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其蕴含着中国民族几千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国家发展的宏图壮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夺目的明珠。课程改革视域下的语文教育不再局限于知识传授,而是转变为人文素养与学科素养兼具的素质教育,这便需要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脱离“知识灌输”的束缚,运用更突显文化性的教学方式来发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以促使他们在理解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文化底蕴。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0-003
古典诗词是中学课本中必选的一类文章,古典诗词赏析是近年来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对于这类文章,许多老师和同学都感觉比较头疼,教授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其实,只要我们正确地去看待和学习古典诗词,我们完全可以学好它。古典诗词较一般文章而言,只不过是用非常凝练的语言和很少的文字包涵和透露了大量的信息,可以说它是一般文章的高度浓缩,所以,在学习这类文章时,我们要学好打外围战,一层一层剥开迷雾,一点一点地让浓缩的东西融化开来,对诗词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就一定能读到它的本真。我认为,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和赏析,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赏析古诗词意象意境,品味傳统语言艺术
在新课程改革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的教育背景下,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时代的热点话题,其本质目标为使学生建立终身学习观念,由此来推动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审美鉴赏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古诗词作为一种有独特韵律与意境的文学体裁,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素养的重要媒介。基于此,教师可带领学生赏析古诗词的意象意境将他们引入诗境主基调,让其通过品味传统语言艺术来提高自身审美鉴赏素养。
如:《天净沙·秋思》这首诗表述了游子飘零在外思念故乡的凄苦之情,诗词前三句全由名词组成,“枯藤”“古道”“昏鸦”等名词便是意象,即用来寄托主观思想的客观事物,诗人借这些象征着凄凉的意象来勾勒一幅秋意忧伤悲凉的图画,由“枯藤”等微观事物逐步拓展到“夕阳西下”的宏观视野,将读者带入满含凄苦愁楚的诗境情绪中。古代诗人常用意象来寄托情感,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古诗词的意象意境,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古诗词的情感美和语言美。
二、鉴赏古诗词思想情感,深入剖析内涵主旨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即其中不仅包含诗人的豪情壮志与伟大抱负,更蕴藏丰富的人文知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建立理想信念、发展健全人格,进而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新课程改革导向下,语文教育从语言技能教学发展为人文素质教育,旨在于通过挖掘语文课文的内涵主旨,促使学生获得情感教育,逐渐形成学科素养与人文精神兼具的综合型人才。为此,古诗词鉴赏教学应以分析思想情感为着力点。
例如:《春望》这首诗前半段描写了诗人观望到长安破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的忧国悯时情怀,后半段写出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从侧面表达了国破之时,思乡更甚的忧思哀叹之情。诗歌在开头描写了国都沦陷,繁华的景象变为衰败的废墟,诗人借景物描写来抒发自己凄惨悲凉的心境,情景交融地凝练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内容可以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再结合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可以深入剖析出诗词蕴含“向往家国和平”的内涵主旨。
三、探究古诗词创作背景,拓展学生文学视野
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其教学宗旨为通过课程资源教学,让学生掌握运用已学知识理解课外资源,并对其进行情感感悟的能力。这便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开发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源,促使学生在深化知识感悟的同时拓展文学视野,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内涵。由此出发,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可引入诗词创作背景来帮助学生加深感悟、丰富情感,使他们在课外资源的引导下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仍以上述《春望》这首诗为例,诗人杜甫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美誉,他的诗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笔者便通过普及杜甫的生平经历和文学特点来让学生加深对诗词内涵的印象。杜甫此人虽幼时家境优越、生活富足,又能从小受到艺术文化的熏陶,但经历了战乱流离、牵连被贬、蜀中漂泊,他写诗的风格逐渐从狂放不羁演变为沉郁顿挫,诗词内容也从抒发豪情壮志逐渐变为描写民间疾苦,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四、反复揣摩作者文字情感
一篇优秀的诗词,也许只有寥寥数几句,却蕴含了作者千丝万缕的情感。因此,鉴赏诗词,首先要透过文字看作者的心绪,同时了解作者用词的精巧之处,加强对内容的理解。例如,我们对于友情的描述就可用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对于学习的方法,我们要反复强调灵活学习的重要性,而不是读死书。即可引用《观书有感》中的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又如,我们在郊外的感受,看到郊外的景色,一望千里和日落西山的傍晚,不免令我们想到描绘秀丽风光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关于人生方面的讨论,人生就如同流水一般,匆匆而过。不论珍惜不珍惜我们就像走路一样踏着前辈的脚印继续向前走,纵观文学的历史,才子们更新的速度越发加快,也会令我们感慨万千,而这其中的情感就可用一句诗词来代替:“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而对于人生做人的价值,对于社会贡献和自身贡献的权衡,和多自身价值观的考量。也令我们会直接想到《过零丁洋》总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然而每当时光飞逝,我们在感慨时光匆匆流过而未曾发觉时,想到那些曾溜走的时间而并没有充分利用时,便会自然的想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的“谁能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古代文人墨客抒发个人意志和情思的方式,或有对人生的憧憬与追求,或有对现实世界的感悟与思考,或有对河山景色的向往与赞叹,诗人将思想情感凝练为语言文字,为我们留下了象征智慧与美好的精神文明。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不仅能促进他们的文化传承,还能提升其文学审美与创造素养,切实为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为此,教师可从诗词意境、思想情感与创作背景三方面入手,让学生全面领略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斯琴. 初中语文咏怀类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2]贾永丽. 初高中古诗词衔接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8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0-003
