈何,读出了失落忧伤,却也读出了理解同情与会心一笑。因为,谁的生活不是这样的呢?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万永勇
其他文献
好情境的预设能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才思的施展,更好地突显学生的个性。教学中教师巧妙地活用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从而为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提供支撑,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沃土。  一、倒置教材,复原生活型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提出:“数学教学情境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在具体的教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一个好的习惯,往往影响孩子终生。课前预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和理解知识非常有帮助。有的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会让学生预习某某课。但是,拿起数学书,孩子们有方法进行预习吗?  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中出现这样几种情况:第一种是不预习,因为预习这项任务往往不好通过检查来评判结果。第二种是走马观花,从头到尾全看一遍,但要问讲的什么内容,却完全不知道。第三种是全学完,
期刊
早在1941年,叶圣陶就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整本书阅读。作为现代语文教育的先驱,当时的他就已经注意到了“选文式教科书”的不足,正是基于此点的思考,整本书阅读的理念应运而生,我国也一贯倡导整本书阅读,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一理念并未得到较好的运用、实践。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知识,开阔眼界,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终身发展,阅读教学至关重要。本
期刊
导读  为了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张雳老师让学生经历从找三角形物体(有形有质,属性丰富),到用三根小棒拼三角形(有形有质,属性单一),再到画三角形(有形无质,无其他属性)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在不經意间经历抽象的过程,从而认识三角形,更重要的,在这样一个抽象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史宁中教授说过: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习者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期刊
“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华禄老师就是这样一个点燃学生的老师,他2001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赣州一中任教。“华彩绘就杏坛春,禄俸即为学子优”,这是他作为教师的座右铭,他常说:“为杏坛育才增添春色是我最美的华彩,品学兼优的桃李是我的最好禄俸。”  立业以勤,用执着诠释敬业  “育苗有
期刊
王荣生教授指出:“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在考试的试卷上才有用,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闹、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因此,他主张首先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研究语文课堂教学问题。  作为定篇的选文《桃花源记》究竟应该教什么?王荣生引用了布鲁纳的一个例子来解释。布鲁纳当学生时,曾选修了理查德的课,其中的一次经历使他终身感怀。那一次,黑板上只有两行字:
期刊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標准》(2017版)中指出:小学科学教育对从小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一度被忽视的关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话题,越来越受到科学教师的关注。日前,笔者观看了全省小学科学优秀课例展示交流活动的录像课,上饶县李坤老师执教的《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李老师在
期刊
“月”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重要意象,对“月”的品析不仅关涉到本诗的旨趣理解,更关乎学生审美鉴赏素养的提升。李仁甫老师在执教《春江花月夜》时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一轮满满的月  师:题目中的“月”,大致是何时之月?我的意思是一个月中的何时之月?  生1:我觉得应该是晚春时候的月。  师:我问的是一个月中的何时之月?  生2:哦,中旬。  师:一个月分上旬、中旬、下旬,你说是中旬之
期刊
吉林抚松,一个实际居住人口不足30万的县城,一个坐落在长白山脚下的边陲小镇,在北大、清华的高考录取名单上已连续6年榜上有名,每年高考600分以上的学生数及重点本科录取率稳居全市各县区第一名。在2016年的全省教育质量监测中,语文成绩在全省遥遥领先,其中经典名著欣赏能力、古诗文诵读能力测试均高出全省平均值,尤其是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超出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超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就在今年
期刊
李希贵先生开创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无疑给沉寂多年的语文教学送来了一团暖暖春意,给当前困惑的语文教学局面带来了一片生机,使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春意盎然,充满活力。  平江县从去年下学期开始酝酿启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陆续派人员赶赴北京十一学校,进行现场观摩学习,继而又组织教学一线教师到山东寿光以及湖南的株洲、岳阳等地学习,感受很深,大家都觉得“语文主题学习”确实是诊治当前语文教学疲软的一剂良方。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