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愈加重要。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载体,其生存与发展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浙江省杭州市科技园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支撑能力进行研究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论对提升科技园区及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能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科技园区 科技型小微企业 支撑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1(a)-081-03
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的愈加广泛,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各地区应该通 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来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扩大就业、促进国民收入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因其自身经营规模限制,导致其在技术、财务、市场销售以及公司运营等方面存在较大风险。而科技园区作为扶持和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重要资源平台,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过去十年,杭州科技园区在孵化科技型小微企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还存在着科技园区孵化功能发挥不够等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速度慢、规模小等问题,国内外学者在科技园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支撑能力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浙江省杭州市科技园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支撑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科技园区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能力的建议。
1 文献综述
1.1 科技园区
根据国际科学园区协会官方定义,科技园区是主要通过专业人员的管理以促进创新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来构建知识型机构,最终以增加社区财富。影响科技园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为:(1)园区内企业的研发基础;(2)园区内产业群体;(3)园区内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4)园区内的产业文化;(5)园区内的金融服务机构。
Castell和Hall(1992)认为科技园区作为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平台,其动机主要为重新产业化、区域发展以及集成创造。王大伟和葛继平(2011)认为以科技园区凭借其聚集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有着持续的创新能力,并且通过其技术辐射为区域经濟的增长提供了支持。
1.2 科技型小微企业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进行研发与创新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小微企业。科技型小微企业主体人员为科技研发人员,以市场为导向从事科学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经营内容主要是通过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将科技成果商品化,其主要特点具体如下。
(1)普遍小型化,从业人员几个到一百多人不等。
(2)知识型和技术型的科研人员占绝大比例。
(3)技术领域广,并且集产品设计、研制、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
(4)注重产品研发与创新。
1.3 科技园区与科技型小微企业
科技园区(Science Park)主要是为技术型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网络和技术性研究转化为生产力提供创新环境,其创新支持系统是园内高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并获得良好绩效的有力保证。科技园区的基础服务是满足科技型小微企业日常经营与管理的各项服务内容,主要是信息化服务和专业化服务。
Tether&Storey(1998)认为科技园区为园内企业发展所提供的科技创新软环境的支持,具体包括科技园发展政策、博士供应政策、有关高新技术企业同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联系的政策、直接的资金支持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咨询服务政策。潘祥杰(2002)认为科技园区服务体系是指在高新科技园区内促使科技教育界的科研成果迅速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促使高新技术企业不断衍生,从而使得高新科技园区高效运行和迅速发展的软、硬支撑体系。高新科技园区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将为科技园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2 科技园区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现状
2.1 园内产业多样化
随着杭州科技园区功能和服务的不断完善,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入驻科技园区的企业趋于多样化。如:杭州高新科技园区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文化创意、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西湖科技园区则以“互联网+产业”为导向,以信息经济为统领,大力发展以信息软件、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高端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园区;杭州师范大学科技园区以医药健康、新材料和信息服务为主。
2.2 发展态势良好,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自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决定》后,杭州市科技园区不断提高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撑能力,科技型小微企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杭州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89家。2007—2011年间,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高企344家,国家重点领域扶持高企85家,杭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17家。随着科技园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园区内科技型小微企业规模效应不断显现。以西湖区为例,西湖区2015年全区产业园区实现产值442.28亿元,产值超过5亿元的园区达到18个,占园区总数的54.55%,园区贡献财政收入30.44亿元,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16.43%。此外,随着科技园区实力的不断增强,产业集聚效应也初步显现,浙大科技园集聚了阿里巴巴支付宝公司等85家互联网金融企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业和互联网金融创业创新等经营业态,实现财政收入5亿多元;转塘科技园集聚了包括阿里云、华通云等名企在内的涉云企业260余家,实现税收近2亿元。 2.3 物业资源丰富
