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从扬州市区的学校体育场馆和社区体育场馆着手,通过对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制约因素、服务对象、开放的形式及效果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从体育场馆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提出通过对扬州市区的社区和学校体育场馆进行深层次的制度规划和调整,以及可操作性的建议,最终建立面向扬州市区所有居民、符合公众需要的、覆盖不同性质的资源集约与环境友好型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与服务的网络体系,为今后扬州市区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关键词:扬州市区;体育场馆;供给侧改革
基于经济发展现状,我国政府明确表示要大力推行供给侧改革政策,以此实现对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并有效解决消费供需不平衡问题。同时,我国重视并加强发展体育产业,明确提出要“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体育场馆的供给侧改革是涉及到当前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一个重要问题,要想提高体育场馆的有效供给,不仅仅是指增加新的体育场馆,还意味着对现有体育场馆要逐步加强资源整合,统一规范和管理,合理配置体育场馆资源,促其资源价值发挥至最大化,实现供给效率的高效化,从而解决扬州市居民体育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这一问题。
文章聚焦于扬州市,通过深入实地调查以及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扬州市区社区和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情况以及制约因素,同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总结经验并提炼出其中的规律,为以后体育场馆的供给侧改革提供参考,早日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收集了关于扬州市区社区、中小学体育场馆的相关资料,并通过知网查阅了相关书刊、文献,掌握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信息。
1.2实地调察法
为确保本次研究结果客观、有效性,通过实地观察和访问法,了解了扬州市区的社区和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情况,为本研究内容的确实及问卷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社区和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情况及制约因素,此次无论是问卷回收率还是有效率均为100%。
2研究结果
2.1扬州市区社区和学校体育场馆的性质和数量
社区体育场馆有以下性质:①社区体育场馆是政府所有的;②它以物产的形式存在于大众面前,属于中间产品类;③基于功能层面来讲,社区体育场馆属于生产资料范畴,不仅能够用于培养社会人才,还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学校体育场馆顾名思义其面向群体主要为校内师生,通常来讲,学校的制度体系较为完善,并且体育设备、体育器材也较为齐全,对体育教学、课外活动以及大众健身等提供了场地支持。据调查,扬州市区体育场馆超过70个。
2.2社区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现状
(1)社区体育场馆使用的限制因素。社区体育场馆主要的服务人群是社区居民,不过在对一百名居民进行调查之后了解到:①体育设施和健身场地不够,只重视绿化、环保等。17%的居民表示他们主要在自家院内进行锻炼,13%的居民表示他们主要在公園或者广场等地进行锻炼,而高达60%的居民表示主要在较为空旷的地带进行锻炼;②体育设施管理、分配不合理;③体育设施利用程度不充分,只在比赛中应用,平时不对外开放,管理的不科学;④社区虽然修建了体育场馆,也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体育设备,但是不对外开放,导致很多外区健身者只能望洋兴叹;⑤管理者只重视对小区人员的开放而忽视对从事全民健身人员开放的规律,大多数体育场馆长时间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导致人们的体育锻炼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见表1)。
(2)社区体育场馆的开放形式。社区体育场馆开放过程中采用有偿开放、无偿开放、对外开放、不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开放形式。其中,社区体育场馆对社区居民免费开放的只有7%,对社区居民收费开放却占到了55%,不对外开放占8%,对内对外开放且收费占30%。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在满足健身需要,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社区体育场馆更加注重的是经济效益。通过走访了解到,无偿开放的有:室外的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等,而像室内游泳馆、乒乓球馆、健身房、篮球馆等是有偿开放的,这些室内场馆专门安排管理人员收费,并且根据消费群体的不同,其收费标准也不同,例如对社区居民收费较低,社区以外的消费人员收费较高,社会单位、社会组织或社会社团收费则更高;另外,管理者也会根据消费群体对场馆租赁时间的长短的不同制定不同得收费标准,星期一到星期五收费稍高,周末收费则较低,根据体育场馆资源供给的优劣势,可将其分为室内和室外的体育场馆,因此收费标准、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见表2)。
(3)社区体育场馆对居民需求的满足情况。社区体育场馆完全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占10%,基本能满足占15%,一般能满足需求才占20%。但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占55%,说明社区体育场馆还是不能最大化的满足居民的需求,仅仅能满足部分居民,通过访谈了解到,体育场馆设施种类过少,一些体育活动不能有效的开展,比如中老年人钟爱气排球,但缺乏气排球场地,他们只能在室外空旷的地方开展教学比赛(见表3)。
2.3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
