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主体发展”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下面以《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二课时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
一、抓住关键词语,关注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我紧紧抓住“透明的雨滴”、“清凌凌的小河”、“穿梭”、“一柄大伞”这几个关键词语,采用不同的有趣的方式进行理解,引导好学生对感情的把握,指导好学生对课文的朗读:
以“透明的雨滴”为例:哪些小朋友想变透明的雨滴的?举手告诉老师。谁来说说“透明的雨滴”是什么样的?这么美的雨滴,你能把它读得很美吗?谁来试一试?小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风婆婆来了,为小雨滴送来了凉爽。小雨滴,伸个懒腰,打个哈欠,甜甜地睡上一觉吧!小朋友们如果你们变成了雨滴,能跟夏姐姐说说,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觉吗?是呀,小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多舒服呀!你能把雨滴的舒服读出来吗?
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在我精心设计下,同学们不但理解得形象、深刻,更深深地映入他们的心灵。我相信在这节语文课上就朗读能力而言,学生一定都有所发展了。
二、找准切入点,关注学生课文难点的理解
对课文难点的理解,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具备这样的能力。如果想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地理解难点,那么作为教师就必须化难为简,深入浅出。在这节课上我是这样处理难点的,出示:
最后,
我看见小小的荷塘,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从“真”这个字可以看出,小作者想变成大荷叶的愿望特别强烈,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藏在最后一小节里,小朋友们看着书多读几遍,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读明白的!在学生熟读之后发问:小朋友们,你能说说荷叶长什么样子吗?我们来看图,荷叶的样子的确像一把大伞,来看着老师念一念:一柄大伞。教师抓住“一柄大伞”,让学生伸出手来,一起来做大大的荷叶。现在我们都是大大的荷叶了,小鱼来了,在我们身下嬉戏,雨点来了,在我们身上唱歌……大大的荷叶们,你们的身边就只有小鱼和雨点吗?的确是呀,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小伙伴呢!他们藏在哪儿呢?对了,他们都藏在这长长的省略号中呢!想象一下,我们的身边还会有谁呢?四人小组先来讨论讨论吧!讨论之后,问:看着屏幕上的题目,你能试着填一填吗?
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
()来了,在荷叶上()。
()来了,在荷叶下()。
()来了,在荷叶旁()。
同学们,我们都变成大大的荷叶了,如果你们就一直这样静静地举着,舒服吗?自在吗?既不舒服,也不自在,可作者为什么最想做大大的荷叶呢?对了,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荷叶身上有唱歌的雨点,身下有嬉戏的小鱼……许多的小伙伴,看着小伙伴们快乐,大大的荷叶自然也就快乐起来了。所以作者最想做大大的荷叶。师: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读出“我”真的想,实在想的感觉来。找准切入点之后,经过这一环节的巧妙设计,不仅使每一位学生理解了难点,而且思想品德方面也得到了升华!
三、抓住契机,关注学生背诵能力的提高
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如果单纯的让学生去背诵整篇课文或是课文的某一小节,有些学生可能会很听老师的话去进行背诵,但是肯定有一部分学生提到背诵就头疼,根本就不听老师的话,把背诵的任务拖了又拖。针对一些学生的这一特点,我经常会把背诵的任务巧妙的穿插在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化有形为无形,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学生纷纷掉进我设计的“美丽的陷阱”里,学生还未发觉,我已达到我的教学目标了,该背的课文学生都已经会背了。
四、延伸本课内容,关注学生说话、写话的发展
在这美丽的夏天,同学们看到下面这些景物,你们是不是也想变一变呢?我们来仔细看一看吧!小朋友们看完之后想变吗?谁先来变一变?生:
我想变一朵花,给别人带来美丽和清香。
我想变一只萤火虫,给散步的老爷爷、老奶奶照明。
我想变一棵大树,为别人带来凉爽。
……
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把你们的话连起来,也是一首优美的小诗啦!不信,咱们来试试吧:
想象写话:
夏天来了,
夏天是位小姐姐,
她热情地问我:
想变点儿什么?
我想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夏天真好,
我爱夏天!
