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范读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suobo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范读这一教学手段会增加语文及语文教学的魅力的观点。认为通过教师的范读,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多元范读,帮助学生品出作品不同的意境。通过美读触发学生想象,让他们感受作品美。教师范读是既符合现代语文教学理论又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范读;情感;作品意境;想象;语感
  叶圣陶先生早在60多年前,就曾经批评过“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的教学弊病,并告诫国文教师:“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生受用不尽。”叶老的这段话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将自己对作品理解和感受“读”给学生听,并且引领他们反复朗读,直到读出一点真实的“感觉”来。这个过程其实是师生一起“含英咀华”的过程,也是把经典的语言“化”为个人身心的过程。只有具有这样的学习语言的教学过程,才是没有丢掉语文的本色。
  一、教师范读,激发兴趣
  教师范读是朗读中最原始、最朴实、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一种好方法。大家应该还记得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的寿镜吾老先生诵读诗书时的情景。“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诵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罪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就是寿镜吾老先生声情并茂的读书方法。也许小周树人当时并不懂得先生所教的是什么内容,但先生那一副悠然自得、乐在其中的神态使他从中获悉:这是极好的文章!这种方法的直接后果,是给一位名叫周树人的学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使其在疑心的瞬间明白到“书非开声读不能明也”的治学之法。至于后来周树人之所以成为名闻中外的文学大师鲁迅,跟寿老先生的启蒙和熏陶恐怕是不无关系的吧。
  二、教师范读,体悟作者情感
  《文心雕龙》云:“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可以说,“情”是诗歌散文生命的第一要素,课堂上如果没有美读,怎么也走不进作者的情感空间,走不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作者抒发心声,情不自禁地要吟诵、要歌唱、要手舞足蹈,而我们在真正领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后,要再现作者的全部思想感情,也只有通过朗读。因此,朗读也是一种再创造。
  三、多元范读,品评语言意味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作品,不同的解读能读出不同的“味”道。例如,在朱自清《匆匆》一文教学中,如果用略带困惑疑问的语气读,体现的是一种对时光的匆匆流逝不知所措、茫然的感觉。最明显当属这两句“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可是你又到哪里了呢?”假如用陈述的淡定的语气来读这两句,体现的是虽时光流逝但沉淀下生活的感悟。不同的语气读出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通过不同的语气表现出来。我们成年人或年长的人一般会用后一种语气,但学生不一定,因而在教学中,我就鼓励学生谈自己的内心感受,并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以声演文、以心悟意、达到“入境”和“亲临”的境界。
  四、教师范读,触发想象
  阅读是心灵的对话和交融,是心灵感悟的过程,将阅读视为心灵之间的会晤,利用课堂教学的条件,去努力发现美、享受美,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让美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要教学法,也是语文教师的职责。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出色的朗读高手,美读的高手。笔者追求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希望用自己的朗读帮助学生发现美、享受美。一篇优美的散文加上教师出色的范读,容易触发学生想象的翅膀,感受美。在《春》一文的教学中,在学生闭着眼听笔者把这篇课文美美地朗读后,笔者问学生:“你们都‘看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都踊跃发言,谈他们仿佛看到了披着蓑衣戴着斗笠辛勤劳作的农民,仿佛闻到了新翻的泥土气息,仿佛触摸到了生机盎然的春天。有了范读引导的想象,学生不仅能想象书中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春风图、春雨图,而且还添加了他们自己印象深刻的春的图画,深切地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五、教师范读,培养“语感”
  教师有效的范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其实就是学生对文字语言的一种直觉地感知领悟能力和把握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语文课程应该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教师充满激情的范读,不仅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的语感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范读出于教师的口,入于学生的耳,了然于学生的心,本身就是一种对学生很好的语感训练。
  课堂教学,既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学习对话,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课文录音虽好,但也是远距离的,听其声而不见其人,而课堂是近距离的,师生是面对面的,这时教师的范读就更具亲切感。无形之中给予了学生榜样力量的激励,让学生感到读书有味,读书有趣,书中有奇,书中有理。我们的语文课堂呼吁教师范读。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出版文集[M].中国书籍出版社,1958.
