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预算是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实行校内二级预算,将事权与财权相结合是学校资金分配、调控和监督的依据,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艺术类高职院校具有收入来源单一、不同专业生均成本差异较大的特点,本文以Y职业学院为例,对艺术类高职院校二级预算编制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院校;二级预算;归口管理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机制也逐渐趋于稳定,如何对教育经费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成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艺术类高职院校多采取小班教学,学生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异于普通高校,给院校财务部门经费管理增加了压力。因此,加强二级预算管理是学校全面预算管理的需要,是当前会计制度改革新形势下教育成本核算的需要,也是加强学校内部控制建设的需要。
Y职业学院是省属公办艺术类高职院校,随着学院的飞速发展增设了部分特色鲜明的普通类专业。规模的扩大包括机构改革使原有的预算体制与学院当前的发展相脱节。Y职业学院以学历教育为主收入渠道比较单一,得益于高校生均拨款制度,良好的生源给学院带来稳定收入,部分文化传承类艺术专业受到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扶植;不同专业间的生均成本差异明显,某传统艺术类专业生均经费可达到普通专业的4倍,但受相关政策影响免收学费;学生实习实践多以服务社会和基层的演出任务为主,具有一定随机性,部分业务开支同期不具备可比性;此外,高职院校管理岗位普遍设置较少,呈管理层次少、宽度大的组织结构。只有将预算管理的重心下沉,平衡好传统专业与新设专业的经费,合理配置资源,才能有效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达到学院建设总目标。
一、校内二级预算编制的原则
校内二级预算总的原则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均衡、厉行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办公设备购置等一般性开支。预算编制采取零基预算的方式,打破固有思维,将全年教学与管理活动与预算紧密结合,以业务活动确定资金流向,做到重大事项一事一议;编制过程采取“上下结合”、“统切结合”的模式,增强业务部门的积极自主性;业务活动除符合教学、管理规律外,还应符合财务或财务以外的其他校内外规章制度。
二、校内二级预算的编制方案
校内二级预算采取归口管理的方式,根据经费行政、业务特点划分为统筹经费和切块经费。统筹经费由统筹部门直接保送财务部门,切块经费由审核部门教务部、人力资源部、学工部分别负责审核业务部门教科研、薪酬绩效考核、学生活动等方面的业务。即系、部根据教学和管理需求测算并提交二级预算,业务审核部门审核预算事项合理性,提出修改意见后后报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学校总预算以及业务审核部门意见业务审核部门审批、修改后的二级预算进一步调整、汇总,经预算领导工作小组批准后下达指标到各业务部门。
二级预算的归口管理将业务审核引入到预算体系中,体现了业务活动预算在预算编制中的主导地位。业务管理部门参与预算审核能够从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角度将业务活动与学校的发展方向有机结合,在保障日常教学、科研活动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从而使学校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
(一)收入预算
Y学院收入来源和结构较为简单,由财政拨款、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构成。Y学院是艺术类院校除基建项目外,项目规模和占财政经费的比重都比较小。事业收入的主要构成是纳入预算专户管理的学费、住宿费以及报名考务费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构成是本级横向拨款、非同级财政拨款以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弹性较大且具有随机性。
目前国内许多高职类院校的系、部独立创收能力较差,教学、管理经费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Y学院也不例外,因此收入预算采取统筹的方式,由财务部门根据学生数量、在职教职员工数量核定各部门的收入。由于经费渠道中财政拨款相对稳定,在收入预算环节Y学院重点关注事业收入。学校根据各系上一年度学生学费、住宿费实际缴费情况核定本年度系部收入,并作为支出预算的依据。
(二)支出预算
1.基本支出预算
基本支出的二级预算采取“统筹”与“切块”相结合的方式,统筹经费保障学校的基本运行、教职员工的基本工资,由统筹经费管理部门测算、申报。切块经费或统、切结合的经费由业务部门(系、部)根据具体教学、教务、管理活动安排以及绩效分配方案对业务费、奖励绩效进行测算和申报,统、切结合的经费还需要业务审批部门进行审核。为保障支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结合预算编制的工作量,无论是统筹经费还是切块经费均采取零基预算的方法。
统筹经费是保障学校运行的基础。根据部门分工和学校具体情况,Y学院统筹经费管理部门是教务部、人力资源部、总务部。每年年末,由人力资源部根据教职工的人数、构成和人力资源计划测算下一年度工资指标,基本工资指标作为统筹经费,奖励绩效作为切块经费,并一同报送财务部门;总务部根据全校设备、资产运行情况测算校内后勤保障类的支出(包含必要的后勤保障类设备的购置);教务部测算校内教学管理的支出(含必要的教学管理设备的购置)。
为加强重点支出管理,规范重点支出安排,对财政部门关注的重点支出预算除差旅费外均采取统筹的方式。“三公经费”本着逐年压缩的原则由学校办公室统筹申报。会议费归属于教学类的由教务部统筹申报,归属于非教学类的由人力资源部统筹申报。培训费采取统筹方式能科学合理地规划和更新教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集中力量提升教师师资水平、教辅人员的管理水平。专业教师的培训预算由教务部测算,其他教职工的培训预算由人力资源部测算。财务部门在审核重点支出的预算时应充分结合现行财经政策,从预算环节保障资金支出的合规性。