杭州的地价、房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攀升,办公场地又是初创企业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因此杭州科技园区凭借其园区内固定房产来给予初创型企业优质、优惠甚至免费的房租政策,以吸引科技型小微企业入驻。拱墅区在北部软件园拥有43万平方米的物业资产;余杭区海创园自建了11万方的人才公寓;浙大科技园拥有占地52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的创业孵化楼群;滨江高新区的国有资产就更多,诸如创新大厦、火炬大厦、留创园等;杭州师范大学科技园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3 科技园区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存在的问题
3.1 科技园区缺乏资源整合能力
科技园区内拥有园区内行业的所有信息与资源但是却没有充分发挥信息的及时性、价值性,为企业提供更充分、更高效的创新条件。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只有13.28%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认为科技园区帮助企业整合了人才、资金、科研院所等技术创新资源,主要原因是其所在科技园区缺乏共享平台,没有有效的资源共享渠道,无法将已掌握的信息资源共享给园区内的企业,故而使得科技园区对园区内企业的支持能力有多欠缺。
3.2 科技园区企业孵化器不够合理
一个完整的企业孵化器应具有项目招商、产业服务、综合服务、物业管理以及信息服务等部门,旨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般性服务、管理咨询服务、投融资服务以及专业技术服务以满足其生存与发展的多种需求。杭州科技园区普遍在各项专业功能服务、科技市场信息共享效率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现状,并且据调查显示,8.59%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认为并未有效地为其提供上市决策、管理决策以及专利申请等一系列服务。
3.3 运营管理机制不够灵活
杭州科技园区在近十几年来快速发展,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其运营管理机制也存在着缺陷,具体表现在:(1)缺少专业的运营团队。杭州市的科技园区大部分是政府主导型或者是集体主导性,对科技型企业的产业发展方向存在缺少感知灵敏度,不能很好地带动园区内企业的发展;(2)缺乏标准化的管理系统。据研究调查结果发现,杭州大部分的园区都还在采用传统的园区管理模式,在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政策咨询、法务顾问、会计服务、环境提升以及配套建设等方面提供了较好的服务,而在技术、人才、信息、资本、大数据运用等创新驱动发展要素上提供的服务较少。
3.4 产业布局不合理
杭州科技园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缺少了合理规划。首先是定位不明导致同质竞争,即没有进行详细调查后就盲目扶持企业,导致园内主导产业不明确,特色和优势不鲜明的弊端,尤其在载体的策划包装和目标客户的定向宣传推介方面做得不够,从而导致空置率较高。如西湖科技园区的之江文创园,八年来园区注册企业累计达到1466家,但属于核心的“文创”类企业只有667家,占比不到45%,2015年产生税收6426万元,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转型的经济效益远不及社会效益。其次是园区内用地较为复杂,同时存在工业用地、混合用地以及规划建设用地。杭州科技园区的快速发展的同时杭州的城市化也在不断推进,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导致产业发展空间严重不足。
4 提升科技园区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能力对策和建议
4.1 构建人才和产业信息技术服务平台,提高资源整合能力
人才和产业信息技术服务平台是介于科技园区和科技型小微企业之间的服务平台,旨在整合科技园区内现有信息与资源,实现园区内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园区内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杭州科技园区应着重建立园区内资源数据库以及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制定资源收集、处理以及运用的一系列规范制度,提高园区内企业获取信息的质量与效率,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如人才资源库、技术服务平台、国际交流平台等信息服务平台。
4.2 加快科技园区内孵化器转型升级
科技园区作为服务科技型企业的特殊“服务平台”,其主要任务为聚集创新要素优化资源配置以促进知识、技术以及资本等要素向企业集聚,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杭州科技园区可构建多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努力构建跨境协同孵化体系,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业路线图,建立健全园区内企业的孵化体系。此外,杭州科技园区可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技术产品市场、投融资服务中心以及管理咨询等全方位服务,以加快企业孵化器转型升级,为园区内企业创造良好的孵化环境。
4.3 创新运营管理机制,激发内在活力
一套通用的、标准化的、易于复制操作的园区运营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园区管理者及时了解园内企业的总体产业结构、资金动向、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实时数据,掌握园区的实时状况,以便于做进一步引导和管理。杭州科技园区可创新园区运营模式,实现园区建设与服务专门化,即政府或者集体负责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负责园区内公司运营管理,进行专业分工以提高园区经营管理水平。此外,杭州政府应建立园区考核评优机制,每年按产值、税收、创新、投资、人才引进等项目对园区进行综合考评,择优给予奖励以提高园区对园区内企业的培育和扶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4 优化资源配置,多样化的精准扶持
随着科技园区的不断发展,入驻科技园区的企业趋于多样化。各大科技园区均有着不同的产业,故可通过采取政策引导实施对现有园区进行整合以优化资源配置。杭州科技园区应对园区内不同类别的产业、不同阶段的企业、不同功能的平台实施全方位全流程精准扶持,满足园区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领域以及不同科学技术要求的企业需求。此外,科技园区还应发挥园区内主导产业的人才引进作用,加大对园区内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同科技园区可根据当地的地区优势和产业优势重点扶持优势产业,以时事政策为重要导向,聚集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形成园区优势产业,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李森森.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 赵玲,贺小海,陈晓慧,等.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4(1).
[3] 胡钢.国外科技园区的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0(10).
[4] 潘祥杰,杨青.梁靖廷.高新科技园区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2(5).
[5] 贺明,李芳.中关村科技園区创新支持系统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4).
