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际美术教育的课堂中,美术欣赏教学,不应该单单只为艺术作品而存在,艺术家与欣赏者之沟通及对话,是美术欣赏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儿童通过学习美术欣赏的正确方法,能培养他们的推理、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透过欣赏水平的提高,提高创作力。
【关键词】欣赏能力;创造力;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欣赏教育
儿童通过学习美术欣赏的正确方法,不但能培养他们的推理、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而且能透过欣赏的学习,发展他们的创造力、想像力,最后培养他们的艺术涵养,陶冶性情。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就这一问题我试从如下探讨:
1.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美术欣赏教学成功关键所在。作为一位专业的美术教师,其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可分为系统理论知识的细节操作知识。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师用以灌输美术知识和启发美术表现的重要契机,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具有艺术批评的基本理论基础与修养,才能应付教学所需。教师若要准确恰当地品评一件艺术品,是有赖于他所具备的对艺术品的背景知识、辨识能力及美感经验的体验。另外由于艺术作品在艺术语言上的共通性,教师除了要精熟所教科目的技能和理论外,对其他艺术门类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和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一些艺术大师作品及一些承载着较深厚的人文历史背景的文物类的艺术品,如果教师的见解只是对教参的宣读或临时在网络上寻找一些资料进行强记,则难以做到深入,那么在教授学生时也难以做到浅出,甚至更有可能出现一些知识性的错误。
如在美术教材中有大量古代青铜器欣赏之类的课,首先,要正确介绍它们的名称和作用;再者,青铜器是古代的礼器,那么教者对于古代的礼制也要有所了解,这是文史方面的知识;还有,这些青铜器在古代又是被如何制造出来的,陶范法还是失蜡法,这又涉及到冶金方面的知识了。
再如一些大师的作品,艺术品的的艺术特色,艺术家的创作背景,甚至艺术家的人生经历,这些多少要有些了解。
虽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这些知识不可能也无必要对学生深入地讲解。但是教师的个人素养最终会影响教学或学习结果,让学生目睹教师如何介绍艺术品,将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体验。教师本身即为良好的学习典范,其艺术经验可透过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教师虽然不必做到历史专家、文化专家、工艺专家、美学评论家的专业性那么强,但知识面要广博一点,眼界要宽一点,这样才能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
2.教学方式的观点转变
以学科为中心的美术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强调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力。为了使学生能透彻了解艺术品,教师可以采用五个层次的教学法:接触——感动——理解——评价——实践。另外,也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领悟程度,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智能性分析的步骤,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感受是源自客观的艺术品。
美术欣赏教学必须顾及学生能不能理解到艺术品其它层面的意义,教师首要职责是鼓励学生持正确的态度看待艺术品,认识艺术品的特性,如果学生能着眼于艺术品,便有助于建立审美观。因此,教师要提供环境条件,不单让学生能够描述和诠释艺术品,还能判断艺术品的价值,提出理由支持自己的判断。
教师在教学时,往住只仿照他们的老师曾教他们的那种方法来教授自己的学生。由于教师过于重视“手”的操作和“技巧”的学习,忽略了美术学科教育的意义。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太过着重强调制作类美术课,而忽视了美术欣赏学习,最终让美术欣赏学习被推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
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并非消极、被动的学习,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审美再创作。因此,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思维方式及创作成果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则倾向于单方面地讲解艺术品,较少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那么学生的作品会较为呆板,少有变化,抄袭性较强。
但教师如果较多次数采用欣赏及讨论艺术品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创作,则学生作品内容就比较具有创意,同班级学生的作品风格相比较变化度大。
3.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良好的教学环境,丰富而多样化的教学设施,可有效减低教学时的阻力,增强教师的信心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美术课堂的编排和资源的运用情况会影响小学美术教育的教育成效。
我们先来谈谈教学计划的实施和修改,每一学期,教师根据新一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成长情况以及以往的工作经验制定下一学期美术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但在实际教学的操作中,由于学生实际的作业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会有所改变。而这种改变很大一部分是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内容改变,并不会反映在书面的计划中。其具体表现为绘画等实际操作的时间过长从而删减美术欣赏教学的时间。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老师对于美术欣赏教学的不够重视,也有客观存在的实际困难。毕竟学生完成作业创作是需要时间的。如果教师将美术欣赏教学完整实施,那么学生就无法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作业创作。
因为义务教育阶段每周设置了两节美术课,两节课之间一般间隔着两三天。要是将欣赏课在先一课,创作留待下一课,则会由于教学的不连贯而导致教学实效的下降。这里笔者有一个假想,如果教育主管部门能将本地区现行美术教学的每周两节课连在一起,那么美术教学的有效性的增强决不会是简单的一加一。
