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具有点拨、启发、引导的多重作用。教学改革牵动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提问也一改传统的刻板模式,开始追求更加多样的形式和更好的效果。以小学语文课堂为立足点,说一说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智巧”提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提问
提问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最佳的时机,合理挑选问答者,并对给出的答案进行评价,这一系列过程中无不需要运用智慧和技巧。“智巧”提问就是充分运用谋略,结合知识点的特征以及学生的思维模式,精心设计整个过程,达到最佳的效果。对于“智巧”提问的策略,不同教师有不同的看法,以下是我的一些浅见。
一、善于选择提问点,提升教学效果
所谓“问点”就是问题的切入点,指的是教师设计问题的要点。只有问点明确,问题才具有基本的价值,学生才能够找到解答的思路。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课堂提问不是随意的,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选择问点要注意两点,首先是把握住教学的重点,也就是围绕核心知识点来设计问题,这样的问题在整堂课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围绕重点的问题往往不是单个的,而是连续性的,目的是一步步引导学生思维,最终达到理解核心知识的目标。
比如,《詹天佑》这篇课文始终围绕“爱国”“杰出”等词语来塑造主人公的形象,但是这些看似空洞的词汇很难令学生产生深切的感受,透过文章内容,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詹天佑的“爱国”和“杰出才能”具体体现在哪里?你能用文章中的原句来回答吗?让学生在阅读原文的过程中深入思索,理解更深刻的含义[1]。
此外,提问还要抓住文章中的一些空白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有留白,这种创作艺术留给读者很大的遐想空间,也是最应该思索之处。在这里,教师更应该设计问题。以《月光曲》的文章为例,问题可以这样设计:小姑娘在问贝多芬是谁时,他为什么不回答?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回答?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二、紧紧抓住提问的关键点,提升教学效果
语言课堂上的時间很宝贵,应避免提出无价值、无必要的问题,浪费时间和学生的精力。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简明扼要,抓住要害,并有其存在的价值,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这对于教师而言可谓是一门提问的艺术。提问的作用无非体现在两个方面:(1)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锻炼学生的语言及思维能力。以此为目标去设计提问,才能避免做无用功。最优质的问题就是同时发挥上述的双重功效。
《海上日出》这篇课文的最后一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一句可谓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值得细细体味和深入讨论,在这里设计提问就十分必要。再比如,《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提问时要紧紧抓住文章的动情点,也就是“‘我’与师生共同的爱国感情”,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进入第一视角去体会这种情感。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主要反映了那个时代下穷苦人民的悲惨遭遇,激发学生的同情之心是最为关键的,那么提问就要从讲述小女孩被冻死后脸上依旧显现着笑容这一点入手[2]。
三、有效把握提问的时机,提升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教师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各种方式引导,使学生领悟并得出类似的观点。这与提问的目标是相同的,问题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启迪,在他们达到了一定目标时,教师再抓住时机追问,以更具深度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牵引得更远,直至到达学习的彼岸,完成目标。
教师在提问时要把握住以下几点。首先,要抓住学生在课堂上每一次迸发兴趣的时机,此时提问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得到很多出乎意料的答案。其次,要利用好课堂上的高潮点,在学生情感最饱满的状态下向他们提问,此时一些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能说上几句,激发情感的效果更好。
例如,在教学《穷人》这篇课文时,针对“屋外寒风呼啸,惊涛拍岸,渔家小屋却温暖而舒适”,教师可以提问:“从哪里能够感受到渔家小屋的温暖舒适?”这样的问题显然要等学生充分理解了文章内容,并被渔夫夫妇的行为打动后才能够理解,因此问题应该在讲读环节后提出[3]。让学生从渔夫夫妇乐于助人、想法一致,与其他穷人之间相互给予帮助等方面去分析问题,感受到另外一种“温暖”。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情境下,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需要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设计提问环节,可见这是一项颇具难度的教学任务,必须动用教师的智慧与技巧。以上仅从几个不同角度提出了“智巧”提问的策略,当然在不同的情况下,“智巧”提问的策略也应该是不同的,仅以以上观点给广大教师以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周春华.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智巧”提问[J].基础教育论坛,2019(37):19.