  [2]胡雄.谈朗读教学中的美育[J].学语文,2007(1):55.
  编辑 刘青梅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引进的新型学习方式,它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任务分配,然后围绕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互相帮扶的自主学习模式。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对怎样倡导合作学习,有效提升课堂效率进行如下探索。  一、筹备学习小组  常见的学习小组筹备方式比较多,例如,区域搭配法,自由组合法,同阶成绩搭配等。但是,高效的合作学习不是前后左右的机械组合,更不是散漫的自由组合那样只能让以优势互补为
期刊
摘 要:人们的生命观念,最原始的来自对生命本身的性质的认识,尤其在生命应有价值的理解与判断上。人们对于生命的思想、态度更多地呈现出自然、本能的色彩。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少量诗歌表现了这种原始的对生命本根的追求,而多数诗歌展现了由自然启示而来的宇宙生命或生命的价值。人们透过自然生命的形色,寻求高于本根的价值所在,而使精神有所安顿。关于生命意蕴的思索,由自然生命之情的本根意蕴,上升到精神价值之理的理性思考
期刊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后复习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复习是个体对知识的接受、吸收和内化,它可以使人体验到成功学习的愉悦,也可以为继续学习增强信心。下面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中学生如何做好英语课后复习,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忆是对课堂知识有效反馈的过程  “回忆”,即课后回忆,即“情景再现”。它是在听课的基础上,把所学的内容加
期刊
摘 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教学法能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有效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轻松愉快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获得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自觉活动。  关键词:情境教学;方法;音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期刊
摘 要:所谓的“希望生”各科都有,在英语学科尤为突出,特别是农村中学,比例更高。因此,作为一名农村英语教师,面对这个问题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那么怎样转化“希望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此,运用新课标英语教学理论,结合所教的“希望生”,开展了实用性教育,为他们创造自我展示机会,搭建互帮互助平台及进行情感教育,帮助他们转化。  关键词:希望生;实用性;自我展示;互帮互助;情感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既要关
期刊
摘 要:新课标中地图的内容和比重都有较大的增加,并在选编中还注意到图像的信息量庞大、重要性等,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图像的表达方式上更加多样化。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图;直观  一、地图的信息量庞大  地图类型多样,内涵丰富。但一般地图的三要素:指向标、图例、比例尺大致地反映出事物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等区域特征。另外,图上信息,如,等高线、河流、聚落、种植业、畜牧业等进一步反应了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思考,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呢?这需要教师的智慧和方法。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让学生进入情境——入境。那如何让学生“入境”呢?这就需要教师的努力创造——造境,造境就是围绕某个目的,根据文本特征和学生状况,创造某种情境,从而让学生活跃起来,让课堂精彩起来。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设情境;高效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
期刊
摘 要: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型的课外活动,深化化学学习在学习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课外活动;隐形盐;健康饮食  在化学教学中,经常开展研究型的课外活动,不仅在趣味性、实用性方面迎合学生的心理要求,而且还能冲破课堂、教科书的限制,在更广阔的时空中,通过师生“教、学、做三合一”的活动,让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器官并用,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实用意识,学到课本里学不到
期刊
对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的教学,我采用了自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学之前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自习目标。  一、自习目标  1.背诵这首诗歌,积累“信”“或”“拔”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领会作品形象奇特和大胆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3.体会诗人鄙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明确目标之后,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下面给出的学案。  作者简介:李白,字_____
期刊
数学学习是在学生已有数学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积极的有意义学习过程,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敲门砖必须使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自然的、内在的实质性联系,才能掷地有声,为情境而情境,未与数学内容建立内在联系,只是牵强附会。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难点之一《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为例与各位同仁交流。  【教学目标】  理解用向量方法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能够初步运用,在两角差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