[6] 叶子,卜庆军.浙江省科技园区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中介服务问题及其对策[J].特区经济,2016(7).
关键词:科技园区 科技型小微企业 支撑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1(a)-081-03
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的愈加广泛,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各地区应该通 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来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扩大就业、促进国民收入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因其自身经营规模限制,导致其在技术、财务、市场销售以及公司运营等方面存在较大风险。而科技园区作为扶持和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重要资源平台,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过去十年,杭州科技园区在孵化科技型小微企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还存在着科技园区孵化功能发挥不够等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速度慢、规模小等问题,国内外学者在科技园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支撑能力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浙江省杭州市科技园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支撑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科技园区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能力的建议。
1 文献综述
1.1 科技园区
根据国际科学园区协会官方定义,科技园区是主要通过专业人员的管理以促进创新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来构建知识型机构,最终以增加社区财富。影响科技园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为:(1)园区内企业的研发基础;(2)园区内产业群体;(3)园区内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4)园区内的产业文化;(5)园区内的金融服务机构。
Castell和Hall(1992)认为科技园区作为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平台,其动机主要为重新产业化、区域发展以及集成创造。王大伟和葛继平(2011)认为以科技园区凭借其聚集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有着持续的创新能力,并且通过其技术辐射为区域经濟的增长提供了支持。
1.2 科技型小微企业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进行研发与创新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小微企业。科技型小微企业主体人员为科技研发人员,以市场为导向从事科学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经营内容主要是通过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将科技成果商品化,其主要特点具体如下。
(1)普遍小型化,从业人员几个到一百多人不等。
(2)知识型和技术型的科研人员占绝大比例。
(3)技术领域广,并且集产品设计、研制、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
(4)注重产品研发与创新。
1.3 科技园区与科技型小微企业
科技园区(Science Park)主要是为技术型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网络和技术性研究转化为生产力提供创新环境,其创新支持系统是园内高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并获得良好绩效的有力保证。科技园区的基础服务是满足科技型小微企业日常经营与管理的各项服务内容,主要是信息化服务和专业化服务。
Tether&Storey(1998)认为科技园区为园内企业发展所提供的科技创新软环境的支持,具体包括科技园发展政策、博士供应政策、有关高新技术企业同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联系的政策、直接的资金支持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咨询服务政策。潘祥杰(2002)认为科技园区服务体系是指在高新科技园区内促使科技教育界的科研成果迅速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促使高新技术企业不断衍生,从而使得高新科技园区高效运行和迅速发展的软、硬支撑体系。高新科技园区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将为科技园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2 科技园区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现状
2.1 园内产业多样化
随着杭州科技园区功能和服务的不断完善,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入驻科技园区的企业趋于多样化。如:杭州高新科技园区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文化创意、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西湖科技园区则以“互联网+产业”为导向,以信息经济为统领,大力发展以信息软件、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高端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园区;杭州师范大学科技园区以医药健康、新材料和信息服务为主。
2.2 发展态势良好,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自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决定》后,杭州市科技园区不断提高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撑能力,科技型小微企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杭州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89家。2007—2011年间,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高企344家,国家重点领域扶持高企85家,杭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17家。随着科技园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园区内科技型小微企业规模效应不断显现。以西湖区为例,西湖区2015年全区产业园区实现产值442.28亿元,产值超过5亿元的园区达到18个,占园区总数的54.55%,园区贡献财政收入30.44亿元,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16.43%。此外,随着科技园区实力的不断增强,产业集聚效应也初步显现,浙大科技园集聚了阿里巴巴支付宝公司等85家互联网金融企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业和互联网金融创业创新等经营业态,实现财政收入5亿多元;转塘科技园集聚了包括阿里云、华通云等名企在内的涉云企业260余家,实现税收近2亿元。 2.3 物业资源丰富
