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自然科学领域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较强的课程。相应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遵循开放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科学的魅力和价值。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困境与需求,积极实践开放式教学策略,以提升教学效果,促進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它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并且它永远处于发展的状态中,不断改变着我们生产生活的方式。在此背景下,使个体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是,科学内涵丰富、应用广泛,所以科学教学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学形式不能局限于传统,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创新创造,追求新的探究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课程的开放性,真正打开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几点阐述小学科学开放式教学的具体实践策略。
一、开放课堂资源,鼓励学生参与探究
小学科学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内容难度适中,章节安排合理,能够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科学知识。但是,教材毕竟篇幅有限,它呈现的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更多的知识需要师生主动去拓展,这体现了开放课堂资源的重要性。此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图像、视频等媒介给学生呈现了丰富而精彩的世界。相较之下,课本内容显得朴素,不易吸引学生兴趣。因此,综合以上两点,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积极引入课外资源。量“生”定制,构建精彩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例如,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图片或短视频的形式呈现与声音有关的生活情境,比如,合唱队在舞台上演唱,街头艺人表演击鼓,古筝弹唱,小鸟啼鸣,等等,借此营造生动有趣的氛围。然后让学生讨论:“你还能通过哪些手段来制造声音?结合你的生活经历,你发现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了吗?”在多媒体情境的启发下,学生可以通过说话、敲打文具盒、弹橡皮筋等方式来制造声音,从而能够意识到声音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可见,在科学教学中开放课堂资源,是提升课堂趣味性,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可行之法。
二、开放学习方式,保护学生学习热情
现有的科学成果无疑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最伟大的成就,它揭开了自然神秘的面纱,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坚持、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必须秉持这样的精神,如此,才能掌握科学的知识与技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和突破。但是,由于课时安排等原因,大部分学校的科学教学常以灌输为主,严重阻碍了学生科学品质的发展。为此,作为教师,应挣脱传统理念的束缚,采取新的课堂教学策略,比如:项目式学习、师生互换等等。这样,才能开放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而开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挥潜能、展现个性,从而激发学生继续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运动与摩擦力》一课时,针对“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展开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经验自由选择实验方法。比如,有的小组准备两个同样规格的矿泉水瓶,其中一个装满水,另一个装半瓶水,然后分别进行拉动实验,通过托盘上垫圈数量的差别,得出“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这一结论,并由此提出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而且,小组合作最明显的益处就是学生可以集思广益,在思想的碰撞中对实验进行改造和创新。比如,在探究“使用滚木拉动重物”时,学生发现充当“滚木”的笔并不全是标准的圆柱体,这样会影响实验效果,于是在讨论中提出用同样规格的筷子进行实验,也有学生提出用同样大小的玻璃珠来代替滚木,这就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可见,通过开放学习方式,可以给学生构建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有效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提升课堂质量。
三、开放生活课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生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有限,且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师有必要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作业的驱动和引领下,主动巩固学习内容,锻炼知识应用能力,以完善学习效果。但是,这里的作业不是指课后习题或随堂小测,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给学生布置的生活实践课题。一方面,科学是注重实践的一门课程,布置相应的课题,也就是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能够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得到科学实践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生活化课题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在生活背景下充分发挥潜能和创意,使课题任务尽善尽美,从而在探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务实求真、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
例如,在教学《简易电路》一课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课题:
某教室里有三盏灯,由一个开关控制,要求闭合开关时,三盏灯同时点亮。请根据要求设计电路,并进行实验模拟;
走廊里有三个房间,每个房间有一盏灯、一个开关。如果总开关断开,每个房间的开关不起作用;而在总开关闭合的情况下,闭合某个房间内的开关,该房间的灯被点亮。请根据描述设计电路,并进行实验模拟。
然后,教师给学生提供小灯泡、电池、开关、导线等基本的实验器材,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课题,并以报告的形式呈现探究成果。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价值,从而坚定其学习信念。
