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构建整个《课标》的基石,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一课程改革的总趋势,充分反映了数学课程要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时代的要求。《课标》中的每一段都是基本理念物化的结果,都与这些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课标》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要从《课标》的基本理念开始,只有全面而深刻地领会《课标》的基本理念,才能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课标》的其他内容。
那么,《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呢?那就是“数学课程”理念、“数学”理念、“数学学习”理念、“数学教学活动”理念、“评价”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理念。下面分别对这些理念进行阐述:
一、“数学课程”理念
《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提法代表着一种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和实践体系。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应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能适宜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并有益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有价值的数学”是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它应该有助于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它不仅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是有用的,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任何工作都是有用的。通过这种数学的学习体验,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感受到生活的绚丽多彩以及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学生为本,根据教材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让课本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具有吸引力的、感兴趣的、生活化的数学信息。那些对学生来说是难以琢磨的、深奥的、不易理解的内容,就没有必要人人都要学习。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是指“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也能够为每一个学生所掌握。实现这一理念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悟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强自信。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设计要设计出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情境、背景,让学生接近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和模拟的现实生活中进行数学学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乐于学习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课程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因此,数学课程涉及领域应该是广泛的,这些领域里既有供学生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也隐含着现代数学的一些原始生长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其数学需要,开启其智慧潜能。而且,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也才有可能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活动领域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时,要精心设计练习方式,引导学生合作研究。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思考性、开放性和挑战性,同时,要讲究实效。教科书中的星号题、思考题,要让学生去探究,满足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的需要,千万不能老师包办代替或干脆删掉这类内容。同时,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让课外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真正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数学”理念
《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等等。对于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中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揭示概念和结论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经历”、“感受”和“体验”探索过程,不仅要使学生了解结论的由来,强化对定理、规律、结论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科学发现和创造打下基础。
三、“数学学习”理念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这一理念从内容上强调了过程,不仅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而且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猜测验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在活动中感悟与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
四、“数学教学”理念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样的理念,我们的数学教学设计和数学课堂,一定要以人为本,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体现师生的双主体性,教师要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体验、理解数学,鼓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时机开展研究性学习。
五、“评价”理念
《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说明了评价也是我们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导着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我们在评价时,对“双基”的评价要注重理解和应用,在作业和练习的设计、测试题的编拟以及实践活动的组织中,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都要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并伴随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且要以口头评价、及时评价、随机评价、延时评价为主。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要给予赞赏,比如,独特的见解、学习中付出的努力及进步、大胆质疑的精神以及对自我的超越、对同学的发言的尊重、合作创新的意识等都给予赞赏。对数学课堂的评价,不但要注重对教师教育教学艺术的评价、教育机智的评价,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的评价、合作交流状态的评价、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努力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情感知识化和知识情感化的过程。
六、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作用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为此,我们要树立数学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观点,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创造条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电脑和网络逐步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媒体获取信息,帮助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但我们要特别注意,多媒体课件只能是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不应成为代替教师板书的工具,更不能出现整堂课一个鼠标“搞定”、“穿新鞋走老路”的状况,我们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否定传统的优秀教法,关键在于教师恰当地运用,做到优势互补。
综上所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整个《课标》的基石,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掌握,努力完成《课标》赋予的使命。
参考书目: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553300贵州省纳雍县教育局教研室)
那么,《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呢?那就是“数学课程”理念、“数学”理念、“数学学习”理念、“数学教学活动”理念、“评价”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理念。下面分别对这些理念进行阐述:
一、“数学课程”理念
《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提法代表着一种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和实践体系。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应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能适宜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并有益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有价值的数学”是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它应该有助于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它不仅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是有用的,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任何工作都是有用的。通过这种数学的学习体验,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感受到生活的绚丽多彩以及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学生为本,根据教材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让课本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具有吸引力的、感兴趣的、生活化的数学信息。那些对学生来说是难以琢磨的、深奥的、不易理解的内容,就没有必要人人都要学习。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是指“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也能够为每一个学生所掌握。实现这一理念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悟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强自信。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设计要设计出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情境、背景,让学生接近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和模拟的现实生活中进行数学学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乐于学习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课程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因此,数学课程涉及领域应该是广泛的,这些领域里既有供学生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也隐含着现代数学的一些原始生长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其数学需要,开启其智慧潜能。而且,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也才有可能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活动领域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时,要精心设计练习方式,引导学生合作研究。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思考性、开放性和挑战性,同时,要讲究实效。教科书中的星号题、思考题,要让学生去探究,满足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的需要,千万不能老师包办代替或干脆删掉这类内容。同时,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让课外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真正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数学”理念
《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等等。对于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中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揭示概念和结论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经历”、“感受”和“体验”探索过程,不仅要使学生了解结论的由来,强化对定理、规律、结论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科学发现和创造打下基础。
三、“数学学习”理念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这一理念从内容上强调了过程,不仅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而且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猜测验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在活动中感悟与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
四、“数学教学”理念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样的理念,我们的数学教学设计和数学课堂,一定要以人为本,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体现师生的双主体性,教师要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体验、理解数学,鼓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时机开展研究性学习。
五、“评价”理念
《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说明了评价也是我们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导着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我们在评价时,对“双基”的评价要注重理解和应用,在作业和练习的设计、测试题的编拟以及实践活动的组织中,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都要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并伴随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且要以口头评价、及时评价、随机评价、延时评价为主。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要给予赞赏,比如,独特的见解、学习中付出的努力及进步、大胆质疑的精神以及对自我的超越、对同学的发言的尊重、合作创新的意识等都给予赞赏。对数学课堂的评价,不但要注重对教师教育教学艺术的评价、教育机智的评价,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的评价、合作交流状态的评价、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努力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情感知识化和知识情感化的过程。
六、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作用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为此,我们要树立数学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观点,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创造条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电脑和网络逐步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媒体获取信息,帮助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但我们要特别注意,多媒体课件只能是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不应成为代替教师板书的工具,更不能出现整堂课一个鼠标“搞定”、“穿新鞋走老路”的状况,我们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否定传统的优秀教法,关键在于教师恰当地运用,做到优势互补。
综上所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整个《课标》的基石,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掌握,努力完成《课标》赋予的使命。
参考书目: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553300贵州省纳雍县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