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东林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kp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凤霞现任无锡市东林小学校长,这是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女校长。武凤霞原籍河南,是一位省内外很有影响的语文特级教师。2010年,武凤霞来到江苏无锡,先后任职于三所小学,分别担任副校长与校长。
  武凤霞的名字,我早就听说,只知道是河南省的一位特级教师,由江苏无锡市引进后任职于一所小学。当时的直接反应是,河南的教育水平跟江苏不是一个等量级的,河南省的特级教师来到江苏,且又入职于人才荟萃的无锡,要站稳脚跟恐怕很难,脱颖而出则更为不易。中国人安土重迁,重乡情,也重已有的事业与声名,这是人之常情。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切从头来,重新适应,重新开拓,要闯出一片新天地,这何其难。她需要多大的勇气,又需要多大的自信,以及足以支撑起自己再度辉煌的智慧?
  与武凤霞校长的第一次谋面,是在省教育厅前瞻性项目答辩会上。因为这个项目分在我所在的小组,因此听得比较仔细,印象也较为深刻,感觉这是一位很有学养的校长,思路缜密,反应机敏。就这个项目做点评时,我给了比较高的评价。第二次在江苏宜兴,听武凤霞做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报告,觉得她这个报告做得非常好,切合实际,有创见,条理清晰,也有相当的理论高度,能有效地指导小学教师的作文教学与研究。第三次是在无锡东林小学,与武凤霞及老师们有了比较充分的交流,交流的话题是她所主持的前瞻性项目——“小学语文素养表现型教学的实践探索”。
  省教育厅前瞻性项目的立项很不容易,数量少,要求高。它既要有前瞻而自洽的理论性思考,又要能针对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且有可行的操作策略,其成果还必须具有普适性的推广意义和价值。“小学语文素养表现型教学的实践探索”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武凤霞的语文教育的思想,它带有鲜明的东林书院的文化特色。
  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鲜明的书院色彩,是武凤霞语文教育思想最为鲜明的特征。武凤霞作为东林小学的校长,主持的项目无疑需要有东林的特色。东林书院于她而言,既是研究的基地,也是展开研究的资源。中国古代书院与现代学校的最大不同,是它的开放性与对话性。书院教学以“尊德性而道问学”为宗旨,将学生的德性培养和探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它主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共同探讨,将学堂建成为研讨对话的学习共同体;它将“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职业的神圣使命,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及学生学习的引领者,需要处处体现因材施教,体现教学相长。语文教学是民族母语的教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以上这几个主要方面,武凤霞无疑具有充分的文化自觉,她所主张的语文教学,自觉体现了学科教学的教育性,自觉体现了课程教育的时代性,自觉体现了儿童本位的主体性。
  “开放共讲、问学思辨”是武凤霞一贯的语文教育追求,她认为曾经的“行知课堂”和“书院式教学”都是扎根于此。天人合一、情景合一、知行合一,是中华文化最为鲜明的思想方法,也是书院教育最为独特的教学理念。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武凤霞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达成。她依托东林书院的优良传统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她让民族母语的教育因此而有了文化的根基,让语言文字的教学传承了民族精神的基因。东林书院文化的自觉传承,不仅让武凤霞的前瞻性项目研究有了更为深厚与坚实的基础,也让她的语文教育思想有了历史的厚重与内涵的丰富。
  武凤霞的语文教育思想奠基于儿童学习心理,她所创生的“小学语文素养表现型”教学范式,可追溯到中华文化语境中的古典文论。“表现”之于儿童是一种自觉的展示,而不是一种被动的呈现,它需要唤起学生内在的表现欲,激发学生的欣喜感,满足学生的自尊心,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才能。“表现”是一个充分而连贯的行为过程,而不仅仅是散乱的碎片化表象的呈现。它利用儿童强烈的表现欲,将儿童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自我表现的过程;它将符号化的语文书本知识与儿童在生活世界很好地勾连起来,也让儿童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与情感紧紧交织在一起。
  武凤霞的语文教学紧扣“表现”,优化教育的情境,既满足了儿童愉悦的愿望,也带来了语文学习的高效率。语文教育的这一前瞻性项目研究,进一步回应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构成要素的追问,在将这一研究不断地结构化和系列化的过程中,逐步梳理出小学语文素养表现的层级化目标体系。武凤霞所創生的“小学语文素养表现型”的基本教学方式不断在实践中完成理论升华,逐渐成为一种创新性的语文教学与学习的范式。
  着眼“素养表现”的语文教学,可以有自洽而充分的理论阐释。“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表现”是情动于内而言见于外,这里需要有两个条件,其一是能感动人的事物,其二是人之情感的恰当表述。动人之物不外是具象性的与符号性的,生活中的事物都是具象的,而书本上的知识都是符号化的。由符号而迁想到具体的事物与情境,或将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情景概括为概念性的话语,人的语言表达就是这样一个不断由意到言和由言达意的过程。语文之学,是语言之学;语言之学,是口耳之学。它需要不断地自语与对话,不断地展示与交流,非如此,语言不能规范,话语也不能流畅。“表现”不同于“再现”,它带有个人创造的成分在内,它有鲜明的主观和个性的色彩,它是语言成功习得的重要标志之一。小学语文教学扣住“表现”,就能纲举目张,融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于一炉,使儿童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培育,起到举一反三的教育效果。
  武凤霞语文教育研究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其一,突破育人目标和教学方式分离的瓶颈;其二,建构“小学语文素养表现型教学实践”体系;其三,形成以行为设计为核心的教师新型发展模式。她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的活动”为基点来设计教学。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以具体的任务为依托,它的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是要让学生带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要完成的任务去深入研究文本,并在其中“以任务为线索激发、引领学生去主动学习、自主建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的这些整体性的观念,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教学与儿童发展的紧密关联。立德树人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以学习者为中心是语文教育的基本原理,学生活动是课程与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问题导向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策略。