杭州的地价、房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攀升,办公场地又是初创企业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因此杭州科技园区凭借其园区内固定房产来给予初创型企业优质、优惠甚至免费的房租政策,以吸引科技型小微企业入驻。拱墅区在北部软件园拥有43万平方米的物业资产;余杭区海创园自建了11万方的人才公寓;浙大科技园拥有占地52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的创业孵化楼群;滨江高新区的国有资产就更多,诸如创新大厦、火炬大厦、留创园等;杭州师范大学科技园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3 科技园区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存在的问题
3.1 科技园区缺乏资源整合能力
科技园区内拥有园区内行业的所有信息与资源但是却没有充分发挥信息的及时性、价值性,为企业提供更充分、更高效的创新条件。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只有13.28%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认为科技园区帮助企业整合了人才、资金、科研院所等技术创新资源,主要原因是其所在科技园区缺乏共享平台,没有有效的资源共享渠道,无法将已掌握的信息资源共享给园区内的企业,故而使得科技园区对园区内企业的支持能力有多欠缺。
3.2 科技园区企业孵化器不够合理
一个完整的企业孵化器应具有项目招商、产业服务、综合服务、物业管理以及信息服务等部门,旨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般性服务、管理咨询服务、投融资服务以及专业技术服务以满足其生存与发展的多种需求。杭州科技园区普遍在各项专业功能服务、科技市场信息共享效率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现状,并且据调查显示,8.59%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认为并未有效地为其提供上市决策、管理决策以及专利申请等一系列服务。
3.3 运营管理机制不够灵活
杭州科技园区在近十几年来快速发展,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其运营管理机制也存在着缺陷,具体表现在:(1)缺少专业的运营团队。杭州市的科技园区大部分是政府主导型或者是集体主导性,对科技型企业的产业发展方向存在缺少感知灵敏度,不能很好地带动园区内企业的发展;(2)缺乏标准化的管理系统。据研究调查结果发现,杭州大部分的园区都还在采用传统的园区管理模式,在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政策咨询、法务顾问、会计服务、环境提升以及配套建设等方面提供了较好的服务,而在技术、人才、信息、资本、大数据运用等创新驱动发展要素上提供的服务较少。
3.4 产业布局不合理
杭州科技园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缺少了合理规划。首先是定位不明导致同质竞争,即没有进行详细调查后就盲目扶持企业,导致园内主导产业不明确,特色和优势不鲜明的弊端,尤其在载体的策划包装和目标客户的定向宣传推介方面做得不够,从而导致空置率较高。如西湖科技园区的之江文创园,八年来园区注册企业累计达到1466家,但属于核心的“文创”类企业只有667家,占比不到45%,2015年产生税收6426万元,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转型的经济效益远不及社会效益。其次是园区内用地较为复杂,同时存在工业用地、混合用地以及规划建设用地。杭州科技园区的快速发展的同时杭州的城市化也在不断推进,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导致产业发展空间严重不足。
4 提升科技园区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能力对策和建议
4.1 构建人才和产业信息技术服务平台,提高资源整合能力
人才和产业信息技术服务平台是介于科技园区和科技型小微企业之间的服务平台,旨在整合科技园区内现有信息与资源,实现园区内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园区内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杭州科技园区应着重建立园区内资源数据库以及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制定资源收集、处理以及运用的一系列规范制度,提高园区内企业获取信息的质量与效率,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如人才资源库、技术服务平台、国际交流平台等信息服务平台。
4.2 加快科技园区内孵化器转型升级
科技园区作为服务科技型企业的特殊“服务平台”,其主要任务为聚集创新要素优化资源配置以促进知识、技术以及资本等要素向企业集聚,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杭州科技园区可构建多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努力构建跨境协同孵化体系,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业路线图,建立健全园区内企业的孵化体系。此外,杭州科技园区可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技术产品市场、投融资服务中心以及管理咨询等全方位服务,以加快企业孵化器转型升级,为园区内企业创造良好的孵化环境。
4.3 创新运营管理机制,激发内在活力
一套通用的、标准化的、易于复制操作的园区运营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园区管理者及时了解园内企业的总体产业结构、资金动向、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实时数据,掌握园区的实时状况,以便于做进一步引导和管理。杭州科技园区可创新园区运营模式,实现园区建设与服务专门化,即政府或者集体负责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负责园区内公司运营管理,进行专业分工以提高园区经营管理水平。此外,杭州政府应建立园区考核评优机制,每年按产值、税收、创新、投资、人才引进等项目对园区进行综合考评,择优给予奖励以提高园区对园区内企业的培育和扶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4 优化资源配置,多样化的精准扶持
随着科技园区的不断发展,入驻科技园区的企业趋于多样化。各大科技园区均有着不同的产业,故可通过采取政策引导实施对现有园区进行整合以优化资源配置。杭州科技园区应对园区内不同类别的产业、不同阶段的企业、不同功能的平台实施全方位全流程精准扶持,满足园区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领域以及不同科学技术要求的企业需求。此外,科技园区还应发挥园区内主导产业的人才引进作用,加大对园区内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同科技园区可根据当地的地区优势和产业优势重点扶持优势产业,以时事政策为重要导向,聚集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形成园区优势产业,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李森森.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 赵玲,贺小海,陈晓慧,等.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4(1).
[3] 胡钢.国外科技园区的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0(10).
[4] 潘祥杰,杨青.梁靖廷.高新科技园区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2(5).
[5] 贺明,李芳.中关村科技園区创新支持系统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4).
[6] 叶子,卜庆军.浙江省科技园区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中介服务问题及其对策[J].特区经济,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