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幼儿园游戏课程不仅对幼儿园教学模式进行新的探索,更为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课程;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0
一、创设环境,保证幼儿愉快有益的自由游戏活动
幼儿的各方面学习发展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实现。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幼儿活动的态度以及幼儿活动游戏环境的丰富性和有益性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设计出针对幼儿年纪特点和学习需要的游戏环境,同时还要特别注重游戏材料的使用。因此在游戏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教育目标,并充分考虑到幼儿与物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引发方式。因此,在定位幼儿活动区的功能时,可以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针对幼儿不同需求设立不同项目。通常来讲,幼儿活动是在教师的组织下集体进行的,而这种集体活动往往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忽略了幼儿的不同个体、不同能力、不同需求。并且由于是集体活动,参加的幼儿较多,而活动场地及活动资源有限,实时参与到活动的幼儿较少,幼儿参与活动的时间也较短,多数幼儿都处于排队等待阶段。这样大大降低了幼儿活动的效率。如果能够将幼儿的活动区设计成自由开放式,活动项目由幼儿自主选择,那么这种现象将会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且适合自己的游戏项目来活动,充分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让环境的利用率大大提升,让环境成为幼儿的另一位"老师"。
第二,提供幼儿自发活动的空间。活动区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幼儿自发的进行游戏创造条件。兼顾多方面对幼儿有利的学习类游戏,开发幼儿的科学、艺术、语言、健康等多方面素质,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是幼儿园活动区设计的主要方向。根据教师设置活动材料的方向来确定活动区名称,但不要明确规定也不要限制幼儿的活动类型。孩子可以在游戏中自主的进行活动内容选择,玩哪些玩具,和哪些小伙伴一起玩,以什么方式来玩,都由孩子自己决定,教师不会主动干涉。这时,教师通常会以小伙伴的方式参与到游戏当中,积极的引导幼儿使其发挥最大的想象力及创造性,开发幼儿智力。教师不会硬性规定幼儿的活动时间与活动频率。通常来讲,说幼儿年纪与活动时间成反比,年纪越小的幼儿游戏时间会相对较长,年纪稍大点孩子游戏时间会相对缩短。另外,户外活动也非常重要素,幼儿一定要保证适量的户外活动时间,绝不可以由室内活动时间来代替。
第三,在活动中细心观察适度引导,以便于将来更好的改善幼儿活动。通过了解幼儿的学习活动特点,学习需求以及学习兴趣来了解幼儿,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与方法。教师可以将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相融合,在游戏活动区有意识的添加一些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元素,来增加儿童主动学习的兴趣。幼儿教师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要细心观察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活动主体与客体及活动环境三方面的影响及作用。对于幼儿在活动中发生的认知冲突要特别关注,同时要敏锐的发现需要教师帮助的问题,以便于更好的改善幼儿活动区域的建设。
二、使幼儿活动主题化,让游戏成为幼儿探索性活动。
在很长时間的幼儿活动教学中,教师在活动中一直处于主动地位,过多的以"教"为活动的主要内容,而忽略的幼儿是否感兴趣是否愿意学,幼儿只是被动的接受。虽然使用了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但游戏也仅仅做为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使幼儿都处在被动地位,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要通常被忽略,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幼儿的各方面发展。
以幼儿主动学习的目的为前提,注重活动课程对幼儿发展是否合适,是实现游戏基本活动的关键所在。应该摒弃传统教学中的预成模式,注重教学的参与性及引导性,把握好待学习幼儿现有的能力水平及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的平衡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更要用心观察,从每个微小的细节中充分了解到幼儿学习的兴趣点与学习的需要,从新的出发点来重新改进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幼儿进行更好的学习。这一学习过程正是师生互动,共同构筑新的课程学习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要以幼儿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爱好为前提,正确的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累积自己的建构经验,从而得到最大的学习收益。幼儿作为游戏活动的主体,同时也肩负着自己游戏的策划执行与评价,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意识更加强烈,游戏与教学互相渗透,增加游戏的体验性与造创性。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应该更加具有探索性与开放性。幼儿在自由操作游戏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应具备解决问题与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三、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游戏因素,使幼儿更加健康愉悦
在幼儿日常非游戏活动中引入游戏活动的元素,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也是一项重要内容。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并不是要幼儿的各个生活五一节如吃饭、睡觉、洗手等都融入游戏氛围,而是要在平时与幼儿交流中以一种幽默的方式,以爱与呵护为前提,使幼儿产生一种如游戏般愉悦的心情。让幼儿拥有类似游戏发生的心态是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关键所在。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幼儿作为游戏活动的主体,在游戏过程中自由自主的活动,产生身心愉快的游戏情绪,教师应很好的营造这种游戏的氛围。
小结:
在幼儿的教育活动中,除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外,教师也要达成一致的认识,即让孩子在幼儿园的每时每刻都拥有一份愉悦的心情,使教师与幼儿共同构筑出和谐、融洽、愉悦、美好的关系。这是幼儿快乐游戏的必备条件,也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洪晓琴.我园游戏课程的教改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12(1).
