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期正是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阶段,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实质上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把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目的在于完善幼儿的内心、感受促进情感发展。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可以使孩子领会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内容,所以音乐活动很好的促进了幼儿认识自我,使幼儿通过亲自体验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便可以做到自我控制,从而促进积极情绪的发展。
因此,以音乐活动为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各种途径把积极情绪的培养融入到小班音乐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积极情绪,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解读课程内容
主题性音乐游戏课程属于共同性课程范畴。是依托于主题活动开展的,目前,我园的主题活动就是来自于上海市统一教材《学习活动》小班一书,主题性音乐游戏课程作为隶属于主题活动下的一个分支,既满足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课程内容体系即根据不同板块的核心目标,选择和设计与课题目标相符的积极情绪的音乐游戏。
自主性音乐游戏课程属于选择性课程范畴。是指表演游戏,但与传统意义上的表演游戏又有所不同。广义的表演游戏,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便是在中、大班进行的,所以在小班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自主地游戏,感受快乐、产生兴趣、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同时为中、大班的表演游戏奠定基础。本课题中的自主性游戏更像是角色游戏中的戏剧表演,内容更丰富,可以来自于故事或幼儿生活经验,规则也更灵活,与音乐相结合的表演,并带有游戏性和表演性。
二、策略研究
1.主题性音乐游戏策略
策略一:主题情境式情绪体验。
创设情境即是要通过创设趣味性较强、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情境,将抽象的音乐元素转化为幼儿能理解的表象,从而让幼儿带着饱满情绪的融入音乐活动中来。主题情境式情绪体验是基于幼儿的思维特点而产生的,它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而且能够激发幼儿学习新经验的兴趣。研究发现,情境创设在导入部分使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人实践过程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次创新,将情境创设贯穿活动始末,提出了主题情景式情绪体验的策略,即在一个集体活动中,各环节都以一个主题情境来串联,让幼儿身临其境的进行音乐游戏活动,而不是几个毫无关联的情境大拼盘,从而更有效的提升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体验。
策略二:经验调动式情绪体验。
经验调动式情绪体验是指引导幼儿在其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而衍生新的经验或技能的策略。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认为,幼儿的学习过程总是嫁接在以前的认识格式之上。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我们可以模拟幼儿了解的生活情境入手,通过对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唤醒、迁移和累加的手段,发展幼儿原有的经验并引导幼儿建构新的经验,这就提升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为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奠定了基础。
策略三:改编歌词式情绪体验。
教学内容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当调整,并非拿来主义。而是要经过思考,歌曲的旋律、音域是否适合小班幼儿演唱;歌词是否朗朗上口、有利于幼儿记忆;歌曲的情境是否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等。细节决定成败,教师要认真对待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尝试改编、调整活动内容,力求寻找最合适的切入口,与幼儿互动游戏,服务于幼儿的情绪体验。
2.自主性音乐游戏策略
策略一: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的方法,主要是指幼儿以集体或小组的形式扮演不同的角色。初期,小班幼儿对于角色扮演尚未形成概念,因此较适合以集体的形式,共同扮演同一个角色。如《小兔捉迷藏》中,所有的孩子都扮演小兔,听到音乐的第一段去草地吃萝卜,听到音乐的第二段,就找地方躲起来。
策略二:定格。
定格俗称拍照片,让幼儿在静止的状态下,用夸张、形象的动作来表现角色的特征,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做出不同的表情、动作,也可让幼儿观察、模仿同伴的动作,通过生生互动的方法提升幼儿的表达表现。
策略三:旁白。
这是表演游戏中常用的方法,第一学期开展《小兔乖乖》故事表演时,起初是用网上下载的故事作为旁白,在游戏中,教师观察到该故事时间过长,后面幼儿的表演就会脱离故事。随后,教师根据孩子们的现状录制了旁白再次投放到表演角,情况得以改善。但后面又发现,小班幼儿的表演游戏受年龄特点的限制,有意注意力时间不长,还是会脱离故事。接着就丢弃了录音旁白,选择用现场配旁白的方式,和孩子们一同游戏,这样可以根据孩子们的游戏情况,随机调整故事,当孩子们游离的时候,可以把孩子们拉回角色里,更具灵活性。
有了这样的经验,因此,下半学期开展表演游戏,基本都以教师现场配旁白的方式开展。在进行《谁的救生圈》这一集体活动时,教师让孩子们一同演绎了故事。让人意外的是孩子已经可以担任旁白的角色,独立讲述故事,其他孩子配合演出。孩子们能有这样的表现,首先因为故事内容简单、易懂、易表現;其次,孩子们的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提升;再有,孩子们的自信心增强了,愿意尝试不同的角色,三者缺一不可。
三、研究成效
