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童话写作中物性真实与情感真实的统一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entv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直在跟同事讨论关于童话写作中“物性真实”与“情感真实”的问题。童话分为拟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三种类型,我们这里讨论的童话主要是指拟人体童话(下文同)。“物性真实”,是指在童话写作中要保留有生命或者非生命的物体的自然属性;“情感真实”,则是指童话写作要符合作品的需要,诠释作者真实的创作意图。
  之所以有这样的讨论,是因为学生在童话写作中常常出现随意编撰的现象。如,一学生在《粉笔历险记》中写道:“粉笔得到小精灵的指点后,上了黑树林。才走到半路,跳出一只白虎,龇牙咧嘴,要吞掉粉笔,粉笔吓得直发抖。”显然,学生把“粉笔”人格化了,使它具有了人的特征,这在童话写作中本是最值得提倡的,但“粉笔”毕竟是“粉笔”,说白虎要吞掉粉笔,这明显不符合白虎的生物属性。这样的例子在小学生的童话写作中举不胜举。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童话写作是否体现“物性真实”并不重要,只要“情感真实”就可以天马行空,任由编撰。上述例子中“白虎要吞掉粉笔”又有什么不可?对于这样的观点,我是不认同的。我主张童话写作要保持物性的真实,达成物性与人性的和谐统一。
  一、童话创作必须根植于生活
  任何文学作品的创作都必须是基于生活的,童话也不例外。上世纪50年代著名童话作家金近先生提出“童话中的幻想是需要现实生活做基础的”。他提到鸟兽的言语是童话经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应该让这些动物的讲话和所做的一切都跟人具有同样的感情,使人能体会到这种感情。但同时也要有动物原来的特点,符合它们所特有的生活习性——这是自然规律。金近先生说的就是童话写作中的物性真实与情感真实要和谐统一的问题。说明童话创作不能离开生活,而是要参照生活,尊重“物性”,否则,童话就会失去生命与魅力。
  有的人以为童话的魅力是靠丰富的想象获得的。童话大师贺宜说:“其实,丰富的想象如果不是根植于生活,倒就真的变成信口开河、荒诞不经了。”他认为童话创作存在两个“老问题”:一是不少童话缺乏生活基础,作者任意编述故事,信口开河,随心所欲,内容空洞……没有生活气息,只有拙劣的杜撰。二是缺乏童话特色,既少幻想,又少巧妙的构思,只是单纯把生活中发生的事,或某些生活现象,借几只动物或别的什么东西来登场,现身说法。贺宜先生尖锐地指出:由于一些作者对童话还不很理解,对童话创作的艺术规律也不能熟练地掌握,导致其作品中的人物,仅仅是会说人话、会干人事的猫狗等等而已。“可是叫人失望的是,它们这也会干,那也会办,例如会上学,会打乒乓球,会种树,也会种庄稼,唯独不会干它们本来应该会干的事,如逮耗子、看门、打猎等等。”因而,这些作品勉强可算作童话。由此可见童话写作中尊重生活、呈现“物性”的重要性。
  二、童话中的“物”具有不可替代性
  童话是一种浪漫的文学,推崇想象、幻想,童话中的动物、植物、非生物等都被人格化了,具有了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从而同时具有了人性和物性。但是,我认为童话中的物被人格化,首先要保持物的物性,否则物的面貌在童话中就丧失了。
  《夏洛的网》里的蜘蛛夏洛,利用自己高超的织网本领,在蜘蛛网上织出了“王牌猪”“光彩照人”等字眼,使小猪威尔伯避免了成为圣诞节烤肉的命运。在网上编织,对蜘蛛来说,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是蜘蛛的生物属性决定的。但对小猪威尔伯来说,就比登天还难了,可威尔伯偏要学夏洛织网的本领,结果弄得四脚朝天。织网这个生物本能的属性就是夏洛所特有的,谁都替代不了。所以,我们可以说,是《夏洛的网》这个童话刻画了蜘蛛的闪光面貌,但同时,也正是因为夏洛是这样一只有着高超织网本领的蜘蛛,才成全了这个童话。
  有人说,《快乐王子》中的快乐王子,换成一口钟也是可以的,也可以给钟表面贴上珠宝,也可以让钟说话,照样可以达成帮助穷人的目的。我不知道作者王尔德听了这话会如何摇头与辩驳。我以为,快乐王子本是美的化身,他以金光灿灿的形象出场,既符合他王子的身份,也具有“心灵美”的象征意义。快乐王子原先在宫里不知人间疾苦,死后被塑成雕像高耸在广场,才明白了真相。这是一件悲哀的事,但也是一件幸事,一个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痛苦王子“复活”了!到最后,他虽然双目失明,全身上下灰暗得很,但他在小燕子的帮助下,达到了帮助穷人的愿望,真正成为了一个“快乐王子”!这样的艺术情节,又岂是换成一口钟所能达成的?“塑像”不能动、由崭新到斑驳等属性被作者以童话般的目光发现,运用到《快乐王子》这个温暖的故事中来,称颂了人性的真诚与善良,我们是不能把“快乐王子”的形象替换的。
  基于物性上的想象,是促成上述童话关键情节发展的首要条件。而学生在童话写作中不能体现文中“物”的特性,他们笔下的“物”不是独一无二的,是可以替代成任何一种物体的,就如前文《粉笔历险记》的“粉笔”一样,这正是物性不真实的问题所在。
  三、利用“物性真实”能创作更好的童话
  著名童话《神笔马良》的作者洪汛涛在《童话艺术思考》一书中,专门就“童话的物性”设了章节阐述,结论是:“物性,是不能不讲的。物性,不只是所有拟人童话必须遵循的艺术法则,而且还是拟人童话的有效有力的艺术手段。我们要运用并发挥物性这一艺术手段,藉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拟人童话来。”
  事实上,很多童话经典都是利用了物性真实来塑造童话形象、展开童话情节的。比如罗北儿的《青蛙与蟾蜍》系列,青蛙身体不太舒服,但它的皮肤是正常的青色,蟾蜍却关心地问它“你不舒服?你的脸发青了?”作者巧妙地利用了青蛙的生物属性,从而产生了一个幽默有趣的童话故事。《时代广场的蟋蟀》中的塔克,作为一只老鼠,当然也有老鼠的习性,于是它就生活在纽约时代广场地铁站的一个废弃的排水管里。塔克一出场时坐在排水管的出口上望着小男孩马利欧,就立刻让故事充满了童话的味道,呈现出童话的面貌。再看《笋芽儿》中的笋芽儿在春雨姐姐的沐浴和雷公公的召唤下,勇敢地钻出了地面,并脱去了一件件衣服,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笋芽儿的生长规律。《绿野仙踪》中的稻草人说:“不论谁践踏我的脚趾,或者拿针刺着我的身体,那也不打紧,因为我不会觉得痛的。”这也是由稻草人本身的物性所决定的……
  就这样,无论是角色的设置还是幽默效果的制造,物性都会给童话作家们提供依据。描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才能够传神,在童话写作中,要传达出有生命或者非生命的物体的特性,就要保留他们的自然属性,这就是“物性真实”。
  当然,作者的想象在遵守物性真实性的基础上也可以天马行空,关键还在于,作家怎样利用自己的妙笔将物性、人性相结合,让它们变得可爱起来,使“物性真实”与“情感真实”达成和谐统一。
