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望华:这是我心中的“一条大河”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1月13日,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委约作曲家、钢琴家储望华创作的钢琴协奏曲《我的祖国》(套装版)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新书首发式。首发式后,青年钢琴家孙颖迪、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张艺携上海爱乐乐团举行了这部作品的世界首演,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此曲根据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改编创作而成,是上海音乐出版社的第一部委约作品。之后,上海音乐出版社还将出版发行钢琴协奏曲《我的祖国》录音制品。
  首演當天上午,储望华与上海音乐出版社签署了合作协议,成为上海音乐出版社的签约作曲家,未来将创作更多钢琴家们喜欢演奏、中外听众们喜欢听、经得起历史和时代考验的优秀作品,让中国作品走向世界。


01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费维耀在新书首发式上


02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祖国》总谱套装

中国交响乐再添爱国主义题材新作品


  旅澳华裔作曲家、钢琴家储望华是《黄河》钢琴协奏曲的主要执笔人之一,也是我国钢琴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六十年来,他笔耕不辍,致力于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始终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之美。他创作的《解放区的天》《翻身的日子》《二泉映月》等家喻户晓的钢琴曲是中国钢琴作品曲库中的经典之作,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个性魅力,为推动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8年9月14日,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费维耀约请储望华先生根据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改编创作一首钢琴协奏曲,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在上海进行世界首演。一开始,面对这一委约,储望华的内心是犹豫的。他解释道,这首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的歌实在太脍炙人口了,在听众的高期待值下,要将主旋律不足二十个小节的原作改编成一部钢琴协奏曲这样的大型器乐作品,压力非常大。然而,经不住内心的创作冲动,在慎重考虑了两周后,储望华决定接受这个挑战。


音乐会现场

  储望华从2018年9月底开始构思、创作这部作品,到2019年2月完稿,前后不足五个月。不同于当年与众人一同协作将《黄河》改编成钢琴协奏曲,此次储望华是孤军奋战。他表示:“《我的祖国》这首经典歌曲老幼皆熟,旋律跌宕委婉,动人心弦,无论何时唱起总能唤起炎黄子孙的凝聚力和赤子之心……要想改编好这部作品,就必须好好地动动脑筋,充分利用钢琴音区宽广、富有色彩的特点,与乐队交融交织;在和声多样化和色彩性、幻想性上下功夫,既有细腻亲切柔美的气息,又有壮阔雄伟的时代特色;要不断深入地探索钢琴的中国语汇风格手法,让大家接受它。”
  最终完成的单乐章钢琴协奏曲《我的祖国》时长十六分钟左右,深情地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华夏人文情怀的讴歌。协奏曲一方面保持了原来歌曲的旋律和基本风格等,在音乐语汇上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中国特色;另一方面,作曲家也加入了一些符合时代的音乐元素,“毕竟这首歌曲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作的,而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了,音乐必须体现出一定的与时俱进”。


储望华与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费维耀在签约仪式上

  相较于先前郭兰英演唱的版本,这次储望华按照原作曲家刘炽的意愿,将歌唱家自行加入的一些装饰音去除了。歌曲的主题在新作中一共出现五次,每次都有不同,有速度比较舒缓、抒情的,也有慷慨激昂、奔放豪迈的,力求多侧面、全方位地表现宏伟的颂歌主题。在乐队配器的色彩上,储望华也下了不少功夫,让钢琴与交响乐队交融交织、对话对峙,“不似交响曲,胜似交响曲”。这是储望华个人独立创作的第四部钢琴协奏曲,他希望这部作品能够与《黄河》《梁祝》一样,成为中国交响乐领域又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音乐作品。
  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费维耀表示,该作品通过了中国音乐家著作权协会,获得了歌曲《我的祖国》原词作者乔羽、原曲作者刘炽家属的授权。出版社选在2019年出版发行新作,是为了奏响中国旋律,传播中国文化,以交响乐的形式在国际化语境下生动地反映中国人的审美追求,使红色经典作品以钢琴协奏曲的形式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增强守正创新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十一岁“高龄”赴澳洲深造


