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数学方法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是把重点放在探索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习。我们认为应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利用现有的幻灯、投影仪、录像、录音、电子计算机等视听工具并将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进行小学数学音像立体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1.小学数学音像立体化教学要素的探讨
1.1电教教材的建设。电教教材的建设要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与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来进行,主要种类是幻灯卡片、投影片、录 像带、录音带、磁盘等。编制电教教材,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情境与内容。情境的创设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这里的情境既有“音”的情境,又有“像”的情境。如教学圆周率时,我们给学生播放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录音,创设“音”的情境,实践表明其效果远比教师口头讲述好,它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刻苦学习的精神;而教学行程问题等应用题时,放映汽车行驶、飞机飞行、开挖隧道等情境图,特别是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使用连续的情境片,可以较好地揭示应用题的数量 关系和结构特征。这种“像”的情境,虽离不开教师的精讲与板演,但其功用是粉笔、黑板所无法取代的。二是精讲与配音。教师可以把重要的教学内容(如概念、法则、解题方法等)的讲述,预先配上恰当的音乐 进行录音,然后在课堂里播放出来,让学生分析讨论,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如教学“多位数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我们将结论“多加的要减去,少加的要再加,多减的要加上,少减的要再减。”配以有一定节奏的音乐在课前预先录制成儿歌,待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得出上述结论后再播放给学生听,结果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反馈与再认。当然,如能注意把形象和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三是构图与色彩。为了突出重点、难点,运用构图和色彩等手段时要特别注意。四是动片与静片。小学数学电教教学片(录像、电子计算机画面、投影片等)应以动片为主,这是由于一要适应数学课的特点;二要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小学数学课中,某些抽象的概念、计算法则的算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结构特征,如果以童话、故事、生活趣事等形式用动片给出,小学生会很感兴趣,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2电教教法的选择。电教教法是教学方法的一個部分,它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既依存于教学论的有关原理,又依存于教学内容、学科特点。此外,还受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及电教教材的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认识规律都不同。中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不够稳定,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但他们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却占优势。因此,这一阶段采取的方法主要可利用电教手段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直观材料,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使之更好地理解、巩固知识,促进观 察力的发展和思维积极化。高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趋于稳定和集中,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进一步增强,逐步形成了一定的信念。因此,采用电教手段教学已不再满足于提供形象、直观的材料,而应更加注意启发诱导,让他们独立地思考问题,提高他们分析、综合、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3电教教案的编写。
小学数学电教教案编写的一般模式应是:传统教案+电教媒体。具体说来,一是必须具有传统教案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步骤、教具准备;二是必须具有电教媒体。精心设计电教媒体;严格操作规程,掌握出现时机;课后要做好整理工作;注意搜集反馈信息。总之,教案要突出立足素质提高,着眼智能开发,体现教法学法,突出电教特点,联系学生实际,讲究低耗高效。
2.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优化组合问题
笔者认为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到处可以套用的统一模式成为最佳,但是根据系统理论和心理学原则,我们仍然有下列原则可循。
2.1有序的原则。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任务)和过程在一定教学环境中有秩序的组合。这个教学过程的秩序,不仅知识教学有其顺序、能力,思想品德培养也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这个序将影响到课堂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采用。这个序既取决于科学知识的系统,又取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而在教学的长期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能力也是变化发展,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因此,这个序实质上是在教学的影响下,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 序。
2.2适时的原则。教学过程中,某一项知识(概念、法则等)的学习,某一技能、能力的培养,某一行为习惯的培养,一般有一个适宜的时机,失之过早,学生掌握不了;失之过迟,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和损失。因此,要适时施教,及时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是“适时”的原则。由此,在数学音像立体化教学过程中掌握好诸要素的显现时 机尤为重要。
2.3反馈的原则。
小学数学音像立体化的教学过程是多种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对这个过程的控制,主要是根据教师与学生的信息联系和信息反馈。教师要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分类细目,借助现代化的视听工具和传统教学媒体,采取观察、提问、做练习、短时测验等手段,检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其与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的差距,灵活及时调节教学环节(上例已说明了这一点)。
3.小学数学音像立体化教学过程的评价化教学的目的
小学数学音像立体化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的组合是否最佳,以发挥最大的教育教学功能,是有一定的客观评价标准的。
3.1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益。
音像立体化教学应有助于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想象、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
3.2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音像立体化教学和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优化组合,能产生新的教法和学法 ,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以优化教法和学法;能促进音像立体化教材的系统化。