通过活动的开展、策略的实施,幼儿的外显情绪基本缓解,大部分幼儿能高兴来园,开心回家。当进行集体活动时情绪表现良好,个别幼儿即使来园时情绪稍有不稳,但进入音乐游戏时,情绪得以缓解,表现出快乐。幼儿相较研究前更愿意亲近老师,大部分的幼儿通过音乐游戏的开展,能与周围的同伴一同游戏、友好相处,同时扩大了孩子们的朋友圈,有部分孩子愿意和不同的好朋友一起游戏。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特别是我们创设的小舞台表演时间,孩子们会积极响应参加,家长们也会帮助准备节目,鼓励孩子们展示自我,但可能在动作表现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大部分的幼儿已经适应小班集体生活,对每个环节的开展也能稳定、愉快的过渡,能听懂老师的指令,虽然小班幼儿自控能力还不成熟,需要教师的提醒,但较开学相比,进步显著。
因此,以音乐活动为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各种途径把积极情绪的培养融入到小班音乐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积极情绪,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解读课程内容
主题性音乐游戏课程属于共同性课程范畴。是依托于主题活动开展的,目前,我园的主题活动就是来自于上海市统一教材《学习活动》小班一书,主题性音乐游戏课程作为隶属于主题活动下的一个分支,既满足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课程内容体系即根据不同板块的核心目标,选择和设计与课题目标相符的积极情绪的音乐游戏。
自主性音乐游戏课程属于选择性课程范畴。是指表演游戏,但与传统意义上的表演游戏又有所不同。广义的表演游戏,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便是在中、大班进行的,所以在小班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自主地游戏,感受快乐、产生兴趣、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同时为中、大班的表演游戏奠定基础。本课题中的自主性游戏更像是角色游戏中的戏剧表演,内容更丰富,可以来自于故事或幼儿生活经验,规则也更灵活,与音乐相结合的表演,并带有游戏性和表演性。
二、策略研究
1.主题性音乐游戏策略
策略一:主题情境式情绪体验。
创设情境即是要通过创设趣味性较强、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情境,将抽象的音乐元素转化为幼儿能理解的表象,从而让幼儿带着饱满情绪的融入音乐活动中来。主题情境式情绪体验是基于幼儿的思维特点而产生的,它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而且能够激发幼儿学习新经验的兴趣。研究发现,情境创设在导入部分使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人实践过程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次创新,将情境创设贯穿活动始末,提出了主题情景式情绪体验的策略,即在一个集体活动中,各环节都以一个主题情境来串联,让幼儿身临其境的进行音乐游戏活动,而不是几个毫无关联的情境大拼盘,从而更有效的提升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体验。
策略二:经验调动式情绪体验。
经验调动式情绪体验是指引导幼儿在其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而衍生新的经验或技能的策略。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认为,幼儿的学习过程总是嫁接在以前的认识格式之上。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我们可以模拟幼儿了解的生活情境入手,通过对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唤醒、迁移和累加的手段,发展幼儿原有的经验并引导幼儿建构新的经验,这就提升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为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奠定了基础。
策略三:改编歌词式情绪体验。
教学内容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当调整,并非拿来主义。而是要经过思考,歌曲的旋律、音域是否适合小班幼儿演唱;歌词是否朗朗上口、有利于幼儿记忆;歌曲的情境是否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等。细节决定成败,教师要认真对待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尝试改编、调整活动内容,力求寻找最合适的切入口,与幼儿互动游戏,服务于幼儿的情绪体验。
2.自主性音乐游戏策略
策略一: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的方法,主要是指幼儿以集体或小组的形式扮演不同的角色。初期,小班幼儿对于角色扮演尚未形成概念,因此较适合以集体的形式,共同扮演同一个角色。如《小兔捉迷藏》中,所有的孩子都扮演小兔,听到音乐的第一段去草地吃萝卜,听到音乐的第二段,就找地方躲起来。
策略二:定格。
定格俗称拍照片,让幼儿在静止的状态下,用夸张、形象的动作来表现角色的特征,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做出不同的表情、动作,也可让幼儿观察、模仿同伴的动作,通过生生互动的方法提升幼儿的表达表现。
策略三:旁白。
这是表演游戏中常用的方法,第一学期开展《小兔乖乖》故事表演时,起初是用网上下载的故事作为旁白,在游戏中,教师观察到该故事时间过长,后面幼儿的表演就会脱离故事。随后,教师根据孩子们的现状录制了旁白再次投放到表演角,情况得以改善。但后面又发现,小班幼儿的表演游戏受年龄特点的限制,有意注意力时间不长,还是会脱离故事。接着就丢弃了录音旁白,选择用现场配旁白的方式,和孩子们一同游戏,这样可以根据孩子们的游戏情况,随机调整故事,当孩子们游离的时候,可以把孩子们拉回角色里,更具灵活性。
有了这样的经验,因此,下半学期开展表演游戏,基本都以教师现场配旁白的方式开展。在进行《谁的救生圈》这一集体活动时,教师让孩子们一同演绎了故事。让人意外的是孩子已经可以担任旁白的角色,独立讲述故事,其他孩子配合演出。孩子们能有这样的表现,首先因为故事内容简单、易懂、易表現;其次,孩子们的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提升;再有,孩子们的自信心增强了,愿意尝试不同的角色,三者缺一不可。
三、研究成效
通过活动的开展、策略的实施,幼儿的外显情绪基本缓解,大部分幼儿能高兴来园,开心回家。当进行集体活动时情绪表现良好,个别幼儿即使来园时情绪稍有不稳,但进入音乐游戏时,情绪得以缓解,表现出快乐。幼儿相较研究前更愿意亲近老师,大部分的幼儿通过音乐游戏的开展,能与周围的同伴一同游戏、友好相处,同时扩大了孩子们的朋友圈,有部分孩子愿意和不同的好朋友一起游戏。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特别是我们创设的小舞台表演时间,孩子们会积极响应参加,家长们也会帮助准备节目,鼓励孩子们展示自我,但可能在动作表现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大部分的幼儿已经适应小班集体生活,对每个环节的开展也能稳定、愉快的过渡,能听懂老师的指令,虽然小班幼儿自控能力还不成熟,需要教师的提醒,但较开学相比,进步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