  储望华在幼年时已显现出罕见的音乐天赋。1956年,年仅十四岁的他创作了二胡独奏曲《村歌》,在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上公演,《人民日报》称他为“带红领巾的作曲者”。1952年,储望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主修钢琴专业,1958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学习,196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储望华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学习现代作曲,1985年获得墨尔本大学音乐硕士,1987年荣获澳大利亚阿尔伯特·迈基(Albert Maggs)作曲大奖,并成为澳大利亚音乐中心的常任代表。半个多世纪以来,储望华改编或创作的《二泉映月》《新疆随想曲》《南海小哨兵》《茉莉花幻想曲》等钢琴作品受到了广大听众们的喜爱。   储望华坦言自己在赴澳深造之前并没有正规地学习过作曲,“从我1956年发表《村歌》以来,我差不多自学了作曲二十多年”。那他之前都是怎么自学的呢?“我和普通钢琴系学生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我每次听音乐会或者唱片时,都会仔细听其中的作曲结构。比如我在弹肖邦钢琴曲的时候,我会琢磨他左手的织体是怎么样的,他是如何编配和声的,等等。”此外,储望华从小就对中国的民歌、民间戏曲很感兴趣,十六岁的他曾经和音乐学院附中的同学们一起去江苏省江阴地区采集江苏民歌。“我穿着草鞋,站在一望无际的水稻田间,稚嫩的皮肤没两天便被磨破了。”下乡虽苦,但这一方的水土人文却和储望华的血脉、气质、情结有着天然的相承相吸的呼应,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些民歌。1959年,他用自己亲手搜集的音乐素材,创作了钢琴处女作《江南情景组曲》。
  储望华远赴澳大利亚留学时已经四十一岁了,一般人可能不会选择在这样的年纪再出国深造,但他却认为自己过去的作曲最多只能算“业余”,他渴望去国外学习一些新的作曲理念。当时储望华已经留校工作将近二十年了,专业上不成问题,对他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那个时候申请出国的签证要一两个月,我是申请澳洲签证时才开始突击学英语,但你知道这点英文去留学是根本不够用的。”到了墨尔本大学,每次上课时,储望华就把录音机打开,把老师讲的内容全部录下来,回去再一遍一遍地反复听。“老师让我们去看的书,英文好的人可能一分钟就能看完一页,而我需要二十分钟,非常辛苦。”
  好在储望华总算坚持了下来,他感慨地表示,在澳大利亚的留学经历,对他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极大地开阔了他的眼界。“我们国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以前,对现代派音乐的创作技法知之甚少,最晚就是到德彪西或者斯特拉文斯基。而我到了澳洲以后,一步到位地学习了十二音序列的作曲技法。”储望华强烈建议音乐学习者如果有条件,一定要去国外学习、游历。“要想把我们的作品和国际接轨,首先必须要走出去,看看國外的人是怎么写的,他们的听众对这些作品是什么样的感受,然后在其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特点来发挥。”

中西合璧的典范,钢琴独奏作品集


  储望华创作、改编了大量经典的中国钢琴作品,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从事钢琴演奏与教育事业的人们。他的作品中流淌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血液”,那些沁人心脾、极具韵味的旋律,有着根植传统、创新求变、充满民族特点的创作特色,是中西合璧的优秀典范。储望华的生活和创作经历、个性气质和创作背景,奠定了他钢琴音乐的特点,而音乐调式色彩、和声织体、节奏韵律等手法,则表现了他的音乐作品中寻求“中国风格”的含蓄美和自然美。储望华的钢琴作品以其鲜明的个性和魅力,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储望华钢琴作品集》和《储望华钢琴作品演奏解析》