在教育中仅传授知识,不算是完整的教育。在实际美术教育的课堂中,美术欣赏教学,不应该单单只为艺术作品而存在。让孩子作为欣赏者与艺术家之间直接沟通及对话,才是美术欣赏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扬州市梅岭小学)
【关键词】欣赏能力;创造力;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欣赏教育
儿童通过学习美术欣赏的正确方法,不但能培养他们的推理、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而且能透过欣赏的学习,发展他们的创造力、想像力,最后培养他们的艺术涵养,陶冶性情。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就这一问题我试从如下探讨:
1.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美术欣赏教学成功关键所在。作为一位专业的美术教师,其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可分为系统理论知识的细节操作知识。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师用以灌输美术知识和启发美术表现的重要契机,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具有艺术批评的基本理论基础与修养,才能应付教学所需。教师若要准确恰当地品评一件艺术品,是有赖于他所具备的对艺术品的背景知识、辨识能力及美感经验的体验。另外由于艺术作品在艺术语言上的共通性,教师除了要精熟所教科目的技能和理论外,对其他艺术门类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和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一些艺术大师作品及一些承载着较深厚的人文历史背景的文物类的艺术品,如果教师的见解只是对教参的宣读或临时在网络上寻找一些资料进行强记,则难以做到深入,那么在教授学生时也难以做到浅出,甚至更有可能出现一些知识性的错误。
如在美术教材中有大量古代青铜器欣赏之类的课,首先,要正确介绍它们的名称和作用;再者,青铜器是古代的礼器,那么教者对于古代的礼制也要有所了解,这是文史方面的知识;还有,这些青铜器在古代又是被如何制造出来的,陶范法还是失蜡法,这又涉及到冶金方面的知识了。
再如一些大师的作品,艺术品的的艺术特色,艺术家的创作背景,甚至艺术家的人生经历,这些多少要有些了解。
虽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这些知识不可能也无必要对学生深入地讲解。但是教师的个人素养最终会影响教学或学习结果,让学生目睹教师如何介绍艺术品,将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体验。教师本身即为良好的学习典范,其艺术经验可透过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教师虽然不必做到历史专家、文化专家、工艺专家、美学评论家的专业性那么强,但知识面要广博一点,眼界要宽一点,这样才能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
2.教学方式的观点转变
以学科为中心的美术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强调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力。为了使学生能透彻了解艺术品,教师可以采用五个层次的教学法:接触——感动——理解——评价——实践。另外,也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领悟程度,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智能性分析的步骤,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感受是源自客观的艺术品。
美术欣赏教学必须顾及学生能不能理解到艺术品其它层面的意义,教师首要职责是鼓励学生持正确的态度看待艺术品,认识艺术品的特性,如果学生能着眼于艺术品,便有助于建立审美观。因此,教师要提供环境条件,不单让学生能够描述和诠释艺术品,还能判断艺术品的价值,提出理由支持自己的判断。
教师在教学时,往住只仿照他们的老师曾教他们的那种方法来教授自己的学生。由于教师过于重视“手”的操作和“技巧”的学习,忽略了美术学科教育的意义。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太过着重强调制作类美术课,而忽视了美术欣赏学习,最终让美术欣赏学习被推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
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并非消极、被动的学习,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审美再创作。因此,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思维方式及创作成果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则倾向于单方面地讲解艺术品,较少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那么学生的作品会较为呆板,少有变化,抄袭性较强。
但教师如果较多次数采用欣赏及讨论艺术品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创作,则学生作品内容就比较具有创意,同班级学生的作品风格相比较变化度大。
3.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良好的教学环境,丰富而多样化的教学设施,可有效减低教学时的阻力,增强教师的信心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美术课堂的编排和资源的运用情况会影响小学美术教育的教育成效。
我们先来谈谈教学计划的实施和修改,每一学期,教师根据新一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成长情况以及以往的工作经验制定下一学期美术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但在实际教学的操作中,由于学生实际的作业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会有所改变。而这种改变很大一部分是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内容改变,并不会反映在书面的计划中。其具体表现为绘画等实际操作的时间过长从而删减美术欣赏教学的时间。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老师对于美术欣赏教学的不够重视,也有客观存在的实际困难。毕竟学生完成作业创作是需要时间的。如果教师将美术欣赏教学完整实施,那么学生就无法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作业创作。
因为义务教育阶段每周设置了两节美术课,两节课之间一般间隔着两三天。要是将欣赏课在先一课,创作留待下一课,则会由于教学的不连贯而导致教学实效的下降。这里笔者有一个假想,如果教育主管部门能将本地区现行美术教学的每周两节课连在一起,那么美术教学的有效性的增强决不会是简单的一加一。
在教育中仅传授知识,不算是完整的教育。在实际美术教育的课堂中,美术欣赏教学,不应该单单只为艺术作品而存在。让孩子作为欣赏者与艺术家之间直接沟通及对话,才是美术欣赏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扬州市梅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