  (作者单位:浙江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的要求,我们不难看出:习作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那么,习作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体验、积累。基于此,在开
虽然新课标对各学段的目标与内容做了清楚的界定,但是,如何把学段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却是语文教师制订教学内容时的难题。为此,我校举办了“同一篇课文不同年段教”的专题研讨活动,探究在不同学段中如何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笔者执教的是四年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受益匪浅。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放在四年级进行教学,不是简单,反而有难度。难就难在如何在简单的文字中找寻它对于四年级学生
古代有一个读书人,走了三百里路,去向大师请教写作的诀窍。大师看了他的文章,把他带到一片树林边,指着一个蜘蛛网说:“你不要拜我为师,你拜它为师吧。”那个书生对着蛛网呆看了三天,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从此文章大有长进,并且考场得意,一举成名。事后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大师在告诉我,天下找不到一个没有中心的蜘蛛网,蜘蛛织网是先有网的中心,再一圈一圈地围绕中心编织。写文章也是这个道理啊!”  那么,怎样指导小
【设计初想】  课标指出,“小学的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玩游戏是一种很好的切入方式。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把游戏引入作文课堂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给予学生切身感受的机会,既激发了学生上作文课的兴趣,又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素材。成语接龙游戏是学生平日里熟悉而且经常玩的一种游戏,第一次在课堂上玩,学生
在一次古诗词主题教学研讨活动中,唐婉老师执教的《春雨》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一结束,笔者调查了52名听课学生对唐老师《春雨》一课教学的喜欢程度。(见表1)  表1 听课学生对唐老师《春雨》一课教学的喜欢程度调查表  课后,听课老师无一例外地对这节课表示大加赞赏。  那么,唐老师的这节《春雨》为什么会赢得学生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呢?笔者结合课堂实录,进行了课堂教学观察分析,发现“人在课中央”
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听”通常放在首位,可见听读的重要性。听读也是读,只不过是用耳朵“读”书。听和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接受信息的方式以听为主,听占45%。从人的语言发展看,也是听在读之先,听是读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读习惯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鉴赏,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力。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润
一、导入课题,理解课题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  师:有谁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  生:《高山流水》。  师:这首曲子就是著名的《高山流水》。在这个曲子的背后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言文,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来,我们一起写下这个故事的名字——《伯牙鼓琴》。(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对伯牙了解多少?  生:伯牙非常善于弹琴。 
一、方法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读一个故事。读这个故事我们不需要书、不需要笔,只需要我们的脑、眼、耳、嘴和心,我们要用脑想、眼看、耳听、嘴说、心体会,希望通过这个故事你们能有自己不同的收获。  【评析:郜老师一开课就有意识渗透脑、眼、耳、嘴、心五体并用的学习习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师生共读故事——边读边想边表达  师: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小栗色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他紧紧地抓住
一、“本真阅读”的内涵  “本真阅读”是“本真语文”视域下的一个方面,指向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强调真阅读、真思考、真训练。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以达到在阅读课堂上提高阅读效率、促进能力发展、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什么是真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就是学生拿到一篇文本,在课堂上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就是学生在教師的引导下,于文本中来回走,
【文本解读】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是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习作。习作要求写一个人,一个有特点的人。写出人物特点是此次习作的重点,亦是难点。习作提示中,首先通过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词语,如“热心肠”“智多星”“乐天派”“昆虫迷”“小问号”“小书虫”等,把学生带入自己的生活,回忆身边的人物,感受他们的特点,为后面的习作酝酿准备。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经历各不相同,所遇人物更是各不相同,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