(1)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对象。本次调查了20所大、中、小学,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扬州市区大、中、小学体育场馆基本都是对外开放,对校内师生完全开放的基础上,对社会人士的开放率为75%,对社会团体的开放率仅为15%。由此可知,学校体育场馆基本能满足学生、教师体育教学及课余体育活动的需求,但是大部分体育场馆除了学生活动、老师体育教学外、活动外,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导致资源浪费。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阻碍,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团体、社会个人以及其他商业活动等开放困难重重,不见成效,因此学校体育场馆无法全面有效的满足市民体育锻炼需求(见表4)。
(2)影响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因素:体制管理障碍,开放时间障碍,器材、硬件设施落后障碍,器材的维护资金障碍,教学分配障碍,馆内环境保养障,学生安全障碍,地理位置的劣势,对外价格优势不明显,管理人员的设置不当等因素限制着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程度,表现为: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中小学开放程度低。例如学生放假,导致场馆闲置和资源浪费,从而影响大众对健身锻炼、体育场馆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2.4促进体育场馆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1)学校和社区体育场馆有效供给的整体性规划:①扬州市区学校以及社区体育场馆双向开放,优劣势互补,有利于推动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共同发展;②学生使用社区体育场馆的频率低,社区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时,应将学生的锻炼需求考虑在内,并为其提供适宜的锻炼器材和锻炼设备;③学校和社区之间的交流不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两者双向开放,同时也使得体育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导致资源浪费问题严重。应在两者之间创建一个第三方部门,由其负责体育馆双向开放等相关事宜,以此推动两者实现共同发展;④场馆管理水平较低、社区体育场馆资源较为匮乏等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两者双向开放,其中需要政府给予适当的干预,加强宏观调控,促使两者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⑤从时间层面来讲,居民和学校在使用体育场馆方面存在良好的互补性,而这也正是实现扬州市区学校和周边社区共用体育场馆的重要前提;⑥基于理论层面深入分析社区体育,促其达到学校体育之理论研究高度,唯有在问题中汲取教训、归纳经验并形成合力有效的理论参考,才能够实现两者共同发展。
(2)具体的建议:①体育场馆内要增加多样的体育产品、增加多样供给、提供更多中高端产品;②结合市场实际需求情况进一步提高供给精准度,结合当前民众锻炼需求适当增加体育场馆数量,合理配置并优化资源,以此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③尽量满足扬州市区居民、学校对体育场馆的需求量,并从中精心培养与选取专业人才;④优化体育场馆周边的环境,选取优越的地理位置,满足市场的需求;⑤去除陈旧且落后的体育场馆,积极构建开放化、现代化的体育市场,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3结束语
目前扬州市区的体育场馆还不能充分满足市民基本的健身需求,并存在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只有通过体育场馆的供给侧改革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并推动体育产业的稳步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对应扬州市区的社区和学校体育场馆进行整体规划,最终建立面向扬州市区所有居民的、符合公众需要的、覆盖不同性质的资源集约与环境友好型的体育场馆对外开与服务网络体系。
关键词:扬州市区;体育场馆;供给侧改革
基于经济发展现状,我国政府明确表示要大力推行供给侧改革政策,以此实现对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并有效解决消费供需不平衡问题。同时,我国重视并加强发展体育产业,明确提出要“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体育场馆的供给侧改革是涉及到当前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一个重要问题,要想提高体育场馆的有效供给,不仅仅是指增加新的体育场馆,还意味着对现有体育场馆要逐步加强资源整合,统一规范和管理,合理配置体育场馆资源,促其资源价值发挥至最大化,实现供给效率的高效化,从而解决扬州市居民体育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这一问题。
文章聚焦于扬州市,通过深入实地调查以及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扬州市区社区和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情况以及制约因素,同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总结经验并提炼出其中的规律,为以后体育场馆的供给侧改革提供参考,早日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收集了关于扬州市区社区、中小学体育场馆的相关资料,并通过知网查阅了相关书刊、文献,掌握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信息。
1.2实地调察法
为确保本次研究结果客观、有效性,通过实地观察和访问法,了解了扬州市区的社区和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情况,为本研究内容的确实及问卷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社区和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情况及制约因素,此次无论是问卷回收率还是有效率均为100%。
2研究结果
2.1扬州市区社区和学校体育场馆的性质和数量
社区体育场馆有以下性质:①社区体育场馆是政府所有的;②它以物产的形式存在于大众面前,属于中间产品类;③基于功能层面来讲,社区体育场馆属于生产资料范畴,不仅能够用于培养社会人才,还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学校体育场馆顾名思义其面向群体主要为校内师生,通常来讲,学校的制度体系较为完善,并且体育设备、体育器材也较为齐全,对体育教学、课外活动以及大众健身等提供了场地支持。据调查,扬州市区体育场馆超过70个。
2.2社区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现状