切块经费是校内各系、部切块包干的年度经费,包括日常办公、交通差旅、教学所需专用材料等。切块经费由各系、部根据实际需要采取零基预算的方式测算并申报。统、切结合的经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职工薪酬中的奖励绩效,由系、部测算后报送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在总体奖励绩效预算指标基础上进行再次分配;二是上一年度事业收入的6%作为学生工作经费,由学生工作部掌握总体指标,各系、部按事项报送学生工作的经费预算,学生工作部在总体指标的基础上进行分配;三是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研教改、实习实践以及其他重大教科研活动预算指标由教务部统一掌握,做到一事一议,系部参考项目预算的方式申报预算;四是上一年度事业收入的2%作为食堂物价平抑基金,由总务部掌握总体指标。
2.项目支出预算
项目预算由系、部进行申请,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系、部的应成立项目组,以项目组的名义申请。项目预算与教科研相关的须教务部门从专业角度审核项目可行性,财务部门从资金使用角度审核预算的合理性。
三、校内二级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二级预算对经费进行二次分配,改变了以往粗放型的预算管理方式,调动了系、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打开了新局面。同时二级预算为学校合理有效的分配资源,减少不必要的開支,协调好各项教科研及管理活动的资金安排,集中力量发展优势、特色专业提供了保障,也为学校落实资金使用的主体责任,实现机制体制改革、依法治校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二级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系、部预算编制重视短期效益,缺乏长期规划;预算编报由一定的随意性,申报属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材料和依据支撑;系、部预算编制人员水平有限,预算编制不规范,编报过程中反复沟通,影响整体工作效率。
对此,在二级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强调预算的严肃性,合理的编制预算。除年度预算外,学校应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中长期的财务发展规划,区分资金使用的轻重缓急,合理利用好经费。预算的“全员化”有助于提升广大教职员工的预算意识,“支出必有预算”使预算管理深入人心。学校可以考虑加强预算管理的培训,通过讲座、工作会、预算公开等多种方式提升预算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预算编制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预算编制的组织和审核部门亦应加强业务学习,细化、精炼二级预算的各节点及预算编报材料,在符合内部控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采取放管结合、简化流程等手段实现二级预算编报的科学性、合规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汪浩.高职院校两级预算管理体系探讨[J].财会通讯,2011 (02).
[2]孔丽.高职院校二级预算编制与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 (06).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院校;二级预算;归口管理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机制也逐渐趋于稳定,如何对教育经费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成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艺术类高职院校多采取小班教学,学生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异于普通高校,给院校财务部门经费管理增加了压力。因此,加强二级预算管理是学校全面预算管理的需要,是当前会计制度改革新形势下教育成本核算的需要,也是加强学校内部控制建设的需要。
Y职业学院是省属公办艺术类高职院校,随着学院的飞速发展增设了部分特色鲜明的普通类专业。规模的扩大包括机构改革使原有的预算体制与学院当前的发展相脱节。Y职业学院以学历教育为主收入渠道比较单一,得益于高校生均拨款制度,良好的生源给学院带来稳定收入,部分文化传承类艺术专业受到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扶植;不同专业间的生均成本差异明显,某传统艺术类专业生均经费可达到普通专业的4倍,但受相关政策影响免收学费;学生实习实践多以服务社会和基层的演出任务为主,具有一定随机性,部分业务开支同期不具备可比性;此外,高职院校管理岗位普遍设置较少,呈管理层次少、宽度大的组织结构。只有将预算管理的重心下沉,平衡好传统专业与新设专业的经费,合理配置资源,才能有效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达到学院建设总目标。
一、校内二级预算编制的原则
校内二级预算总的原则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均衡、厉行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办公设备购置等一般性开支。预算编制采取零基预算的方式,打破固有思维,将全年教学与管理活动与预算紧密结合,以业务活动确定资金流向,做到重大事项一事一议;编制过程采取“上下结合”、“统切结合”的模式,增强业务部门的积极自主性;业务活动除符合教学、管理规律外,还应符合财务或财务以外的其他校内外规章制度。
二、校内二级预算的编制方案
校内二级预算采取归口管理的方式,根据经费行政、业务特点划分为统筹经费和切块经费。统筹经费由统筹部门直接保送财务部门,切块经费由审核部门教务部、人力资源部、学工部分别负责审核业务部门教科研、薪酬绩效考核、学生活动等方面的业务。即系、部根据教学和管理需求测算并提交二级预算,业务审核部门审核预算事项合理性,提出修改意见后后报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学校总预算以及业务审核部门意见业务审核部门审批、修改后的二级预算进一步调整、汇总,经预算领导工作小组批准后下达指标到各业务部门。