总之,小学科学必须秉持开放式教学的理念,争取通过课堂形式和方法的开发,拓展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
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它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并且它永远处于发展的状态中,不断改变着我们生产生活的方式。在此背景下,使个体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是,科学内涵丰富、应用广泛,所以科学教学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学形式不能局限于传统,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创新创造,追求新的探究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课程的开放性,真正打开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几点阐述小学科学开放式教学的具体实践策略。
一、开放课堂资源,鼓励学生参与探究
小学科学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内容难度适中,章节安排合理,能够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科学知识。但是,教材毕竟篇幅有限,它呈现的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更多的知识需要师生主动去拓展,这体现了开放课堂资源的重要性。此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图像、视频等媒介给学生呈现了丰富而精彩的世界。相较之下,课本内容显得朴素,不易吸引学生兴趣。因此,综合以上两点,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积极引入课外资源。量“生”定制,构建精彩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例如,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图片或短视频的形式呈现与声音有关的生活情境,比如,合唱队在舞台上演唱,街头艺人表演击鼓,古筝弹唱,小鸟啼鸣,等等,借此营造生动有趣的氛围。然后让学生讨论:“你还能通过哪些手段来制造声音?结合你的生活经历,你发现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了吗?”在多媒体情境的启发下,学生可以通过说话、敲打文具盒、弹橡皮筋等方式来制造声音,从而能够意识到声音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可见,在科学教学中开放课堂资源,是提升课堂趣味性,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可行之法。
二、开放学习方式,保护学生学习热情
现有的科学成果无疑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最伟大的成就,它揭开了自然神秘的面纱,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坚持、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必须秉持这样的精神,如此,才能掌握科学的知识与技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和突破。但是,由于课时安排等原因,大部分学校的科学教学常以灌输为主,严重阻碍了学生科学品质的发展。为此,作为教师,应挣脱传统理念的束缚,采取新的课堂教学策略,比如:项目式学习、师生互换等等。这样,才能开放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而开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挥潜能、展现个性,从而激发学生继续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运动与摩擦力》一课时,针对“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展开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经验自由选择实验方法。比如,有的小组准备两个同样规格的矿泉水瓶,其中一个装满水,另一个装半瓶水,然后分别进行拉动实验,通过托盘上垫圈数量的差别,得出“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这一结论,并由此提出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而且,小组合作最明显的益处就是学生可以集思广益,在思想的碰撞中对实验进行改造和创新。比如,在探究“使用滚木拉动重物”时,学生发现充当“滚木”的笔并不全是标准的圆柱体,这样会影响实验效果,于是在讨论中提出用同样规格的筷子进行实验,也有学生提出用同样大小的玻璃珠来代替滚木,这就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可见,通过开放学习方式,可以给学生构建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有效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提升课堂质量。
三、开放生活课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生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有限,且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师有必要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作业的驱动和引领下,主动巩固学习内容,锻炼知识应用能力,以完善学习效果。但是,这里的作业不是指课后习题或随堂小测,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给学生布置的生活实践课题。一方面,科学是注重实践的一门课程,布置相应的课题,也就是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能够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得到科学实践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生活化课题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在生活背景下充分发挥潜能和创意,使课题任务尽善尽美,从而在探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务实求真、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
例如,在教学《简易电路》一课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课题:
某教室里有三盏灯,由一个开关控制,要求闭合开关时,三盏灯同时点亮。请根据要求设计电路,并进行实验模拟;
走廊里有三个房间,每个房间有一盏灯、一个开关。如果总开关断开,每个房间的开关不起作用;而在总开关闭合的情况下,闭合某个房间内的开关,该房间的灯被点亮。请根据描述设计电路,并进行实验模拟。
然后,教师给学生提供小灯泡、电池、开关、导线等基本的实验器材,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课题,并以报告的形式呈现探究成果。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价值,从而坚定其学习信念。
总之,小学科学必须秉持开放式教学的理念,争取通过课堂形式和方法的开发,拓展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