总之,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语文有效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理解能力、朗读能力、背诵能力、说话和写话能力……这几者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彼此辉映,浑然一体的。语文教学只有做到这几方面和谐一致的发展,才能有效关注和提升学生的主体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头桥镇中心小学)
一、抓住关键词语,关注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我紧紧抓住“透明的雨滴”、“清凌凌的小河”、“穿梭”、“一柄大伞”这几个关键词语,采用不同的有趣的方式进行理解,引导好学生对感情的把握,指导好学生对课文的朗读:
以“透明的雨滴”为例:哪些小朋友想变透明的雨滴的?举手告诉老师。谁来说说“透明的雨滴”是什么样的?这么美的雨滴,你能把它读得很美吗?谁来试一试?小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风婆婆来了,为小雨滴送来了凉爽。小雨滴,伸个懒腰,打个哈欠,甜甜地睡上一觉吧!小朋友们如果你们变成了雨滴,能跟夏姐姐说说,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觉吗?是呀,小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多舒服呀!你能把雨滴的舒服读出来吗?
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在我精心设计下,同学们不但理解得形象、深刻,更深深地映入他们的心灵。我相信在这节语文课上就朗读能力而言,学生一定都有所发展了。
二、找准切入点,关注学生课文难点的理解
对课文难点的理解,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具备这样的能力。如果想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地理解难点,那么作为教师就必须化难为简,深入浅出。在这节课上我是这样处理难点的,出示:
最后,
我看见小小的荷塘,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从“真”这个字可以看出,小作者想变成大荷叶的愿望特别强烈,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藏在最后一小节里,小朋友们看着书多读几遍,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读明白的!在学生熟读之后发问:小朋友们,你能说说荷叶长什么样子吗?我们来看图,荷叶的样子的确像一把大伞,来看着老师念一念:一柄大伞。教师抓住“一柄大伞”,让学生伸出手来,一起来做大大的荷叶。现在我们都是大大的荷叶了,小鱼来了,在我们身下嬉戏,雨点来了,在我们身上唱歌……大大的荷叶们,你们的身边就只有小鱼和雨点吗?的确是呀,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小伙伴呢!他们藏在哪儿呢?对了,他们都藏在这长长的省略号中呢!想象一下,我们的身边还会有谁呢?四人小组先来讨论讨论吧!讨论之后,问:看着屏幕上的题目,你能试着填一填吗?
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
()来了,在荷叶上()。
()来了,在荷叶下()。
()来了,在荷叶旁()。
同学们,我们都变成大大的荷叶了,如果你们就一直这样静静地举着,舒服吗?自在吗?既不舒服,也不自在,可作者为什么最想做大大的荷叶呢?对了,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荷叶身上有唱歌的雨点,身下有嬉戏的小鱼……许多的小伙伴,看着小伙伴们快乐,大大的荷叶自然也就快乐起来了。所以作者最想做大大的荷叶。师: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读出“我”真的想,实在想的感觉来。找准切入点之后,经过这一环节的巧妙设计,不仅使每一位学生理解了难点,而且思想品德方面也得到了升华!
三、抓住契机,关注学生背诵能力的提高
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如果单纯的让学生去背诵整篇课文或是课文的某一小节,有些学生可能会很听老师的话去进行背诵,但是肯定有一部分学生提到背诵就头疼,根本就不听老师的话,把背诵的任务拖了又拖。针对一些学生的这一特点,我经常会把背诵的任务巧妙的穿插在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化有形为无形,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学生纷纷掉进我设计的“美丽的陷阱”里,学生还未发觉,我已达到我的教学目标了,该背的课文学生都已经会背了。
四、延伸本课内容,关注学生说话、写话的发展
在这美丽的夏天,同学们看到下面这些景物,你们是不是也想变一变呢?我们来仔细看一看吧!小朋友们看完之后想变吗?谁先来变一变?生:
我想变一朵花,给别人带来美丽和清香。
我想变一只萤火虫,给散步的老爷爷、老奶奶照明。
我想变一棵大树,为别人带来凉爽。
……
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把你们的话连起来,也是一首优美的小诗啦!不信,咱们来试试吧:
想象写话:
夏天来了,
夏天是位小姐姐,
她热情地问我:
想变点儿什么?
我想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夏天真好,
我爱夏天!
总之,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语文有效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理解能力、朗读能力、背诵能力、说话和写话能力……这几者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彼此辉映,浑然一体的。语文教学只有做到这几方面和谐一致的发展,才能有效关注和提升学生的主体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头桥镇中心小学)