  这次上海音乐出版社除了出版钢琴协奏曲《我的祖国》(套装版)的乐队总谱及各乐器分谱以外,还出版了《储望华钢琴作品集》及《储望华钢琴作品演奏解析》(教学版)。
  《储望华钢琴作品集》集结了作曲家迄今为止所有的钢琴独奏作品,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收录了十七首奏鸣曲、叙事曲、变奏曲等无标题钢琴作品,下册收录了《中国民歌七首》《前奏曲六首》等十九部标题音乐作品。书中根据曲目的体裁与形式排序,即无标题作品在前,标题作品在后,这是中外学术界传统的排列方式之一。曲目编排没有按照创作年代排序的方式,因为那样固然有便于看出作曲家创作风格逐渐成熟和发展的轨迹,但不免会因作品大小、技术程度的参差不齐而显得杂乱无序。
  从这些产生于不同年代、不同时代背景,甚至不同地域、国家的钢琴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储望华人生道路的踪迹,这些作品也许还从某种侧面反映了作曲家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面貌的变化。这部厚重的《储望华钢琴作品集》,不仅是储望华一生钢琴独奏作品的集成,更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钢琴艺术发展的见证。


演讲中的储望华

  《储望华钢琴作品演奏解析》(教学版)则是一本关于储望华的专题研究著作。书中序言由储望华亲自撰写,作者陈国红教授任职于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从事钢琴教育事业逾三十年,拥有丰富的钢琴教学经验。多年来,她坚持不懈地研究储望华创作的作品,追随储望华巡演讲学的脚步,与作曲家本人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她多位学生演释储望华的音乐作品屡获大奖。书中陈国红还结合多年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对储望华的二十二首代表性作品进行了专业的分析,并对演奏技法的最新成果进行了详细解读。此书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研习储望华音乐创作和演奏的极佳参考。
  储望华钢琴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可弹性、可听性、可教性三者合一。他曾经说过,自己创作之初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就是作品的“存活率”——“我要求自己的作品被弹、被演奏,一切从这里出发并为归宿。”在他看来,只有使钢琴家们喜欢弹,才有可能让钢琴老师们愿意教,进而让钢琴学生们愿意学、愿意弹。这样自上而下的规律,是很多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和逻辑。“我个人六十年的创作道路,始终恪守着这个原则。我在创作的时候,设想着音乐会的演奏,设想着钢琴家们的感受,甚至在有限的范围之内,想到国际上的听众感受。”
  储望华今年七十八岁了,却依然不断有新作问世,他是如何一直保持着这么旺盛的创作力的呢?面对这样的提问,他笑说可能和自己的兴趣有关吧。“创作本身就是我特别喜欢做的事,反正就是把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都结合到一块儿了。”——而“创作”这个词对储望华来说,不仅指作曲,还指作画——他热爱油画,2015年甚至在墨尔本举办过个人画展。除此之外,吃饭吃到七成饱、保持乐观的心态也是他的养生秘诀之一。
其他文献
大学时期看电影《钢琴课》(The Piano),十分喜欢霍利·亨特(Holly Hunter)扮演的哑巴艾达(Ada)。电影讲的是爱恨,因一架钢琴而起,又因这架钢琴而终。我喜欢这部电影的最大原因,是因为电影中的配乐,被钢琴释放出的灵魂。  艾达与外界交流的唯一工具就是钢琴。她被父亲远嫁他乡,无论路程多艰难,也要带着自己的钢琴作为陪嫁。钢琴跟着艾达一起漂洋过海,从滔天的巨浪中被工人们搬下来,拖到沙滩
期刊
提到中世纪,人们往往都会用“禁锢的黑暗时代”来修饰它。从公元五世纪罗马帝国的消亡至十四世纪末文艺复兴到来之前的整整一千年间,这个战火连绵、教权至上的时期,宗教教会思想占据了主要的统治地位。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以宗教为大前提,因此科技生产力与生活水平停滞不前,人们始终在暗无天日的世界中苟且生存,思想也逐渐衰退。在这样一个看似萧条的历史背景下,我们仔细挖掘,可以发现这实际上并不完全是一个历史大倒退,中世