(1)社区体育场馆使用的限制因素。社区体育场馆主要的服务人群是社区居民,不过在对一百名居民进行调查之后了解到:①体育设施和健身场地不够,只重视绿化、环保等。17%的居民表示他们主要在自家院内进行锻炼,13%的居民表示他们主要在公園或者广场等地进行锻炼,而高达60%的居民表示主要在较为空旷的地带进行锻炼;②体育设施管理、分配不合理;③体育设施利用程度不充分,只在比赛中应用,平时不对外开放,管理的不科学;④社区虽然修建了体育场馆,也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体育设备,但是不对外开放,导致很多外区健身者只能望洋兴叹;⑤管理者只重视对小区人员的开放而忽视对从事全民健身人员开放的规律,大多数体育场馆长时间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导致人们的体育锻炼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见表1)。
(2)社区体育场馆的开放形式。社区体育场馆开放过程中采用有偿开放、无偿开放、对外开放、不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开放形式。其中,社区体育场馆对社区居民免费开放的只有7%,对社区居民收费开放却占到了55%,不对外开放占8%,对内对外开放且收费占30%。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在满足健身需要,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社区体育场馆更加注重的是经济效益。通过走访了解到,无偿开放的有:室外的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等,而像室内游泳馆、乒乓球馆、健身房、篮球馆等是有偿开放的,这些室内场馆专门安排管理人员收费,并且根据消费群体的不同,其收费标准也不同,例如对社区居民收费较低,社区以外的消费人员收费较高,社会单位、社会组织或社会社团收费则更高;另外,管理者也会根据消费群体对场馆租赁时间的长短的不同制定不同得收费标准,星期一到星期五收费稍高,周末收费则较低,根据体育场馆资源供给的优劣势,可将其分为室内和室外的体育场馆,因此收费标准、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见表2)。
(3)社区体育场馆对居民需求的满足情况。社区体育场馆完全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占10%,基本能满足占15%,一般能满足需求才占20%。但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占55%,说明社区体育场馆还是不能最大化的满足居民的需求,仅仅能满足部分居民,通过访谈了解到,体育场馆设施种类过少,一些体育活动不能有效的开展,比如中老年人钟爱气排球,但缺乏气排球场地,他们只能在室外空旷的地方开展教学比赛(见表3)。
2.3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
(1)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对象。本次调查了20所大、中、小学,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扬州市区大、中、小学体育场馆基本都是对外开放,对校内师生完全开放的基础上,对社会人士的开放率为75%,对社会团体的开放率仅为15%。由此可知,学校体育场馆基本能满足学生、教师体育教学及课余体育活动的需求,但是大部分体育场馆除了学生活动、老师体育教学外、活动外,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导致资源浪费。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阻碍,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团体、社会个人以及其他商业活动等开放困难重重,不见成效,因此学校体育场馆无法全面有效的满足市民体育锻炼需求(见表4)。
(2)影响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因素:体制管理障碍,开放时间障碍,器材、硬件设施落后障碍,器材的维护资金障碍,教学分配障碍,馆内环境保养障,学生安全障碍,地理位置的劣势,对外价格优势不明显,管理人员的设置不当等因素限制着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程度,表现为: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中小学开放程度低。例如学生放假,导致场馆闲置和资源浪费,从而影响大众对健身锻炼、体育场馆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2.4促进体育场馆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1)学校和社区体育场馆有效供给的整体性规划:①扬州市区学校以及社区体育场馆双向开放,优劣势互补,有利于推动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共同发展;②学生使用社区体育场馆的频率低,社区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时,应将学生的锻炼需求考虑在内,并为其提供适宜的锻炼器材和锻炼设备;③学校和社区之间的交流不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两者双向开放,同时也使得体育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导致资源浪费问题严重。应在两者之间创建一个第三方部门,由其负责体育馆双向开放等相关事宜,以此推动两者实现共同发展;④场馆管理水平较低、社区体育场馆资源较为匮乏等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两者双向开放,其中需要政府给予适当的干预,加强宏观调控,促使两者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⑤从时间层面来讲,居民和学校在使用体育场馆方面存在良好的互补性,而这也正是实现扬州市区学校和周边社区共用体育场馆的重要前提;⑥基于理论层面深入分析社区体育,促其达到学校体育之理论研究高度,唯有在问题中汲取教训、归纳经验并形成合力有效的理论参考,才能够实现两者共同发展。
(2)具体的建议:①体育场馆内要增加多样的体育产品、增加多样供给、提供更多中高端产品;②结合市场实际需求情况进一步提高供给精准度,结合当前民众锻炼需求适当增加体育场馆数量,合理配置并优化资源,以此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③尽量满足扬州市区居民、学校对体育场馆的需求量,并从中精心培养与选取专业人才;④优化体育场馆周边的环境,选取优越的地理位置,满足市场的需求;⑤去除陈旧且落后的体育场馆,积极构建开放化、现代化的体育市场,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3结束语
目前扬州市区的体育场馆还不能充分满足市民基本的健身需求,并存在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只有通过体育场馆的供给侧改革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并推动体育产业的稳步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对应扬州市区的社区和学校体育场馆进行整体规划,最终建立面向扬州市区所有居民的、符合公众需要的、覆盖不同性质的资源集约与环境友好型的体育场馆对外开与服务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