[2]李淑贤,姚伟.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课程;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0
一、创设环境,保证幼儿愉快有益的自由游戏活动
幼儿的各方面学习发展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实现。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幼儿活动的态度以及幼儿活动游戏环境的丰富性和有益性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设计出针对幼儿年纪特点和学习需要的游戏环境,同时还要特别注重游戏材料的使用。因此在游戏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教育目标,并充分考虑到幼儿与物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引发方式。因此,在定位幼儿活动区的功能时,可以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针对幼儿不同需求设立不同项目。通常来讲,幼儿活动是在教师的组织下集体进行的,而这种集体活动往往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忽略了幼儿的不同个体、不同能力、不同需求。并且由于是集体活动,参加的幼儿较多,而活动场地及活动资源有限,实时参与到活动的幼儿较少,幼儿参与活动的时间也较短,多数幼儿都处于排队等待阶段。这样大大降低了幼儿活动的效率。如果能够将幼儿的活动区设计成自由开放式,活动项目由幼儿自主选择,那么这种现象将会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且适合自己的游戏项目来活动,充分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让环境的利用率大大提升,让环境成为幼儿的另一位"老师"。
第二,提供幼儿自发活动的空间。活动区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幼儿自发的进行游戏创造条件。兼顾多方面对幼儿有利的学习类游戏,开发幼儿的科学、艺术、语言、健康等多方面素质,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是幼儿园活动区设计的主要方向。根据教师设置活动材料的方向来确定活动区名称,但不要明确规定也不要限制幼儿的活动类型。孩子可以在游戏中自主的进行活动内容选择,玩哪些玩具,和哪些小伙伴一起玩,以什么方式来玩,都由孩子自己决定,教师不会主动干涉。这时,教师通常会以小伙伴的方式参与到游戏当中,积极的引导幼儿使其发挥最大的想象力及创造性,开发幼儿智力。教师不会硬性规定幼儿的活动时间与活动频率。通常来讲,说幼儿年纪与活动时间成反比,年纪越小的幼儿游戏时间会相对较长,年纪稍大点孩子游戏时间会相对缩短。另外,户外活动也非常重要素,幼儿一定要保证适量的户外活动时间,绝不可以由室内活动时间来代替。
第三,在活动中细心观察适度引导,以便于将来更好的改善幼儿活动。通过了解幼儿的学习活动特点,学习需求以及学习兴趣来了解幼儿,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与方法。教师可以将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相融合,在游戏活动区有意识的添加一些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元素,来增加儿童主动学习的兴趣。幼儿教师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要细心观察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活动主体与客体及活动环境三方面的影响及作用。对于幼儿在活动中发生的认知冲突要特别关注,同时要敏锐的发现需要教师帮助的问题,以便于更好的改善幼儿活动区域的建设。
二、使幼儿活动主题化,让游戏成为幼儿探索性活动。
在很长时間的幼儿活动教学中,教师在活动中一直处于主动地位,过多的以"教"为活动的主要内容,而忽略的幼儿是否感兴趣是否愿意学,幼儿只是被动的接受。虽然使用了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但游戏也仅仅做为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使幼儿都处在被动地位,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要通常被忽略,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幼儿的各方面发展。
以幼儿主动学习的目的为前提,注重活动课程对幼儿发展是否合适,是实现游戏基本活动的关键所在。应该摒弃传统教学中的预成模式,注重教学的参与性及引导性,把握好待学习幼儿现有的能力水平及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的平衡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更要用心观察,从每个微小的细节中充分了解到幼儿学习的兴趣点与学习的需要,从新的出发点来重新改进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幼儿进行更好的学习。这一学习过程正是师生互动,共同构筑新的课程学习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要以幼儿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爱好为前提,正确的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累积自己的建构经验,从而得到最大的学习收益。幼儿作为游戏活动的主体,同时也肩负着自己游戏的策划执行与评价,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意识更加强烈,游戏与教学互相渗透,增加游戏的体验性与造创性。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应该更加具有探索性与开放性。幼儿在自由操作游戏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应具备解决问题与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三、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游戏因素,使幼儿更加健康愉悦
在幼儿日常非游戏活动中引入游戏活动的元素,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也是一项重要内容。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并不是要幼儿的各个生活五一节如吃饭、睡觉、洗手等都融入游戏氛围,而是要在平时与幼儿交流中以一种幽默的方式,以爱与呵护为前提,使幼儿产生一种如游戏般愉悦的心情。让幼儿拥有类似游戏发生的心态是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关键所在。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幼儿作为游戏活动的主体,在游戏过程中自由自主的活动,产生身心愉快的游戏情绪,教师应很好的营造这种游戏的氛围。
小结:
在幼儿的教育活动中,除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外,教师也要达成一致的认识,即让孩子在幼儿园的每时每刻都拥有一份愉悦的心情,使教师与幼儿共同构筑出和谐、融洽、愉悦、美好的关系。这是幼儿快乐游戏的必备条件,也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洪晓琴.我园游戏课程的教改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12(1).
[2]李淑贤,姚伟.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