期刊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和地理意义上,新英格兰地区都可以被视作早期美国的代表。这里作为“美国文化的摇篮”,在宗教、科学、文学等方面日渐繁荣,不仅孕育了多样的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潮,还培养出了许多深受其影响的作曲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便是查尔斯·艾夫斯(Charles Ives)。 01愛默生 02梭罗 03霍桑  查尔斯·艾夫斯是一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美国古典音乐作曲家,被视作二十世纪初期美国古典
期刊
朱光潜先生说:“一生都在喝坏酒,不会觉得酒的坏,喝过一些好酒以后,坏酒一进口就不对味,一切方面的趣味大抵如此。”这些年里我也“喝”过不少原创歌剧、音乐剧、交响作品的新“酒”,而还想去品二回的却很少。  这次由厦门爱乐乐团“开启”的崔炳元交响作品音乐会,并不是每曲都能算上“好酒”,因为他有三部交响曲都只演奏了选段,我没那种能力去臆想它们的完整效果。但当晚确有不少曲子和乐章勾起了我想再听更细腻演奏版本
期刊
大概十年前,节目主持人蔡康永的一本《说话之道》一度引起热议。它让人猛然意识到,“说话”原来是一件很重要、很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但其实,“对话”要比“说话”更需要智慧。“对话”的媒介不局限于语言或文字,“对话”的对象也不限于人。  2019年12月9日晚,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办的“中国旋律·二胡与交响的对话”,便是由青年二胡演奏家陆轶文发起,力邀青年指挥家林大叶与杭州爱乐乐团共同演绎的一场有趣“对话
期刊
一  我坐在从罗滕堡回慕尼黑的火车上,精神恍惚。  昨夜教堂边酒馆小酌,怡然自得。怎知今日早起仍感微醺,头脑胀痛,于是杂念扰绪,幻觉袭思。黑夜刚“走”,此刻车窗外晨光初泄,巴伐利亚乡间小景如梦如幻。霎时,眼前惊现吴冠中笔下那样“皎洁”的东方楼台,耳边乍起拉威尔的钢琴组曲《镜子》——两重毫无关联的叠念无缝衔接。也怪这若有似无的悠意作祟,我竟不知深浅地写下几句小词:  长夜离席,朱曦烁堤,碧瓦玉池纵游
期刊
也许当彼得·盖尔博(Peter Gelb)2006年接手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总经理一职时,他的职业生涯就长久地与歌剧联系在了一起——他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能够使整个舞台焕发光彩的歌唱家、指挥家和音乐总监。然而,作为剧院经理,想要对艺术作品拥有绝对的决定权,则是盖尔博来到剧院后最棘手的问题。为此,他不得不用较为强硬的手段,并不惜为此斗争。现在,他可以自信地说:“董事会知道,当需要对节目和作品做出决定时,我是
期刊
世人常因自身无法理解古典乐的高雅而与之渐远。但世俗之人素养分千万种,若被奉为精神需求上层水平的古典乐只能供一小部分的“高雅人士”欣赏,那音乐岂不是失去了它无私而富有灵魂的一面?事实上,世俗之人对于一件事物的接受程度往往不是自发形成的,在当今社会,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环境发展的推动力量造就的。新型音乐节目的突破  众所周知,2018年湖南卫视推出了一档火爆全国的创新性综艺娱乐节目——《声入人心》,它以市
期刊
东平路是上海一条充满了文艺气息的小路,秋天也是它最美的季节。这里的文艺气息大多是因为路上有一所国际知名的学校,即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这个秋天的东平路与往常一样,但又不太一样。2019年11月4日晚,德国艾茵根音乐学校的中学生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小音乐厅奏响了“2019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国际室内乐艺术节”的号角,拉开了为期五天的“国际室内乐艺术节”的帷幕。今年的艺术节汇聚了中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
期刊
柏辽兹(Hector Louis Berlioz,1803-1869),十九世纪法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早年他受到父母的影响,十八岁进入医科学校学习,但他对此并不感兴趣。第二年他开始学习音乐,创作歌剧。二十岁时,他跟随巴黎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勒絮尔学习作曲。二十三岁时,他毅然决然放弃医学专业,轉而去巴黎音乐学院求学。  柏辽兹的音乐创作深受莎士比亚的影响。二十四岁时,他迷恋上了《哈姆雷特》剧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