总之,评价小学数学音像立体化教学过程的优化程度,应着眼于教学质量和效率,通过教学能促使学生由 “不知”到“知”的转化,即知识上的转化;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即能力上的转化;由“要我学” 到“我要学”的转化,即态度上的转化。离开这些孤立地评价教学过程,就背离了开展电化教学的宗旨。
1.小学数学音像立体化教学要素的探讨
1.1电教教材的建设。电教教材的建设要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与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来进行,主要种类是幻灯卡片、投影片、录 像带、录音带、磁盘等。编制电教教材,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情境与内容。情境的创设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这里的情境既有“音”的情境,又有“像”的情境。如教学圆周率时,我们给学生播放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录音,创设“音”的情境,实践表明其效果远比教师口头讲述好,它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刻苦学习的精神;而教学行程问题等应用题时,放映汽车行驶、飞机飞行、开挖隧道等情境图,特别是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使用连续的情境片,可以较好地揭示应用题的数量 关系和结构特征。这种“像”的情境,虽离不开教师的精讲与板演,但其功用是粉笔、黑板所无法取代的。二是精讲与配音。教师可以把重要的教学内容(如概念、法则、解题方法等)的讲述,预先配上恰当的音乐 进行录音,然后在课堂里播放出来,让学生分析讨论,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如教学“多位数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我们将结论“多加的要减去,少加的要再加,多减的要加上,少减的要再减。”配以有一定节奏的音乐在课前预先录制成儿歌,待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得出上述结论后再播放给学生听,结果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反馈与再认。当然,如能注意把形象和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三是构图与色彩。为了突出重点、难点,运用构图和色彩等手段时要特别注意。四是动片与静片。小学数学电教教学片(录像、电子计算机画面、投影片等)应以动片为主,这是由于一要适应数学课的特点;二要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小学数学课中,某些抽象的概念、计算法则的算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结构特征,如果以童话、故事、生活趣事等形式用动片给出,小学生会很感兴趣,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2电教教法的选择。电教教法是教学方法的一個部分,它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既依存于教学论的有关原理,又依存于教学内容、学科特点。此外,还受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及电教教材的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认识规律都不同。中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不够稳定,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但他们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却占优势。因此,这一阶段采取的方法主要可利用电教手段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直观材料,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使之更好地理解、巩固知识,促进观 察力的发展和思维积极化。高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趋于稳定和集中,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进一步增强,逐步形成了一定的信念。因此,采用电教手段教学已不再满足于提供形象、直观的材料,而应更加注意启发诱导,让他们独立地思考问题,提高他们分析、综合、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3电教教案的编写。
小学数学电教教案编写的一般模式应是:传统教案+电教媒体。具体说来,一是必须具有传统教案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步骤、教具准备;二是必须具有电教媒体。精心设计电教媒体;严格操作规程,掌握出现时机;课后要做好整理工作;注意搜集反馈信息。总之,教案要突出立足素质提高,着眼智能开发,体现教法学法,突出电教特点,联系学生实际,讲究低耗高效。
2.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优化组合问题
笔者认为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到处可以套用的统一模式成为最佳,但是根据系统理论和心理学原则,我们仍然有下列原则可循。
2.1有序的原则。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任务)和过程在一定教学环境中有秩序的组合。这个教学过程的秩序,不仅知识教学有其顺序、能力,思想品德培养也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这个序将影响到课堂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采用。这个序既取决于科学知识的系统,又取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而在教学的长期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能力也是变化发展,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因此,这个序实质上是在教学的影响下,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 序。
2.2适时的原则。教学过程中,某一项知识(概念、法则等)的学习,某一技能、能力的培养,某一行为习惯的培养,一般有一个适宜的时机,失之过早,学生掌握不了;失之过迟,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和损失。因此,要适时施教,及时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是“适时”的原则。由此,在数学音像立体化教学过程中掌握好诸要素的显现时 机尤为重要。
2.3反馈的原则。
小学数学音像立体化的教学过程是多种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对这个过程的控制,主要是根据教师与学生的信息联系和信息反馈。教师要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分类细目,借助现代化的视听工具和传统教学媒体,采取观察、提问、做练习、短时测验等手段,检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其与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的差距,灵活及时调节教学环节(上例已说明了这一点)。
3.小学数学音像立体化教学过程的评价化教学的目的
小学数学音像立体化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的组合是否最佳,以发挥最大的教育教学功能,是有一定的客观评价标准的。
3.1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益。
音像立体化教学应有助于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想象、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
3.2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音像立体化教学和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优化组合,能产生新的教法和学法 ,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以优化教法和学法;能促进音像立体化教材的系统化。
总之,评价小学数学音像立体化教学过程的优化程度,应着眼于教学质量和效率,通过教学能促使学生由 “不知”到“知”的转化,即知识上的转化;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即能力上的转化;由“要我学” 到“我要学”的转化,即态度上的转化。离开这些孤立地评价教学过程,就背离了开展电化教学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