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ex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青少年不良行为的新闻屡见报端,身为教师的我忧心不已,为此,我阅读了张理义的《青少年犯罪心理》,该书谈到,精神空虚是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之一。那么,如何通过高中语文教学丰盈学生的心灵世界呢?我想,传统文化是一个突破点。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和融入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也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但是,应试目标作用下的语文教学将会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产生极大的削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这些都妨碍了传统文化的传播。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很重要,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沁园春·长沙》里毛泽东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积极追求,《离骚》里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赤壁赋》里苏东坡失意时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自然中获得的超脱感,这些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情感因子,正在将它们的正能量源源不断地涌入学生的心灵。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立足教材,大力挖掘傳统文化的具体内涵
  从某种程度上讲,高中语文教材当中的相关内容都是编者们进行多次探讨以及精心挑选出来的,几乎每一篇文章都可以充分兼顾作品的质量与美感,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经典之作。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必须要对课本当中的传统文化因素进行大力挖掘。进而实现讲课重心逐渐向传统文化的转移,注重教材中相关文章的底蕴与教化价值,从文章思想、民族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等层面探求传统文化视点,从而发挥文章的文化特质。
  二、知人论世,以德育人
  《孟子·万章下》中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因此,解读文学作品,首先要去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命历程。比如在讲到《项羽之死》时,可联系其作者司马迁来讲,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发愤著书,最终完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教师可借此引导学生学习司马迁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又比如在讲到《六国论》时,可以通过苏洵大器晚成的经历劝勉学生。
  三、突出汉语思维方式
  汉语属于我们汉民族广大同胞的共同语言,同时也是民族思维培养的手段之一。我们在学习古典文学的时候,应该始终持有一种汉语思维,不断理顺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够紧抓文学精髓。例如,在学习苏洵作品《六国论》的时候,文章在开始阶段以及结尾部分都充分体现出了文章的核心思想,就是“弊在赂秦”,很好地运用了首尾照应手法。因此,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应该重视文章整体思维方式,发挥语文教学的价值。
  四、开展经典作品的拓展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材当中,通常情况下都会涉及非常多的古典文学作品,该经典作品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只能够接触当中的少数,对于知识的学习相对狭窄。另外由于学生平时熟读经典作品的机会和时间都比较少,所以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往往是浅尝辄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课本中这些经典作品内容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了解作品的完整内容,再找时间去熟读原著。
  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习俗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这些文化根植于祖国的大江南北,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当地的习俗文化,这不仅增添了课堂趣味性,还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发扬传统文化。我在讲到《祭十二郎文》时,展示了用本地方言写成的祭文,这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两篇祭文情感的共通之处,也让学生意识到传承传统文化责任的重要性。在讲到孔子时,也顺势提到了我县的文化传播者——尹珍,这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家乡,也有了身为家乡人的自豪。
  古人云:“文以载道”,那就让中国传统文化源源不断地充盈学生的心灵吧,相信传统文化这一“星星之火”,足以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形成“燎原之势”。
  参考文献
  [1]王敏.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4).
  [2]邓安华.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研究[J].才智,2015(30).
  [3]朱志刚.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学周刊,2016(30).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摘要:  在素描基础训练阶段有意识地加强所谓:结构意识、组合意识、抽象意识、新空间意识、符号意识,以及设计意识等方面的训练,有助于让学生开拓视野,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掌握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的同时,能充分发现和运用自己的潜能,为今后艺术道路上的提高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素描;教育模式;学生;创新  在二十世纪下半叶,学院式的美术教育已形成了一个以写实主义为基础、以国、油、版、雕
摘要:展示是大众媒体的一部分,是现代信息的载体,是人们在现实生活空间中点燃热情、激励斗志的手段,并使参与者在非日常的充满信息氛围的空间中获取商业价值、技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娱乐价值,可以说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展示形式的存在。工业化大生产的影响,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考古学的出现,都对展示空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展示设计反映着时代的特征, 时代的发展推动着展示设计的发展。  一、展示是生活的本能  
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成品油长输管道中,混油处理装置生产工艺、设备等方面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对隐患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建议混油处理装置主要工艺设备设计选型和选材应该满足工
[摘要]:通过国家、省市各类技能大赛,学校对实训基地、实训设备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促进了教师能力提升,学生技能的提高,就业有了竞争力,同时也推进了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使我国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得到优化,职业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关键词]:技能大赛 动力引擎 任务驱动  近年来,“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这句话成了中职技能大赛开场白。国家、省市把各类竞赛逐步常规化、规范化,围绕竞赛开展一系列
大拇指翘起,不同的国家受其文化的影响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我们国家对人翘起大拇指,一般表示称赞、夸奖、了不起。竖起大拇指的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赏识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
课堂练习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有效课堂教学能否有效的关键部分。数学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生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且能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对新的要求,数学老师也应该尝试用新课程
【摘要】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教师们习惯用教参上的内容来引导学生,甚至为了应试单纯去记忆这些内容,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初衷。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倡导多元解读的理念,让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文本,打破惯常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全面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的个性和才华得以体现,让语文课堂彰显魅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解读;多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
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于1954年首先提出的,是以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为基础形成的一套以目标为中心的激励式,参与式管理制度与方法[1].其基本过程包括制定目标网络体
当今社会,创新是一个新生的名词,人们力求在各个方面都体现创新。在思想领域创新,在工作领域创新,在教育方面创新。解析了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其中,介绍了什么是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我们该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意义。  体育教学创新教育运动热情一直以来,对于学生的教育是很多家长甚至是全社会都很关注的问题。数、理、化等基本学科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基本知识,体育
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要充分认识精神科病房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做好精神科病房的安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