[2]康计永.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学周刊(下旬),2016(12):216-217.
[3]刘朝瑞.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9):9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提问
提问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最佳的时机,合理挑选问答者,并对给出的答案进行评价,这一系列过程中无不需要运用智慧和技巧。“智巧”提问就是充分运用谋略,结合知识点的特征以及学生的思维模式,精心设计整个过程,达到最佳的效果。对于“智巧”提问的策略,不同教师有不同的看法,以下是我的一些浅见。
一、善于选择提问点,提升教学效果
所谓“问点”就是问题的切入点,指的是教师设计问题的要点。只有问点明确,问题才具有基本的价值,学生才能够找到解答的思路。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课堂提问不是随意的,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选择问点要注意两点,首先是把握住教学的重点,也就是围绕核心知识点来设计问题,这样的问题在整堂课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围绕重点的问题往往不是单个的,而是连续性的,目的是一步步引导学生思维,最终达到理解核心知识的目标。
比如,《詹天佑》这篇课文始终围绕“爱国”“杰出”等词语来塑造主人公的形象,但是这些看似空洞的词汇很难令学生产生深切的感受,透过文章内容,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詹天佑的“爱国”和“杰出才能”具体体现在哪里?你能用文章中的原句来回答吗?让学生在阅读原文的过程中深入思索,理解更深刻的含义[1]。
此外,提问还要抓住文章中的一些空白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有留白,这种创作艺术留给读者很大的遐想空间,也是最应该思索之处。在这里,教师更应该设计问题。以《月光曲》的文章为例,问题可以这样设计:小姑娘在问贝多芬是谁时,他为什么不回答?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回答?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二、紧紧抓住提问的关键点,提升教学效果
语言课堂上的時间很宝贵,应避免提出无价值、无必要的问题,浪费时间和学生的精力。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简明扼要,抓住要害,并有其存在的价值,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这对于教师而言可谓是一门提问的艺术。提问的作用无非体现在两个方面:(1)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锻炼学生的语言及思维能力。以此为目标去设计提问,才能避免做无用功。最优质的问题就是同时发挥上述的双重功效。
《海上日出》这篇课文的最后一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一句可谓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值得细细体味和深入讨论,在这里设计提问就十分必要。再比如,《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提问时要紧紧抓住文章的动情点,也就是“‘我’与师生共同的爱国感情”,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进入第一视角去体会这种情感。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主要反映了那个时代下穷苦人民的悲惨遭遇,激发学生的同情之心是最为关键的,那么提问就要从讲述小女孩被冻死后脸上依旧显现着笑容这一点入手[2]。
三、有效把握提问的时机,提升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教师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各种方式引导,使学生领悟并得出类似的观点。这与提问的目标是相同的,问题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启迪,在他们达到了一定目标时,教师再抓住时机追问,以更具深度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牵引得更远,直至到达学习的彼岸,完成目标。
教师在提问时要把握住以下几点。首先,要抓住学生在课堂上每一次迸发兴趣的时机,此时提问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得到很多出乎意料的答案。其次,要利用好课堂上的高潮点,在学生情感最饱满的状态下向他们提问,此时一些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能说上几句,激发情感的效果更好。
例如,在教学《穷人》这篇课文时,针对“屋外寒风呼啸,惊涛拍岸,渔家小屋却温暖而舒适”,教师可以提问:“从哪里能够感受到渔家小屋的温暖舒适?”这样的问题显然要等学生充分理解了文章内容,并被渔夫夫妇的行为打动后才能够理解,因此问题应该在讲读环节后提出[3]。让学生从渔夫夫妇乐于助人、想法一致,与其他穷人之间相互给予帮助等方面去分析问题,感受到另外一种“温暖”。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情境下,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需要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设计提问环节,可见这是一项颇具难度的教学任务,必须动用教师的智慧与技巧。以上仅从几个不同角度提出了“智巧”提问的策略,当然在不同的情况下,“智巧”提问的策略也应该是不同的,仅以以上观点给广大教师以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周春华.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智巧”提问[J].基础教育论坛,2019(37):19.
[2]康计永.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学周刊(下旬),2016(12):216-217.
[3]刘朝瑞.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