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整个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如何做好农村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摆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值得探讨而且需要尽快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如何实现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德育教育 实践活动 多样化 探究
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整个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本文试图通过对学校德育活动形式的多样化研究,反思与重构学校德育活动,力求解决好学校德育活动针对性不强、形式单一和实效性不高等问题。关注学生在校的现实存在,提高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让学校教育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回到人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流动的生活中来,使教育教学真正地成为人的精神变革、意义把握。如何实现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更新观念,变“封闭式”为“开放式”
当前的社会正处在改革的时代,发展的时代,竞争的时代。学校德育工作如果还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教师还局限在校内、教室内讲道理、开班队会,特别是面对多层次、信息化的新形势,如果还是沿袭传统思维方式,不敢跳出“框框”,呼吸新鲜空气,对形形色色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视而不见或一味采取拒之门外的做法是不明智的。那么学校的德育工作就得不到创新。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放眼社会,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除学校常规活动和传统项目活动之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等渠道,让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变“封闭式”的“圈圈德育”为“开放的”的“社会联姻。”
二、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德育实践教育活动是德育的核心。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初中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要在实践中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当然,道德评价的获得并非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所需要的是让道德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性。因而,实践锻炼还必须经反复进行予以强化,才能取得实效。
三、突出主体,变“被动式”为“主动式”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一切由教师作主、由教师包办,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这是传统教育的弊端。德育工作内容由教师主观臆定,过程由教师一人主宰,活动由教师全面指挥,也是历史因袭的固定模式。这实际上违背了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要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但要使学生置身于德育的特定环境,使之接触客观德育因素,而且要调动其主体精神,能动地参与德育实践。作为教师要提高能动意识和超前意识,着眼过去,立足现实,预测未来,变“被动”为“主动”,变“消防”为“预防”。
四、重视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1.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开学初利用两周时间开展“一语(即讲普通话)二化(即美化和净化)三文明(即文明用语、文明待人、文明仪表)”常规训练活动,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一日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实现“三管住”。即管住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自己的脚,不践踏花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积极开展道德模范正面教育。通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英雄事迹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优良的品德。学校可经常利用时间向学生宣扬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另外还可以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的思想行为。
3.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和兴趣活动。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五、整合渗透,变“分块式”为“融合式”
德育与智育、体育不同,它将有渗透源的作用,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蕴含在一切活动之中,可以说它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存的。传统的德育工作,往往超脱教育教学之外形成了教育工作与传统的教学工作的分块结构。其中主要原因是学校管理系统的分化,学校管理的格局是:抓教学校长——抓教务主任——各科教研组——各科任教师;抓德育校长——抓政教主任——抓德育三支队伍(即团队干部、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这种格局分工明确,各守一摊,形成学校德育与教学的“两张皮”现象。现代学校的德育模式,应力克这一弊端,校长要通过有效的协调,使多种途径(各科教学、各项工作、各种活动、各种规章制度、各类人员的言传身教等)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整体效应。使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共同参与、融合渗透。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而又矛盾的工作。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各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德育教育 实践活动 多样化 探究
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整个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本文试图通过对学校德育活动形式的多样化研究,反思与重构学校德育活动,力求解决好学校德育活动针对性不强、形式单一和实效性不高等问题。关注学生在校的现实存在,提高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让学校教育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回到人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流动的生活中来,使教育教学真正地成为人的精神变革、意义把握。如何实现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更新观念,变“封闭式”为“开放式”
当前的社会正处在改革的时代,发展的时代,竞争的时代。学校德育工作如果还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教师还局限在校内、教室内讲道理、开班队会,特别是面对多层次、信息化的新形势,如果还是沿袭传统思维方式,不敢跳出“框框”,呼吸新鲜空气,对形形色色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视而不见或一味采取拒之门外的做法是不明智的。那么学校的德育工作就得不到创新。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放眼社会,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除学校常规活动和传统项目活动之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等渠道,让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变“封闭式”的“圈圈德育”为“开放的”的“社会联姻。”
二、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德育实践教育活动是德育的核心。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初中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要在实践中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当然,道德评价的获得并非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所需要的是让道德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性。因而,实践锻炼还必须经反复进行予以强化,才能取得实效。
三、突出主体,变“被动式”为“主动式”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一切由教师作主、由教师包办,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这是传统教育的弊端。德育工作内容由教师主观臆定,过程由教师一人主宰,活动由教师全面指挥,也是历史因袭的固定模式。这实际上违背了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要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但要使学生置身于德育的特定环境,使之接触客观德育因素,而且要调动其主体精神,能动地参与德育实践。作为教师要提高能动意识和超前意识,着眼过去,立足现实,预测未来,变“被动”为“主动”,变“消防”为“预防”。
四、重视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1.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开学初利用两周时间开展“一语(即讲普通话)二化(即美化和净化)三文明(即文明用语、文明待人、文明仪表)”常规训练活动,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一日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实现“三管住”。即管住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自己的脚,不践踏花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积极开展道德模范正面教育。通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英雄事迹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优良的品德。学校可经常利用时间向学生宣扬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另外还可以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的思想行为。
3.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和兴趣活动。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五、整合渗透,变“分块式”为“融合式”
德育与智育、体育不同,它将有渗透源的作用,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蕴含在一切活动之中,可以说它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存的。传统的德育工作,往往超脱教育教学之外形成了教育工作与传统的教学工作的分块结构。其中主要原因是学校管理系统的分化,学校管理的格局是:抓教学校长——抓教务主任——各科教研组——各科任教师;抓德育校长——抓政教主任——抓德育三支队伍(即团队干部、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这种格局分工明确,各守一摊,形成学校德育与教学的“两张皮”现象。现代学校的德育模式,应力克这一弊端,校长要通过有效的协调,使多种途径(各科教学、各项工作、各种活动、各种规章制度、各类人员的言传身教等)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整体效应。使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共同参与、融合渗透。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而又矛盾的工作。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各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