二级预算的归口管理将业务审核引入到预算体系中,体现了业务活动预算在预算编制中的主导地位。业务管理部门参与预算审核能够从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角度将业务活动与学校的发展方向有机结合,在保障日常教学、科研活动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从而使学校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
(一)收入预算
Y学院收入来源和结构较为简单,由财政拨款、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构成。Y学院是艺术类院校除基建项目外,项目规模和占财政经费的比重都比较小。事业收入的主要构成是纳入预算专户管理的学费、住宿费以及报名考务费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构成是本级横向拨款、非同级财政拨款以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弹性较大且具有随机性。
目前国内许多高职类院校的系、部独立创收能力较差,教学、管理经费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Y学院也不例外,因此收入预算采取统筹的方式,由财务部门根据学生数量、在职教职员工数量核定各部门的收入。由于经费渠道中财政拨款相对稳定,在收入预算环节Y学院重点关注事业收入。学校根据各系上一年度学生学费、住宿费实际缴费情况核定本年度系部收入,并作为支出预算的依据。
(二)支出预算
1.基本支出预算
基本支出的二级预算采取“统筹”与“切块”相结合的方式,统筹经费保障学校的基本运行、教职员工的基本工资,由统筹经费管理部门测算、申报。切块经费或统、切结合的经费由业务部门(系、部)根据具体教学、教务、管理活动安排以及绩效分配方案对业务费、奖励绩效进行测算和申报,统、切结合的经费还需要业务审批部门进行审核。为保障支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结合预算编制的工作量,无论是统筹经费还是切块经费均采取零基预算的方法。
统筹经费是保障学校运行的基础。根据部门分工和学校具体情况,Y学院统筹经费管理部门是教务部、人力资源部、总务部。每年年末,由人力资源部根据教职工的人数、构成和人力资源计划测算下一年度工资指标,基本工资指标作为统筹经费,奖励绩效作为切块经费,并一同报送财务部门;总务部根据全校设备、资产运行情况测算校内后勤保障类的支出(包含必要的后勤保障类设备的购置);教务部测算校内教学管理的支出(含必要的教学管理设备的购置)。
为加强重点支出管理,规范重点支出安排,对财政部门关注的重点支出预算除差旅费外均采取统筹的方式。“三公经费”本着逐年压缩的原则由学校办公室统筹申报。会议费归属于教学类的由教务部统筹申报,归属于非教学类的由人力资源部统筹申报。培训费采取统筹方式能科学合理地规划和更新教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集中力量提升教师师资水平、教辅人员的管理水平。专业教师的培训预算由教务部测算,其他教职工的培训预算由人力资源部测算。财务部门在审核重点支出的预算时应充分结合现行财经政策,从预算环节保障资金支出的合规性。
切块经费是校内各系、部切块包干的年度经费,包括日常办公、交通差旅、教学所需专用材料等。切块经费由各系、部根据实际需要采取零基预算的方式测算并申报。统、切结合的经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职工薪酬中的奖励绩效,由系、部测算后报送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在总体奖励绩效预算指标基础上进行再次分配;二是上一年度事业收入的6%作为学生工作经费,由学生工作部掌握总体指标,各系、部按事项报送学生工作的经费预算,学生工作部在总体指标的基础上进行分配;三是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研教改、实习实践以及其他重大教科研活动预算指标由教务部统一掌握,做到一事一议,系部参考项目预算的方式申报预算;四是上一年度事业收入的2%作为食堂物价平抑基金,由总务部掌握总体指标。
2.项目支出预算
项目预算由系、部进行申请,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系、部的应成立项目组,以项目组的名义申请。项目预算与教科研相关的须教务部门从专业角度审核项目可行性,财务部门从资金使用角度审核预算的合理性。
三、校内二级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二级预算对经费进行二次分配,改变了以往粗放型的预算管理方式,调动了系、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打开了新局面。同时二级预算为学校合理有效的分配资源,减少不必要的開支,协调好各项教科研及管理活动的资金安排,集中力量发展优势、特色专业提供了保障,也为学校落实资金使用的主体责任,实现机制体制改革、依法治校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二级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系、部预算编制重视短期效益,缺乏长期规划;预算编报由一定的随意性,申报属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材料和依据支撑;系、部预算编制人员水平有限,预算编制不规范,编报过程中反复沟通,影响整体工作效率。
对此,在二级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强调预算的严肃性,合理的编制预算。除年度预算外,学校应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中长期的财务发展规划,区分资金使用的轻重缓急,合理利用好经费。预算的“全员化”有助于提升广大教职员工的预算意识,“支出必有预算”使预算管理深入人心。学校可以考虑加强预算管理的培训,通过讲座、工作会、预算公开等多种方式提升预算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预算编制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预算编制的组织和审核部门亦应加强业务学习,细化、精炼二级预算的各节点及预算编报材料,在符合内部控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采取放管结合、简化流程等手段实现二级预算编报的科学性、合规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汪浩.高职院校两级预算管理体系探讨[J].财会通讯,2011 (02).
[2]孔丽.高职院校二级预算编制与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