古典诗词是中学课本中必选的一类文章,古典诗词赏析是近年来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对于这类文章,许多老师和同学都感觉比较头疼,教授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其实,只要我们正确地去看待和学习古典诗词,我们完全可以学好它。古典诗词较一般文章而言,只不过是用非常凝练的语言和很少的文字包涵和透露了大量的信息,可以说它是一般文章的高度浓缩,所以,在学习这类文章时,我们要学好打外围战,一层一层剥开迷雾,一点一点地让浓缩的东西融化开来,对诗词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就一定能读到它的本真。我认为,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和赏析,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赏析古诗词意象意境,品味傳统语言艺术
在新课程改革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的教育背景下,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时代的热点话题,其本质目标为使学生建立终身学习观念,由此来推动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审美鉴赏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古诗词作为一种有独特韵律与意境的文学体裁,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素养的重要媒介。基于此,教师可带领学生赏析古诗词的意象意境将他们引入诗境主基调,让其通过品味传统语言艺术来提高自身审美鉴赏素养。
如:《天净沙·秋思》这首诗表述了游子飘零在外思念故乡的凄苦之情,诗词前三句全由名词组成,“枯藤”“古道”“昏鸦”等名词便是意象,即用来寄托主观思想的客观事物,诗人借这些象征着凄凉的意象来勾勒一幅秋意忧伤悲凉的图画,由“枯藤”等微观事物逐步拓展到“夕阳西下”的宏观视野,将读者带入满含凄苦愁楚的诗境情绪中。古代诗人常用意象来寄托情感,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古诗词的意象意境,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古诗词的情感美和语言美。
二、鉴赏古诗词思想情感,深入剖析内涵主旨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即其中不仅包含诗人的豪情壮志与伟大抱负,更蕴藏丰富的人文知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建立理想信念、发展健全人格,进而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新课程改革导向下,语文教育从语言技能教学发展为人文素质教育,旨在于通过挖掘语文课文的内涵主旨,促使学生获得情感教育,逐渐形成学科素养与人文精神兼具的综合型人才。为此,古诗词鉴赏教学应以分析思想情感为着力点。
例如:《春望》这首诗前半段描写了诗人观望到长安破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的忧国悯时情怀,后半段写出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从侧面表达了国破之时,思乡更甚的忧思哀叹之情。诗歌在开头描写了国都沦陷,繁华的景象变为衰败的废墟,诗人借景物描写来抒发自己凄惨悲凉的心境,情景交融地凝练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内容可以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再结合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可以深入剖析出诗词蕴含“向往家国和平”的内涵主旨。
三、探究古诗词创作背景,拓展学生文学视野
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其教学宗旨为通过课程资源教学,让学生掌握运用已学知识理解课外资源,并对其进行情感感悟的能力。这便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开发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源,促使学生在深化知识感悟的同时拓展文学视野,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内涵。由此出发,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可引入诗词创作背景来帮助学生加深感悟、丰富情感,使他们在课外资源的引导下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仍以上述《春望》这首诗为例,诗人杜甫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美誉,他的诗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笔者便通过普及杜甫的生平经历和文学特点来让学生加深对诗词内涵的印象。杜甫此人虽幼时家境优越、生活富足,又能从小受到艺术文化的熏陶,但经历了战乱流离、牵连被贬、蜀中漂泊,他写诗的风格逐渐从狂放不羁演变为沉郁顿挫,诗词内容也从抒发豪情壮志逐渐变为描写民间疾苦,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四、反复揣摩作者文字情感
一篇优秀的诗词,也许只有寥寥数几句,却蕴含了作者千丝万缕的情感。因此,鉴赏诗词,首先要透过文字看作者的心绪,同时了解作者用词的精巧之处,加强对内容的理解。例如,我们对于友情的描述就可用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对于学习的方法,我们要反复强调灵活学习的重要性,而不是读死书。即可引用《观书有感》中的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又如,我们在郊外的感受,看到郊外的景色,一望千里和日落西山的傍晚,不免令我们想到描绘秀丽风光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关于人生方面的讨论,人生就如同流水一般,匆匆而过。不论珍惜不珍惜我们就像走路一样踏着前辈的脚印继续向前走,纵观文学的历史,才子们更新的速度越发加快,也会令我们感慨万千,而这其中的情感就可用一句诗词来代替:“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而对于人生做人的价值,对于社会贡献和自身贡献的权衡,和多自身价值观的考量。也令我们会直接想到《过零丁洋》总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然而每当时光飞逝,我们在感慨时光匆匆流过而未曾发觉时,想到那些曾溜走的时间而并没有充分利用时,便会自然的想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的“谁能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古代文人墨客抒发个人意志和情思的方式,或有对人生的憧憬与追求,或有对现实世界的感悟与思考,或有对河山景色的向往与赞叹,诗人将思想情感凝练为语言文字,为我们留下了象征智慧与美好的精神文明。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不仅能促进他们的文化传承,还能提升其文学审美与创造素养,切实为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为此,教师可从诗词意境、思想情感与创作背景三方面入手,让学生全面领略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斯琴. 初中语文咏怀类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2]贾永丽. 初高中古诗词衔接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