  由此,研究内容和主题从“高阶问题、追问、情境性、知识结构化”四大要素,转向为学生设计丰富的、合适的学习活动成为被普遍关注的话题,设计学习活动的能力也就成为评价教师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围绕“学习活动的设计”,武凤霞团队通过不断的研究,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优质的学习活动首先需要有意识地给予学生广阔的学习时空;其次要让活动在复杂而真实的情境中发生;第三要用明确的任务群为学生提供活动的内容并进行价值导向。
  作为江苏无锡市从外省引进的优秀人才,武凤霞在无锡落地生根、脱颖而出,充分体现了她的生长性与创造性,更充分显示了苏南文化的包容性,厚德而载物。
  武凤霞,一位优秀的语文特级教师,一位富有开拓与创造精神的校长,教育及研究的未来之路还很漫长,她的未来与东林书院紧密关联,任职之所在,也是安身立命之所在。这是一位值得期待的优秀教师与校长。一所文化厚重的书院,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校长,共同承载着民族母语教育与文化传承的重大使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一名联语言与思想同在,它包含着怎样的文化意蕴与美学精神,值得我们不断地深思与体悟。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 郝
其他文献
虽然新课标对各学段的目标与内容做了清楚的界定,但是,如何把学段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却是语文教师制订教学内容时的难题。为此,我校举办了“同一篇课文不同年段教”的专题研讨活动,探究在不同学段中如何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笔者执教的是四年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受益匪浅。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放在四年级进行教学,不是简单,反而有难度。难就难在如何在简单的文字中找寻它对于四年级学生
古代有一个读书人,走了三百里路,去向大师请教写作的诀窍。大师看了他的文章,把他带到一片树林边,指着一个蜘蛛网说:“你不要拜我为师,你拜它为师吧。”那个书生对着蛛网呆看了三天,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从此文章大有长进,并且考场得意,一举成名。事后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大师在告诉我,天下找不到一个没有中心的蜘蛛网,蜘蛛织网是先有网的中心,再一圈一圈地围绕中心编织。写文章也是这个道理啊!”  那么,怎样指导小
【设计初想】  课标指出,“小学的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玩游戏是一种很好的切入方式。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把游戏引入作文课堂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给予学生切身感受的机会,既激发了学生上作文课的兴趣,又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素材。成语接龙游戏是学生平日里熟悉而且经常玩的一种游戏,第一次在课堂上玩,学生
在一次古诗词主题教学研讨活动中,唐婉老师执教的《春雨》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一结束,笔者调查了52名听课学生对唐老师《春雨》一课教学的喜欢程度。(见表1)  表1 听课学生对唐老师《春雨》一课教学的喜欢程度调查表  课后,听课老师无一例外地对这节课表示大加赞赏。  那么,唐老师的这节《春雨》为什么会赢得学生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呢?笔者结合课堂实录,进行了课堂教学观察分析,发现“人在课中央”
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听”通常放在首位,可见听读的重要性。听读也是读,只不过是用耳朵“读”书。听和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接受信息的方式以听为主,听占45%。从人的语言发展看,也是听在读之先,听是读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读习惯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鉴赏,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力。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润
一、导入课题,理解课题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  师:有谁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  生:《高山流水》。  师:这首曲子就是著名的《高山流水》。在这个曲子的背后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言文,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来,我们一起写下这个故事的名字——《伯牙鼓琴》。(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对伯牙了解多少?  生:伯牙非常善于弹琴。 
一、方法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读一个故事。读这个故事我们不需要书、不需要笔,只需要我们的脑、眼、耳、嘴和心,我们要用脑想、眼看、耳听、嘴说、心体会,希望通过这个故事你们能有自己不同的收获。  【评析:郜老师一开课就有意识渗透脑、眼、耳、嘴、心五体并用的学习习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师生共读故事——边读边想边表达  师: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小栗色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他紧紧地抓住
一、“本真阅读”的内涵  “本真阅读”是“本真语文”视域下的一个方面,指向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强调真阅读、真思考、真训练。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以达到在阅读课堂上提高阅读效率、促进能力发展、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什么是真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就是学生拿到一篇文本,在课堂上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就是学生在教師的引导下,于文本中来回走,
【文本解读】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是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习作。习作要求写一个人,一个有特点的人。写出人物特点是此次习作的重点,亦是难点。习作提示中,首先通过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词语,如“热心肠”“智多星”“乐天派”“昆虫迷”“小问号”“小书虫”等,把学生带入自己的生活,回忆身边的人物,感受他们的特点,为后面的习作酝酿准备。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经历各不相同,所遇人物更是各不相同,各
最近一直在跟同事讨论关于童话写作中“物性真实”与“情感真实”的问题。童话分为拟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三种类型,我们这里讨论的童话主要是指拟人体童话(下文同)。“物性真实”,是指在童话写作中要保留有生命或者非生命的物体的自然属性;“情感真实”,则是指童话写作要符合作品的需要,诠释作者真实的创作意图。  之所以有这样的讨论,是因为学生在童话写作中常常出现随意编撰的现象。如,一学生在《粉笔历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